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望庐山瀑布》读之感

《望庐山瀑布》读之感

2020-01-15 来源:乌哈旅游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

  入

  课

  文

  二、了

  解

  作

  者

  1、去年,我们曾学过《望庐山瀑布》这首诗,你们还记得吗?

  2、庐山的瀑布雄奇壮观,那庐山的山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苏轼写的一首诗。

  3、板书课题:

  题西林壁

  1、说到苏轼,他可非等闲之辈,大家对他有哪些了解呢?

  2、再简介苏轼。

  1、全班齐背《望庐山瀑布》。

  2、个别谈自己对庐山瀑布的印象。

  1、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畅言自己对苏轼生平的了解。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读

  通

  诗

  句

  四、理

  解

  诗

  意

  1、引导学生自由读诗。

  2、放录音:放录音前提醒学生边听边在文中划出读诗的节奏。

  3、请个别学生按自己划的节奏读诗。

  4、与学生探讨读七绝的节奏。

  5、小结后教师范读。

  6、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再读。

  1、引导学生根据注释先理解题目的意思。

  1、自由轻读全诗。

  2、听录音范读,划出读诗的节奏。

  3、按自己划的节奏读诗。

  4、全班探讨读七绝的节奏。

  □□/□□/□/□□

  5、全班齐读。

  6、自荐读诗。

  1、根据注释,自由说说自己对诗题目的理解。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让学生根据注释,小组探讨对诗句的理解。

  3、点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句。

  4、小结每句诗的大意。

  5、作者从哪些角度观察庐山?(板书:横、侧、远、近、高、低)

  (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题写)

  2、小组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3、小组推荐代表向全班反馈自己小组对诗句的理解。

  4、别的小组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

  5、自由再次体会诗句的意思。

  6、读诗,理解诗人的观察顺序。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五、

  体

  会

  哲

  理

  6、引导想象,从“远、近、高、低“看庐山,庐山会是什么样的?

  7、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会看到不同的样子,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板书:身在庐山不识山)

  1、从这首诗中,你们有什么感悟吗?先小组探讨一下。

  2、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7、想象“远、近、高、低“看庐山会呈现怎样的景象?

  8、自由描述从不同角度所看到的庐山的样子。

  9、自由谈“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所在。

  (身在庐山)

  1、小组探讨诗中所蕴含哲理。

  2、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反馈。

  3、自由谈自己生活中的例子,来加深对哲理的理解。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六、

  总

  结

  全

  诗

  七、

  布

  置

  作

  业

  苏轼用睿智的目光审视庐山,写出了令人深思的诗句,这源于他细致入微的观察,源于他岁生活透彻的认识。我们学了这首诗后,也要学会客观、全面地去认识生活。

  1、背诵并默写全诗。

  2、写出诗中蕴含的哲理。

  3、预习第四课。

  板书:

  横、侧、远、近、高、低

  身在庐山不识山

  自由归纳总结。

  1、抄作业。

  2、做作业。

  全面、客观看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