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期中复习专项:08诗歌鉴赏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2题。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钩〕一种弯刀。②〔何当金络脑〕意谓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1)这是一首边塞诗,由哪些事物景象可看出?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3题。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解释重点字词。
咬:________ 坚劲:________ 任:________ (2)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 A竹林里 B深山里 C破岩中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4)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 3.课外阅读。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①向日金鳞开②。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③易水,霜重鼓寒④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⑤为君死。
【注释】①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②金鳞开:(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③临:逼近,到,临近。④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⑤玉龙:宝剑的代称。 (1)解释加下划线的字。 ①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 ②甲光向日金鳞开。________ ③霜重鼓寒声不起。________
(2)用原句填空。
①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________ ②表现誓死也要忠心报国的诗句是________
(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________的《易水歌》:________。
(4)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中的“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中的“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光。 B.第四句中的“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中的“鼓寒”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4.课外阅读。
瀑布联句 [唐]香严闲禅师、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1)诗以言志,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什么志向?采用了什么手法? (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过程,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活生生的性格。“不辞劳”三个字有强烈的拟人色彩,充溢着赞美之情。
B.近看瀑布砯崖转石,跳珠倒溅;远观瀑布发现其有着高远的目标。此二句刻画了瀑布的突出特征,为后两句蓄势。
C.第三句照应第一句中的“千岩万壑”,是说山泉在岩壑中奔流会有重重阻挠,似乎劝它留步。然而小小的溪涧式的安乐并不能使它满足。
D.“岂能”与“终归”前后呼应,“作波涛”三字语极形象,令人如睹恣肆浩瀚、白浪如山的海涛景象。 5.阅读练习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释】①衙斋: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②些小:很小,这里指官职卑微。③一枝一叶:用竹子枝叶来比喻百姓们的各种小事。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 A.署:衙门。
B.萧萧:形容草木凋零。 C.吾曹:我们。 D.关情:牵动情怀。
(2)给诗句中的加下划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A.疑是民间疾苦声(________)
①指(人民生活中的)困难和痛苦。②憎恶,厌恨。③因病引起痛苦;患病的痛苦。 B.些小吾曹州县吏(________)
①细小;微小。②稍许;略微。③少许。
(3)“一枝一叶总关情”,诗人关情的是什么呢? (4)这是一首题画诗,表达的是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5)诗人写竹的诗很多,你还能再写出几首吗? 6.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①“金络脑”是贵重的鞍具,象征________快走踏清秋”写出了________的景象。 ②诗人借________抒情,表达了企盼________的情怀。 ③对“何当”一词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从“何当”可以看出,骑上快马奔驰只是诗人的一种想象 B.从“何当”可以看出,诗人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C.“何当”一词写出了诗人不被赏识重用的惆怅 D.“何当”一词藏着诗人的叹问和壮志未酬的感伤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①“浑不怕”让我们联想到诗人________的精神。
②诗人运用了________的写法,通过对________的描述,表达了自己________的志向。 7.快乐读书吧。
画眉鸟 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欧阳修是________代诗人,是“________”之一。 (2)这首诗写了哪几种画眉鸟?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3)作者写画眉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8.课文理解。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翻译下列诗句。
①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②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从这首诗中,我们明白石灰的形成要经历这些考验:________;石灰的________的精神值得我们赞颂。(3)诗中作者抒发要做一个正直高尚的人的坚定志向的诗句是:________ 9.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①这两句诗点明了诗人描写的季节是________,描写的地点是________。诗人透过“飞”字,重点抓住________、________两种景物来凸显季节特征。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________ (2)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①句中“散”的读音是(________),一个“散”字描绘出了一幅(________)。 A.sǎn B.sàn C.灯火通明图 D.宫中传烛图 ②对这两句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表达了大臣对皇恩的感激之情 B.表达了臣民对皇权的敬畏之情 C.表达正直人对天子宠幸之臣的愤慨之情 D.表达了臣民对皇恩的渴望之情 (3)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①“河汉”指的是________。联系诗的第一、二句可知,这首诗在讲述关于________的故事。 ②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_)。
A.“去”在这里的意思是“距离”,这个字形象地写出了两位主人公隔河相望的情景 B.“清且浅”说明河汉并不深广,体现了诗人对两位主人公不能相遇充满了疑问 C.“复”在这里的意思是“又”,这个字写出了诗人对两位主人公不得相见的慨叹 D.这两句诗表面上写故事,其实也在诉说离别的愁苦 10.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月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渲染了________的气氛。 (2)诗的前两句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由“________”一词看出月色的________。这种景象不由得让我们想起李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乌鸦栖树的情景,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诗人由被秋露打湿的庭中桂花联想到月中桂树,这句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C.“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是诗人觉得中秋夜望月怀人的太多了,不知道这种思念之情会落到谁那里,反正自己是没有这份思绪的
D.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押a韵,韵脚分别是“鸦”“花”“家”
“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________,(4)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类似的诗词句有:________。 11.快乐读书吧。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注释】①望乡台:古代出征或流落在外乡的人,往往登高或登土台,眺望家乡,这种台称为望乡台。②他席:别人的酒席。这里指为友人送行的酒席。③南中:南方,这里指四川一带。④那:为何。 (1)诗中所写的九月九日是________节,在这一天,要举行的活动是________。 (2)《蜀中九日》一诗中,对仗工整,点明了时间和地点的两句诗是:________。 (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情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2.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解释词语。 但使:________
(2)怎样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的意思?这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3)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13.阅读下列文段,完成题目。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 甲 ),池鱼思( 乙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 丙 )深巷中,鸡( 丁 )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为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少列适俗韵________ 韵味 音乐 情趣 风俗 ②桃李罗堂前________ 排列 网罗 张罗 搜罗 ③虚室有余闲________ 空地 空宅 闲暇 闲宅
(2)在上文中甲乙丙丁四处依次填词,其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密林 深渊 吠 鸣 B.旧林 故渊 吠 鸣 C.密林 故渊 叫 飞 D.旧林 深渊 吠 飞
(3)下列对《归园田居》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尘网”,喻污浊、黑暗的官场。 B.“羁鸟”,以关在笼中的鸟自喻。 C.“故渊”,即篇末所说的自然。 D.“樊笼”,指囚牢般的社会制度。
(4)对文中诗句理解不恰当的是( )
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从小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气质性格,天性本来就只喜爱田园、山林。韵,这里指性格、气质。
B.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错误地落入官场的罗网里,一离开故园就是三十年(从陶渊明初仕为江州祭酒,到辞去彭泽令归男,实际是十三年。诗人这里有意夸大,表现了对官场生活的极度厌倦)。 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关在笼中的鸟留恋原来飞翔栖息过的树林,池中的鱼思念以往自由生活过的深潭。
D.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在村南的野外开荒,我又能安守清贫回归故里。 (5)对文中诗句理解不恰当的是:
A.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住宅周围土地有十余亩,草房有八九间。方,周围。四旁。
B.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繁茂的榆树,柳树遮蔽着草屋的后檐,桃树、李树整齐地排列在堂屋的前面。
C.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门外没有一点尘土杂物,干干净净,住在陈设简陋的屋子里觉得清闲。 D.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长久关在樊笼里,如今终于又回到了大自然。 (6)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用白描手法,情景交融。语言朴素,比喻贴切。
B.表现了作者摆脱污秽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之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的心情。 C.一些平平常常的农家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恬静幽美、清淡朴素的田园图画。 D.全诗写出了诗人从少年进入官场到多年后退出官场的全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1. (1)由大漠、燕山、钩、马等景象可看。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渴望早日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两句表达更为明显。2. (1)紧紧扎根在土里;坚定强劲;任凭 (2)C
(3)用拟人手法,很形象。写出了竹子不屈不挠,刚毅顽强的性格。
(4)借物喻人,托竹抒情。表现了作者不向恶势力低头,铁骨铮铮的形象。 3. (1)①毁。;②向着。;③响亮。
(2)①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②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4)C
4. (1)这首诗表达了志向远大、敢于进取的胸怀,坚韧不拔、排除万难的坚定信念。本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2)B 5. (1)B (2)①;①
(3)诗人关情的是平民百姓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
(4)表达的是诗人对百姓真挚而执着的忧虑关切之情,以及自己两袖清风的高尚节操。
(5)示例:《新竹》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题画竹》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6. (1)受重用;骑马驰骋战场;马;建功立业;B (2)不怕牺牲;托物言志;石灰石;做高洁清白之人 7. (1)宋;唐宋八大家
(2)这首诗写了两种画眉乌,一是林中的,一是笼中的。作者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写画眉鸟:前者在林中“随意移”“自在啼”,自由自在;后者被锁于金笼之中,完全没有自由。
(3)这首诗借鸟咏怀,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赞美之情和对束缚个性、混灭自由的憎恶之意。 8. (1)①经过干锺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②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2)千锤万凿、烈火焚烧;不惧艰险、清白正直 (3)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9. (1)春季;京城;落花;柳絮;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飞舞着落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宫中的柳树。 (2)B;D;C
(3)银河;牛郎织女;B
10. (1)乌鸦;露水;桂花;凄清、孤寂 (2)地白;空明皎洁;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3)C
(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1. (1)重阳;登高
(2)九月九口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3)这首诗描写在九月九日这一天,诗人在异乡的:别宴上喝着送客的酒,表达了诗人厌烦客居他乡,思念家乡的情怀。 12. (1)只要
(2)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3)希望平息胡乱,安定边防。 13. (1)情趣;排列;闲暇 (2)B (3)D (4)D (5)C (6)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