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风险作为一种古老的风险形式,在长期以来,人们采取了许多方法来规避,以期减少损失。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主要有专家制度、贷款内部评级分级模型以及Z评分模型等。但是,现代金融业的发展,使得这些方法有些显得过时,有些则显得不精确。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对于市场风险等其他风险的管理水平的提高,现代信用风险的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出现了Creditmetrics、KMV、Creditrisk+等信用风险量化管理模型,使得信用风险管理更加精确、更加科学。总的来说,现代信用风险管理呈现出如下几个发展趋势:
1、信用风险管理由静态向动态发展。
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长期以来都表现为一种静态管理。这主要是因为信用风险的计量技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没有得到发展,银行对信贷资产的估值通常采用历史成本法,信贷资产只有到违约实际发生时才计为损失,而在违约发生前借款人的还款能力的变化而造成信用风险程度的变化难以得到反映,银行因而难以根据实际信用风险的程度变化而进行动态的管理。
2、信用风险对冲手段开始出现。
长期以来,信用风险管理模式局限于传统的管理和控制手段,与日新月异的市场风险管理模式相比缺乏创新和发展,尤其缺乏有效的风险对冲管理手段。传统的管理方法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信用风险的水平,很难使投资者完全摆脱信用风险;而且,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种投入还会随着授信对象的增加而迅速上升。这一局限性对以经营存贷业务和承担信用风险为核心业务的商业银行而言并无多大影响,但随着信用风险越来越多地进入证券交易和投资银行领域,传统信用风险管理的这一局限性变得愈益突出。
3、信用风险管理方法从定性走向定量。
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手段主要包括分散投资、防止授信集中化、加强对借款人的信用审查和动态监控,要求提供抵押或担保的信用强化措施等。尽管这些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相当完善和成熟,有些甚至已经制度化,成为金融机构风险内控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些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主要都是基于定性分析。
一、信用风险有哪些
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如果重组方或购方中途违约而与他人合作.就会造成项月流失;如果重组方不愿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导致业务终止,信用风险证券公司的损失就不可避免。由于股权转让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是间接的,信用风险企业的资产、负债账面上没有变化.上市公司股权转让本身只反映其股权结构的变化,只有当股权重组结合以后其他相应的经营重组时,股权重组的效果才会显现。而且资产里换大多是依托大股东进行的,信用风险因而上市公司的不良资产通过皿换并没有消灭,只不过是一种搬砖游戏.至于搬出的不良资产如何处理.中小股东不会知道.但接受不良资产的大股东对其如何处置仍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
并购还涉及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并购业务十分复杂,可能会因为目标公司的反并购.或者因为信息不准确,信用风险或者因为并购方案出现了与地方法规政策的不适应等导致证券公司的操作费用增加.甚至可能致使项目失败。
二、信用风险管理的特点有哪些
1、信用风险管理的量化困难。信用风险定量分析和模型化管理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数据匮乏,二是难以检验模型的有效性。数据匮乏的原因,主要是信息不对称、不采取IT市原则计量每日损益、持有期限长、违约事件发生少等。模型检验的困难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信用产品持有期限长、数据有限等原因。
2.信用风险管理实践中存在信用悖论现象。一方面,风险管理理论要求银行在管理信用风险时应遵循投资分散化和多样化原则,防止授信集中化,尤其是在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中缺乏有效对冲信用风险的手段的情况下,分散化更是重要的、应该遵循的原则;另一方面,实践中的银行信贷业务往往显示出该原则很难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许多银行的贷款业务分散程度不高
3.信用风险的定价困难。信用风险的定价困难主要是因为信用风险属于非系统风险,而非系统风险理论上是可以通过充分多样化的投资完全分散,因此基于马柯威茨资产组合理论而建立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基于组合套利原理而建立的套利资产定价模型都只对系统性风险因素,如通货膨胀风险等进行了定价,而没有对信用风险因素进行定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