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如何应对婚姻欺诈?

如何应对婚姻欺诈?

2021-03-24 来源:乌哈旅游

防范婚姻诈骗,确保婚姻安全。不轻信征婚广告,审查身份证真伪,避免经济往来。提高警惕,注意鉴别对方诺言和自我介绍。如若被骗,保留证据并报警。婚姻诈骗与不道德婚姻的区别在于犯罪故意产生时间、欺骗手段和财产所有权。司法机关根据被害人态度决定是否追诉。

法律分析

一、不要轻信各种报上刊登的征婚交友广告,如果认识了想与成婚的异性,要对其真实身份和家庭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尤其要辨别对方身份证的真假,必要时可请公安机关帮忙。对于初次认识的异性,一定要审查其身份证。

二、在结婚登记前,最好不要有经济往来,特别是大笔的经济往来,如大额的借款等等。

三、提高警惕,加强防范。对刚接触、不太了解的人,要多留个心眼,保持警惕,注意鉴别对方的许诺和自我介绍。骗子在行骗过程中还是有很多漏洞和破绽的,只要稍作留心,并通过调查,就能从中发现问题。

四、如若被骗,要保存好相关证据材料,并把材料以书面形式交至地方公安局,协助公安机关调查取证。

相关知识:婚姻诈骗与不道德婚姻的区别认定

一、从犯罪故意产生的时间上看,以婚骗财的诈骗犯罪的犯罪故意往往产生在婚姻关系成立之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钱财的犯罪故意是认定婚姻诈骗犯罪的重要构成要件。

二、在客观行为上,采取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了被害人的信任。通过欺骗手段获取财物之后,行为人将财物用于个人挥霍。为了掩盖诈骗事实,更加取得被害人的信任,行为人有时也会将骗取的钱财少量花在被害人身上,但钱财在实质上仍被行为人个人控制和支配。

三、从骗取的财产的所有权上看,所骗取的财产是一方婚前财产或是与被害人有关系的其他人的财产,并非属于婚姻关系成立后,“夫妻”双方的共同财产。

四、案发后,参考被害人的态度,司法机关可以考虑是否有追诉犯罪的必要,以达到法制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结语

在婚姻交友过程中,我们要保持警惕,避免成为婚姻诈骗的受害者。不要轻信广告,要对异性的真实身份和家庭背景进行了解,特别要审查身份证。在结婚登记前,避免大笔经济往来。加强防范,对初次接触的人要保持警惕,注意鉴别对方的许诺和自我介绍。如若被骗,要保存证据并报警。婚姻诈骗与不道德婚姻有明显区别,需要认清其犯罪特征。司法机关应根据被害人态度,追究犯罪责任,维护法制和社会公平正义。让我们共同警惕,保护自己的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四百六十五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离婚 第一千零九十二条 夫妻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四百六十六条 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依据本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争议条款的含义。

合同文本采用两种以上文字订立并约定具有同等效力的,对各文本使用的词句推定具有相同含义。各文本使用的词句不一致的,应当根据合同的相关条款、性质、目的以及诚信原则等予以解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