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划拨土地是指什么

划拨土地是指什么

2021-08-18 来源:乌哈旅游

划拨土地是指政府出于某种目的,直接批准或者在相关主体提出申请并缴纳安置补偿费用后将土地交付他人使用的一种行为。划拨土地一般是为了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如学校,医疗机构,创业园区等。对于被划拨的土地,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一般没有使用期限。划拨土地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土地使用制度。

一、划拨地 房产证是否可以 过户

划拨地房产证可以过户,但划拨土地进行交易过户的,需要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办理转让审批手续,补交土地出让金。划拨指的是土地使用者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所取得的或者无偿取得的没有使用期限限制的国有土地使用权。

二、拆迁安置房是不是小产权房

1、小产权房是指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设的房屋,未缴纳土地出让金等费用,其产权证不是由国家房管部门颁发,而是由乡政府或村政府颁发,又称乡产权房。2、拆迁安置房属于经济适用房,不是小产权房。3、经济适用住房是指根据国家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安排建设的住宅。由国家统一下计划,用地一般实行划拨的方式,免收土地出让金,对各种经批准的收费实行减半征收。4、开发商为了实现盈利目的,在安置土地上建造的房屋往往会超过安置所需房屋数量,并在交纳土地出让金的情况下将剩余房屋对外出售,则该部分房屋严格来讲,已不再属于拆迁安置房的范畴之内,而是与普通商品房一样可以直接对外出售,上市进行交易。5、小产权房则是相对于全产权房的一种俗称,是指国家不予颁发产权证的房产,多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在集体土地上建造并向外出售的房屋。

三、不动产产权证过户需要交土地出让金吗

不动产证过户需要交土地出让金。如果土地性质是划拨,进行交易过户就需要缴纳出让金,性质需要转成出让。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各级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会将土地使用权出让给土地使用者,按规定向受让人收取的土地出让的全部价款,或土地使用期满,土地使用者需要续期而向土地管理部门缴纳的续期土地出让价款,或原通过行政划拨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出租、抵押、作价入股和投资。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办法》第二条,划拨土地使用权,是指土地使用者通过除出让土地使用权以外的其他各种方式依法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二十三条对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取得途径进行了规定:土地使用权划拨,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将该幅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将土地使用权无偿交付给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