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养鸡实施方案(精品精选)(共
11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林下养鸡实施方案(精品精选)
林下养鸡实施方案(精品多篇) 林下养鸡实施方案11
一、项目区基本情况.............................1 一、项目区概况................................1 1、普定县概况..................................1 2、项目区基本情况..............................1 二,产业发展条件与现状..........................2 2、环境优势....................................2 3、区位优势....................................3 4、水资源条件..................................3 5、社会经济条件................................3 二、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项目性质及实施单位.....4 (一)建设内容及规模.............................4 三、项目建设标准及技术方案.....................4 (一)产业发展项目................................4 (二)基础设施项目................................5 四、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6 (一)投资概算................................6 (二)资金来源.................................7 五、项目实施进度安排.........................8 六、项目实施保障措施..........................9
七、项目管理措施....................................11 八、体制机制措施.....................................12 九、项目预期效益分析................................12 (一)扶贫效益:.......................................12 (二)社会效益:........................................13 (三)生态效益:........................................13 贵州省普定县42014年度
林下生态蛋鸡养殖产业化扶贫项目申报书 一、项目区基本情况 一、项目区概况 1、普定县概况
普定县位于贵州省中部偏西,隶属安顺市,东与安顺市西秀区、开发区、平坝县比邻,南与镇宁县、六枝特区相接,西靠六枝特区,北抵织金县。普定县城距安顺28公里,距贵阳118公里。普定县行政辖区东西长公里,南北宽40公里,总面积平方公里。普定县的行政区划为5镇6乡,317个行政村10个居委会,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汉族为全县总人口的80%左右,苗族、布依族是境内的主要少数民族。2010年,全县年末户籍人口有万人,其中贫困人口7721人,全县农民人均收入1725元。 2、项目区基本情况
项目区马官镇,位于普定县东南部,全镇总面积平方公里,辖32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万人,其中:贫困人口
2
7721人。适合林下养鸡的森林及灌木林面积3120亩。具有林下生态养鸡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条件。
项目区涉及马官镇的双玉村、带动堡桥、屯院、余官共3个村。项目区目前虽已解决了温饱问题,但仍有近一半人口未实现脱贫。
项目区4个村,共有为16个自然村,56个村民组,共有农户3358户,15795人。其中贫困户444户,贫困人口990人。耕地面积6654亩,闲臵荒山45座,林地1500亩。项目区已实现村村通公路,且已安通了自来水管道。 双玉村、玉屯于2010年10月成立了“普定县自赢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现有成员36人,分别由双玉村、堡桥村、断桥村、屯院村等4个村的种养殖大户组成,此项目的牵头和组织协调由自赢专业合作社负责,项目实施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自赢”合作社的发展方针是“科技引领、规模养殖、规范管理、以点带面、互惠彼此、共同发展”。最终目的是“以合作社本身的发展壮大带动项目区乃至辐射到周边村寨发展农业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到2014年采取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模式,“普定县自赢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双玉村投资300万元,已发展林下养鸡万羽,带动农户100户发展林下养鸡万羽,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林下养鸡规模,为项目实施奠定了产业发展基础。
二、产业发展条件与现状 1、气候条件
普定县地处黔中偏西,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
度,年降雨量,6-8月平均气温不超过23度,全年日照时数1480小时,霜期213天,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且雨热同季,气候凉爽,享有“天然大空调”之美誉,具有发展无公害养殖、果树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 2、环境优势
还林还草项目的实施,森林覆盖率达%,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项目区土壤肥沃,多为砂页岩发育而成的黄壤,呈微酸性,PH值—之间,加之工业不发达,环境污染指数低,具有发展无公害生态养殖的优势。 3、区位优势
普定县地处黔中偏西,具有黔之腹、滇之喉、蜀粤之唇齿之称,区位优势极为明显,可依托贵黄、贵遵、贵兴等高速公路,短时间把产品运往省外市场。同时因气候、环境、发展养殖的优惠政策等原因,外地养殖户和销售商正有计划把养殖基地移入我县,可依托柳江集团、养殖大户引领农户发展无公害肉鸡养殖,实现基地规模化。项目区境内建有山塘水库1个,还有自流人畜饮水工程多个,水源丰富,大大满足养殖生产的正常需要。 4、水资源条件
年降雨量,分布在5—8月。项目区境内有青山、猫猫洞、牛路河水库3个,储水量2万立方米以上。并有万亩耕地已修建灌溉沟渠和机耕道,有小水池365个,储水290立方米,为养殖提供了水源保障,可满足生态蛋鸡养殖产业发展的需要。
5、社会经济条件
项目区马官镇,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484万元。其中:农业产值6501万元,林业产值33万元,牧业产值10571万元。年人均纯收入5696元。
3
养殖大户15户,养鸡合作社2个,畜产品经销商26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高,具备产业发展所需的经济、技术、科技人才及产业基础 二、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项目性质及实施单位 一、建设内容及规模 1、财政扶贫资金
1、建设地点:林下养殖基地建在双玉村、带动堡桥、屯院、余官共3个村。共计4个村,2,建设内容:养殖基地建设:肉鸡10万羽,生产设施:养鸡场围栏50000平方米,鸡舍5000平方米,育雏室5000平方米,育雏笼成套设备330套,自动饮水成套设备1300套,技术培训100人次。整合部门项目:双玉村一事一议,修机耕道,5公里、沼气池建设40立方米、电网改造和青岛对口帮扶项目 二、项目性质:扩建,
三、实施单位:普定县马官镇人民政府。 四、项目建设标准及技术方案 一、产业发展项目
林下生态蛋鸡养殖产业化扶贫项目无公害食品鸡肉蛋标准:NY5034-2005,应用鸡无公害鲜、冻禽肉及禽副产品的质量安全评定,
技术依托单位普定县农业局集科研、示范、技术推广为一体的事业单位,现有职工156人,其中高级农艺师2人,中级农艺师34人,技术员76人。下设兽医站、农推站、植保站、土肥站、茶叶站、中药材生产管理站、、品改站、水产站等31个站股,具有较强的技术综合能力和专业科研能力。承担完成国家、省、市下达的各种科研技术推广项目50余项,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完成农村沼气能源建设项目,无公害养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粮食高产示范项目,有害生物预警与检测综合站建设项目,具备了项目实施、管理、运行经验,完全有能力承担本项目的实施。为我县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落实技术服务措施:,1,成立项目技术服务组,由农业局分管畜牧的副局长任组长,成员由各相关的站股负责人及项目乡镇兽医站站长组成。技术服务组负责完成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生产示范等工作,实行技术人员包村、包户,完成技术人员与养殖户的技术帮扶对应关系,无公害技术达100%。,2,技术培训:在项目区进行2000人次的产前、产中、产后技术培训,使种养殖掌握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提高科技含量,增加产品副加值,完成无公害养殖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建立可追溯管理体系,打造无公害畜禽品牌,实现以质量创品牌,构建营销平台,实现产销分离。 二、基础设施项目 1、鸡舍建设项目
1、选址:选择林间相对平坦的地点并按南偏东的方向合理建设鸡舍。 2、鸡舍建设:地面采用简易混凝土找平,墙体采用水泥标砖砌制,墙体厚12—18cm,墙身高2—,屋面盖石棉瓦或水泥小板。鸡舍要求保温隔热,并能防火防雹。
2、林下养鸡围栏建设项目
采用2m高塑料围栏安装,每隔4m用竹筒或圆木立柱固定,围栏下方用土压实,防止鸡只走失。 3、供水管道安装项目
主管道采用2寸钢管安装,分支管道采用6分—1寸塑料管道安装。 4、供电线路安装项目
4
加工用电安装三向交流电,用4平方铜芯线安装,照明用电线路用平方铜芯线安装。
1、双玉村一事一议项目:修机耕道5千米,投资50万元。建设标准为长5000米、宽1米、厚10厘米,路基用砂石铺底,路面浇200#10厘米厚混凝土。
2、沼气池建设工程:养殖场建户用沼气池2个40立方,合作社社员建户用沼气池60户,投资20万元, 3、电网改造400万元
4、青岛对口帮扶项目投资40万元 四、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一、投资概算
项目总投资万元,其分项投资构成如下: 1、财政扶贫资金用途 共投资140万元,其中:
1,雏鸡,肉鸡,10万羽,投资65万元,
2、饲料:每羽投资元,共投资75万元,详见财政扶贫资金用途表。
3、采取养殖户向合作社借贷的形式,在一年后收全部回财政资金,再借贷给第二批养殖户,依次循环,形成滚动式发展。 2、整合部门涉农资金用途 整合部门总投资510万元
1、双玉村一事一议项目:修机耕道5千米,投资50万元。
2、沼气池建设工程:养殖场建户用沼气池2个40立方,合作社社员建户用沼气池60户,投资20万元, 3,电网改造400万元
4,青岛对口帮扶项目投资40万元 3、合作社资金用途
自筹资投资万元,主要生产设施。其中:养鸡饲料万元,养鸡场围栏50万元,鸡舍投资150万元,育雏室投资150万元,育雏笼成套设备万元,自动饮水成套设备万元,详见自筹资金用途表,。 4、匹配资金
县级匹配1万元用于技术培训费:培训100人次,投资万元 二、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4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510万元,合作社投资万元,县级匹配资金1万元。 五、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1、项目滚动发展周期限1年,预先拟定年5滚动式发展。
2、2014年,在项目批复后10天内完成项目实施方案,第1—3个月完成林下养鸡基地建设,鸡场围栏、育雏室、育雏笼设备、自动饮水设备,。第四个月完成30000羽养殖规模,第8个月完成6000羽养殖规模,从而完成组织100户(其中:贫困户60户),第十二个月形成10万羽养殖规模,并对养殖户进行培训,第6—11月完成机耕道、沼气池建设任务。在第12个月内完成循环周期,对滚动式发展林下养鸡做好示范带动。完成投万元,同时申请项目验收。 3、2014年,完成循环投资万元,养殖规模11万羽,扶持贫困户60户。 4、2015年,完成循环投资万元,养殖规模12万羽,扶持贫困户70户。
5
5、2016年,完成循环投资万元,养殖规模13万羽,扶持贫困户80户。 6、2017年,完成循环投资万元,养殖规模14万羽,扶持贫困户90户。 7、2018年,完成循环投资万元,养殖规模14万羽,扶 持贫困户100户。 六、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1、项目组织领导:
为了搞好此次项目的实施,马官镇成立项目领导小组,人员如下: 组长:**,党委副书记、主持政府工作, 副组长:**,副镇长,
成员:**,经济发展办主任, **,畜牧兽医站长, **,双玉村支书,
负责统筹协调各方工作,在项目实施中督促、协调和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日常事务工作。
同时双玉村成立项目实施小组。 组长:**,双玉村主任,
副组长:**,双玉村报账员,合作社成员, 成员:**,合作社法人,理事长, **,合作社成员, ***,合作社成员, ***,合作社成员,
负责组织项目具体实施,确保项目进度,使扶持项目达到预期的效果。 2、群众利益连接机制:
合理流转林地,实行大户承包的集约经营的运作机制,农户在流
转林地时以高出林地自然利润的100—200元的租金支付给农户。让农户直接受益,同时养殖大户吸纳安排林地流转户,进行养殖管理,以获取劳动报酬,实现农户零风险的经营管理。
采取协会+品牌+农户的管理模式,通过打造知名品牌,提高鸡的销售价格,使养殖户从增加的附加值中直接受益。
通过林地入股、参与集团经营,农户从中获取林地收益和劳动收益。 3、组织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以“自赢”合作社为纽带,通过借贷财政资金,产品回收、技术支持等环节,把散养户组织起来,形成规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产业经营模式,提高产品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使农户受益。 4、资金循环、滚动发展
以“自赢”合作社为载体,14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采取借贷—回收—再借贷—再回收的自己循环使用模式,实现滚动式发展模式,让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惠及更多贫困户。每个生产周期的养殖规模10000羽,可安排10个养殖户。在5年后,可累计扶持600户养殖户,其中贫困户400户,占养殖户的%。 5、技术保障措施
1、技术支撑:县政府或项目实施单位与技术依托单位签订技术支撑协议或合同,技术依托单位专家的姓名、职称、工作单位、电话号码、教学科研推广的主要成就和经验。
2、技术培训:切实加强项目实施农户产前、产中、产后技术、管
6
理培训工作,确保掌握各环节的关键技术。 6、合作社的情况
“自赢”农业经济发展合作社是项目参与实施,现有社员36人,包括社长1人,副社长1人,名誉副社长1人,常务理事2人,1人兼秘书,技术人员2人,低收入贫困人口17人。 七、项目管理措施
1、项目管理:按照国家和省《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项目公示公告制、参与式扶贫制、标示标牌制、大宗物资采购招投标制、工程质量监理制、评估验收制、档案资料建立健全制,实行项目中期绩效评估与后期竣工自查验收,把绩效考评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兑现奖罚。
2、资金管理:按照国家《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和《贵州省财政扶贫资金专户管理暂行办法》、“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改革意见”的要求,建立财政扶贫资金专户专账专人管理责任制、严格按项目实施进度拨付资金制、资金使用审计制,确保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安全性和使用的有效性。
项目实施完成后,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按照项目和资金管理规定逐项进行自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整改,自查合格后,向市,州、地,扶贫办提交“项目资金使用审计报告”和“申请项目验收报告”,做好迎接项目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
3、市场服务体系:在市场带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带专业合作社、
专业合作社带农户的产业链条上,加强产业关联度建设,建立农户与市场、专业合作社与市场、龙头企业与市场、农户与示范户、专业技术人员与农户与市场等利益连接机制和技术、信息、市场服务体系等。 八、体制机制措施
建立健全农户与经济合作组织、示范户、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的利益连接机制,积极探索财政扶贫资金有偿无息使用机制,严格按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封闭运行,建立产业化扶贫发展基金,实现财政扶贫资金滚动使用、永续利用,提高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益,为产业化扶贫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九、项目预期效益分析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望产生的预期效益分析。 一、扶贫效益
项目建成后,年产肉鸡250吨,总产值650万元,利润250万元。投资利润率%。项目区5年合计受益贫困户400户,贫困口人1400人,户均增收万元,人均增收元。 二、社会效益 1、带动效益
项目的实施,带动了项目村周边村寨发展养鸡5万羽,从而形养殖区,受益人口达到2184人,提供210人的就业机会。 2、产业效益
本项目的实施将使养鸡成为项目区的致富产业,进一步升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从而实现产业强农,养殖富民的产业扶贫效益。 3、构建无公害养鸡生产平台
7
项目实施将建立林下养鸡场,为农户提供鸡苗、养殖技术、销售市场,为在项目村搭建了无公害养鸡生产平台,使农户从传统农业提升为现代农业的经营模式,彻底改变养殖户的经营理念。 4、构建无公害生产技术服务平台
通过协会组织农户,采用无公害生产实用技术,实现从普通养殖生产向无公害养殖生产转变,整体提升项目区养殖农户的科技水平。通过领导包村,干部蹲点,技术人员服务群众的方式,从而加强与农户的联系,保证项目实施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 三,生态效益
项目规划中把坡地、山地用来发展经果林下养鸡,既取得了经济效益又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水土保持,并采用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技术,减激素、兽药化肥的使用量,实现了养殖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合理利用。项目配套沼气、蔬菜、养殖、经果林生产、实现了蔬菜—养殖(养鸡)—经果林—沼气—蔬菜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项目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林下养鸡实施方案2一、项目概述 (一)项目提出背景、意义及必要性
上世纪80年代以后,机械化饲料养鸡技术的引进,大大改变和充实了肉食市场。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这种生长快但肉质较差饲料鸡逐渐厌倦,进而抵制。林下养鸡生产的鸡肉品质好、风味佳,符合现代人要求的无公害食品标准;鸡产生的粪便还可以为树林生长提供优质的有机肥料,鸡还能有效防治树林害虫,节约饲料费、肥料费和病虫害防治费,形成以草养鸡,以牧促林,以林护牧的良好生态循环。因此,改变鸡的饲养方法,可以解决快长与肉质之间的矛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对肉食的需要,为能充分利用我县特有的林地资源,编制本实施方案。 (二)攻关目标和内容
该项目计划用2年时间利用本地土鸡进行林地放养,形成适合本地的生态养殖模式,达到以草养鸡,以牧促林,以林护牧的良好生态循环。项目建成后,到2017年,年出栏林地放养土鸡5万只、年生产总值180万元,年利润40万元。
(三)项目形成成果及完成时间
该项目计划利用2年的时间,系统地总结出一套本地土鸡林地生态养殖低成本饲喂新技术。
二、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及市场需求分析 (一)项目立项的必要性
林下养鸡是利用传统的养鸡方法,结合现代科学饲养技术,充分利用林下资源(昆虫)养鸡而获得低成本、环保、绿色的禽产品—鸡。林下养鸡是一项新的建设工程,我村农民素有养鸡的习惯,养鸡的积极性高。但目前的土鸡品种结构不合理,品质差,饲养管理落后,一家一户养殖,成品鸡外调困难,销售不畅,规模效益、抗风险压力、附加值低的现状一直制约着全镇养鸡业的生产发展。因此,加快土鸡品种改良,生产优质土鸡,适应市场需求,让农民真正做到养鸡增收,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是目前进行林地养鸡养殖的首选,建立优良林地养鸡基地,以带动我镇广大农户进行林地养鸡养殖,是必要的前提条件。经过市场调查、论证,为确保把我镇建成“城效型,科技型,效益型”农业大镇,推动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和带动农民增收,我村拟投资建设林
8
地养鸡生产基地。
(二)项目的市场需求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善,美味、原生态的绿色食品成为人们追求的新时尚,传统的作为副业养殖禽产品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相比我们饲养的肉鸡,土鸡的肉更加结实,肉质结构和营养比例更加合理,土鸡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各种营养素,脂肪的含量比较低,对于我们人体的保健具有重要的价值,是我们中国人比较喜欢的肉类制品,属于高蛋白的肉类。土鸡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氨基酸对于人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他是构成我们人体体蛋白质并同生命活动有关的最基本的物质,是在生物体内构成蛋白质分子的基本单位,是我们生命的基本物质,与人的生命活
动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是我们人体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土鸡肉中的这些营养物质对于我们人体的生长发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土鸡的鸡肉皮中含有丰富的胶质蛋白,能够被人体迅速吸收和利用,是一种非常好的胶质,我们在做土鸡的时候就会发现土鸡和我们在市场上买的鸡在肉质上的差别,土鸡可以作为滋补的食品,以前孕妇生产以后,用土鸡来炖汤可以促进身体的恢复,现在的人在患病以后的康复饮食中炖土鸡汤也是很好的选择,经常吃土鸡能够增强我们人体的体质,提高我们人体的免疫能力,土鸡的制作方法很多,可以用清炖、烧烤、风干等各种制作方法,不论采用什么方法做,土鸡的营养价值比我们在市场上买的鸡营养价值都高很多。是真正的绿色无污染的食物。这些优点正是迎合了人们的需求及消费心理。虽然经过近年来的发展但目前市场销售十分紧俏,缺口很大,前景十分广阔。 三、项目计划项目及主要研究内容 (一)主要目标
从我镇林地土鸡饲养的实际出发,以市场为主导,以适应我村养殖户饲养、生产性能高、抗病性能强、保持禽肉风味的群体为目标,以助农增收为目的,找到适合我村农户林地养殖土鸡的低成本,高收益技术路线。
项目建成后,通过项目的实施和推广形成林下生态养鸡综合管理技术。并推广400户养殖户4万羽土鸡。 (二)
研究与开发内容
1、林地放养土鸡鸡苗选择评分标准
林地养鸡主要是追求鸡的品质,保证绿色无公害和较高的成活率。通过项目实施,制定出适应林地放养雏鸡外观,体况的评分标准。通过评分的高低快速选出适应林地放养的健康鸡苗。 2、育成鸡的管理标准
脱温后的雏鸡通过温差的适应,使其让其逐步适应外界的放养环境。通过对当地自然温差的统计,找到四季脱温天数提高其成活率。特别注意鸡群从室内转移到林地、果园中宜在晚上进行,以减少应激反应。一般以春、夏、秋三季饲养为宜。放进林中头几天对鸡群要进行调教,形成条件反射,达到吹哨补食的目的。精饲料的补充以玉米、豆粕为主,粉碎后添加适量多维素和微量元素,搅拌均匀再投到饲料槽中让鸡采食,一般每天早晚各补料一次。注意经常观察鸡群的状态,对发现的问题能及时解决。
3、人工育虫(蝇)技术研究。在林下生态养鸡项目实施过程中,蛋白饲料
9
最易缺乏,充分利用林下的自然特点,研究总结出培育虫(蝇)的方法。通过采取人工育虫来补充鸡的部份动物蛋白质饲料,节约饲料成本,同时可减少农作物虫害,降低农药使用量。 4、疫病防治程序的制定
不论是育雏阶段还是育成阶段,都要及时进行免疫接种和消毒保洁工作。制定出适应本地疾病规律的免疫程序至关重要,并加强对一些常见病如鸡球虫病、鸡白痢、大肠杆菌病等疫病的防治及林地树木喷施农药的应对措施。 5、项目场开发与研究
以农户为主,充分利用我村地理环境,建立土鸡扩繁场及饲养场,引进土鸡1万只,开展优良品种选育繁殖,发展林下生态养鸡,辐射带动周边农户400户,户均养鸡100只;项目建成后年出笼土鸡5万只的规模;同时对养殖户进行培训,定期进行经验交流,总结养殖经验,最后总结摸索出一套适应我市本地自然生态环境的林下生态养鸡的操作模式。 (三)项目的技术关键,包括技术难点、创新点
该项目的技术关键是集成《生态养鸡实用管理技术》,并推广应用。 技术难点是制定出适应当地自然条件雏鸡林下放养体况标准;不同时期的雏鸡脱温天数;林下养鸡的补饲精料配方;育成鸡的综合管理技术和免疫程序的制定。
技术创新点在于将曾经复杂难以推广的几套土鸡放养管理技术总结为一套《林下生态养鸡综合管理技术》,大大降低的土鸡林下养殖的推广难度,便于广大养殖户利用。
四、技术、经济效益分析(含市场风险分析、推广应用前景及产业化可行性)
(一)技术经济效益分析(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1、经济效益①成本概算
土鸡每羽鸡需28元成本费:鸡苗5元、疫苗免疫1元、饲料20元、工资1元、其他1元。5万羽鸡需成本140万元。 ②产品销售收入
土鸡按每公斤24元计算,1羽鸡重公斤,可卖36元,年可销售鸡50000羽,销售收入可达到180万元。 ③生产利润
该项目建成投入生产后,年生产总值180万元,生产总成本140万元,年利润40万元。 2、社会效益
该项目的实施,将产生广泛的社会效益。一是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有利于解决发展畜牧业与农业的争地问题。二是改变了林地、果园生态环境,提高了生态效益。林地养鸡,可有效地促进林、牧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鸡觅食林中的虫、草,排泄的粪便增加了地力,又有利于树木生长。三是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了农民增收。林地养鸡投资小,操作简便,不需要繁琐的饲养程序。林地为鸡提供了广阔、理想的空间,鸡的活动范围大,抗病力增强,饲养管理很少用药,并且林地的草、虫为鸡提供了丰富的营养,节约了饲料,降低了饲养成本,生产出来的鸡蛋、鸡肉无药物残留,恰恰适合现代人追求的高品味消费,在社会上深受欢迎,市场价格高于普通肉鸡、鸡蛋,增加了养殖户的收入。
10
(二)推广应用前景分析(产业化可行性)
林下养鸡不仅为富余劳力提供出路,活跃农村市场经济,还改善胶林状况,由于林内小气候条件的改善,有利于鸡苗生长发育;反过来,鸡粪可以肥林,促进林业生长,鸡和林之间互相利用和依存关系,形成了资源利用的良性循环。该项目见效快,资金回报率高,发展林
下养鸡前景广阔,因此,本项目无论从资源、技术、效益上都是可行的。 (三)项目实施的风险分析(含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等)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严格遵循市场规律,把握市场需求,将林下养鸡系列产品适时出栏,增加经济效益,降低市场风险。 五、计划实施年限、经费预算及来源渠道 (一)年度计划
该项目计划于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实施,历时2年,其进度安排如下:
1、前期准备阶段,2015年度6月至12月。主要完成:制定实施方案,立项申报;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
2、示范实验阶段,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底。主要完成试验场的基地建设和鸡群种群工作并开始实验。
3、推广总结阶段,2017年1月至5月底。主要完成:对项目进行科学总结,总结集成林下生态养鸡综合管理技术,搞好技术的推广应用实验,并广泛推广。
(二)经费预算
林下生态养鸡的养殖方式是利用经济林、用材林、果树林等地实施放养与舍饲相结合的立体生态种养新技术,一种高效技术模式,各地借鉴经验不多。加之土鸡生长速度较慢造成项目实施时间较长,投入较大。经概算,本项目需投资40万元。
(三)经费来源
市级科技项目资金30万元,自筹资金10万元。 (四)资金用途
1、市级科技项目资金30万,主要用于: ①疫苗补贴1万元
②购买计量器及其他设备2万元③孵化设备一套2万元④电脑及打印机一套1万元⑤建设完善试验场兽医室30平米,孵化室50平米,育雏室50平米;每平米800元;合计万元
⑥劳务费万元,差旅及其他费用万元,合计万元
⑦试验场引种鸡苗10000只,每只5元,合计5万元⑧会议及培训费用2万元⑨专家咨询费万元⑩推广费1万元 2、自筹资金10万元,主要用于:
①林地育成鸡舍建设3200平米,每平米30元,合计万元。 ②材料费万元
六、必要的支撑条件、组织措施及实施方案 (一)必要的支撑条件
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许多支持特色畜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的鼓励政策,根据万寿镇现代畜牧业生产发展规划,并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适宜的政策环境;万寿镇青山村地理环境和起周边的国有林场为该项
11
目提供了必要的研究对象和推广市场,可以自行完成该项目的设计和实施。 (二)组织管理的措施
成立项目研究推广实施小组,组长由万寿镇青山村村支部书记廖桂萍同志担任,其成员主要由青山村村干部组成。实施小组具体负责筹措项目资金、监督资金合理使用,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具体负责项目实施。 (三)组织实施方案
项目具体的设计、实施、监理任务及材料供应等由项目技术小组负责。同时项目领导小组及技术小组保证建设资金的筹措与运作及日常财务工作,保证项目资金的有效使用和成本控制;协调各方关系,包括与各职能部门以及相关单位之间的关系,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