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三课第三框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第三课第三框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2024-03-12 来源:乌哈旅游

  第三课  第三框题   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当前面临的严峻的人口形势,资源和环境形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或研究性学习,通过调查,收集、整理各种图文资料,了解我国现阶段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探究技能和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和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直面现实,冷静分析,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学习的自觉性。

  课程标准

  教学内容

  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

  基本要求

  活动:根据国家公布的统计数字,采用自制或识读图表等方式,归纳出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资源分布的概况、环境形势的表现。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知识竞赛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以"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为专题,从文献(杂志、报l纸)和附收集资料,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整理资料。然后,借助整理好的资料认真预习本框内容。

  2、师准备若干与"环保"有关的小礼品作为奖品。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一则法国儿童谜语说,池塘里有一朵百合花,它两天按两倍速度生长,如果不受限制,30天内会覆盖整个池塘,闷死水中的其他生命。人们直到百合花已经覆盖了半个池塘时,才意识到这个危险,这时,你还有几天时间回来挽救你的池塘呢?

  提问:①这则谜语的答案是什么? ②这则谜语说明了什么道理?③这则谜语引喻了人与自然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上则谜语的答案是,人只有一天的时间来挽救池塘。说明任何事物都不能无限地发展,否则就要起到反作用,甚至危害人类自身。

  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如此,人类把大自然看作是慈祥的母亲,她那博大胸怀蕴藏着的无穷宝藏,似乎永远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乳汁"。于是,我们的祖先一代又一代顽强地向大自然索取。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近代大工业的崛起,人类愈益深刻地改变着地球的面貌,以至于今天已经很难找到完全没有受到人类影响的环境了。但是,人类突然发现,随着"母亲"的付出的急剧增长,她突然变得不那么慷慨了……。

  资源、环境,作为两个重要的现代概念,终于被人类所认识,被人类提出来了。中国,同样面临着资源和环境问题。

  2、教师:(饱含激情、充满挑战地)今天我们将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超级擂台赛。参赛者是左边两排同学组成的绿队和右边两排同学组成的黄队。今天的超级擂台赛上,任何一位同学只要积极参加课堂活动就会问赢得10分,累计得分最多的队将成为今天擂台赛的冠军。绿色代表生机,是大自然的颜色,黄色代表着热烈,是炎黄子孙的肤色。今天绿、黄两队定有不俗表现看谁赢得最后的胜利。

  (举例并讲解:XX年春席卷大半国土的沙尘暴)这次沙尘暴,许多城市受到了袭击,今天我们就来探索沙尘暴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

  竞赛过程

  超级擂台赛进入第一个环节:智慧抢答。

  第一个问题:书p65“想一想”说我国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请依据课本予以分析说明。(意在检查学生对课本预习情况, 发现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资源大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资源小国——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这是我国资源的最基本国情。

  第二个问题:请谈谈我国资源优势是怎么转变成了资源劣势的呢?(意在引导学生联系"人口国情"来分析理解"资源国情")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这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太大造成的。把我国较大的资源总量作为被除数,把巨大的13亿人口作为除数,所得商就是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它很小。

  这样一说,我们就好理解了。(进一步追问)除了人口因素外,还有其他因素吗?(意在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还有我国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气候、地形条件的限制。而且,我国生产力水平不够高,许多资源,如矿产资源还躺在地底下,只有开发出来,才有实际意义(鼓掌)。另外像太阳能、风能等能源我国就利用得不够,如国外还有太阳能汽车……

  第三个问题:以水资源为例,谈谈我国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造成了资源的哪些巨大损失和浪费?(意在诱导学生密切联系自身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

  学生1:日常生活中,有人洗手、刷牙时不关水龙头,有的用完水后不把水龙头拧紧,有的人甚至开着水龙头"冰镇"瓜果或冲洗衣物。这些"无意"的行为让大量的水白白流失。

  学生2:全国多数城市的自来水管网存在"跑、冒、滴、漏"等现象,致使水的损失率很大。实验发现,一个水龙头如果一秒钟漏滴一滴水,一年便漏滴掉360吨水,而全国不知有多少水龙头在常年漏水。

  学生3:我国农业生产大多数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即使是严重缺水的黄河流域上游灌区和饱受黄河断流之苦的河南、山东两省引黄灌区也是如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产单位粮食用水是发达国家的两倍多,工业每万元产值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一二十倍。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看来,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工业生产,抑或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合理、不科学用水、浪费水的现象相当严重。

  第四个问题:请结合了解到的时政资料谈一谈:我国目前的资源形势如何?(意在鼓励学生关心时政、培养综合运用课本知识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辨能力).

  学生1: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总体思路是:"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根本"。国家对西部的投入将主要放在两个方面,其中之一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这说明我国西部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脆弱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

  学生2:XX年8月19日上午,在海拔3700米的青海省通天河畔,可能是《西游记》中的那个通天河(学生笑),由题写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揭幕,这标志着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此外,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有关地区开展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这些都说明,一方面我国资源形势严峻,另一方面我国已开始着手保护自然资源。

  学生3:"四大工程"之一的南水北调工程就是基于我国水资源南北分布严重不均而启动的。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同学们知道得可真不少,做到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很好! 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太大,致使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又是我国自然资源的劣势。"总量大"与“人均占有量少"形成强烈反差,加之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平衡,气候、地形条件的限制,以及多年来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科学,造成资源的巨大损失和浪费,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将长期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超级擂台赛进入第二个环节:同舟共济。比赛规则是

  1.围绕"我国面临严重环境问题的十个方面的主要表现",首先由绿(黄)队提供某一观点(即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之一",下同),让对于黄(绿)队展示佐证该观点的材料。然后由绿(黄)队用多媒体展示内涵某一观点的材料,由对手黄(绿)队根据材料提炼出这一观点……两队角色轮换,逐条推进。

  2.提供材料的队员必须上台亲自操作多媒体设备,并朗读材料。(通过学生竞争、协作,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我,在训练多媒体使用技能中,学会归纳、演绎思维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学生提炼(提供)的观点(即每则材料的标题)及对手上台展示的佐证材料如下:

  例1.我国土地沙漠化迅速扩展:

  时  间

  土地沙漠化扩展速度(平方公里/年)

  20世纪50~60年代

  1560

  20世纪80年代

  2100

  20世纪90年代

  2460

  21世纪初

  3436

  结论:目前,全国沙漠化土地总面积达25亿亩,占国土面积18.2%。

  例2.水土流失严重:

  建国初期,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平方公里。50年代,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60万平方公里。1992年,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9.4万平方公里。目前,水土流失面积累计达55亿亩,占国土面积的38.2%。

  例3.草原退化加剧

  70年代,草原面积退化率为15%。 80年代中期,已达30%以上。全国草原退化面积达10亿亩,目前仍以每年多万亩的退化速度在扩大。

  例4.森林资源锐减

  目前,森林正不断从地球上消失,不少林山林海变成了光山秃岭和荒芜的不毛之地。森林被砍伐的面积随着历史的推移而越来越大,由此使生态环境恶化,招致多种自然灾害的发生。人类诞生时,地球上有2/3的陆地面积为森林所覆盖,面积达76亿公项。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森林面积迅速减少,19世纪减少到55亿公顷,本世纪中叶减少到38亿公顷,到1990年,全世界森林面积34亿公项,森林覆盖率为27%。据来自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的最新消息说,全世界每周都有50万公顷的森林因采伐、开矿和刀耕火种而消失。如果世界森林资源以这样的速度消失,人类就可能在50年内失去全球的天然森林。现在年均森林净消耗量3.7亿立方米。

  例5.生物物种加速灭绝

  我国植物物种约有15%~20%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就高达4000~5000种。

  例6.地下水水位下降

  地下水水位沉降形成漏斗,且从点到面,由城市向农村发展,面积越来越大,并出现华北这样世界最大的区域性漏斗,超过2.3万平方公里。曾有1000多眼泉水的北京,目前泉水基本枯竭,地下蓄水层由20世纪60年代的低于海平面5米降到90年代的50米;因泉水丰富而有"泉城"之称的济南,昔日清泉喷涌的情景不复再现。

  例7.水体污染加重

  近年来全国每年排放污水量近600亿吨,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污染严重。许多原来清澈的江河湖泊之水被污染至已不宜饮用。

  例8.大气污染严重

  酸雨污染面有所扩大,酸雨区由南向北缓慢推进,面积逐渐扩大。

  例9.固体废弃物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

  1979年以来,我国城市垃圾产生量以年均9%速度增加。每年约有1000万吨城市垃圾不能及时运往处理场地。1995年,城市生活垃圾堆放及简易处理占78.95%。仅北京三环、四环路之间就有高50米以上的垃圾山4500多座,占地超过7000亩。

  例10.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水污染向农村转移在加剧。 1998年城市的垃圾清运量已达14223万吨,殃及农村。

  教师:刚才两队同学既竞争又合作,多角度地了解了我国环境问题的表现。虽然有些材料不够"精",有些数据的单位还不够统一……但我还是为同学们出色的"科研"能力而折服。我也想参与其中,来展示一段资料,请同学们看看它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多媒体展示)

  据国家权威部门综合信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生态恶化发展趋势得以减缓,局部地区或某些特定领域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具体表现在:

  最近10多年来,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减少11万平方公里,局部地区水土流失状况明显好转,基本禁止住了发菜、甘草、麻黄草等固沙植物的滥挖,一些地方治理沙漠化取得成功。全国林木年净增长量为4.6亿立方米,年均消耗量为3.7万立方米,继续呈现长大于消的趋势。大熊猫等一些濒危动物种群开始扩大。 90年代后期,城市工业废水排放量呈下降趋势。全国大城市大气恶化趋势有所扭转。 sXX年平均值在1994年以后开始下降,如沈阳、北京的s02浓度和西南酸雨区的降水酸度、酸雨频率有所减缓。总悬浮颗粒物及降尘污染稳中有降,逐步好转。一些大城市的某些环境质量指标好转,一些沿海城市环境继续改善。90年代以来,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发展基本得到控制。一些地方的农村生态系统得到改善,建立了一批成功的生态农业县。但是,另有某些地区或某些领域的恶化趋势并未得到根本的控制。

  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归纳)综合同学们的看法,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然而,造成我国环境问题的因素是什么?(意在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看书,教会学生分析、归纳)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造成我国环境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课本仅举了两个主要的方面。除此之外,还有其他造成环境问题的因素吗?(意在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各抒己见,从多方面剖析,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从而深化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哪怕答案包含在课本中所讲的"两个方面"中,也要予以肯定和赞赏)

  学生1:我认为限制外来人口进城是一个因素。像北京规定了许多工种不许外来人口涉足。农民就只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可随着农村人口的增加,人均拥有的资源越来越少。僵化的户籍制度使农民难以自由流动,只有困死在那狭小的一商三分地里。这样一来,你城市人不是不让我们进城吗?我们只有在上游毁林开荒,在土里刨食,最后造成发洪水、沙尘暴,反正环境恶化了大家起遭殃。(有不少学生点头称是)l

  教师:(表示赞许)也正是由于有这方面的原因,我国的户籍制度已经开始了改革。还有吗?

  学生2:我觉得我国目前的环境问题与目光短浅有关。人家日本人早在10多年前就提防中国环境破坏对他们的影响。这些年来,日本每年都有大批人前往我国西北沙漠地区义务植树,可我们中国人又有少人在前些年想到西北义务植树搞绿化呢?

  教师:对!环境保护应有长远目光,未雨绸缪。为什么非要等黄土把咱家门口都淹没了才行动呢?!

  学生3:我在XX年的某一期《中国青年报》上看到一位自称"毁林者"的大学生的来信:他家曾有10亩荒坡地果园,由于病虫害严重,毛收入仅有2600元,然而光特产税却交了1200元,全年净赔3万元。当XX年沙尘暴疯狂之时,正是果树授粉期,结果率极低,这意味着不仅要白养一年果树,还要交几千元的税钱。于是,在他们家乡,大片大片的经济果林被人为砍伐,农民们因此成了被有关媒体指责的"目光短浅的刽子手"。几万元,对贫困地区农民家庭来说不是一个小数。在这种情况下,不砍怎么办?(学生议论纷纷)

  教师:这说明中央制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当地成了一纸空文。同学们必须承认,此类情况在个别地方确实存在,这的确需要这些地方的有关部门认真解决。同时,可以看出,大家能关心社会,也充满了对农民的关怀与同情。看来环境问题真是复杂,牵涉面较广,真得综合治理才是。同学们今天的表现真不错。下面让我们来"轻松"一下,请同学们看几幅漫画。

  教师:比赛继续进行。请同学们谈谈每幅漫画的寓意。(意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危害,增强忧患意识,并思考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

  学生:这一组漫画是说人类乱砍滥伐林木的后果:开始是沙尘暴肆虐,接着是荒漠化,以至于人们不得不将居住地围起来,以防被沙丘淹没,最后一幅图是说,森林砍完了,人类也就砍掉了自己的脑袋。

  教师:这几幅漫画表明了一个共同的问题:环境问题。那么,究竟应怎么解决环境问题呢?

  学生:(齐答)坚持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教师:(多媒体显示本框知识结构图的第二部分)请根据知识'结构图表,小结第二部分的学习内容。(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会归纳、小结)

  学生:(略)

  教师:(补充完善,略)

  (总结全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既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形势,又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这提醒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综合治理,努力寻求一条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道路。这是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教师:我们的超级擂台赛进入第三个环节:备显神通。请同学们出示最近媒体中有关本地保护环境方面的新闻图片资料。(意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检验学生获取、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学生1:(多媒体展示)

  3月6日,武钢、一冶等单位和10个街道的1200多名基干民兵在青山江滩上植下3500多棵意杨。

  学生2:(多媒体展示)

  曾经湖水清澈见底,两岸景色宜人的武昌水果湖,如今湖水发黑。生活垃圾甚至粪便漂浮水面,爽心悦目的湖边风光不再,周围环境黯然失色。

  教师:同学们展示的新闻图片,让人欢喜让人忧。请同学们看图片谈感想,并为"绿色武汉"行动向有关部门提二至三条好建议。(鼓励学生尝试创新,培养其全面、发展地看问题,再一次强化环保意识,进而明确其社会责任)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小结、评价、鼓励,略)我们的超级擂台赛已近尾声,为使参赛两队不留遗憾,让暂居亚军者心服口服,我们最后再给双方一次比赛的机会:课堂讨论。

  新动物寓言三则:

  1.人对猴子说:赶快进化吧,瞧我们现在多幸福,这个地球上的一切财富都由我们来主宰。猴子说:如果把地球主宰成这个样子也有幸福可言,那我宁可不进化了。.

  2.飞禽对走兽说:这回我们该有灭顶之灾了,人类说我们是最美的菜肴。走兽说:你们还算是幸福的,毕竟能剩下皮毛,而我们连肉带皮都被人类占有了。

  3.山下洪水滚滚,山上烈火熊熊。动物们无路可逃,就去问老虎大王怎么办。老虎说:是人把这个地球搞乱了,你们去问人吧,人是地球之王。

  教师:请谈一谈寓言的寓意,它给了我们什么启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围绕本课教学目标进行归纳、评价和补充完善)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归纳、评价,略)是呀!对于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一切,我们应当如何去珍爱呢?

  竞赛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全体同学参加了一场富有情趣的擂台赛。绿队的确代表着环保的希望,而黄队绝非代表沙尘暴的颜色。两队同学竞争合作,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现在我宣布:黄(绿)队为今天的冠军(颁奖,鼓掌)。亚军队输得服不服?(亚军队生齐:不服!)冠军的胜利中凝结着亚军的奉献,让我们为亚军队鼓掌!在我校开展的"环保活动"中,谁是真正的冠军呢?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再比高下!

  (多媒体播映mtv《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歌曲独自后开始对学生进行思想升华)

  教师:这首歌讲述了一位女大学生用鲜血和生命抢救丹顶鹤的故事。这位女大学生是一位真正的环保冠军!(满怀希望、充满激情地)如果我们都能像她那样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和资源,甚至不惜鲜血和生命;如果每位同学、每位市民都能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到那时,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定将是一派"车穿林道过,人自幽径行,森林绕莞水,青山映蓝天"的绿色美景。

  课外践行

  创新素质实践行:调查学校自来水使用效率及管网布设现状,按"循环用水,一水多用"的思路,设计学校自来水管网改造方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