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初中英语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2024-01-02 来源:乌哈旅游
影响听力理解的几个因素及解决途径

2007年11月4日 来源:网友供稿 作者:未知 字体:[大 中 小]

\"听\"作为人类言语交际方式之一,在信息剧增、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提高听力始终为人们所关注。现代语言教育理论高度重视听在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中的作用,听的教学受忽视和缺乏科学性的状况正在改变。为此,许多英语教学工作者提出进行多种尝试,例如,大量听,广泛听,听电台,电视台英语广播,听英文歌曲等,但缺乏对影响听力理解的一些因素作出较为全面、深入的探究。

一般说来,造成学生听力理解困难的因素很多,如生词、复杂的句子结构、内容熟悉度、语速、背景杂音和语音语调的变化等。仔细分析这些停留在表层的干扰因素,笔者以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从学习策略的角度考查以下几对关系:1.听力与词汇量;2.听读相关性;3.听力与记忆;4.听力与语言功能操练;5.听力与听者的情绪状态。

一、影响听力理解的几个因素

(一)听力与词汇量

一般人总是认为,听得越多,听力理解能力越强。不容否认,多听确是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的一种积极手段,但听力水平的高低不完全在于听的次数多少,也不完全在于听的内容长短、难易如何,它是一个人英语知识的全面体现,而所有英语知识的基础便是词汇。词汇量在英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切训练的基础,听力自然也不例外。听力理解中的每一个对话、语段、语篇都是由句子组成,而句子的基本单位正是词或词组。在听的过程中,我们能模仿出听到的发音,但如不掌握一定的词汇量,便无法把与其所代表的符号——词联系起来,也就无法得知符号所代表的事物——意义。

因此,从理论上说,词汇量的大小在一个侧面决定了听力理解的程度。

(二)听读相关性

不少人学习英语多年,但却不一定能听懂别人说英语,即使是非常简单的句子。然而,若把英语的书面材料给他们,即使有一些生词也能读懂或大致看懂。这种情况不仅在自学英语的人们中存在,在接受正规训练的学生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当前,在英语教学中,尽管学生的听力训练材料的难易度往往低于阅读材料,但就整体而言,学生的听力水平仍低于阅读水平。实质上,这种情况的产生与外语教学环境中听读心理活动过程的特点有关。

在母语学习中,从技能的发展顺序看,听说先于读写,即首先在大脑中建立语言的语音特征图式和其相对应的有关客观世界相互关系的图式;然后在大脑中建立语言的字符特征图式,即在听说的基础上进展到读写。当然,听读的心理活动过程要比读的心理活动过程复杂一些。在外语环境中,听读的心理活动过程与母语环境中的情况不同,其特点如下。

1.操母语者必须经过一个在大脑中叠加或重新建立新的语言系统的图示的过程,才能掌握外语。这个过程的顺序是:字母—词—句—篇章,与此同时,还要逐渐完成语音特征图式的建立(如音、音素、节奏、语流、语调等),因此,字符图式与语音特征图式的建立是同时的。但在外语教学中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是同时起步的,而且,在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大纲、内容、时间、方法以及学习环境和个体差异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这四种技能在实际上不可能做到同步发展。比如,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时间往往超过听能训练时间,在读的过程中又常常采用默读的方法,这样,听觉器官和视觉器官的发展势必不平衡。实验证明,对同一个或若干已学过的词,学生听和看的反应是不同的,通过视觉辩认的能力大于其用听觉辨认词的能力。

2.\"读\"的能力(即同时调用语音和字符图式辨认字符)在外语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学习者主要是以字符为基本媒介开始学习外语的,因此,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着听的能力。对于外语教学中的听读相关性,蔺长旺通过实验提出了以下结论:外语教学中的阅读理解率

与听力理解率直接相关,其为正比例相关。

那么,怎样从理论上解释阅读训练与听力理解的这种关系呢?

首先,尽管阅读和听力两种训练形式不同,但他们都属于接受性和理解性的语言使用过程,二者有很大共性。从较低层次(音素、音素群、词和句)来看,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听者运用听觉感知知识,对语言材料进行解码和作出种种推断。换言之,在辨音的基础上,运用认知效应对该语言材料作出各种解释、判断,达到理解。从较高层次上看,听者为了理解语篇(句)意义,更需依赖认知效应进行理解。这是由于在篇章层次上,意义的产生往往是听者对语义的再创造过程。这一过程中,语言形式所起的作用往往只是触发听者运用已有的背景知识对语言材料进行意义上的构建,其中包括运用文化方面知识预先判断,推测说话者的意图。显然,听者的认知过程和认知效应以及所掌握的背景知识对听力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以听天气预报为例(听力理解测试中常常考到的一个话题),能否准确而快速地理解有关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就依赖听者的地理知识、基本的天文知识,甚至一些社会文化方面的知识,如这一地区使用摄氏制度还是华氏制度等,而上述这一点正是与阅读理解所涉及的过程相一致的。在阅读中,读者同样使用种种认知过程,依赖种种认知效应及其所拥有的背景知识,对语篇进行语义分析和构建。因此,就这一意义上说,学习者操练和运用认知过程以及判断推理过程,并不断提高和完善这种能力,显然有助于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其次,阅读对学习者来说是一种较大的语言输入来源,它不但增加了学习者接触语言的机会,丰富了学习者对使用英语民族的社会文化方面的知识,而且在大量的阅读中拓宽其词汇量和背景知识量,这三点对听力理解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这样,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总是在不断地有意识地和潜意识地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并接受新的知识,而量的积累势必产生语言习得中质的飞跃。由此,学习者的阅读量越大,质量越高,他的英语整体水平也越高,而听力能力正是一个人英语知识的全面体现。

(三)听力与记忆

听并非是被动消极的,它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信息解码过程,它是一个主动积极的对信息进行认知加工的心理语言过程。从外部的声音信号到内部的听觉理解大致经历三个阶段:首先,听觉器官对连续音流的感知与切分,即辨认出连续音流中的各个语句成分或片段;第二,将辨认出的句子或片段“留住”(即短时记忆),并迅速不断地与前后的其它片段相联系(即构成句法关系);最后,经过辨认和联系的原语句以高度简缩的形式(冗余部分被排除)形成意思并储入长时记忆,至此理解完成。从这一构成看,记忆与听力理解密切相关。在听的过程中,对语言信号所产生的记忆是在短时内完成的,因此记忆的痕迹十分肤浅,其保持量也相当有限。心理语言学家将这种记忆称之为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这两种记忆是听力理解的依据。换言之,在听的过程中,人脑与其所获得的语言信号之间形成了某种瞬时或短时的联系,而人们的思维正是凭借这种联系去分析、辨认语言信号的,同时运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采取一系列认知策略,然后把信号以文字的形式反映出来,达到理解。但问题是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所保持的时间很短,在听力范围内,瞬时记忆保持时间仅为0.25—2秒,而短时记忆所保持的时间最多也不超过1分钟,这样就给听力理解带来一定的局限性,大大增加了听力理解的难度。此外,短时记忆的音量是+7

,因而为了防止遗忘,使交际活动能顺利延续,就要及时、快速处理语音和作出反应。

另一方面,学习者理解过程中存在的负迁移也对听力产生很大干扰。当学习者用已知的语言事实去补足信息链上所缺的某些环节或用已知知识推理、分析、判断某些事物时,他总是受到某种思维定势的干扰——即用母语的某种约定俗成的思维方式去考虑它、理解它和判断它,因此,这种负迁移就自然地对记忆的产生、保留以及对语言信号的解码产生了障碍。

(四)听力与语言功能操练

传统的教学中,听的活动一般包括在以句型或课文为中心的综合教学中,着重于语言形式的听辨和记忆;信息的输入,即以语篇内容为目的的听的活动明显不足。实质上,句型中围绕语言形式的听从严格意义上说并非是\"真正的\"听,这一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

第一,语言形式的操练往往注重音素和音素群的区别和辩认,注重音位的变化,注意词与词间的语法关系等,然而,对这些知识的操练和掌握,并不一定意味着学习者能在实际使用语

言中,演绎性地运用这些知识。学习者对一种新的语言的语音和音位的敏感性往往是在实际使用语言中逐渐获得的。这种敏感性的获得,不仅依靠在使用语言中演绎性地运用学过的知识,更依赖归纳性地领会和掌握相关的知识,而语言功能操练则为学生提供了学习、领会和运用听觉感知知识的机会。

第二,听是对口头信息的接受和解码,是一种最基本的交际行为。无论听什么,只有在无须注意说话人的表达形式,只注意其说话内容时,才能有效地把握信息,达到交际目的。从这一意义上说,听力教学的本意应该是使学习者获得直接听取信息的能力,即交际意义上的听力。现代语言教育学理论认为:充分的以理解语篇内容为目的的语言输入,是形成交际性听力乃至决定整个语言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此外,有效的听力培养必须对听的技能技巧加以针对性训练。

第三,既然听力理解的过程是对语言信息的解码和意义再构建过程的结合,那么,在这一过程中,除了要求听者的积极参与外,听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和语用学知识与听者的纯语言知识同样重要。对这一点,O'malley &Chamot在1990年公布了他们的一项调查,结果发现听力理解好的学习者和差的学习者在使用学习策略方面呈显著差异。听力理解好的学习者较多使用的学习策略包括:有选择性地集中注意力,根据上下文推断意义和运用背景性知识辅助理解。我们知道,语言形式的操练几乎完全排除了对背景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的考虑,但是语言功能操练却往往能弥补这一缺陷。

综合上述三个原因,听力教学应在训练语句成分听辨的基础上,训练语篇内容的理解,同时在听速与难度上达到一定指标。

(五)听力与听者的情绪状态

近年来,不少学者在探究和调查学习策略和语言技能操练与听力理解的关系时,不同程度地发现听者情绪状态与听力理解有相关作用。

1990年,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师组成的研究组对中国本科学生的素质进行了大规模的调

查。(注:见《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年第1期。)研究组在以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中,对与英语学习有关的17项自变量和13项社会心理因素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语言学能、学习动机等6种因素对语言综合水平影响最大。此外,O'malley &Chamot在1990年的调查报告中也同样提出了有选择的\"集中注意力\"对听力理解所起的积极作用。

可见,听者的情绪状态是影响听力的一个主观因素。具体地说,在不具备良好的听的动机和自信心的情况下,听者的注意力往往容易分散,从而干扰听的过程。这就是所谓语言输入中的\"情感过滤\"问题。

二、解决途径

通过对上述几对关系的探究,以下几点在教学中值得注意。

(一)建立旨在扩大听的输入和有针对性地训练听力技巧的听力教学体系。各种语言技能的掌握和提高是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的,对中国学生来说,阅读水平的提高对于带动包括听力在内的其它技能的提高,可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从一开始就应重视在进行语言形式操练的同时,注重连续的语篇教学,并在材料的选择中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可理解性,体裁的广泛性、交际性和练习设置的科学性。

(二)改变思维方式,讲究听力技巧,提高记忆的速度和效果。由于历史背景不同、地域的差异等多种因素,以汉语为母语的民族与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思维方式必定有所区别,因此,了解必要的目标语国家的背景及文化知识,并在听的过程中运用背景知识排除\"负迁移\"的干扰,必将提高记忆效果。另一方面,培养听者的听力技能,对其进行单项和整体的听力训练,让听者运用听觉感觉知识在音素、词、句子层次上依次对听力材料进行辨认和理解,或者让听者运用自己的背景知识从篇章层次上对听力材料进行理解,从而帮助他们学会把握语篇的重点和大意,区分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抓住关键词,以有效地提高听力水平。

(三)语言的听是主动的解码而不是被动的感知,是积极的认知构建而不是单纯的声学事实。因此,要充分认识认知水平的提高对提高语言水平的重要性。

(四)优化心理环境,消除情绪障碍,运用多种视听方法及手段,创设多种情景,以最终调动学生听的兴趣和动机。

中学英语教学应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

2007年11月4日 来源:网友供稿 作者:未知 字体:[大 中 小 ]

长期以来,中国的中学英语教学一直延袭使用语法翻译法。很多教师认为,教英语无非是让学生掌握语音。语法和词汇知识。判定学生英语学习好与坏的标准是看其英语知识掌握的多少。这样就导致了语法学得挺好。交际中却常常出错。

譬如:“Those bad eggs will be punished for their wicked acts”和“Thepropa-gandat team will perform at the end of your visit”。有人把这种非中非英的中国式英语叫做“Chinglish”那么,人们如何学习语言,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什么,语法与交际又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一、人们是如何学习语言的

首先,我们谈谈语言的学习形式。William littlewood指出:语言不是智力现象,像人类的其它行为一样,它是一种行为,语言是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获取的。

通常,“一岁到五岁之间”的儿童学母语学得最快最多,在此期间,儿童除了睡觉之外,无时无刻不在学习语言。”为了使婴幼儿理解语言,父母和其他人常借助不同的手势、实物、图片和其它东西,同时不停地重复同一语句对他们进行训练,直到记住为止。这样的方式给婴幼儿提供了听和模仿的机会。这样的训练重复多次,孩子们就会逐渐学会把“老师们”说的话和手势、实物、图片以及其它东西联系起来,从而明白“老师们”说的是什么。这样的环境非常有益于孩子们的语言学习。因此,我们可以说,儿童能自如地使用母语是同一行为

重复多次和环境影响的结果。而学习外语,比如英语,中学生一周只有几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且英语课堂之外,他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几乎全与汉语有关,在中国绝大多数地方,学生们几乎没有机会看到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更不用说用英语同他们交谈。“因此,教师有责任多给学生创设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机会,从而学会流利地使用语言。学生们应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上,而不是集中在语言的精确度上。”

其次,婴幼儿学习母语的愿望非常强烈,学习活动连续不断。只要他们不睡觉,就会坚持学习他们所需要的话语,从不厌倦,从不踌躇,从不间断。但对于学生学习外语来说,他们就可能缺乏动力。因为据他们看来,外部世界距他们很遥远。他们视外语学科如其它学科一样,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应考。关于学生用书,众多的严格控制性练习和不间断的测试,极大地限制了学生思维活动。因此,学生有时感到教材枯燥乏味。再一点是当学生与操本族语的外国人交谈时,他们还需不时地使用母语,才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这种英语加汉语的表达方式减弱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因为学生们认为自己永远也不会掌握一门外语。因此,英语教师应该而且必须经常地激励学生。尤其重要的一点是,老师要尽力和学生打成一片,安排一些语言活动,使学生感到所学语言在课堂外仍然有用。教师要要求学生用所学语言自己组织活动。从而使他们清醒地意识到,外语在他们日后的工作中将会大有用处。在学生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少纠正或不纠正他们所犯的语法和语音错误,而用正确语言反复重复学生已讲过的语句。通过这样的方式,受到激励的学生就一定能在语言学习上由初级向高级发展,最终实现第三,关于我国中学生学习英语时的母语干扰问题。众所周知,早期婴幼儿的大脑是一片空白,他们在学习母语时,不会受到任何外界的干扰。他们可以极其自如地学习母语,练习讲话,并竭力把所听到的语句记忆下来。换言之,他们听到的不是人工语言,因此对他们来说,不存在任何语言障碍。然而对中学生来说,他们早已习惯于自己的母语--汉语的结构和用法。当他们开始学习英语时,会不时地受到母语的干扰。这是因为“学习者对于结构一无所知,不做分析,凭借体验切题的内容就可学好”。这时,老师采取的最好办法就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正确语句,使他们明白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从而弥补语言学习上的不足。

总之,语言是一种技能而不是充满规则和公式的学术知识。人们知道,接受过正规教育的人和那些没有上过学的人可以用母语自由交谈,他们用母语思维用母语讲话,甚至在睡眠过程中也会练习母语。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就会逐渐地掌握语言。学习语言的方式恰似日复一日的活动:苏醒、吃饭、行走、睡觉等等。

这些都是我们不需要学习各种规则而只需练习的技能。因此,学习语言不同于诸如数学、物理、生物和化学等学科的学习。

二、语言学习的目的

语言是一种交际的工具。虽然它不是人类交际的唯一形式,但毫无疑问,它是最重要的一种形式。我们精心设计的整个社会结构都是通过语言来调节的。假如我们没有口头语言和后来的书面语言,我们就不可能创设这样一个如此复杂的社会交往系统。可见,人们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际,而不是为了显示他们可以记住各种各样的语法或语音规则。纵观日常会话就足以说明这一点。你所需要的是信息,是根据语意表达自己和与人交际,而不需要语音。语调和语法的规则。

即使本句的语调不正确,但问话是可以理解的,交际的目的也已达到,另一个例子也可以说明语言为交际服务。假设你正在和你的一位要好的朋友交谈,突然他插话说,“我认为你不应该这样谈这个问题,而应该„„”。这时,你可能为朋友的这种不礼貌行为而生气。这是因为你在谈话时的注意力集中在语意上,而不是说话的方式上。几乎没有人能既注重坦然的交谈又全神贯注于语言形式。谈话时,最重要的是要表述清楚,谈话人和听话人能相互沟通。很少有人想让听话人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结构上。因为使用语言的真正目的是创设人们之间进行交际的渠道,从而达到某一目的--获取某一信息,分享一个笑话,同记一个问题或解释某一程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语言服务于各种各样的生活交际的需要。事实上,人们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种种不同的问题等待着他们去解决。假如他们被限制在老师所教的内容和课本所介绍的知识的范围内,或仅仅依靠他们已学到的语法规则,他们如何对付如此繁纷复杂的世界。由此可断然地说,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交际,而且只有通过使用语言才

能学好语言。这正如FranccesGorbet所说:交际不能服从于语法。只有通过把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来使用,学习者才会获得更多的东西。

学习目标。

三、语言学习中,语法和交际的关系

婴幼儿学习母语时,并不在意语法,最关键的是要别人明白他们表达的意思。

一些成年人中的文盲,终生都不会分析句子。相反,他们都可以自如而准确地表达自己。在起初阶段,新事物在其脑海中几乎是一片空白,随后才有理性的分析。第二语言的学习也是如此,毫无疑问,在起始阶段,用一种全新的语言与人交谈,这对于我国中学生来说,其难度是不言而喻的,许许多多的语法错误会随之而来。然而,这些错误是自然且不可避免的,这时,老师应注意只要学生敢于用新学的语言进行交际,就要大力表扬,鼓励他们的进步。中学的一些老师担心,如果不及时纠正语言上的错误,势必会导致日后不能准确使用这种语言,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因为对于错误不加纠正,必然会导致更加严重的问题。但真正的关键在于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进行纠正,至少在初学者模仿阶段时,不断进行纠正是不合时宜的。这在某种程序上会使学生感到失望并丧失信心。只要学生的交际能正常进行,老师就要表扬,就要鼓励。如果在英语教学中一味地强调语法的重要性,不断地纠正语法错误,其结果只能使学生感到厌倦,积极性受到挫伤。

如果在全体同学面前纠正一位腼腆同学的错误,也许他就永远不会再开口讲英语了。如果一位学生发现他的作业本上批满了红错号“×”,他一定会感到沮丧,并会对英语弃而不学。因此,更好的做法是能容忍一些不可避免的错误。不要因为语法上的错误而影响其进行正常交际。

一些习惯于语法翻译教学法的中学老师认为,使用该教学法可以体现教学工作的有序性。他可讲完一个语言点再讲另一个语言点,而且可以从简到繁地讲。

他可以教、可以练,可以测试,可以把教学推向新的高度,在某种程序上,这种观点是可以接受的。然而,另外一些教师则认为,语法翻译法有很大缺陷,它对整体理解和交际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作用。以“Af-ter you,madam”为例,如只知道“after”是介词,“you”是代词宾格作“after”的宾语。“After you”是个介词短语,而并不真正理解短语的含义,那么知道这条短语和会分析它又有何用?另一个有趣的例子更能说明这一点,有一次,一位担任外语教研组长的英语教师在应邀向带领学生在该校实习的外籍带队教师介绍该校情况时,面对几位美国同仁,她什么话也说不出来。无论那几位外籍教师问什么,她的唯一答语只是“Yes”、“yes”,这使得几位外籍教师起初感到纳闷,继而感到生气。他们不能理解这位教师为什么只会不厌其烦地说“Yes”。这次谈话后,那位教师说,她根本听不懂几位外籍教师的问话。但可以肯定,如果他们把所说的话写下来,她可以分析他们所说的所有句子。另一个例子是我市一位被认为是称职的英语教师,除了读英语单词和课文外,无论何时何地,她都只会说汉语。她被认为是位称职教师,只是因为她能按照英语课本清楚地解释语法内容。这种不足,是由于她在上学时就只注重语法规则的学习而忽略了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交际。

由于语言的约定俗成性,许多句子从语法角度上去分析是不对的。但这些语句却被人们广泛地使用。语言的这种特性要求人们不需只重语法而忽视习惯用法。

例如句子“他很精神”。在本句中“精神”是名词,“很”是副词。按语法规则分析,名词前不能有副词。本语句的正确说法应是“他很有精神”。然而,当人们讲到“他很精神”时,没人认为它是个错句。这是因为本句是约定俗成的。尽管它的词语搭配是错误的,但却可以被人理解,被人接受。因此,完全按照语法规则去分析和解释某些语言现象是十分困难的。由此可见,只注重语法就只会浪费时间,而注重交际就会避免上述所讲问题的出现。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语言的使用形式也不同。例如,中国人常问对方“你多大年纪了?”既使与对方刚刚相识,此话也无伤大雅。而对西方人,尤其是对于女士来说,是绝对忌讳的不礼貌问题。中国人在交谈时.常谈到工资收入问题。

“你一个月挣多少钱?”是常谈话题,它甚至可以表明对对方生活的关切。而对西方人,这样的话题却是难以接受的。他们非常讨厌对方问到自己的收入问题,因为这是个人的秘密。既使父母与子女之之间也不谈这个问题。

另一点值得一提的是:供老师在课堂上支配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在解释个别词句或语法结构上花费太多时间,势必会影响学生对于第二语言的广泛接触。

这样,学生在结束该课程学习之前,就不会学到他们应学到的东西和应掌握的技能。即使他们在结束该课程学习时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语言结构或语法规则,也会像一些现任中学英语教师那样,不会很好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我们知道,交际是教授和学习语言的主要目的,作为中学英语教师,面对的是初学外语的学生。

因此,摈弃传统的只重语法的教学方法,采取交际领先的教学原则,指导学生在课内外大量操练交际技能的明智之举。同时,教师要相信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一定会逐步掌握语法内容。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使用它进行交际的能力。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语音、语法和词汇规则只是作为工具帮助初学者达到预期目标--熟练使用已学到的语言,因此,学习英语是为了懂得英语中不是仅为懂得英语知识而学习;学习英语是为了用英语与人交际,而不是仅为向人炫耀自己已学了多少英语知识。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的指导者,中学教师们应该大胆地摈弃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优先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英语词、句、文双向教学方法

2007年10月20日 来源:网友供稿 作者:未知 字体:[大 中 小]

英语课堂教学中现存的问题之一是词汇教学。如何更好地教授词汇是英语教师应该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词汇教学的意义

词汇是语言三大要素之一,它是语言表达的最基本成分。学习任何一种语言,没有一定量的词汇做基础, 就无法同他人进行交际。英语教学也是如此,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词汇教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部分学校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词汇的处理令人担忧。尽管新大纲和新教材对此提出了要 求,但在不少学校的课堂教学中,仍可以看到教师只注意知识的传授,单纯地讲解词汇的读音、词义和拼写。 他们无意识地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使词汇学习脱离了生活。学生只是通过硬背孤立地记住几个单词,却无 法准确地使用,以至在造句中出现“Open the light.”和“I happy hear the news. ”一类的错句。错误出 现在学生身上,问题却存在于我们教学之中。如果这类问题得不到重视和解决,无疑会影响中学外语教学的质 量。目前,不乏有关词汇的教学方法,如集中识词、构词识词、情景识词等,在教学中都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但这些方法在体现词、句、文三者的内在联系上仍不鲜明,还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词汇教学的改革 势在必行。1997年2月, 北京市基教中心外语教研室组织部分区县教研员和部分一线教师开始了对初中英语词 、句、文双向教学方法的研究,并将此项研究定为北京市教育科学“九五”规划立项重点课题。 三、词、句、文双向教学方法的原则

词、句、文双向教学方法实际上是指在教学中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教学中要将词汇融 合到句子直至语篇中去。词汇只有放到句子或语篇中才会有其实际意义,才能实现其交际功能。

词、句、文双向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记住单词的音、形、义,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大量的语 言实践中学会使用这些单词,从而达到教、学、用三者的统一。 四、词、句、文双向教学方法的基本模式 1.呈现(从课文中找出含有该词语的句子)

①由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含有该词语的句子,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理解其意义。 ②教师也可以直接提供课文中含有该词语的句子,让学生去理解。 2.示范与模仿

由教师口述含有该词语的例句(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学生依次口头重复例句,进行模仿。

3.扩展

教师让学生通过看图、填空、口头英汉互译等形式操练含有该词语的句子;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帮助其 总结和认定所学句子的结构。 4.初步运用

学生能够初步运用课文中的例词进行口头造句,或自编约四句话的小对话,其内容和意义有一定联系。 5.综合运用

学生能够将课文中学过的例词连贯起来,口、笔头完成4—8句话的小作文(对话)。该作文可分为:a.控 制性作文,即由教师事先设制情景,给出图画或中文提示,学生根据所提供的条件作文。b.非控制性作文(自 由作文),即教师不提供任何条件,学生自行运用课文中所学的例词自由发挥作文。例如:教授There be句型 时,可采用如下方法:

1)教师给出一组复合幻灯片,第一幅图为:地上有一袋大米, 盒子里有一杯桔汁。教师给出There be 句 型的单数例句后, 请学生重复There's a bag of rice on the floor.There's a glass of orangein the box.

2)学生理解了There be 的含义和用法后, 根据第二幅图用Therebe句型模仿造句。如:There is an ap ple on the table.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There is句型后,教师用同样的方式教There are句型的用法。

3)学生根据所提供的图画或实物,用There be句型造句或编出3—4句话。如: This is our classroom.There's a black-board on the wall.There's a book on the teacher's d esk.There're some desks andchairs in the classroom.

4)不给任何提示,学生自行作文。 例如: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处理第二册第20单元重点 词汇时,如:help sb.do sth.,help sb.with sth.,cook,do the cooking,sth.different(形容词后置 用法),like„better,like„best,with,可采用以下做法: 教师通过对所学对话的提问引出重点词汇。如:

①Ann is coming to Chen Hui's house for supper.What mustChen Hui do for her mother?What di d Chen Hui's mother say toChen Hui?(引出help somebody(to)do something和do the cooking)

②What will Chen Hui and her mother cook? ( 引出重点词汇cook,something different)

③What does Chen Hui want to drink?And what does Ann wantto drink?(引出重点词汇with)

教师给出一些例句让学生进行机械模仿。如: ①help somebody (to) do something

Could you help me do my English homework? (Could you helpme with my English homework?)

I often help my parents do the cooking on Sundays.(I often help my parents with the cooking .)

Let's help Uncle Wang clean the house.( Let's help UncleWang with the house cleaning.)

②cook,do the cooking Do you cook meals every day?

What can you cook?

In my family my father often does the cooking , and mymother often does the washing.

Would you like to do the shopping with me? ③something (different) I want something different.

Yesterday we had something different for supper. Do you have anything different to say? I didn't buy anything nice in the shop.

5)学生造句练习。学生自由造句, 可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参考一些提示(图片或问题)。如:

①Do you help your parents do the cooking at home?帮助他们用整句回答:I (don't) help my pare nts do the cooking at home.

②Can you cook?帮助他们用整句回答:I can (can't) cook.或:What can you cook?帮助他们用整句回 答:I can cook„

教师给出一篇范文,范文中包括所学的重点词汇,先让学生听两遍,然后让学生跟教师一起说,最后由学 生复述。如:

Today is Mid-Autumn Day.Everybody in my family came homeearly.Mother bought some delicious

food.Father bought somemooncakes.I helped my mother cook the supper.After supper, wewent o ut,enjoyed the full moon and ate the mooncakes. Fatherliked the mooncakes with meat in th em. Mother liked themooncakes with nuts in them better. But I liked somethingdifferent.I liked the mooncakes with eggs in them best of all. 学生复述了上述短文后,可自由地做口头作文。教师要求基础好的学生用上所有的新词汇,要求基础较差 的学生用上50%的新词汇即可。

因课上时间有限,教师无法听到所有学生的口头作文,可让学生课下把口头作文写下来,作为家庭作业。 教师可以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更多地发现学生的问题,并予以纠正。学生也会通过由口头到笔头的训练加深对 所学词汇的印象。 五、词、句、文双向教学方法的运用范围

该教学方法初中三个年级均可使用,难易程度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教材的要求进行调整,可采用不同 的训练方法分层次教学。三个年级应达到的基本目标分别为: 初一年级:要求能够将课文中学过的词语用到句子中,并能根据图画或词语提示自编小对话或补全对话。

初二年级:要求能够将课文中学过的词语用到句子中,并能根据提示,口、笔头完成3—5句语法正确、意 思连贯的话(可以是小对话)。形式可以多样,如:补全对话、看图写话和短文填空等。

初三年级:要求能够用课文中所学的词语口、笔头完成5—8句语法正确、意思连贯的短文。形式可以是短 文填空、看图完成对话、补全对话、看图写话和自编短文。 六、词、句、文双向教学方法的实验步骤和检测结果 1.实验步骤

1)学习和讨论有关英语教学,特别是有关词汇教学的理论, 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实验要解决的问题。

2)选择实验学校、班级和参加实验的教师。 ①实验学校的选择:重点校、普通校和基础薄弱校。

②实验班和对比班的条件:学生人数相同,学生的英语基础基本相同,学生的性别比例大致一样,课时安 排相同。

③实验班教师和对比班教师的基本条件:教师的年龄、教龄、学历、工作态度、业务水平基本相同。

④教法:实验班采用词、句、文双向教学方法,对比班采用普通教法或传统教法。 3)检测方法:分别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学生进行实验的前期、 中期和后期测试,并对期中、期末及中考 成绩进行分析、对比。

2.实验结果

我区通过两年的实验证明,使用词、句、文双向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英语水平均有普遍的提高。 两类不同学校(基础薄弱校、普通校)实验班和对比班的两次考试成绩对比如下:

106中学 (基础薄弱校) 实验前

班类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对比班 53.61 52.26 9.72 实验班 52.14 49.73 8.66

106中学 实验后

班类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对比班 58.17 50.10 10.21 实验班 59.02 54.55 12.12

铁二中(普通班) 实验前

班类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对比班 90.40 100.00 85.20 实验班 91.00 100.00 84.00

铁二中 实验后

班类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对比班 74.56 81.13 39.12 实验班 84.67 96.30 61.11 3.实验体会

1)从语言的交际性来看,运用是学习的目的, 学习过程应该是运用的过程,只有在运用中才能加深对词 汇的认识和理解,词汇也在运用中得到储存和记忆。

2)在词汇教学中,让学生学有所用, 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学生在语言交际中能够很 好地运用所学词汇,并能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赞赏,就会产生一种成功感。词、句、文双向教学方法正是从激发 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自信心出发,在学生造句和作文的过程中,挖掘每位学生的潜力,提高 课堂效益,减轻学习负担。 3)该教学方法起点低,密度高,节奏快,层次清,反馈明, 适用于程度不同的学校和程度不同的学生, 利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把学生的活 动贯穿始终,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排除他们学习上的心理负担,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英语课文教学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探讨

2007年10月14日 来源:网友供稿 作者:未知 字体:[大 中 小]

摘要 本文认为,要在课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从以 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按照整 体——分段——再整体的顺序教学,二是尽量用 英语讲解课文,三是精讲课文知识,并排疑解惑。在此基础上 ,辅以口头和书 面练习也是十分必要的。

课文教学是中学外语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培养学生\"四会\"能力的重要途 径。教师的一切课堂教学活动必 须围绕课文和学生而展开。一堂课只有45分 钟,我们既要传授学生知识,又要培养学生能力,怎么办?我认 为:

一、实行课文整体教学

课文整体教学是针对传统的分块教学提出的,是指在讲授课文时首先应把学 生引到的课文的要点和中心思 想上。长期以来,中学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的弊病 是把外语课当作象历史、地理那样的知识课来教,逐字逐句地 进行语法结构分 析,以灌输知识为主,把学生当作消极的接收器。这样做,其实是将语言的两个 不可分割的重 要组成部分:形式(即结构)与内容(即意义)人为地割裂开来。 一些学生上了几节课还不知道该课文说的是 怎么回事。新英语教学大纲指出: \"„„课文开始就分段教学,容易产生见树不见林的毛病,不利于学生掌握 课 文的中心思想和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教课文的正确方法应按照\"整体 ——分段——再整体\"的顺 序进行。

课文整体教学要根据课文材料的不同采用多种形式。我自开始课文整体教学 的尝试以来,采用了下列教学 方法:

1、简化课文听说法。就是教师把课文简化后编成小故事讲给学生听。如在 教高中英语第三册\"The Gift s\"一课时,我就把课文简化成下列一段小故事讲 给学生听。

This story,written by O.Henry,happened on Christmas Eve. The story is told about a poor young couple,Della,the wife,andJim,the husband,Della and Jim wanted to send a present to each otherat Christmas,but neither of them had enough money.Della ha

d mothingto do but sell her beautiful hair to buy Jim a gold chain.And Jimhad to sell his gold w atch to buy Della a set of expensive combs.Thatevening when they met together at home.they were both surprised tosee that their gifts had no use.How do you think they were feelingthen? Today we're going to study this lesson.

这样,学生一开始就了解了全文大意,有助于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 生自觉地去阅读材料,了解细 节。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听\"的训练。

2、问答法。英语的疑问句,尤其是特殊疑问句,如同教师手中的一把万能 钥匙,可以用来打开英语知识 宝殿的大门。教师若适度地运用疑问句进行课文 教学,可将学生\"听、说、读\"训练有机结合一体,达到一箭 三雕的目的。如 在教高中英语第一册\"Abraham Lincoln\"一课时,按照事情发生的顺序,我对 学生提出了以下 8个问题:

1)Where and when was Abrabam Lincolnborn?

(2)Was his life happy in his childhood?

(3)Why did Lincoln receive little cducation when he was veryyoung?

(4)How did the civil war break out?

(5)Why was Lincoln murdered?

(6)Why did the American people feel sad at Lincoln's death?

(7)What did Lincoln once say?

(8)What do you think of Lincoln?

通过这8个问题的回答,不仅解决了学生整体理解课文的问题,重要的是为 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言语实践机 会。由于学生在回答某些问题时,必须重新构思, 必须使用自己的语言,这有助于学生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的 培养与提高。 使用\"问答法\"的条件是,教师必须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3、阅读理解法。这种方法与\"问答法\"相似。不同的是,\"问答法\"是以 提问的形式,突出\"听说\"。 \"阅读理解法\"以选择题和判断题的形式,以突 出理解课文和处理课文信息为目的。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中学 高年级教学,侧 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视听法。是指教师在上课前,充分利用有关的图片,实物或运用简笔画, 采用\"视、听、说\"入手的 方法,事先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如在教\"The Blind Men And The Elephant\"一课时,我将事先画好的一幅 有关“象”的简笔画挂 在黑板上,然后按照故事叙述的顺序,抓住side,tusks,trunk,legs,ears六个 关键词, 借助手势和表情,用英语向学生讲述六位盲人摸象的经过。我发现学 生听得那样的认真,那么饶有兴趣。实际 上,中学英语具有直观性,学生通过 眼、耳、脑同时并用,对输入到头脑中的各种语言信息和表述方式印象深 刻, 不易忘记,这为学生日后的语言运用做好了知识准备。

需要指出的是,采用\"视听法\"教学时应尽量使用学生已有的语言知识,避 开生词新句。对于一些非接触 不可的关键词,教师在讲述之前或讲述中须做适 当正确处理。

二、用英语讲解课文

要使学生具有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应坚持用英语讲课。在分段教学中,教 师要尽量采用句型转换、同义 转换、扩句、单复句互换、句子释义等方法,用 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结构形式讲解课文句子,以培养学生多角 度,全方位灵活 运用语言的能力。现以高中英语第一册第五课部分句子为例。

(1)Can hard work change a person so much?

→Is it possible that hard work can change a person to such adegree?

(2)I would rather not tell you.

→I would prefer not to tell you.

P>

(3)Just this time we'll use what we have to get a new dress foryou.

This time only,we'll use the litlle money which we have to buy you a new dress.

(4)She married well.

→She married a rich man.

→She got married to a man with a lot of money.

(5)Until you saw the diamond necklace.

→It was hard for you to choose until you saw the diamondnecklace.

(6)That's why you see this old woman before you now,Jeanne.

→That's the reason you see thio old woman in front of you now,Jeanne.

(7)...that wasn't a real diamond necklace you borrowed from me.

→...the diamond necklace you borrowed from me wasn't a realone.

这样用英语去分析讲解课文,使学生能准确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扩展 了学生的语言知识范围。持之 以恒,学生运用语言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当然, 在讲述课文中的重点难点时,不排除母语的使用。

三、精讲课文,并综合归纳,辩义解惑

要通过课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能力,从教学法的角度来讲,必须坚持一个原 则,即:凡是

学生能做到的, 就让他们自己去做,他们还不会做的,就启发他 们自己去做。然而我们有些教师在分析课文时,一字一句地给 学生讲解,生怕 有疏漏之处。杜勃罗留夫说得好,\"教师如果把科学的材料嚼得这样细,使学生 无须咀嚼,只 要把教师所讲的吞下去就行了。这样,从学生中可能培养出懂知 识的猿猴。\"因为学生的基本技能是通过大量 的言语实践活动练出来的,不是 由教师讲出来的。只有精讲,才能省出时间来引导学生进行言语实践和思考问 题。学生只有在面对新的问题时,才能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去寻求解决问题的 方法,这正是学习和运用语言 之必需。

要使学生达到快速自如,准确地道地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在课文教学中, 教师还应注意及时引导学生将 已学知识与当前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必要的综合 归纳,逐步形成学生的知识网络。通过归纳,将学生所学知识 进行类比,使学 生了解掌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相同点及不同之处,以澄清学生知识疑点。归纳类 比主要从词汇 、句型结构、语法三个方面入手。如:

(1)动词:improve,/increase/raise

(2)副词:greatly,/very/much /quite/rather

(3)代词:other/the other/another/others/the others

(4)形容词:rapid/ quich /fast

(5)介词:below/ under

(6)短语:go on to do sth /go on doing sth /keep on doing sth /go on with sth

(7)句型: such...that /so ...that/the same ...that

(8)语法:如不定式、分词和动名词同作定语和表语的区别。

若教师经常性地引导学生通过例句将类似知识归纳比较,学生就会形成正确 的认知结构,养成规范运用语 言的习惯。

四、复习巩固再提高

复习的目的是巩固学生知识,给学生提供言语实践机会,促使其实际运用语 言能力的形成。因此,每教完 一个新课后,我常通过下列形式组织学生的言语 实践活动。

1、复述课文。复述课文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最佳方 法,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有 效途径。复述的方法可根据课文的形式和内容采 用多种方式。如:

(1)纲要性复述。是教师给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关键词(组)或短句,要 求学生根据纲要口述文章大意 。如在教完高中英语第一册\"Lady Silkworm\"一 课后,我给学生列出如下语言支撑点,引导学生复述课文。

1) went out cut to grass

2) saw a lady in white

3) found herself in a different world

4) learned to raise silkworms

5) thought of her brother and hurried back home

6) could no longer find the way back to ...

7) started to raise silkworms

(2)表演性复述。是指由学生分别担任故事人物角色,借助动作表情生动 复述课文。这种方法适合于故 事情节较复杂、趣味性较强的课文。如\"TheBlind Men And The Elephant\",\"The Emperor's New Clothe s\"等。

(3)转述性复述。是指在完全理解原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变换原文人称, 将材料内容重

新加工整理,用 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如\"At The Tailer's\", \"The Last Lesson\",\"A Portrait of A Teacher\"等课文 。这些课文均以 第一人称口吻叙述,且对话内容较多。我要求学生使用第三人称口吻,且不用直 接引语去复述 课文。这样,学生必须重新构思和组织语言材料,无疑,学生语 言概括能力和运用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培养。 此外,教师还可利用与课文材料 有关的图片,实物,或利用图表等形式引导学生复述课文。

2、加强学生书面练习。要使学生具有灵活处理语言信息和活用语言的能力, 仅仅靠记住或掌握课文中的 现有知识是达不到目的的。还必须对学生进行一定 量的课外笔头训练,以逐步形成学生的基本技能。对学生时 行训练时,既要考 虑有利于巩固本课知识,又要考虑使练习具有综合性、新颖性、灵活性特点,突 出\"活用\" 二字。如:

The day he__at last.

A looked forward to coming.

B b

ad been looking forward to came.

C is looking forward to come

D was looking forward to coming

这道题的答案应为B项。但绝大部分学生会选上A项或D项,因为他们只记 住了“looh forward to doi ng sth\"这一固定结构,而缺乏具体分析和运用能 力。由此看来,学生的课外练习是如此必要。

3、根据课文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写\"是中学生学习英语所要达到的\"四 会\"能力之一。是学生综合运 用语言能力的集中体现。因此我国历年高考都有 写作要求。然而,学生当前的写作状况实在令人担扰。从94 年高考作文看, 一些学生缺乏最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如将\"晚会\"写成\"night meeting\", \"八月十五星期 六七点半”写成“Auguest

15,Saturday,thirth pastseven\"。 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平时练习少,没有 养成正

确的语言习惯。因此,要 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必须从平时课堂教学抓起。在高中英语教学阶段 学 生每学完一课后,我根据课文的体裁和内容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如:

1)拟纲写。即根据课文主要意思,教师将其拟成几条纲要。要求学生围绕 纲要写作。

2)扩写。是给出文章的主题句或每个段落的中心句,要求学生文字连贯地 完成短文。

3)缩写。要求学生用一定字数概述全文内容。

4)改写。要求学生改变原文人称,作为旁观者来转述课文。

5)仿写。是用与原文相关题材训练学生写作方法。如学了\"The ContinentAnd The Oceans\"一课后,挂 出一幅中国地图,要求学生写一篇有关 中国地理概貌的文章。

由于自已在课文教学中坚持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为宗旨,所以,我 的教学深受师生欢迎,教学效 果也较为理想。就近几年来讲,如1990年我 所教的三个班,高考人平成绩为62.8分,超省平8.2分 ,(当年省平为5 4.61分),名列全地区第二名,全市第一名。1991年所教的二个班,高 考人均成绩 为125.5分,(150分制),超省平26.45分。(当年省平 为99.05分)。94年我所带的英 语专业考生中,有7人被本、专科院校英 语专业录取。1992年我任教二个高中毕业班和一个高二年级班。 当年高考 合格率为97.2%,优秀率为32%,高二年级班合格率为98.6%,优秀 率为64%。199 3年我任教的两个班,合格率、优秀率以及高考人均成绩 均居全市第一名。1994年我所教的两个班,高考 人均成绩达105.3分, 最高分达132分。我所指导的陆盛军同学在参加“首届中国中学生英语奥林匹 克 竞赛\"中获高中组二等奖。文小社、屈国欣、吕名礼三同学获优胜奖。

总之,我认为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突出\"实际运用\"四个字。离开了 这个根本,也就丧失了语言教 学的实质。而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注重了学生语言 运用能力的培养,学生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不正是我 们课堂教学的真 正目的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