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朗读、背诵全诗。
2、反复吟诵,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3、感悟诗人热爱自然,回归自然,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语感的培养和诗的表现手法的学习
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以有关饮酒的话题导入课题,然后板书课题《饮酒》(其五)陶渊明。
二、作者、作品介绍:
1、走近作者:
展示陶渊明个人小档案,学生齐读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
性格:“娴静少言,不慕荣利”
爱好:“好读书”,“嗜酒”
喜爱的花卉:“晋陶渊明独爱菊”
2、作品介绍
陶渊明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饮酒》组诗共有20首,而第五首是他“田园诗”中的一首很有代表性的诗作。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田园诗人”“平淡之宗”之称。
三、诗韵朗读
1、学生自由的大声朗读诗歌。
(1)、老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划分五言诗的朗读节奏
2、学生自我评价朗读效果,并明确这首诗所适合的朗读语气。
3、学生以合适的语气和节奏再读诗歌,教师指导。
4、播放诗歌朗读范文,学生借鉴掌握。
5、学生个别朗读,师生订正。
四、画面再现——理解诗意
1、这首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意境呢?能否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心境(用诗句中的一个词回答)?
明确:悠然
五、合作探究——品读诗歌
1、想一想,作者的“心远”主要体现在哪些词语当中?
2、展示历史背景知识,请学生阅读,以帮助理解。
3、学生明确: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述描绘的语境
陶渊明为何对菊花情有独钟?
菊花与陶渊明有何相似之处?
比较将“悠然见南山”的“见”改为“望”的不同之处。
学生讲述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悠然之感”。
(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学生释义
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什么“而无车马喧”?
“车马喧”仅仅指车和马的喧嚣声吗?如果不是,还指什么?
远离了什么?亲近了什么?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歌描绘的意境
作者看到“飞鸟相与还”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想?
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你觉得“真意”是什么?
六、我的收获
细品研读诗歌,想想从诗句中,你能感受到怎样的陶渊明?请以“我感受到了_ _的陶渊明”说说看。
七、总结下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