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四年级上册《线的认识》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线的认识》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2024-04-13 来源:乌哈旅游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15—16页内容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线与角》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帮助学生认识直线、射线、线段,并会用字母表示。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后面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处理:直线、射线、线段这些都是比较抽象的平面图形,个别学生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还不曾深入了解,鉴于学生的思维依赖于直观形象的特点,我充分运用教具,在实验、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师生共同活动中启发学生的思维,以学生活动为主要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边设疑边探索;边实验边总结,最后由学生在探究中感悟到直线、射线、线段的特点。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线段。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学准备: 每小组准备一对带线的盒子(即一根长长的线由两头向中间缠起,然后将两团先分别放在两个封闭的盒子里,)、剪刀、手电筒、尺。

  教学过程:

  一、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

  师:“你们在生活中见过那些线?”(直线、线段、射线,还有学生回答为毛线、白线等等)

  师:同学们回答得不错,但毛线和白线是一种生活中的实物,而直线、射线、线段是将生活中的线抽象出来的一种表达形式。今天我们就具体来研究它们。

  板书:直线 射线 线段

  【设计意图: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有利于帮助学生找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连接点,使学生的原认知结构对新知的学习具有某种“召唤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

  二、实验验证 探索真理

  (一)分组活动

  活动1:(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

  1、选两名学生每人拿一个盒子分别向两边拉,但要保证线是直的,要求四名学生认真观察整个过程。

  2、汇报观察到的结果

  生:我发现盒里的线怎么拉也拉不完。

  生:我发现线是直的。

  生:我想我继续拉一定会到头。

  师:根据观察到的这些你们认为它属于你们说的哪种线呢?(有的说直线、有的说是射线)

  师:它是直线,今天我只拿来直线的一部分让大家观察。一会你们就会知道他为什么不是射线了。

  师:你们观察到直线具有什么特点呢?

  生:两端都可以不停的拉长。

  师:能用一个词来表达吗?

  生:直线是无限延长的。

  教师板书直线的特点:直直的、无限延长

  活动2:

  1、师:请同学们用剪刀将这根线剪断,然后一名学生将线头固定不动,另一生将线继续拉长。共同观察其特点。

  2、汇报观察到的结果

  生:我发现只有一段可以拉长。

  生:这一端也是可以无限延长,另一端固定不动的。

  生:这条线也是直的。

  生:固定不动的那一端是端点。

  师:哪是它的端点呢?用手指一指。

  生:那个线头就是。

  教师板书:一个端点、直直的、一端可无限延长 ·

  活动3:

  师:请同学们用剪刀将这根线的另一端剪断,然后两名学生再向两端拉。共同观察其特点。

  2、汇报观察到的结果

  生:线的两头不能延长了。

  生:它有两个端点。

  生:它也是直直的。

  教师板书:直直的、两个端点· ·

  【设计意图:合理的设计实验过程,创造良好的探究情境,能引出学生探究心理,迅速集中注意力,使其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始积极探索思考。在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思考、探索,使学生感到自己就象科学家那样在实验、探索中去发现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科学的研究方法、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手势表示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手势表示三种线的特点。

  学生表示的方法为:直线——两手相向向水平方向不停运动,射线——一手固定,另一只手水平方向运动,线段——两手相向向水平方向运动,然后停止运动。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的理解。】

  (三)介绍线的读法

  三、联系生活 实践应用

  1、寻找生活中有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实体。

  生:太阳光线是射线。

  生:视线是线段。

  生:我觉得视线就像手电筒发出的光线一样,是射线。

  师:如果从人的眼睛到所看到的物体,你认为这一段视线是什么?(线段)

  生:火车道是直线。我的课桌的边是线段。

  生:……

  2、完成书中画一画、练一练中的内容。

  【设计意图:实际应用充分体现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数学修养。】

  四、总结

  谁想当小老师,总结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兴趣,通过自己的总结即起到了巩固新知的作用,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五、评价

  说一说老师今天的表现怎样?再说说你的表现怎样?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下节课哪方面你会表现的更好!

  【设计意图:通过课时的总结评价可以使大家及时地认识自己,找到优点和不足;同时也能使大家取长补短,共同勉励,共同进步。】

  课后反思:

  让“心”的参与,唤起学生深藏的智慧。

  任何教学内容和方法只有激发学生生动活泼的思想,唤起他们真挚而深刻的情感,促使他们用“心”去参与,才能真正起到教育作用。

  因此在课前我为学生准备了充分的学具,将学生分成了十组,每小组准备一对带线的盒子、一把剪刀、手电筒、尺。并合理的设计实验过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探究情境,能引出学生探究心理,迅速集中注意力,使其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始积极探索思考。在这个环节中,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在活动中,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学具,主动思考,动手操作,认真观察,亲自发现了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在探索中可以看出学生个个兴致盎然,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天真的笑容在“玩”,每个人都带着急切想揭开其中的秘密的一种心情在“玩”,课堂气氛格外的轻松,他们的心情格外的愉快,他们探索出的结果格外的准确,我想他们对本节课知识的领悟也会格外的深刻。

  在我们的课堂中,由于教学内容不同,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也有差别。如果我们对情境或问题的设计没有感染学生,没有激发他那种学习的欲望的时候,他的参与是被动的,只是听别人的表达、看别人的操作;甚至到了一切与我无关的地步。那么他的心中只有别人的见解,而没有自己的思维。

  就像我们的孩子学画画一样,老师在黑板上画一颗圣诞树,他心中就有一颗圣诞树。如果老师给她一个题目《圣诞节》,再让学生去画,多数孩子的画中都会有圣诞树,因为他的眼里只有黑板上的画,于是他心中很难创造一幅自己的画,画中也自然没有自己的创造——没有心的参与,就只能重复别人。

  而只有让学生的“心”在参与数学活动时,他的心中才会有数学,才会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才会有自己的标新立异。

  让“心”的等待,换回秋天的累累硕果。

  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每一节课必须有1/3甚至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探索、交流,因为每一个问题的解决和探索都需要很大的时间和空间,这样他们才能有所发挥、有所创造。在课堂上我发现学生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力。每节课都会从他们的小脸上洋溢出成功的喜悦与自信,在学习活动中经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惊喜,经常会出现预料不到的效果,因此教师不要急于求成。我们在情急之下往往是为学生搭好了桥,让学生顺利的走过去,甚至在送一程。孩子们轻易得来的果实不辣、不咸、不酸、不甜,没味!这样的教学,学生的思维不但得不到发展,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能否还记得曾经得到过这样一个果实呢?学生的思维是在教师的等待中开发的,是在“学生的手指尖”上诞生的,是在从“想不到”到“想出来”的过程中发展的。因此无论是长期等待还是短期等待,教师都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从容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工作。

  让我们一起用心去等待,等待着学生用心品味出数学的魅力。

  教学评析:1.注重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兴趣。

  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直线、射线、线段,要求学生对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导入阶段让学生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线,探究阶段让学生利用学具观察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应用阶段让学生借助各种图形加以巩固和拓展,都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些都使学生对直线、射线、线段有了根深入地了解和掌握。

  2.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学生都希望自己在学校的时间是有趣、有意义、有收获的。教师们清楚,要把课堂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会使课堂充满趣味,但同时也不是容易的事。本节课由于教师巧妙的设计,师学生充分发挥了学习的自主权。从教学过程看,学生都能有序的进行合作交流,自主的思考探究。学生始终以极为轻松、愉快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