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生物的分类
教学分析:
本章教学内容包括“生物分类的方法”和“生物分类的单位”两部分。是对前三章绿色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有关内容的总结和延伸。通过学生积极的观察、思考和实践,尝试根据一定的生物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关注生物的多样性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同时,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为终身学习生物学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说出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掌握生物分类的依据。
2.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 分析、概括能力。
3.关注生物的多样性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初步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4.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概括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生物分类的依据和分类单位。
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通过实践活动,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一.导入:
多媒体展示八角茴香和莽草两种植物。请学生观察:他们的茎、叶、花、果实的形状都很相似。八角茴香的果实有香味,是人们熟知的调味品—大料,而莽草的果实内含有毒素。曾有过误将莽草果实当作大料食用而造成食物中毒甚至死亡的报道。原因就是两者不易区分出来。如何才能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呢?那就必须分清生物的种类,只有正确的识别生物的种类,研究和掌握他们的生命现象及生命活动规律,才能更好的利用、开发和保护生物资源,而要正确地识别生物的种类,就一定要掌握生物分类的知识。从而引入课题。
二.探究
(一)生物的分类方法
1.首先质疑:怎样对生物进行分类呢?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呢?让学生带着疑问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观察课本插图2、4—1中的生物,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试着回答第一个问题:你将图中的生物分成几类?主要依据是什么?(小组讨论,相互交流,代表发言)。学生的想象是丰富的,思维也是活跃的,所以学生们会按照自己的观点从不同角度对图中的生物进行分类,如生物体能否运动,生物的营养方式,生物体的大小,生物的生活环境等几个角度。学生分类的依据各不相同,同时也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可继续引导学生进一步归纳,生物的分类实际上就是将生物物种归类,如根据营养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植物和动物。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观察思考,最后归纳总结:分类时,仔细观察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找出不同生物的差异程度。
2.自主探究、相互讨论,各自发表见解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以上的分析归纳,引导学生思考:对生物进行分类应考虑的特征包括那些?具体说,植物和动物分别从哪些角度考虑。(小组讨论,交流补充,代表发言)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植物根据其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有无和结构特点分类,分为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动物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再根据生活环境、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等对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分别分类。
3.观察与分析,结合动植物的分类依据,学生试着将图2、4—1中的动物或植物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起来。动物:蚯蚓、蝴蝶、鲤鱼、青蛙、海龟、鸽子、熊猫。植物: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银杏)、被子植物(玉米、向日葵)。通过对以上生物的排序,由此学生可得出生物发展遵循着一般规律:从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过程。
(二)生物的分类单位
假设你遇到几个单词plant play plum 想知道它们的意义,怎么办?学生会想到查英汉词典,最快速度要查到,有何规律呢?学生利用手中的英汉词典动手查找,首先从大范围,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以p开头,以p开头的单词很多,该如何找呢?学生会根据已学过的知识进一步缩小范围,它们还都属于pl范围内的,那么在pl….中一定有这三个单词。接下来发现plum与另两个已无共同特点了,因而必须单独查找,而plant play仍有共同点,可同去pla….范围内查找,即可查到它们。由此可以看出:p…. pl…. pla…..是个范围逐渐缩小的查找依据,p….范围最大,pla….范围最小。由此引出生物的分类单位。
同样道理,生物圈中的生物依据不同的特征划分为7个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多媒体展示画面:猫、老虎、水稻、小麦的图片。教师指导学生将这四种生物进行分类,学生根据经验不难分出猫与老虎一类,水稻与小麦一类。教师再指导学生小组分工,分别观察讨论猫与老虎的生活习性、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小麦与水稻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共同特征。通过各小组的讨论,发表见解,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和完善。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生物圈中的生物划分为七个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通过对特征的逐级分析,得出结论:界是最大的一级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通过对这两组生物的比较分析得出:界的共同特征最少,种的共同特征最多。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物种越多,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少;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物种越少,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多。
教师指导学生讨论“猫与鸡”的共同特征,明确它们的分类地位。通过分析以上生物在分类上的地位,是否反映出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能否看出猫、老虎、鸡三者的亲缘关系的远近?学生不难看出:猫与老虎的亲缘关系较近,因为它们的共同特征多,同属于猫科;而猫与鸡的亲缘关系较远,它们仅同属于脊索动物门。展示古代爬行动物分别进化成为鸟类和哺乳类的图解,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尽管猫与鸡的亲缘关系较远,但它们仍属于同一门,说明它们是同一祖先。由此使学生初步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有了生物的进化,才有现在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人类也得以不断的生存和发展。
三、 归纳总结:
通过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交流,互相补充完善,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进一步加深理解,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1.分别归纳总结动植物分类的主要类群及分类的依据:
孢子植物:
主要类群
种子植物:
植物的分类
分类依据:形态结构
无脊椎动物:
主要类群
脊椎动物:
动物的分类
分类依据: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
2.生物分类的单位大小与其共同特征的关系: 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越少;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越多。
四.迁移深化
根据所学知识,尝试着对常见的、与生活关系紧密的生物进行分类,启发学生对以下问题加以分析解释:
1.古人曾把动物分为四类,即虫、鱼、鸟、兽。有人把鲨鱼、鲸鱼划分为一类,其实这些动物有许多不同之处。
按照现代生物学的分类方法,分析鲨鱼、鲸鱼分别属于哪一类,并说出它们的两条主要区别。
2.下列是茄、辣椒、高粱的分类地位图示,分析:
从分类地位看:哪两者之间的共同特征多,哪两者之间的共同特征少,为什么?
通过比较分析,你的结论是什么?
门 种子植物门 种子植物门 种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双子叶植物纲 单子叶植物纲
目 茄目 茄目 莎草目
科 茄科 茄科 禾本科
属 茄属 辣椒属 高粱属
种 茄种 辣椒种 高粱种
3.通过对生物分类知识的学习,你认为该如何避免误食莽草中毒等类似悲剧的发生呢?
五.开拓创新
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使知识上升到更高层次,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资料展示:原产印度的萝芙木(也叫蛇根木)是夹竹桃科的萝芙木属的一种小灌木,它的根内含有利血平等多种生物碱,是生产治疗高血压药物的主要原料。有一个时期,我国只能依靠进口这种药物原料来生产降血压药品。根据生物的分类及亲缘关系的远近,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依靠进口此药物的状况呢?学生积极探索,大胆想象:根据同科、同属、不同种的植物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成分的道理,萝芙木属中有许多个种,除了印度萝芙木以外,其它的种也有可能含有利血平的成分,可不可用来代替印度萝芙木呢?
教学设计说明
1.由身边发生的日常生活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带着急于想解决问题的想法引入新课,将学生的思维也调动起来。
2.教学过程中,仍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与日常生活关系比较密切的动植物来引导学生去观察、讨论、思考。注重学生的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探究获得知识的积累与提高,然后对理论问题加以归纳和总结,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便于理解和掌握,从而也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3.为学生有效的从事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创造条件。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发表见解,相互交流,交换意见,取长补短,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在讨论中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参与探索,使每个人的思维都获得提高和发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4.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动植物进行分类时,采取从整体到局部,从共性到个性的思维方式,逐一剖析和解决问题。
5.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又都服务于实践,学会用新知识新理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如学会生物的分类方法,可以对身边的动植物进行分类;通过对新知识的学习,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新教材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共同探究。在本节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感知、体验、观察身边的事物将新学知识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学会运用生物学的知识及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勇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问题情景”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猜想,使学生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主动构建与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探究活动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分组讨论、分析以及与同伴交流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使学生认识到集体的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