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精神病人离婚问题

关于精神病人离婚问题

2021-08-23 来源:乌哈旅游

根据法律规定,配偶是精神病的可以诉讼离婚。如果配偶是间歇性精神病人,可以在精神正常时自己参加离婚诉讼;如果配偶是完全精神病人,需要法定代理人代为参加离婚诉讼。

一、精神病犯罪怎么处理

精神病人是否承担刑事责任,取决于在行为中是否有能力识别或控制自己的行为。如果有,将承担责任,若没有,将不承担责任。是否具有识别或控制能力,不以行为人的供述或法官的主观判断为准。唯一的依据是司法鉴定报告。对于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责令严格照顾和治疗。具体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是完全无法控制。当精神病人无法识别或控制自己的行为时,会造成危害,不承担刑事责任;

2、完全可以控制。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犯罪,与正常人一样承担刑事责任。精神异常时犯罪是第一种情况;

3、部分可以控制。尚未完全丧失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种情况介于前两种情况之间。

二、如果家里有精神病患者可以报警吗?

一是精神病患者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相关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故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进行离婚诉讼,需要为其设置诉讼代理人。

三、精神病杀人应当如何判刑

精神病杀人的判刑标准:

1、当精神病人无法识别或控制行为时,经法定程序确定的,不承担刑事责任,但应责令其家属或监护人严格照顾和医疗;

2、尚未完全丧失或为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3、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有能力识别或控制自己的行为。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二十一条

(一)、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二)、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

第二十二条

(一)、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二)、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