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有关《海底世界》教案汇编

有关《海底世界》教案汇编

2022-11-06 来源:乌哈旅游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能正确读写带生字的词语。

  2、探究课文内容,深入了解海底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激发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4、培养自读自悟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海底美景。

  2、激趣,提出初读任务。

  水中的鱼儿正向我们招手呢!想到海底去看看吗?

  待会儿,我们一起去海底考察一番,不过得先过读文关。谁能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谁就有机会和老师一起去海底考察。

  二、初读课文。

  三、提出考察任务。

  既然的考察,就要有一定的目的。老师做了一个考察表,写上了大家最想探索的东西。待会儿,大家边考察边填考察表。

  四、生入文“考察”,填写考察表。

  就让我们穿上潜水服,下海去考察吧。预备,跳!

  我们的考察开始了。翻开课本115面,拿起笔来,一边读,一边在文中的海底世界里用心去发现。不要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发现一个迹象就标上一个序号,然后用简练的语言填在表里。

  (师巡视、指导填表)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者以科学探究为主线设计本课的教学,第一课时以“假想考察”为切入口,出示考察表,让学生带着考察任务学习课文,在悉心探究中发现海底的秘密,完成考察表“考察发现”一栏的填写。第二课时再交流分享考察成果,探究、品读文本。这一设计打破了传统教学中逐段分析讲解的枯燥学习方式,让学生置身于科学探究中,以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身份亲历学习过程,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让他们充分领略了探究学习的乐趣。]

  五、检查生字新词自学情况。

  第二课时

  一、明确学习任务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作为考察队员一起到文中的海底世界去考察,考察过程中大家把很多有趣的发现都填在考察表里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交流分享考察所得。等会儿,你们可以把自己的考察发现自豪地告诉大家。

  二、简单交流考察发现

  一次愉快的海底之旅结束了,相信海底的景色一定让你无法忘怀。在海底,你发现了哪些以前所不知道的、或从没见过或听过的东西?

  三、深入探究、品读。

  哪些发现给你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是你觉得最奇异、最美丽,或者是最有趣的?

  [根据学生发言进行教学。以下只是教学预设,为“生成”而谋划的“预设”。在实际教学中,要在“生成”中不断调整“预设”,把师生、生生的互动引向纵深,让师生、生生之间产生新的思维碰撞,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促进课堂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

  1、感受海底光点闪烁之美

  指导朗读

  放映发光鱼的录像,再指导朗读。

  2、感受海底声音奇异。

  ⑴“窃窃私语”是在干什么?能做给老师看看吗?

  ⑵欣赏海底动物的声音。

  (播放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注意音量要调小)

  生听后交流听到什么声音。

  ⑶想再听一遍吗?嘘-

  ⑷指导朗读。生试读。指名读、范读、分组读。

  ⑸海底不同的动物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同一种动物在不同的情况下也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师领读)

  ⑹让我们一起奏响这海底美妙的乐章。看课文第三段,老师来领读,你们接着读。

  3、感受海底动物活动方法的有趣,学习写法。

  ⑴海里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种,作者特别选取了哪几种动物介绍它们的活动方法?

  (课件逐个出示海参、梭子鱼、章鱼、乌贼、贝类图)

  ⑵提出介绍要求:不能看书,介绍的时候可以用书上的语言,还可以加上自己的话,最好能配上动作介绍。

  ⑶生选择一种海底动物作准备。

  ⑷指名介绍。

  ⑸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把海底动物的活动方法写具体的。

  比较句子:⑴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前进速度很慢。

  ⑵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介绍哪种海底动物活动方法时作者也用上了列数字说明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文中还有类似的列数字说明的例子吗?谁来说说这两个句子中数字说明的好处?

  [文章一旦成了课文,它就有两重意义:一、内容意义,二、形式意义。阅读教学不但要“披文得意”,而且要“披文得文”。《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是一篇很典型的又充满趣味性的知识性的课文,学生学完课文,应该对海底世界有个初步的了解,知道海底有什么,知道海底是什么样的,这是“得意”;还应学习作者是怎样介绍海底世界,怎样把海底动物活动方法写具体的,这是“得文”。这篇课文作者多处运用列数字说明的方法,我们要充分发挥文本重要‘言语范型’和基本‘例子’的作用,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接触文本,接触言语,学习写作方法。]

  ⑹指导朗读,合作朗读。

  ⑺师:海底动物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为什么?

  四、抒发感想,总结延伸。

  1、小结考察发现。

  2、我们不禁要感叹:海底真是个___的世界!

  作者也发出这样的感叹。(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指导朗读。

  3、是啊,占地球面积71%的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和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不仅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被誉为“人类在地球上的最后边疆”。请大家看这一组数据。

  同学们在课前否也搜集到了有关海洋资源的材料?(交流材料)

  4、面对这样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你在想些什么?想对大海说些什么,还是想和人们说点什么,或者想说说自己的愿望?

  5、通过这次考察,大家有很大的收获,肯定也有不少的疑惑,对海底世界,你还有什么想了解,却还未了解的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鼓励语言的积累,激发探索的热情。

  关于大海,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是我们所不知道的。有一些问题我们课后可以从书上,或者网上寻找答案。老师这儿给大家推荐几篇文章。但更多的海底之迷还有待于同学们长大后去研究,去揭开。我期待着大家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用发展的眼光看,“无疑使人满足,进而止步;有疑使人处于动力失衡状态,进而引发新的学习动机。”本课教学最后一个环节,安排学生质疑,然后向学生介绍有关文章,提出老师的期望,激发学生探索热情,使本课教学的终点成了学生学习的新起点。课本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外的知识是无限的。课堂教学不应使学生满足、裹足于课本知识的学习,而应引发学生新的学习冲动和探索的热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