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P23页整理和复习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系统的回顾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提升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2、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得出结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通过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观察和操作等学习策略的应用,促进学生掌握应用学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探索和小组合作的乐趣。
教具准备:
写算式的小卡片(数量为全班人数的一半)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接火车游戏,口算练习
7+8 5+9 6+8
4+9 5+7 9+3
13-9 16-7 14-6
15-8 12-4 18-9
二、讲授新课
1: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遇到个小难题,你们能帮我解决吗?老师准备的写减法算式的小纸片只够一半,怎么办啊?”
有的同学大方的说自己不要了。(这显然不是老师的本意。)
“可是,老师又希望大家都来做这个练习,怎么办呢?”(师面露难色)。
这时学生自然而然的想到同位共用一份。
把事先准备好的小卡片分发给每一个小组(两人一组),(他们带着一种帮老师解决了大难题的快感跳入了老师设下的圈。)
“要把表上的算式一道不拉的写在这些卡片上,你们打算怎么写呢?”(步步引导)
同位不由自主的商讨起来,广泛发表自己意见
生1:“我写11减几的,他写12减几的,我写13减……他写……”
师:“你写被减数是单数的,他写被减数是双数的,注意不错。”
生2:“我写减9的减8的减7的,剩下的他写”
师:“你写减数是单数的,他写减数是双数的,也合理。”
(老师为他们进行简单的归纳,以提示同位都较差的小组)
生3:“我写横着前三行,他写……”
生4:“我写竖着……”
生……
学生各个踊跃的汇报自己的打算,纷纷举手展示自己经过深思熟虑的方案。
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说同学们喜欢哪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2、分工合作自主探索
学生开始分工完成表格里的算式。
陆陆续续的完成了,同位中有一个没完成的,我都没检查,这样必须照顾到对方才算完成。在前几个组单个同学被老师拒绝后,后面的组自发的帮起反应或速度较慢的同学。
(慢慢的小组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
首先完成的就在自己小组的下面化上对号(哪组最多哪组就是最后的获胜者,全班按照座次分成三个小组,这样利于增强学生由两人一小组到几人一大组的集体荣誉感)
等同学们写完,黑板上的对号也渐渐的拉开了距离,激起了同学们的斗志。
3、面向全体分层要求
师:“刚才同学们分组完成的很快,那么我看看谁发现了表上的算式是怎样排列的呢?”
引导学生观察表格的规律性。
学生根据刚才两人分工完成的算式找出其中的规律。
“那么同学们打算怎样以最快的速度排列出来呢?”
生1:“我找卡片他排。”
生2:“我摆11减几的`,他摆12减几的……”
学生有了刚才的分工经验,很快的用到了此处。
学生们在我的一声令下,开始了紧张又认真的排列。
(师进行巡视指导,对于反应较慢的小组作提示性指导。)
学生很快的完成了,黑板上的对号又有了新的变化,学生也有了新的想法,期待着老师提出新的要求,以改变对号的多少,(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位互相拿卡片提问,一问一答再互换,直到每人都算完一遍表里的算式,为下一步的排列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4、小组合作操作记录
师:“下面再按得数一样的有规律的排列一遍”
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广泛发表自己意见。
学生进行新的排列。
教师加强巡视,主动参与小组交流,了解情况,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三:课堂小结
找没有同位可合作的同学谈体会,得出只有在合作中,才能最快的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进行有导向性的小节,宣布本节课的优胜小组,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反思:
本节是节复习练习课,学生却有新的收获,这是因为教师没有停留在对旧知的”回炉”上,而是让学生在原因知识基础上,经历知识获得过程,打破了原有的思维定势,对教材进行重组,让学生在思考中去发现,在发现中去探索,在探索交流中获取新知,让他们在活动中运用自己的经验去认识世界,进行探索。
一、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种体验。
本节课以几个最简单的环节进行复习,从一开始就逐渐的引导学生认识到,进行小组合作是最佳的学习方法,从最初的帮助老师解决困难,到单人完成老师拒绝检查,再到黑板上以对号多少评判小组成绩,没有比赛的比赛,学生们由最初的被动的有意识的合作逐步进入主动的无意识的合作、
二、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为学生打好”基本功”练就基本的数学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水平的长期发展,高难度动作的训练只适应一小部分学习有优势的同学,所以,本节课,抓住学生好胜的心理,在复习中,自然而然的同位中较差的就被多提问几次,正是达到了复习的目的,程度好的小组也进行了多次练习,使程度较差的同学也从真正意义上复习到了旧知。再观察每一个小组,各个参与,少有的“大生产大合作运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