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与承接中的问题与对策

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与承接中的问题与对策

2023-09-19 来源:乌哈旅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与承接中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王喜刚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18期

摘要:产业转移是指某个时期某个产业或者产业集群从某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过程和现象。产业转移往往以投资形式出现,其本质是现有生产能力在空间上的整体或部分转移。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世界范围内的产业格局面临新一轮洗牌,加速了沿海产业转移步伐。各地区应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竞争力增强,针对中西部产业转移与承接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产业转移;产业承接;对策;中西部地区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8-0113-02

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积极主动地承接产业转移,已成为后发展地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产业转移是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地区或国家转移到另一地区或国家的一种经济过程。在此过程中,转移和承接是同步进行的。

每个国家或地区在选择产业转移和承接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自身的外生比较优势、内生比较优势和交易效率比较优势所共同组成的综合比较优势,而避免选择有综合比较劣势的产业。当这些比较优势之间有冲突时,选择何种产业应该由该国从事该产业的外生比较劣势是否超过其内生比较优势或交易效率中的比较优势而定。只要具有综合比较优势,一国选择具有外生技术比较劣势的产业也可以获益。总之,产业转移和承接都应当一切以综合比较优势原则为准绳。

一、产业转移的趋势和机遇

产业转移是指某个时期某个产业或者产业集群从某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过程和现象。产业转移往往以投资形式出现,但本质上是现有生产能力在空间上的整体或部分转移。产业转移对承接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世界范围内的产业格局面临新一轮洗牌,加速了沿海产业转移步伐。

产业转移与世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地区差距密切相关。从历史上考察,迄今为止世界上完成过三次产业中心的转移:第一次是德国从英国手里接过了制造业中心的地位;第二次是美国形成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业,取代了德国的合成化学时代;第三次发生在20世纪的60年代,以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械电气为代表,包括电子工业在内,世界的制造业中心从美国转到日本。目前正在进行的第四次转移就是世界加工制造中心向中国转移,特别是世界电子信息产品的制造向中国转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部地区利用率先开放和地域上的有利条件,抓住发达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承接和发展了大量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加工工业,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而且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近三十年来,中国东部地区承接了三次大的产业转移。第一次是20世纪80年代,香港的大部分轻纺、玩具、钟表、消费电子、小家电等轻工和传统加工业的转移;第二次是20世纪90年代初,主要是台湾以及日本、韩国的电子、通讯、计算机产业的低端加工和装配的大规模转移;第三次是从2002年开始直到现在还在进行中的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以制造中心、产品设计中心、研发中心、采购中心为代表的高端产业的转移。目前东部地区集中了全国80%左右的加工工业,以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为主导的国际产业形成了加速向东部地区转移的新态势。但随着东部地区经济高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已经成为必然要求,再加上近年来东部地区加工工业开始出现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供给趋紧、产业升级压力增大、企业商务成本不断提高、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腾笼换鸟”成为必然,东部地区加工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

从总体上看,东部产业转移呈现这样几个特点:一是产业转移规模越来越大。据测算,到2010年,仅广东、上海、浙江、福建四省市需要转出的产业产值将达到14 000亿元左右;二是转移的产业主要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转移的势头强劲;三是对资源能源依赖较强的上游产业转移趋势明显;四是来源地相对集中,大都来自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等地;五是与东部地区相邻且交通运输条件较好的中西部省区,在吸引产业转移方面明显占优。 当前东部地区正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积极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一些产业已经出现明显转移趋势。各地要抓住东部地区“腾笼换鸟”这一有利时机,增强开放合作意识,营造招商引资良好环境,以更积极的姿态、更有效的措施,抢占先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不失时机地“引凤入巢”,吸引大批东部产业进入,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

产业转移与承接应结合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剖析现状及趋势、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有效途径,踢出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和政策建议。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应注意下面的问题:

1.承接产业转移总体上还处于一种自发状态。主要表现在:思想上缺乏紧迫感,抢抓机遇的意识不强;对承接产业转移的研究还不够,缺乏总体规划和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体制机制约束较大,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重审批、轻服务”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载体功能有限,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基础设施、运作机制相对滞后等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空间平台建设相对滞后。园区、产业园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协作配套建设还相对滞后,集聚能力不强,同时基础设施运转水平不高,设施共享率低,综合功能有待充分发挥;园区存量土地不足,不能满足承接产业转移的需要,制约了招商引资工作推进,一些在谈招商项目因用地原因导致夭折,一些签约项目因土地未交付或园区配套跟不上至今尚未开工建设;园区、产业园的运作机制还不科学,规模、档次较低,与现代企业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导致开发进展缓慢。

3.融资渠道不畅。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较多,尚未完成资本原始积累,资金实力弱,资信普遍不高,信用担保体系又不健全,融资普遍困难。融资渠道不畅,影响中西部地区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4.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建设滞后。中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组织层次低、规模小。如现代物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物流过程各个环节仍处于独立、分割的状态,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物流设施落后,物流运输、仓储的现代化水平较低,物流企业数量少,专业化操作程度低,服务质量和功能远远不能满足发展要求。同时,信息化建设滞后,企业运用信息网络资源,提高生产和管理技术,开拓市场能力等方面还亟须提高。这对中西部地区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将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

5.软环境建设仍较薄弱。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各级服务经济主体的意识有所增强,但全社会亲商、安商、富商的氛围还不够浓,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专业技术人才不够多,科技创新体系、产业政策体系还需要不断完善。 三、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

受劳动力成本、土地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东部地区相当多产业加速向西部转移。大规模的产业链式转移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实现跨区域式发展的关键取决于中西部的主动性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抢占先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要切实加强对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领导。主动加强与东部地区的沟通联系,密切双方合作,积极选派干部到东部地区挂职锻炼,在人才引进、技术融入、市场接轨等方面加强与东部地区的交流合作,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有利条件。出台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的相关政策,建立承接产业转移的高效运作机制。同时,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在税收、用地、融资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2.要选准与东部地区的产业承接点。准确把握东部产业转移的规律和特点,认真分析研究引进什么产业、如何引进等问题,有效推进双方产业对接,增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1)利用综合成本优势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2)利用区位优势承接市场在外产业转移。(3)利用产业优势承接配套产业转移。(4)利用资源优势承接精深加工产业转移并利用资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换取新产业到地区发展。(5)注重引进和发挥龙头企业和大企业的带动作用。(6)要从随意性的招商布点向科学合理布局转变。

3.构建融资服务体系。要努力开辟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探索建立市场化的投融资体制。积极吸纳外部资本,充分激活民间资本。要完善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探索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创新风险投资基金。金融机构要增加贷款种类和贷款抵押物种类,并适当提高现有资产抵押率,对成长型企业要扩大授信范围,增加授信额度,在授信范围内简化贷款手续和贷款担保手续,促进成长型企业快速发展,同时为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4.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及信息服务业,有助于降低产品的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为产业转移提供快捷方便的通道。一是要依托中西部地区交通和专业市场的优势,努力推动运输、邮政、货运代理等企业向现代物流服务企业转型,提升服务水平。建设与现代物流业发展相适应的物流设施系统和物流信息系统,培育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企业,尤其是引进和培育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推动传统仓储、运输企业和专业批发市场的整合,并建立规范有序的物流服务市场。二是要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充分发挥信息网络作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进中西部地区企业融入国际国内竞争市场。

5.要营造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良好环境,通过建立专门产业转移园区,健全相应机制,完善配套服务,提高管理水平,提供优质环境。在改善投资环境上下工夫,不仅注重软环境的建设,而且加大对道路建设等配套设施的扶持力度,灵活运用专业招商、定向招商、委托招商等多种招商方式,加强交通物流、人力培训等方面工作,解决好土地、电价等重要问题,降低东部产业转移成本。抓好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不断完善城镇功能,深入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努力做到山清水秀的干净,优化招商引资环境,进一步吸引企业、留住企业,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

参考文献:

[1]陈建军.中国现阶段的产业区域转移及其动力机制[J].中国工业经济,2002,(8):25-32. [2]胡俊文.国际产业转移的基本规律及变化趋势[J].国际贸易问题,2004,(5):41-44. [3]魏后凯.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竞争力的影响[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4):38-41.

[4]王先庆.跨世纪整合:粤港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J].商学论坛,1997,(2):51-53.[责任编辑 陈丹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