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可以如何处理

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可以如何处理

2022-12-11 来源:乌哈旅游

农民拥有法律赋予的长期而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法定承包期限内,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违法调整和收回承包地,不得违背农民意愿强行流转承包地,不得非法侵占农民承包地。对没有具体法律、政策为审理依据的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人民法院应从维护承包人合法权益出发,根据现有的法律和政策的基本精神,妥善审理。人民法院在审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时,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应受法律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26条规定,在法定承包期限内,除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其他一律不得收回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将外出务工农民的承包地发包给别的农户,外出务工农民请求收回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新一轮的土地确权怎么理解呢?

30多年的实践表明,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在一定时期内推动了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的土地情结越发浓厚。1998年二轮延包的过程中,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记载不清或者记载错误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地方干脆就没有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土地流转多数只履行了口头协议,没有签订规范的土地承包流转合同,导致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日益突出。土地确权应与第三轮土地承包政策相衔接。土地确权保护了农民权益。“有恒产者才能有恒心”。

农村土地承包以来,国家允许农民流转土地,但由于没有严格进行确权登记颁证,导致承包地块的权属界限不清、合同面积不准。土地确权强化对耕地等各类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也是国家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归属的重要手段。目前,已有1.3万个乡镇、19.5万个村参与试点,覆盖面积3.3亿亩。在广大乡村,确权登记化解了大量过去沉淀下来的农村土地矛盾,得到了基层群众广泛认同。

同时,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的大门正徐徐打开。过去,农村土地和房屋囿于集体性质不能抵押,土地确权激发了农村“沉睡资产”的活力,确权登记颁证后,农民能以相关权证进行抵押贷款。而一旦承包地被征收,农民能以明晰的用益物权获得相应补偿,财产性收入大幅增加。

土地确权促进了农业规模经营,推进了农业现代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拿到承包地确权登记证,有更多农民卸下了怕丢掉承包地的包袱,放心外出务工就业、进城落户,更多的承包地流转出来,并加速流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能放心进行规模经营,加大对土地的投入。目前参与土地流转的总数接近6000万户,全国承包耕地流转比例超过28%。

从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到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再到宅基地等集体建设用地改革,农村土地改革显示出对农地确权赋能的力量,为“三农”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做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审慎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试点。”按照要求,全国土地确权工作要在5年内全面完成。相信,随着中央重大举措相继出台,各地积极实践探索,在坚守耕地红线、粮食产量、农民利益三大底线的前提下,新一轮土地改革的春潮必将到来。

二、民法典农村土地可以继承吗

承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否可以继承问题。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个人只是作为分配土地时必须考虑的人口数量。承包期内家庭的某个或部分成员死亡时,作为承包方的户还存在,因而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发生继承问题,死者在承包时分配的土地份额由家庭内部其他人继续承包。如果作为承包一方的农户消亡,其土地承包经营权趋于消灭,由发包方予以收回承包地。假如耕地允许继承,那么继承人如果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将获得两份承包地,从我国农村人多地少、人地矛盾比较突出的实际情况看有失公平。如果承包方的继承人不是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其享有承包继承权,就会损害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利益,亦与立法精神相违背。但《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承包人应得的承包收益,依照《民法典》的规定继承。林地承包的承包人死亡,其继承人可以在承包期内继续承包。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26条规定,在法定承包期限内,除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其他一律不得收回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将外出务工农民的承包地发包给别的农户,外出务工农民请求收回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