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定议论文的论证方式
判定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的论证方式,在全国的中考考场上,这种题型出现的次数比较少。但每年总有个别省区的试卷涉猎这样的题型,因此,我们不能怀着侥幸的心理——既然有考的,我们就要掌握这个知识点。
论证方式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立论;第二种是驳论;第三种是立论驳论相结合。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专业知识浅薄而无知无畏的人,在博客上连篇累牍的阐述,将论证方式和论证方法混为一谈,特别是百度上的“”、“百度百科”将论证方法无一例外地看做论证方式,这么著名的网站,犯这样低级浅薄的错误,实在是可笑至极。
一、论证方式的内涵
论证方式,是人们在长期论证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形式。这种固有形式有三种:
立论——俗称“立”。其主要的特征是:作者针对论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或主张,并借助大量的论据和推理,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驳论——俗称“破”。其主要特征是:作者针对论题,不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而是把关注的核心放在别人的观点上,明确指出某个观点是错的,并且举出大量证据,运用各种推理,证明对方的观点是错的。至于正确的观点是什么,作者并不关注。一言以蔽之,就是否定别人的的观点,并说出否定的依据。
立论驳论相结合——俗称破立结合。其中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先破后立——就是先
批驳别人的观点,阐述别人观点的谬误,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另一种是先立后破——就是先明确阐述自己的观点态度,并通过论证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然后再指出哪个或哪些观点是错误的,并通过论证证明这些观点的确是错误的。
二、立论和驳论的方法
立论的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前面已讲,这里不再赘述)。
驳论的方法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三种方法。
驳论点——就是举出论据证明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或者先假定对方的观点是正确的,然后通过推理,得出如果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很多公理都会变成荒谬的事实,从而证明这个观点本身是错误而荒谬的——这就是归谬法。
驳论据——(1)指出论据整体或局部是虚假的、错误的、杜撰的、不存在的;(2)反驳其分论点。分论点是支撑中心论点的道理论据,证明了分论点是错误的,自然由分论点推理得出的中心论点就是错误的。论据是论点赖以确立的基础,论据是假的或错误的,论点就站不住脚、不攻自破。
驳论证——(1)指出论据中蕴含的道理,不是中心论点,二者风马牛不相及;(2)指出其推理的过程存在逻辑错误。例如,我父亲长胡子,所以长胡子的都是我父亲。
三、举例辨析论证方式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提出的问题
黄岩岛,到底属于谁?
①4月,菲律宾以“地理邻近”——黄岩岛离自己的本土近和黄岩岛在菲律宾专属经济区范围之内为理由,对黄岩岛提出领土主权要求,这些说法站得住脚吗?
②国际法早已认定“地理邻近”不是解决领土归属的国际法原则。从黄岩岛的位置以及地质构造上看,黄岩岛是中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黄岩岛以东的马尼拉海沟是中国与菲律宾的自然地理分界。世界上一个国家的部分领土距其本土较远,而距其他国家更近的情形比比皆是,如果按照菲“地理邻近论”行事,世界政治地图将要重画,天下势必大乱。
③《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允许沿海国建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但沿海国无权因此而损害他国的固有领土主权。企图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去改变领土主权归属的想法和做法都是违反国际法的,也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④黄岩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黄岩岛拥有无可争辩的领土主权。
⑤从历史上看,首先,中国最早发现了黄岩岛。1279年,天文学家郭守敬就在黄岩岛进行了“四海测验”。其次,中国是最早命名黄岩岛的,1935年中国就将黄岩岛以斯卡巴洛礁之名列入中国版图,1983年将黄岩岛作为标准名称。再有,中国政府早就指出黄岩岛领土主权属于中国。
⑥从开发利用上看,黄岩岛海域一直是我国渔民的传统捕鱼场所,而且中国政府还多次派科学考察队到黄岩岛进行科学考察,例如,1977年10月,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人员登
上黄岩岛进行考察。1994年又在岛上建了水泥纪念碑。
⑦另外,4月28日,菲律宾媒体发表菲律宾专家的署名文章,称黄岩岛的确属于中国的固有领土,菲律宾的主张不能改变这一事实。
⑧从种种依据看,菲律宾对黄岩岛的任何权利要求都是非法的、无效的,黄岩岛属于中国的固有领土是不可争辩的事实!
(1)文中①、②、③段运用的论证方式是什么?
(2)文中④、⑤、⑥、⑦段运用的论证方式是什么?
(3)全文运用的论证方式是什么?
答案:
(1)①、②、③运用的论证方式是驳论。第①段作者先抛出对方观点——立起批驳的靶子——黄岩岛与菲律宾“地理邻近”,所以黄岩岛属于菲律宾。并对对方的观点提出质疑。第②段主要采用驳论据的方法,阐述“地理邻近”不是解决领土归属的国际法原则,并运用了归谬法——假定“地理邻近”是解决领土归属的依据,推理出一个荒谬的结论——“地理邻近”比比皆是,世界将重新划分领土。第③段继续采用驳论据的方法,驳斥“地理邻近”的另部分内涵:黄岩岛在菲律宾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所以应该是菲律宾的领土。作者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依据,先承认公约允许建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后明确指出其前提是“沿海国无权因此而损害他国的固有领土主权”,直接指出了其证据的错误属性。因此文章①、②、③段运用的论证方式是驳论。
(2)④、⑤、⑥、⑦段运用的论证方式是立论。第④段一开始,作者直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黄岩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黄岩岛拥有无可争辩的领土主权。然后历史的角度、开发利用的角度、菲律宾自己的角度,列举事实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因而这一部分运用的论证方式是立论。
(3)整篇文章运用了立论驳论相结合的论证方式(或者先破后立,或者先驳论后立论)。
四、训练强化论证方式的辨析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分别判定每段文字的论证方式
(1)
人生在世,你总得藐视点什么东西,或人或物或事,否则,看什么都伟大,啥子都敬畏,处处低眉顺眼,事事谨小慎微,那就会把自已活得唯唯诺诺,可怜巴巴。
曹操藐视天下英雄,在他眼中,袁术、孙策等众多英雄豪杰,成为\"冢中枯骨\",或为\"守户之犬\",或为\"虚名无实\",或为\"碌碌小人\",一无可取;谢安藐视苻坚,在他看来,什么百万之众,什么投鞭断流,无非一群\"行尸走肉\",消灭尔等如\"探囊取物\"。我辈或许没有曹、谢那样的博大襟怀,但一样可以藐视那些拍马溜须的谄媚之徒,不管他们再有权势,也决不与他们为伍。
列宁藐视帝国主义,嘲笑他们是“泥足巨人”;毛泽东藐视“一切反动派”,断言都是“纸老虎”,原子弹也是“纸老虎”。我们不可能有革命领袖吞吐宇宙傲睨天下的气魄,但仍然可以藐视那些巧取豪夺的贪官污吏,藐视那些鱼肉乡民的腐败分子,而且非常自信地
“看他起高楼,看他楼塌了。”
阮籍藐视汉高祖刘邦,说他是“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李白藐视当朝权贵,让宰相杨国忠研墨,宦官头高力士脱靴,我们或许做不到阮、李“世人皆浊我独清”那般清高自傲,但也完全可以特立独行,洁身自好,藐视那些登龙有术的\"新贵族\",发不义之财的暴发户。
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藐视同行,傲睨诗坛,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北宋名士刘少逸恃才傲物,目无余子,有妙联曰:“目空天下士,只让尼山一个人。”我等大可不必像这两位那样狂妄自负,愤世嫉俗,但可于心平气和中藐视那些炒作出来红得发紫的娱乐明星,藐视那些“用身体写作”热闹异常的美女美男作家。
(2)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用来自我安慰当然不错,但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就未必有效。
其实,失败和成功之间,绝对没有无法割裂的联系。关于这一点,历史上有无数的例子可以证叫。比如说项羽,从江东起来,从来没有打过一次败仗,但垓下之败让他永无翻身之地,因为他自杀了。还有李自成,现在的历史学家研究表明,李自成占领北京之后,至少有五次机会可以战胜满清,过足当皇帝的瘾,但最终他被杀掉了。可能有人会说,这些人的失败之所以没有成为成功之母是因为,他们失败之后就死了,根本没有机会。那么咱们就举一个失败之后没死的,世界上最着名的军事统帅--拿破仑。在拿破仑的一生中有两次致命的失败,一次在莫斯科,一次在滑铁卢。两次失败的主要原因也差不多,因为拿
破仑的扩张让他成为了欧洲的公敌。就像俗话说的,双拳难敌四手,好虎难顶群狼,拿破仑的两次失败都是败在了欧洲其它国家的联合上,一代天骄拿破仑最终是死在了圣赫勒拿岛上。
以上的例子充分地证明,失败并不必然就是成功之母。失败要成为成功之母是需要一些条件的,比如说失败的当事人要能正确认识失败,合理评估自己。
(3)
报告强调,现在有一些关于通过植树造林而使“人进沙退”的典型,这需要加以分析,防止误导:如果是在本来可以长树的沙化土地上植树造林,恢复原来已退化的土地,当然值得宣传;如果在天然沙漠的边缘,利用外来水源植树造林,新建或扩大绿洲,但应注意到不挤占对邻近地区和下游的生态供水;如果在天然沙漠的生态系统条件下,抽取当地的地下水源,依靠灌溉,植树造林,其后果将造成大范围的地下水漏斗,使相邻地区的地下水位逐渐降低,导致相邻地区的天然植被衰亡,最终将威胁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如果利用沙漠边缘沙层中多年积存的少量土壤水,植树造林虽然可以成活并在一定期间成长,但在积存的水量耗竭后,不仅树木衰亡,而且将造成很深的干土层,使土壤沙化。这些最终造成环境恶化的“人进沙退”的经验都不应当宣传推广。
论证方式 判定的关键在于,立论,只关注个人的观点,一系列论证都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驳论,只关注别人的观点,一些列论证都是为了证明他人的观点是错误的。立论驳论相结合,是把二者结合到一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