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网络经济下垄断与规制研究

网络经济下垄断与规制研究

2024-02-25 来源:乌哈旅游


网络经济下垄断与规制研究

摘要:

网络经济是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它对市场垄断的形成机理及其绩效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网络经济下的垄断已与传统经济下的垄断大有不同,由此对经济产生的正反作用也有差异。因此,政府在反垄断时就不能一概而论,要在反垄断的目标、内容、方式等多方面进行相应的革新,以适应网络经济下的反垄断需要,从而为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关键词:

网络经济;市场垄断;反垄断规制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2015802 1网络经济下垄断的成因 1.1信息网络产品的规模经济

在网络经济形态之下,网络外部性是由于购买相同产品的消费者人数增加时,某一消费者从该产品的使用中得到的效用增加量,它是随着网络经济规模的扩大而产生的需求方的规模经济。这就使得网络产品的价值随着消费者人数的增加而提高,又反过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形成强烈的正反馈效应。因为网络产品在前期需要投入高额的研发成本,一旦研制成功,产品的复制成本则低到可以忽略的程度,由此决定了网络产品的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递增而呈递

减趋势,企业的生产规模越大收益就越高。在由这种规模经济引致的正反馈效应的激励下,企业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规模的扩大降低了供应方的平均成本,又为顾客提供了更多的产品与效用,从而刺激需求,驱使企业以更低的成本提高供给量,成本进一步降低,规模进一步扩大。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它会大幅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份额,增强企业的垄断性,甚至导致独家垄断的市场结构出现,即所谓“赢者通吃”的局面。 1.2消费者的锁定效应

如果消费者从一个系统转换到另一个系统的成本过高,从而使消费者不能或不情愿转移到替代的系统中去,就会使消费者被锁定。路径依赖和转移成本是造成消费者锁定的重要原因。路径依赖是指某一具有正反馈机制的体系一旦被采用,便会遵循一定的路径发展演进,不容易被其他潜在或更优良的体系所取代。网络经济下的转移成本包括购买网络产品、相关配件和组件的费用,重新学习培训的费用等。出于对这两方面原因的考虑,消费者在购买网络产品时往往会产生一种路径依赖,在路径依赖下,网络外部性增强,形成规模经济,正反馈效应的作用又使需求方规模经济不断扩大,当这种网络产品成为市场的一种标准时,将会使得消费者被锁定在该标准上。企业凭借锁定消费者,从而可以获得比较固定的客源,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形成自己的垄断。 1.3信息网络产业的市场进入壁垒

按照现代产业组织理论观点来看,市场垄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市场进入壁垒。在网络经济下,市场进入壁垒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信息产品市场的临界规模所造成的。这是因为信息网络产品的生产具有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的特点,随着生产规模扩大,平均成本下降,边际报酬递增。在网络规模较小时,企业收益小于成本,企业难以盈利;只有当网络规模达到甚至超过一个特定状态时,企业才能实现盈利,打破市场进入壁垒,成功融入市场。等到企业进入市场之后,在正反馈效应的作用下,企业的规模越大对消费者的效用就越大,消费者就越青睐企业的产品,这反过来又促进了市场规模的扩大。所以,临界规模是企业盈亏的分水岭,达不到这一临界规模,企业将被淘汰。同时,那些早已在市场中站稳脚跟的企业可能利用控制销售渠道或采用一体化等手段,构筑某些策略性进入壁垒保持对市场的垄断。

1.4信息网络产品的技术壁垒

为鼓励创新和促进知识产品的生产,政府会授予知识产品生产者一定程度的垄断权。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信息网络产业大多是技术与知识密集型产业,技术与知识是最重要的、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要素。企业依靠知识产权的保护,即使在面对信息技术瞬息万变的情况下,也能保持自己一定的市场垄断性。这是由于在知识产权与专有技术的保护制度下,加之创新技术和专有知识的不易扩散和难以仿制的特点,创新企业能取得一定程度的技术垄断,率先在市场上确立起自己独有的标准,并且逐渐成为被市场所接受和采纳的领先技术,获得进一步控制市场的资金和声誉,从而对潜在的竞争企

业形成一道难以逾越的技术壁垒,使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新月异的技术创新中,凭借专有技术和知识形成自己的垄断。 2网络经济下的垄断绩效分析 2.1有利于消费者福利水平的提高

在传统经济条件下,垄断企业可以通过提价限产等方式攫取高额垄断利润。但是,超过边际成本的垄断高价说明社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消费者的需求和福利没有得到充分实现。在网络经济下,一方面,由于信息产品的生产存在规模报酬递增,并且平均成本和复制成本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不断降低,市场供求状况和成本因素不再最终决定信息产品的价格。消费者对信息产品的价值和价格的敏感程度成为信息产品格变化的主要依据。同时,由于网络外部性的作用,企业之间相互竞争的手段和焦点不再仅仅是价格,更多的是依靠技术创新。另外,企业在取得垄断地位的过程中,为尽快达到临界规模会采取很多的优惠条件来吸引消费者,不会采取限产提价的策略,也不可能完全实现价格垄断。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产品的生产规模的在不断扩大的过程中,既可以降低平均成本又可以降低研发成本,这激发了厂商进一步提高产量和扩大生产规模的动力。这样,在网络经济下,垄断厂商降低价格、提高产量的政策,使消费者的福利水平得到提高。 2.2有利于技术创新和进步

传统经济条件下的垄断企业可以利用合并、合谋、纵向限制和掠夺性定价等手段攫取高额垄断利润,从而缺少进行技术创新的动

力。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信息和知识资源具有扩散性和共享性,任何一个企业都无法排他性的独占这些资源,这就决定了企业拥有这些资源的暂时性,也就决定了其垄断地位的暂时性。企业会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并将其转化为新产品率先占领市场,建立和拥有公认的标准以锁定广大用户群体,通过路径依赖赢得暂时的垄断地位和竞争优势。但是,其他企业也会加入到创新的队伍之中,创新的速度明显加快,任何企业所梦寐以求的持久垄断地位不再成为可能。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企业就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这种依靠技术创新来追逐垄断地位的市场机制,为企业注入了技术创新的强大动力,从而推动了技术的创新与进步。 2.3有利于实现和强化规模经济

传统经济条件下,产出受到物资资源禀赋的约束,规模经济有一个最优范围的限制,成本是每一个企业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在网络经济条件下,网络信息产品具有的需求方规模经济和正反馈机制的特点,这使得其成本结构也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企业前期投入很高的研发成本,待新产品研制成功后,就能以很低的成本大量生产这些新产品,并且很少受资源稀缺性的约束。生产规模越大,平均成本就越低,边际成本不变甚至递减,规模经济的范围变得无限大。同时,在正反馈机制下,垄断厂商也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既实现了盈利又巩固了自身的垄断地位,规模经济得到强化。 3网络经济下的反垄断规制 3.1重新确立反垄断规制的目标

传统条件下的反垄断主要是基于垄断会导致消费者福利减少以及妨碍技术进步等,政府反垄断的主要目标是限制垄断地位,保护消费者的利益。然而,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信息产品市场垄断是一种由需求方规模经济所导致的垄断,垄断企业不断地向消费者提供更多高性能、高质量、高规格的产品。这种垄断不仅没有阻碍技术进步、损害消费者利益,反而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增进消费者福利。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不仅不应该限制和禁止这种垄断,而且要通过一定的政策对这种自然形成的垄断给予政策扶持和保护。如果政府执拗的要打破垄断,反倒会损害消费者的福利、降低市场运作的效率。所以,政府反垄断的目标应转为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促进技术创新和维护消费者利益方面。 3.2调整反垄断规制的内容

在网络经济时代,由于市场分工的深化和广化,信息产品市场结构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垄断色彩,应认真区分垄断行为和垄断结构。如果市场份额被少数几家企业所独占,或者某一企业在整个市场中的投入产出中占有绝对的比重,这就是垄断性的市场结构,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革新管理制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如果政府的反垄断针对垄断结构,也就意味着对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革新、劳动绩效和规模经济进行抑制,市场经济就会失去应有的活力而变得僵滞。如果企业为了攫取高额垄断利润,滥用市场势力限制竞争,利用不正当手段打击、排挤和威胁竞争对手,在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定价

以及企业间的合并、扩张中有意针对交易对方,破坏市场的竞争秩序,这种行为即为垄断行为,它抑制了市场的活力,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政府反垄断焦点应该是企业的垄断行为而不是垄断结构。

3.3建立新的反垄断衡量指标体系

在网络经济形态下,由于存在网络外部性和正反馈机制,企业不断追求生产规模的扩大来获取巨额的利润,市场结构本身就带有垄断或寡头垄断的性质。企业销售量的多寡、市场占有率的高低不能准确界定其垄断性质和程度,判断企业垄断程度大小的根据不再是垄断结构,而是企业的垄断行为。因此,基于传统市场结构提出的衡量垄断的指标如市场集中度、市场进入壁垒的强弱等,其适用范围和应用价值在网络经济下是有限的,而对行为垄断的判定至今还缺少明确的衡量指标,这就要求政府部门根据网络经济形态下企业垄断形成的特殊原因、过程和结果,结合反垄断的现实需要,创立新的界定垄断程度的指标,为网络经济下反垄断提供依据,对那些滥用市场势力排挤竞争对手、妨碍技术进步和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垄断行为进行规制。 参考文献

[1]胡春.网络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2]张小蒂,倪云虎.网络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762.

[3]杜云.网络经济中的垄断与公共政策分析[j].当代财经,2006,(3).

[4]周绍东,朱乾龙.网络经济下垄断的动态效率探析[j].南方经济,2006,(11).

[5]李怀,高良谋.新经济的冲击与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的出现[j].经济研究,2001,(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