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学习象征手法。
2、体会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效果。
3、感受抗日军民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教学方法
自主研读,合作探究。
一、导入新课
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歌咏。我们欣赏过“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的柳韵,瞻仰过“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竹姿,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影。这节课我们将到西北高原走一走,看看白杨树的勃发英姿。
二、破题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文学家,创作了《林家铺子》《子夜》《春蚕》《秋收》《残冬》等小说。在这篇散文里,茅盾把视线投向了白杨这种在西北高原极为常见的树。“礼”是敬礼、致敬,“白杨礼赞”是宾语前置,实际上是“礼赞白杨”,意即带着敬意赞美白杨树。那么,茅盾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他又是怎样赞美白杨树的呢?
三、品读文本
1、细读全文,看看文中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对“白杨”进行“礼赞”的。
提示: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树……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2、齐读直接礼赞白杨的句子、段落,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极力赞美白杨树?
提示:白杨树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3、作者仅仅是在赞美白杨树吗?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提示:不是。
第7段:“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那种精神和意志?”第一个“难道”是总提,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第二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第三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中的战士;第四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民族的抗日精神和意志。
4、反复朗读文章第7段,思考:
(1)这一段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提示:反问、排比,即“难道你就只觉得……那种精神和意志?”
(2)将四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朗读并体会两组句子的不同效果。
反问句:“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陈述句:你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你应该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四个反问句组成一组排比句,层层递进,气势恢宏,语气更加肯定、强烈,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5、茅盾借赞美白杨树歌颂北方抗日军民,为什么他不直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呢?
提示: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与当时的写作背景有关。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看到了政府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广大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致,粉碎日寇“扫荡”的战绩。茅盾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由于当时处在政府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表达自己对抗日军民的赞美之情。
6、学习象征的写作手法。
(1)在文章中找出集中描写白杨树的段落,说一说白杨树与北方军民有哪些相似点。
提示:第5段先总述白杨树“力争上游”的外形特征,然后分别通过对干、枝、叶、皮等方面的描写来表现其“力争上游”的.特征,最后概括出白杨树的内在品质与北方抗日军民“不折不挠”“坚强朴质”等性格特点的相似之处。
(2)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试举几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言之成理即可。
四、疑点探究
(一)文章要赞美白杨树,第二段却没提白杨树,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删掉这一段可不可以?
提示:这一段描绘了西北高原的壮美景色,抓住“黄与绿主宰着”这一特色,突出“雄壮”“伟大”,同时又用“单调”“恹恹欲睡”与白杨树的“傲然地耸立”相对照,从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说明它的不平凡,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因此不能删掉。
(二)文章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提示:第7段中作者先虚写一笔,用否定句暂退一步,说白杨树“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这是“抑”。接着,突然转折,连用七个感情色彩强烈的褒义词语“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热情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是“扬”。
(三)结尾处为什么提楠木?
提示:把楠木和白杨树对比,再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与顽固派的观点形成对比,表明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歌颂抗日军民,斥责“积极,消极抗日”的政府反动派。茅盾自己也曾说过:“贵族化的楠木象征政府反动派。我写此散文是这样想的。”
(四)文章反复强调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你认为“极普通”和“不平凡”矛盾吗?说说理由。
提示:不矛盾。“极普通”是单纯从树的生物角度而言,因为这种树在西北很多很常见。“不平凡”是从树的象征意义角度讲的,因为它象征北方的抗日军民。
五、阅读迁移
朗读文中直接赞美白杨树的句子,你会发现它们像一首现代诗,言简意赅,直抒胸臆。在理解这篇散文的基础上,试着用更简洁的方式概括文章的主题。
1941年《白杨礼赞》发表后,一位画家根据《白杨礼赞》的题意,画了一幅白杨图。茅盾看后,觉得礼赞白杨之情意犹未尽,于是又写了一首格律诗:“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与本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业
1、设计一枚能够体现班级特色的班徽,配以相应的解说词,说明班徽的象征意义。
2、课外阅读《白杨礼赞》的姐妹篇《风景谈》,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