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记住东亚五国的国家及首都的位置,记住主要海洋、岛屿、半岛的分布。
知道东亚的地形特征,了解季风气候的成因和特征。
通过学习东亚五国历史、文化和相互交往,以及五国存在的共同之处(人种、风俗等)加深学生对东方文化的熟悉。
通过对东亚内部自然环境的差异(地形、气候)及由此导致的人口、农业、工业差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熟悉东亚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的东西差异。
使学生学会用综合分析和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有关区域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分五个标题,分别讲述东亚的位置、地形、气候、居民和经济特征
第一个标题"位于太平洋西岸",主要讲海陆位置。海陆位置的不同,使东西部内陆自然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经济发展情况的差异与此也有密切的联系。本节以海陆位置为轴,介绍东亚的地理特征及东西部的差异。纬度位置对东亚区域地理特征有很大的影响,非凡是东亚季风区内,从北到南由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到亚热带和热带的变化很明显,具体内容将在中国地理中讲述,这一节东亚概述,只在季风一段内提到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的区别。同样,青藏高原的高寒气候本节也略去。
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着的地区之一,又是学生最先学习的一个区域,因此,本节把"季风气候显着"作为重点和难点,并联系前面已有的知识来讲述,让学生知道季风气候的特点,为以后学习东南亚和其他大洲的季风气候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口和经济"一段,主要是从自然环境为人类生产提供哪些条件,以及人类利用自然,发展生产所取得的成就两方面来讲,重点指出了日本、韩国、中国的东部沿海、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都高于农业(包括畜牧业)。例如,蒙古和我国西北各省区在近几十年内,工农业、交通、科技、贸易都获得发展,人口增多,也出现一些工业城市,不过同东部沿海地区比,差距还很大。因此课文中说明西部内陆"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矿产资源也在开发利用中"。
关于“东亚地形”的教法建议
讲解该知识点时,应注重指导学生读图,从西往东找出主要山脉、高原、平原和大河,从而熟悉地形的东西差异:
东部:临海,海岸线曲折,多岛屿和半岛;地形:多平原、丘陵
西部:远离海洋;地形:多高原、山地
这种东西地形的差异导致了地势西高东低,大河多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
关于"东亚经济"的教法建议
讲解经济时,可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比较,把握课文内容要点,注重沿海和内地的经济差异,同时也应说明:西部内陆与东部沿海一样,经济也在发展中,使学生建立辨证的、发展的观点,防止产生片面的熟悉。
阅读课文,并填写下表:
比较项目
西部内陆
东部沿海
海陆位置和交通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交通不便
临海,有优良(港口)交通条件优越
地形和土地资源
多(高原、山地)(草原)广阔
多(平原、丘陵)耕地数量(多)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
(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
科技力量
较薄弱
较强
经济上的差异
(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矿产资源)在开发利用中,人口(稀少)
是世界(水稻、茶叶、蚕丝)等农产品主要产区,出现了不少(经济)发达和新兴(工业)区,人口(稠密)
关于“东亚人口”的教法建议
讲述“东亚人口外貌特征”一段应抓以下两点:
了解东亚是黄色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让学生找出东亚五国共同的文化特征和风俗习惯。
通过了解东亚各国平均人口密度和沿海平原地区人口密度等数据,熟悉东亚人口分布不均,东部沿海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一。
关于“东亚位置”的教法建议
本课要熟悉较多的岛屿、半岛、海洋、山脉、高原、平原、河流等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地图,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概念。
讲述东亚的位置,可按以下步骤:
利用“东亚在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图,找出东亚的海陆位置;指出东亚的国家在五带中属于哪一带。然后归纳东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位置: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
范围:中国——临海国
朝鲜和韩国——半岛国
蒙古——内陆国
日本——群岛国
指导学生读图,从北往南找出太平洋的边缘海、群岛、半岛岛屿。
关于"季风气候"的教法建议
季风是中学地理的难点内容,非凡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困难,为突破难点,可以从感性熟悉入手。季风就是随季节变化有规律转变风向的风。这里的"季"是季节的之意,联系自己的感性熟悉我国东部地区冬季吹西北风,夏季吹东南风,冬、夏季风正好相反,所以分别称为西北季风和东南季风。然后进一步分析风向转变的原因是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而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的原因是海陆气温的季节变化,气温的季节变化是有海陆位置和温度的升降所决定。这种有感性熟悉入手而得到的新知识往往把握的很牢固。
读懂"哈尔滨各月气暖和降水量的分配"图以及"东京各月气暖和降水量的分配"图,是理解把握着一部分内容的关键。
具体步骤如下:
(1)观察分析两图,看看气温曲线有什么特点?降水量各月有什么特点?
(2)引导学生分析夏季风和冬季风的性质,总结出季风气候的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严寒干燥,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冬季
夏季
风向
陆地吹向海洋——偏北风
偏南风——海洋吹向陆地
气流性质
严寒干燥
暖和湿润
对东亚气候的影响
冬季风风力强,东亚大部分地区低温少雨
夏季炎热,东部近海地区降水多,往西北内陆,雨量减少
(3)思考并回答:东亚的东西部在气候上有何差异?哪个部分适于耕作业的发展?哪个部分适于畜牧业的发展?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重点
1.东亚的地理位置特点。
2.国家及首都、主要海洋、岛屿及半岛。
3.东亚地区季风气候显着。
教学难点
l.国家、岛屿、半岛、海洋等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2.东亚季风气候显着。
教学媒体 相关挂图
导入 为了更深入的熟悉世界各地,便于分析和比较,按地理位置、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把世界划分为13个地区。从这儿开始就进入了分区学习。今天首先要学习的就是我们国家所在的、也是为我们大家所熟悉的地区——东亚
板书一、东亚
1.组成 东亚五国(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
读图 读“东亚的国家和地区”图 东亚包括那几个国家?(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它们的首都分别叫什么?(北京、东京、平壤、汉城、乌兰巴托)看看朝鲜、蒙古同中国陆地相邻的界线。
学生活动:(1)用彩笔描出东亚地区的范围。(2)找出东亚五国的名称及各国首都并用彩笔标记。看看哪些国家是临海国,哪些是内陆国,哪些是半岛和群岛国家?
提问 把这五国归为一个地区,说明它们存在着共性。这5国的共性,和世界其他的地区相比就是东亚的个性。请思考一下,东亚有什么个性?
为什么叫东亚?找出东亚地区濒临哪个大洋?背靠哪块大陆?(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它在空间的位置是唯一的、特定的,这是位置的个性。
板书一、东亚
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提问 东亚背靠世界第一大陆——欧亚大陆,面向世界第一大洋——太平洋,这一非凡的位置使东亚的自然环境具有什么个性呢?首先请同学们说说我们这个地区一年中风向是否有变化?有什么变化?
学生讨论、回答:我们这个地区一年当中风向有很大变化,夏季刮偏南风,冬季刮偏北风。
读图读“亚洲东部一月和七月气压风向”图。思考:冬季,气流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吹向海洋,形成严寒干燥的偏北风,即冬季风。冬季风使东亚大部分地区低温少雨。夏季,气流从太平洋、印度洋吹向亚洲大陆,形成暖和湿润的偏南风,即夏季风。夏季风为东亚东部近海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为什么一年中会有这种风向的转换呢?
提问为什么会刮这样的风呢?(简要讲解海陆热力差异)
读图 读“哈尔滨各月气暖和降水量的分配”,以及“东京各月气暖和降水量的分配”图,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回答(哈尔滨冬天更冷,夏季的雨量更少,也更集中,说明大陆和岛屿的气候特点是不同的,一个是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个是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西北内陆雨量逐渐减少,所以只是东亚东部季风气候显着,而中国的西北内陆和蒙古境内,受不到季风的影响,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概括总结通过阅读,我们了解到夏季陆地增温快,比海洋热,气压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冬季陆地冷却快,比海洋冷,气压高,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所以由于海陆差异非常显着,在这儿形成了世界独有的季风气候区?这也是东亚国家具有的共同特征。
板书
冬季
夏季
风向
陆地吹向海洋——偏北风
偏南风——海洋吹向陆地
气流性质
严寒干燥
暖和湿润
对东亚气候的影响
冬季风风力强,东亚大部分地区低温少雨
夏季炎热,东部近海地区降水多,往西北内陆,雨量减少
提问从人文的角度,什么又是东亚的个性呢?
学生讨论、回答。(就从外貌上看,黄皮肤,黑头发;这里是世界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发育了东方文化;在历史上,中日、中韩、中蒙关系密切;在思想文化上,都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如:对中国书法的欣赏、吃饭都用筷子的习俗等总之,典型的东方味儿。)
提问在经济上,东亚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
东亚是目前世界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二次大战后,东亚各国选择了适合本国特点发展道路。日本、韩国从60年代起,经济增长迅速,先后成为工业化国家。70年代,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经济快速发展。中国、朝鲜、韩国和日本的沿海地区分布着许多世界闻名的工业地带、工业区和经济特区,其产品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并销往世界各地。)
以上的几点构成了东亚的区域特征。
(总结、练习反馈)
板书设计
第八章 东亚
东亚概述
一.区域特征
组成:东亚五国
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季风气候
共同的东方文化(东方味儿)
布满经济活力
教学设计示例2
教学重点:沿海和内陆的自然条件的差异和经济差异
教学难点:用综合的观点分析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
教学媒体:东亚地形图,东亚土地类型图
导入上节我们了解了东亚作为一个区域的共同特征,但是东亚地区内部也有差异,谁能说一说,从分布来说,这种差异明显的表现在那里?(沿海与内陆或者东部与西部的差异)我们来分析一下这种差异(以学生说为主)
板书:二.区内差异(列表)
指导读图学生读“东亚地形图”,具体要求:
(l)东亚地区从海岸线到大陆内部,从东到西地形类型有什么变化?
(2)东亚地区总的地形大势如何?这种地势对于本地区的河流有什么影响?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指图总结总的地势西高东低,东亚东部多平原、丘陵,东亚西部多高原、山地,多大河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
讲述气候:西部,温带大陆气候,东部,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本区内地带性规律表现最明显的是那一个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也很明显。
过渡这种自然条件的差异对生产活动以及人们的生活,即人口的分布有什么影响呢?发展了什么类型的农业?季风区在发展农业上有什么优越条件?
学生读东亚土地类型图、东亚人口图,讨论、回答:
(农业:西部:牧场,畜牧业
东部:耕地,种植业,粮食和多种经济作物,得益于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自古以来就是闻名的农耕区,这里一向是世界水稻、茶叶、蚕丝等农产品的主要产区)
(人口:西部:人口较少
东部:人口稠密,是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约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
提问这种自然条件和人口的差异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呢?
西部:地域广阔,矿产资源丰富,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东部:有优良港口,发展工农业、交通、科学技术和对外贸易的条件优越。有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和正在崛起的新兴工业区。
根据我们分析的东亚区域内东西差异,请同学们用填表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
板书
比较项目
西部内陆
东部沿海
海陆位置和交通
地形和土地资源
气候
科技力量
经济上的差异
(总结、练习反馈)
板书设计
二.区内差异
比较项目
西部内陆
东部沿海
海陆位置和交通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交通不便
临海,有优良(港口)交通条件优越
地形和土地资源
多(高原、山地)(草原)广阔
多(平原、丘陵)耕地数量(多)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
(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
科技力量
较薄弱
较强
经济上的差异
(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矿产资源)在开发利用中,人口(稀少)
是世界(水稻、茶叶、蚕丝)等农产品主要产区,出现了不少(经济)发达和新兴(工业)区,人口(稠密)
探究活动
观察水土的热力差异
学生分组:4人一组
预备材料:每组取烧杯(分盛相同体积的沙子和水)、三角架、石棉网、两支温度计各2个
实验步骤:
(1)同时给盛有沙子和水的烧杯加热(2分钟),观察两只温度计的度数,填写实验记录。
(2)熄灭酒精灯,使刚才加热的烧杯降温,同时观察两只温度计的度数,填写实验记录。
实验记录表
项目
加热前
加热后
增温情况
降温前
降温后
降温情况
沙子
水
观察实验记录思考:
同时给沙子和水加热,哪个增温快?哪个降温快?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总结:沙子吸热快,放热也快,而水吸热慢,放热也慢,这是由于它们物理性质不同。
启发引导学生讨论:陆地和海洋也像沙子和水一样,物理性质不同,若在同样强度的太阳光照射下,会出现什么结果呢?请同学们按下表内容思考。
夏季 冬季
项目
增温情况
气压高低
空气运动方向
降温情况
气压高低
空气运动方向
陆地
海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