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用目光倾听》导学案设计

《用目光倾听》导学案设计

2022-06-22 来源:乌哈旅游

  一、说教材

  《用目光倾听》是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该单元的主题是“真诚”。本组课文的学习重点是要引导学生懂得与人交往一定要真诚。这是一首儿童诗歌,通过妈妈的目光展现出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妈妈的平凡的一句话教导孩子,对孩子的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表现出母爱的伟大。作者用朴实的语言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与人交往要真诚。这首诗是用第一人称写的,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真实的感受、体验,娓娓道来。语言朴实、简洁,没有华丽的辞藻,富有人情味和真实感,使人感到特别亲切,乐于接受。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母爱的伟大和妈妈的教诲,并从中感受到真诚;二是继续学习体会课文中诗歌的要点,积累语言。

  二、说课标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阶段目标第三学段(5—6年级)“阅读”中明确提出:⒈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3. 为解决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4.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5.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6.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本课的教学中,我加强整合,力求达到课程标准对该年段的要求。

  三、说学情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五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社会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述的道理,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提供直观的图象帮助理解。

  先谈谈学生的阅读心理。教材中的情理有时是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是靠语言形式表达的,学生往往难以体会深透。多数学生关注课文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忽视对文本朴素自然的语言的感悟,教师要改变部分学生消极的阅读心理,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真正让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背景分析:(1)学生对作者“金波”“真诚”不熟悉,课前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也可以先指导学生阅读课后的资料袋;(2)学生曾经学习了的文章《诚实的孩子》,对于理解人与人之间真诚交往有帮助;(3)本课表现的是社会生活现象,对学生来说不太陌生,深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可以举例学生生活的点滴,帮助理解“真诚”的意义。

  四、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对五年级的要求和教材编排意图,结合学情,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习、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倾听、真诚、灿烂、照耀”等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懂得与人交往一定要真诚。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语言,体会诗歌在表达上的方法。

  本课教学重点是“朗读诗歌,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以上教学目标的制定具体可操作,力求体现讲练结合、文道统一,突出词句训练和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情绪自控、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形成正确的集体意识及友谊观,矫正学生的不良个性倾向和行为习惯.

  课前准备

  1.引导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2.课件、挂图。

  五、说教法、学法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自读自悟”“以读促思”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让学生走向生命的课堂。

  结合五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我选择了抓本课的关键词、重点句来感悟文章内容和情感。在词语的理解上我采用想象法,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等方法来体会;在品读过程中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问题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

  这节课,我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用电教、讨论、朗读、想象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本课,为完成教学目标,我制定了以下方案:①指导学生运用“读读、想想、议议”的学习方法,在学习通过朗读课文,观察投影,展开联想,提高语言表达、思维、朗读的能力,积累规范语言,感受体味作品的语言美。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读书方法。②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学习朗读技巧,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突出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③学习预习和质疑,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自学能力。

  这篇课文很美,适合学生进行朗读、想象、知识、方法的积累。因此,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根据文本的特点、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设计理念来安排本课的教学过程。本文我用两个课时完成。

  六、说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问题式、悬念式导入。

  上课时,提问学生对自己的五官有多了解呢?

  (教师用谈话的方式创设情境,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2.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质疑课题。(通过质疑,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3.分组交流,汇报收集作者的相关资料。

  (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3、指名分小节读课文,师生正音,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让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请各小组组长说说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让学生把握诗歌的主旨,为学生理解“目光倾听”做铺垫。同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形成学生的集体意识。)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理清文章脉络。学生细读课文,说说每节诗的意思

  2、指名汇报,教师小结。

  第一小节:用妈妈的话阐明“用目光倾听”是什么意思。

  第二小节:与别人交流为什么要“用目光倾听”。

  第三小节:进一步说明目光的重要性。

  第四小节:讲妈妈的话对我的意义:教会我生活。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细细品读,体会诗句平实无华的语言中所蕴含的道理。

  如“听别人说话是一种交流,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诚。”“真诚的目光胜过千言万语,目光传送的是温暖的春天。”

  2、说说自己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

  (通过对文本的再读、精读,结合图文、课件,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感悟文本朴素自然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感情朗读这首诗,在读中体会作者情感,升华自己的情感。

  《新课程标准》倡导要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更何况这篇文章文质兼美,是适合学生进行知识、方法的积累。因此我让学生把整篇文章试着背下来,这样对学生内化语言,口语交际打下了基础。

  (六)背诵诗歌

  1、自由练习

  2、指名背诵

  3、男女生比赛背诵

  4、小组背诵

  (通过各种形式的背诵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七)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这首诗歌,学生了解到了诗歌的音乐美、结构美、韵律美;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学生懂得要用目光去倾听。学生又大胆质疑:为什么要用目光倾听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去讨论,同学们可以尝试收集资料自己去寻找答案。

  作业设计

  1、再认真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复习课文生字词。

  3、仿写诗歌。

  让学生动笔写诗歌并把它写在精美的卡片上,这样培养了写作能力,学生感情得以表达与升华。

  附板书设计:

  用目光倾听

  你要望着对方

  用真诚的心去倾听

  与人交往要真诚。

  七、说板书设计

  最大的特点是灵活、简洁,根据学生的汇报加以梳理、概括,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中的重点,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同时,充分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过程,重在培养学生概括语言的能力。

  八、说教学效果

  通过充分读,学生实现了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读中展示;通过自己领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通过自由评,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读中感悟,议中深入”学生不仅读懂得了课文,而且体会到了该文本的主题--真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