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累犯和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法律分析
现在监狱允许假释,但并不是所有的罪犯都可以适用假释。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且属于累犯和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刑法》第八十一条:“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对拘役和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长期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拓展延伸
监狱假释政策的变化与影响
近年来,监狱假释政策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首先,监狱假释的条件和标准得到了严格审查和修改,以确保只有符合特定要求的罪犯才能获得假释。其次,监狱假释的审批流程更加严密,包括对罪犯的行为记录、犯罪类型和刑期等方面的综合评估。这些变化旨在提高假释决策的公正性和安全性。
监狱假释政策的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它有助于减轻监狱的人员负担,缓解监狱过度拥挤的问题。其次,合理的假释政策可以为罪犯提供改造和重返社会的机会,降低再犯率。同时,假释的实施也有助于节约社会资源,减少监狱管理的成本。
然而,监狱假释政策的变化也引发了一些争议。一些人担心过度宽松的假释政策可能导致罪犯再次犯罪,危及社会安全。因此,监狱假释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权衡各种因素,确保公众安全和罪犯改造的平衡。
总的来说,监狱假释政策的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持续关注和评估假释政策的效果,以确保其能够真正实现社会的改造和安全的双赢。
结语
监狱假释政策的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既有助于减轻监狱负担、提供罪犯改造机会,又能节约资源、降低再犯率。然而,过度宽松的假释政策也引发了争议,需要权衡公众安全与罪犯改造的平衡。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持续关注和评估假释政策的效果,确保社会的改造和安全的双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2012修正):第三章 刑罚的执行 第四节 减刑、假释 第三十三条 人民法院裁定假释的,监狱应当按期假释并发给假释证明书。
对被假释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被假释的罪犯,在假释考验期限内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撤销假释的建议,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撤销假释建议书之日起一个月内予以审核裁定。人民法院裁定撤销假释的,由公安机关将罪犯送交监狱收监。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2012修正):第三章 刑罚的执行 第四节 减刑、假释 第三十二条 被判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符合法律规定的假释条件的,由监狱根据考核结果向人民法院提出假释建议,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假释建议书之日起一个月内予以审核裁定;案情复杂或者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一个月。假释裁定的副本应当抄送人民检察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2012修正):第三章 刑罚的执行 第四节 减刑、假释 第三十一条 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符合法律规定的减为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条件的,二年期满时,所在监狱应当及时提出减刑建议,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监狱管理机关审核后,提请高级人民法院裁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