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方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方案

2024-01-01 来源:乌哈旅游

  一、说教材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本《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中的一首诗。这一单元的单元主题是“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编者意在要求学生了解初盛唐诗歌的整体风格,在把握诗歌意象的基础上,感受唐诗的意境。

  二、说学情

  我的教学对象是高二上学期的学生,对于李白及其诗歌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诗歌的鉴赏理解停留在表面,不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层层设问,由浅入深,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把握意象、感受意境、体悟情感,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教学大纲,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有感情地朗诵诗文,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天马行空的行文气势。

  2.鉴赏雄奇瑰丽、变幻莫测的梦境及理解其与现实的联系。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1.鉴赏雄奇瑰丽、变幻莫测的梦境,总结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

  2.体悟李白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情感,学习他独立傲岸的人格。

  难点:结合背景理解梦境与现实的联系。

  五、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语文教学中的文本研习、问题探究、活动体验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的语文素养,我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愉快教学法。

  2.质疑问难,激荡思维法。

  3.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李白的《将进酒》,被他“哀而不伤,悲而能壮”“凭着一身傲骨化哀伤为洒脱,化忧愤为豪放”的个性打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梦游天姥吟留别》,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这位诗人。

  (二)细看题目,初步认知

  通过分析题目,让学生对诗文内容、写作目的、文体,有了初步了解。

  梦游:说明这首诗的内容;

  天姥:梦游的对象;

  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感叹之意,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也由诗人情绪决定;

  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作别东鲁朋友。

  了解到这首诗就是写了一场梦,写梦游天姥山的经历,以下环节围绕“梦”展开。

  (三)听梦,体会节奏

  听范读,一方面纠正字音(生字比较多),一方面让学生体会诗歌多变的节奏,初步感触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天马行空的行文气势。

  (四)初读,识梦,整體感知

  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由朗读:

  诗人梦到了什么?为什么做这样一个梦?梦醒后的有什么反应?

  并找出相应段落,让学生分别朗读。

  这一环节,学生多会被这个神奇的梦境吸引。

  (五)再读,品梦,探究神“奇”

  这一环节分三步,分析“梦之因”,赏析“梦之奇”,体会“出梦之叹”

  1.分析“梦之因”——现实中的天姥山

  现实中的天姥山是什么样子的?诗人有了哪些表现手法描写?

  明确:现实中(听说的)天姥山具有神奇、高峻的特点,令诗人向往。

  运用的手法是:夸张、对比、衬托的手法。

  2.赏析“梦之奇”——梦境中的天姥山

  这是本诗中的重点,采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法,设二个问题:

  (1)梦中的天姥山是怎样的?诗人登天姥山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概括梦境中天姥山的形象)

  (2)本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总结浪漫主义诗歌特点)

  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句。

  明确:

  梦境天姥山:美高幻神奇(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情感:乐——迷——惊

  手法:夸张,想象,比喻,对偶

  句式:七言为主、还杂以五言、四言、六言、九言、楚辞句式(继承浪漫主义手法)(灵活多变)

  3.体会“出梦之叹”(第二段最后两句和第三段)

  这一部分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诗人惊醒后的失落,“万事东流水”的无奈,“别君去兮”的洒脱和“不事权贵”傲气。感悟李白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学习他独立傲岸的人格。

  梦境往往是对现实生活的反应,诗人的梦境与现实有什么联系呢?

  八、课堂小结

  一代诗仙已经作古,但一面精神大旗却永远辉映在人间。希望同学们能在李白的浪漫中找到激情,找到力量,找到美。用李白的大浪漫去追求人生的大境界,开辟人生的新天地,将我们的人生之路走得更宽更远!最后让我们在一番离奇的遐思和古朴的旋律中,吟诵最后一段,走出诗人的梦境,与古人相别。

  【设计意图】这篇说课稿的设计:以“梦”为线,通过听梦、识梦、品梦、释梦,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课堂上注意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对于重点难点,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中,碰撞出的火花,体会到合作探究的乐趣。老师在课堂上适时点拨、总结,特别是对于重难点问题的解读,起到了引导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