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技术背景下的纪录片发展性特征探析
作者:张慕轩
来源:《传媒论坛》2020年第04期
摘 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纪录片节目在表现形式、传播载体及传播方式、节目内容和题材选择等方面呈现出了新的发展性特征。这些特征对纪录片的创制和传播带来了新的影响。本文针对新媒体技术背景下纪录片呈现出来的表现形式多样化、传播载体多样化、传播方式互动化、节目内容碎片化、题材选择现实平民化等发展性特征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未来纪录片节目的创制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纪录片;特征分析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4-00-02 一、引言
纪录片是一种通过展现真人生活原生形态和真事完整过程来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节目形态[1]。优秀的纪录片对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着重要作用。我国中央电视台和各个地方电视台都开设有纪录片专题栏目。2011年,国家广电总局发文规定[2]:各电视上星级综合频道在每天清晨6:00至第二天凌晨1:00时段播出国产纪录片的平均时间不能少于半个小时。2018年,广电总局发文明确要求[3]:各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全年在晚上19:30至第二天凌晨2:30之间播国产纪录片的总时数不得低于7个小时。这些举措有力拉动了纪录片的市场需求,促进了国产纪录片的创制与创新,有效提升了优秀国产纪录片的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力。
在保持“纪录真实”美学根本特征的前提下,纪录片的特征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关系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近年来,以数字化技术、多媒体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各种媒介之间以及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边界被打破,影视行业步入了媒介融合新时代[4-5]。纪录片节目也开始吸收新媒体传播的精髓,逐步吸收新媒体受众,借助新媒体技术,进一步提升节目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本文从表现形式、传播载体及传播方式、节目内容和题材选择等方面针对新媒体时代纪录片节目呈现的发展性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以期能够对纪录片节目的创制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二、新媒体技术下的纪录片表现形式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纪实性与艺术性的统一、纪实性与表现哲理的统一,是各种类型纪录片的共同特征。传统影视纪录片中,这些特征的体现主要依赖于真实拍摄的镜头画面表现和以解说词为核心的声音表现[6]。镜头画面表现在传统纪录片表现形式中占着主体性地位,它不仅要求有镜头和摄影人在场的事实,而且需要记录拍摄过程,以确保镜头的真实性。传统纪录片中的影像主要由胶片录制而成,大部分影像内容都来源于真实影像,情景再现的目标很容易达成,但是难以实现即时加工得到的新变化。解说词是一种重要的纪录片表现形式。无论是画面的衔接、意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还是背景的交代、情节的叙述,以及情感的抒发、主题升华等都离不开解说词。那些优美生动的解说词,能够让受众体验画面语言难以呈现的信息与感情意境;那些注重诗情注入和情感抒发的解说词,可以让创制者的感悟和情怀得到充分表达;那些意味深长、富于哲理的解说词,则能够揭示纪录片超乎现实的普遍意义和永恒价值,加强受众对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对社会的深度洞察、对人生理性的深度思考[6]。
当今时代,在新媒体技术的影响下,传统媒体已开始借助网络电视、网络广播,以及网络电子阅读器等途径,将纪录片影视节目逐步移植到新的媒介平台。基于新媒体技术的纪录片节目,充分利用新媒体突出的媒体个性化、增多的受众选择性、信息处理和发布的实时性,以及强大的交互功能,刷新了纪录片影像的清晰度,同时也赋予了纪录片影像一些全新的特质,使得纪录片的表现形式呈现多样化特征。创制者不但可以采用蒙太奇手法与优秀的解说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新媒体纪录片的创制,以传达出传统胶片录制的紀录片无法传达的情感和思想,还可以结合互动影像及虚拟现实的表现形式,在纪录片特定场景的设定等方面进行大尺度的创新。
互动影像及虚拟现实是新媒体纪录片的两种重要表现形式。互动影像表现形式不但支持人与人之间、机器与人之间的自由互动,而且允许受众在影像中自行加入评注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受众的各种需求。当前盛行的直播就是互动影像的完美体现。虚拟现实表现形式以现实为基础,以虚拟环境为载体,突破空间限制,让受众借助相应设备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的角度去感知和支配虚拟空间,体验身临其境的感觉。互动影像和虚拟现实表现形式为纪录片的创制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创制者的想象力。目前,互动影像和虚拟现实表现形式虽然在电视电影端节目中不多见,但已在众多新媒体端影视节目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当前,纪录片新媒体端的直播呈现是纪录片发展一种新趋势,融合互动影像和虚拟现实技术的节目表现形式势必出现在新媒体端纪录片中。 三、新媒体技术下的纪录片传播特性分析 (一)传播载体多样化
传统纪录片传播时,受众只能在电视机前或电影屏幕前等固定场所获得影像信息。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纪录片影像传播载体的多样化,允许受众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随时随地选择合适的载体播放纪录片。新媒体时代,包括微博、微信、优酷、爱奇艺和腾讯网站在内的各个新媒体端视频发布平台成为纪录片节目创制相关单位及个人获取用户的主要渠道,为纪录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媒体人树立品牌知名度,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了便利条件[7]。近年来,随着微博、微信、爱奇艺、腾讯QQ等手机应用程序的广泛应用,智能手机已成为最便捷的纪录片影像传播载体,使得纪录片随时随地化的广泛传播成为现实。
纪录片节目的创制在新媒体技术环境下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从早期WEB网页开始初步开拓,再进驻到优酷、爱奇艺等视频门户网站,进而拓展到新浪微博端、微信手机端,现今已开始联手直播平台。例如,浙江电视台影视娱乐频道的《厨星高照》这一档美食纪录片节目就直接联手旅行社和直播平台,推出了“直播+旅游+纪录片”的纪录片节目新形态,显著提高了收视率。
(二)传播方式互动化
媒介融合时代,基于新媒体技术的互动性传播方式是新媒体对影视行业的重要影响之一。影像信息传播与媒体互动相结合,成为当今纪录片传播的一种新趋势。
互动传播将各种高科技手段搭配以不同的传播途径,扩大了受众反馈和参与节目的空间,不但可以让受众从电视影像传播中获得更多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而且可以让纪录片创制者充当影像信息的接收者,允许创制者和节目主持人利用信息发布平台和聊天软件与受众进行无时空限制的多向交流,并及时根据受众对的反应和反馈信息,优化节目内容,深入挖掘纪录片本身所蕴含的价值,扩大纪录片传播力度和传播范围,从而实现纪录片传播效果和影响的最大化。
四、新媒体技术下的纪录片内容处理和题材选择分析 (一)符合现代人们生活规律的内容碎片化
现今快节奏时代,人们已习惯于利用生活的间隙时间获取有用信息,集中观看视频或阅读信息的时间越来越短。统计结果表明,千万粉丝级别的优质短视频节目基本上都是长度控制在5分钟之内的移动端视频[7]。这些视频因所含内容丰富且符合人们现代生活的碎片化时间规律而成为时代潮流。
2019年9月,国家广电总局公布了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生成的收视大数据专题报告。这份基于6月3日至8月9日期间央视和地方卫视共计57个频道的纪录片节目收看情况监测数据的报告显示[8]:收视率稳定在较高水平的央视综合频道、中文国际频道、财经频道与纪录频道等受众群稳定的频道,播出的每集纪录片的平均收视率达到0.216%。在这些纪录片中,始终保持着收视领先位置的正是那些播放時间短,叙事节奏紧凑,能够给受众视觉带来强烈冲击力的短片类纪录片。例如,《瞬间中国》和《手创中国》这两部收视率排在前三的纪录片的平均时长均只有90秒,都很好地呈现了纪录片创制积极适应碎片化信息的传播特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0]。这表明,符合人们生活规律的内容碎片化短小纪录片将成为今后纪录片发展的重要趋势。
(二)题材选择现实平民化
纪录片对于阐明抉择、解释历史有着重要价值,同时在直接面对社会、深入社会底层的真实世界,去发现和挖掘人类情感,关注人类生存,揭示人类尊严方面也有着重要意义[9]。目前,纪录片节目的创制都在主动谋新求变。那些聚焦于普通百姓现实生活点滴,从人们的日常生活细节切入,采用以小见大的叙事方式来展示当代社会改革发展所发生的巨大变迁的纪录片受到人们的喜爱,收视率节节高涨。自2018年国家广电总局的“记录新时代”纪录片创制传播工程实施以来,涌现出了《当你老了》《生命缘Ⅷ》《温暖在身边》《为你喝彩》《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和《落地生根》等讲述普通民众奋斗故事、展现国人精神风貌、挖掘人生百态的现实平民化题材的优秀纪录片。这些片子的共同特点是“小切口,大情怀”,借助普通百姓的人生经历和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场景,用朴实语言传递人世间的各种感动和温暖,对于抚慰人们情绪、温润百姓心灵、丰富民众精神生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0]。
然而,尽管国内已经产生了许多现实平民化题材的优秀纪录片作品,但广电总局2019年的纪录片收视大数据专题报告显示,无论是在央视频道还是在地方卫视频道的纪录片总播出量中,现实平民化题材纪录片的占比仍然很低(不到20%);6月份,此类型题材纪录片在各个地方卫视频道的播出比和收视比之差值达到7.9%;7月份,该差值进一步扩大至10.7%[8]。显然,平民化题材纪录片的实际播出需求量远远超出供给量,播出供给与强大的市场潜力严重不匹配。因此,央视和地方卫视的各个频道还需不断开拓,深挖现实平民化题材这一宝藏,进一步加大该类型题材纪录片的创制和播出力度。 五、结束语
当今新媒体技术背景下,纪录片节目呈现出的发展性特征不断改变着受众的审美标准。纪录片节目要想吸引更多的受众,提高节目的价值和影响力,必须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进行不断的创新。如何以新媒体为平台,最大程度地传播和推广自己的信息点,以更好地获得新媒体受众的青睐;如何结合新媒体的特点,创建行之有效的纪录片节目评价系统,让受众自由、客观的对节目进行评价,以帮助节目创制者对节目进行调整改善,提升节目质量,等问题,都是值得纪录片节目创制者深入思考和探究的问题。我们相信,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纪录片节目也将得到长足发展,其纪录、纪实、普及、宣传的价值和作用势必得到更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毕明.电视纪录片现状及发展趋向[J].新闻窗,2018(03):48-49.
[2]国家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EB/OL],2011-10-25.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国家广电总局.广电总局将实施“记录新时代”纪录片创作传播工程[EB/OL],2018-06-14. [4]李岳冰.新媒体时代电视专题节目的创新探讨[J].科技传播, 2016,8(05):27-28. [5]曾江静.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融合的优势探析[J].视听,2017(01):63.
[6]李宁,林露.2018年新媒体纪录片综述[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9(02):44-48. [7]包春新.新媒体环境下“互联网+微记录片”的融合传播[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03):101-103.
[8]搜狐网.总局大数据系统首秀!纪录片收视大数据专题报告解读[EB/OL],2019-09-26. [9]周冬冬.新时期电视纪录片创作发展趋势[J].西部广播电视,2018 (19):23,127. [10]张成瑞.电视纪录片创作由宏观视角向平民视角的转变[J].传播力研究,2018(12):54.
作者简介:张慕轩,男,土家族,湖南吉首人。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编导(制片人方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