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雇工受伤,合同如何处理?

雇工受伤,合同如何处理?

2020-06-13 来源:乌哈旅游

无签订劳动合同,事实劳动关系同样受法律保护。维权方法:1)申请工伤认定,单位需在30日内提出;否则,职工可在1年内直接提出。2)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确定伤残等级,并协商解决;如不成,可申请劳动仲裁;不服可向法院诉讼。

法律分析

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由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同样受到我国劳动法律法规的保护。在无法与单位协商解决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维护自己的权益:第一,申请认定工伤,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受伤害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可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直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第二,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确定伤残等级。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向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然后可以据此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协商不成,可以向劳动伸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对伸裁裁决不服的,还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拓展延伸

雇主责任:雇工受伤后的法律责任和赔偿程序

在雇主责任方面,当雇工受伤后,法律规定雇主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并进行赔偿。首先,雇主应确保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遵守相关的劳动安全法规和标准。如果雇工在工作过程中受伤,雇主应立即采取适当的紧急救助措施,并报告相关的工伤事故。其次,雇主需要与雇工进行有效的合同约定,明确双方在工伤事故发生时的权益和责任。在处理工伤赔偿程序时,雇主应配合雇工提供必要的医疗记录和证明,并与劳动保险机构进行联系。最后,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雇主可能需要支付医疗费用、工伤补偿金、残疾津贴等赔偿款项。总之,雇主应积极履行法定义务,确保雇工受伤后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和赔偿。

结语

事实劳动关系下劳动者同样受到我国劳动法律法规的保护。当无法与单位协商解决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维护自己的权益:申请工伤认定,用人单位应在规定期限内提出申请,否则受伤职工可自行提出;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确定伤残等级,以便与用人单位协商;如协商不成,可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可向法院提起诉讼。雇主应承担相应责任并进行赔偿,确保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与雇工明确权益和责任,配合提供必要的医疗记录和证明,并支付医疗费用、工伤补偿金、残疾津贴等赔偿款项,以保护雇工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