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工伤伤残补助金和伤残津贴的标准。根据工伤程度不同,补助金和伤残津贴的发放标准也有所不同。其中,一级伤残补助金为本人工资的27个月,二级伤残补助金为本人工资的25个月,三级伤残补助金为本人工资的23个月,四级伤残补助金为本人工资的21个月,按月享受伤残津贴,伤残津贴标准也有所不同,其中一级伤残津贴最高,而十级伤残则最低。
法律分析
(一)
1、一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27个月
2、二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25个月
3、三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23个月
4、四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21个月,按月享受伤残津贴(按月支付)。一级伤残津贴:本人工资×90%
二级伤残津贴:本人工资×85%
三级伤残津贴:本人工资×80%
四级伤残津贴:本人工资×75%
(注: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二)
五级、六级伤残待遇标准:
1、五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18个月
2、六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16个月
伤残津贴:本人工资×70%
(注:难以安排工作的工伤职工由用人单位按照月发给伤残津贴,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三)
七级至十级伤残待遇标准:
1、七级伤残:本人工资×13个月
2、八级伤残:本人工资×11个月
3、九级伤残:本人工资×9个月
4、十级伤残:本人工资×7个月只有在做工伤伤残鉴定以后,每一级别的工伤伤残鉴定都和自己的本人工资挂钩。
拓展延伸
工伤赔偿标准是什么?
工伤赔偿标准是指在劳动者因工伤受到人身损害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所依据的法律规定和标准。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要求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伤残情况和生活需要,按照下列标准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医疗费用和生活护理费: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根据伤残程度不同,伤残等级1至4级的工伤职工,每人每月伤残津贴为本人工资的90%至100%;伤残等级5至8级的工伤职工,每人每月伤残津贴为本人工资的85%至90%。
2.医疗费用:工伤职工因治疗工伤需要到统筹地区以外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的,其医疗费用按照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规定的标准报销,但最高不超过16000元。
3.生活护理费: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其供养人需要护理的,按照统筹地区规定的标准护理费给予护理费。
工伤赔偿标准是对工伤职工在受到工伤损害后提供主要生活来源的亲属或者扶养人给予的物质帮助。这些标准是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制定的,旨在保障工伤职工的基本生活和医疗需求。同时,这些标准也应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进行适时调整,以保障工伤职工权益的实现。
结语
根据提供的伤残补助金标准,不同级别的伤残补助金与本人工资的比例不同。对于五级和六级伤残,伤残津贴标准也有所不同。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同时,七级至十级伤残的待遇标准也与本人工资有关。每一级别的工伤伤残鉴定都和自己的本人工资挂钩。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五条一次性赔偿金按照以下标准支付:一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6倍,二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4倍,三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2倍,四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0倍,前款所称赔偿基数,是指单位所在工伤保险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