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临浦分局建设情况

临浦分局建设情况

2022-08-03 来源:乌哈旅游


萧山区临浦气象分局建设情况汇报

萧山区是“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十大财

政县(市)”,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排名位居全国前列。新时期,随着杭州“沿江开发、跨江发展” 城市化战略的全面实施,萧山区委区政府提出了“一心三区七新城”发展理念,推进“东兴、北联、南秀、中提升”发展实践,全面实施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其中,南秀就是以临浦组团为核心的南部地区,积极发展生态休闲产业和生态经济,加快南部区域城市化进程,建设生态休闲经济新区。

临浦组团位于萧山南部,是古越文化发祥地之一,享有“西施故里”美誉。地域范围涵盖临浦、义桥、戴村、所前、进化、浦阳、河上、楼塔等八个建制镇,区域面积450平方公里,现有人口规模31万,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204.45亿元。

实施城市化转型和组团发展战略,为萧山社会经济插上发展的翅膀,也给萧山气象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08年,区气象局立足本区经济发达、区域面积大、中心镇组团效应明显、气象服务需求特别旺盛等特点,提出参照工商、税务、司法等机构设置的做法在临浦设立气象分局的构想,得到省、市气象局领导和当地党委政府高度关注与支持。2009年初,分局正式设立运行,2010年,经省气象局批复确定为正科级单位。目前分局已全面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常规开展区域范围的气象业务维护及针对性气象服务、防灾减灾管理。

一、临浦分局建设的现实意义

率先开展临浦分局建设,主要基于以下五个方面的考虑。 (一)临浦组团地理位置独特,防灾减灾任务十分繁重。组团南

1

部山区有低山、高丘、低丘、陆屿等,山地面积200余平方公里,是我区森林防火集中区域。浦阳江生态经济带已经掀起开发高潮,多个旅游重大建设项目全面开工,山区地质灾害防御任务繁重。组团南部山区建有140座库容万方以上水库工程,大型水系浦阳江、永兴河、进化溪流经全区,防汛安全任务艰巨。其中,浦阳江流经浦阳、临浦、义桥、进化等四镇,是南部重要的水运通道、农业灌溉水源;永兴河流经楼塔、河上、戴村、义桥等四镇,是当地的生态廊道和萧山重要水资源战略储备流域。每年6~7月的梅雨季节和7~9月的台风季节,一旦遭遇连续降水或强降水,极易形成山洪、江河泛滥,甚至引发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历史上,临浦组团是我区暴雨气象灾害及山体滑坡等气象次生灾害最为频发的地区。因此,无论是森林火险、水库安全保障,还是河道防洪、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无论是党委政府、有关部门,还是当地群众、生产企业,都迫切希望气象能够提供及时有效的安全保障服务。

(二)临浦区域农业经济发达,气象为农服务需求旺盛。区内拥有全区独特的山林资源优势,山林面积达32.44万亩,占全区山林面积的78.7%。拥有青梅、杨梅、桃梨、茶叶、柿、笋竹林等名特茶果,是萧山乃至杭州市南部主要的生态“绿肺”。丰富的山林资源是发展都市型高效生态农业的基础,也是建设“生态萧山”的重要保障。在山区,寒潮大雪不但阻塞交通,损坏通讯广播线缆,还常常给山林经济作物带来毁灭性的打击。2009年1月的暴雪天气过程造成大面积的雪灾,南部毛竹等山林经济作物受灾18.6万亩,果园受灾面积1.3万亩。在萧山农业结构转型调整中,全区五大特色农业产业,南部茶果和蔬菜占其二。农业生产对天气气候较为敏感,关联度极高,因此,南部农业产业发展也迫切希望气象部门提供针对性气象服务。

(三)临浦新城城市化加快推进,便民服务任务迫在眉睫。萧山南部浦阳江区域总体空间布局为“一心两翼、一轴三带、一城三区”

2

的空间结构。临浦新城即将成为浦阳江区域的经济中心、商业中心、居住中心和区域服务中心,正全力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都市型、生态型、综合性现代化城区。与此同时,组团各镇正突出“河谷观光”、“自然休闲”、“人文追根”三大旅游主题,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森林旅游,积极打造一批旅游强镇、风情小镇、生态村和文化村。随着人口积聚,经济活跃,需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面对各行各业和百姓生活,提供更加贴近需求、更加精细准确、更加便捷获得的气象服务。

(四)临浦组团走在扩权强镇改革的前列,气象社会管理也需要加强和创新。随着中心镇建设的深入,为培育相对独立的小城市管理与服务区域,各级政府积极推进扩权强镇工作,并对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提出了一系列要求。萧山的临浦、江东等已实施项目受理审批的属地办理,税务、工商、公安、药监等部门已建立临浦、江东区域分支或派驻机构,金融、卫生、教育、电力、通信等公共服务也逐步向中心镇进行配套和延伸。气象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十分密切的公共事业,也是履行政府气象社会管理的职能部门,面对防雷安全管理、气球施放监管、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气候可行性论证等气象行政事项日益增多的需求,在中心镇设立气象工作机构,是适应扩权强镇新形势新要求的需要。

(五)高密度气象探测站网的建成和业务化运行,迫切需要提高气象装备维护效率和保障质量。萧山全区已建自动站41个,实现镇街全覆盖。监测密度的增加,无论是数据观测的实时采集、日常的维护管理以及站网规划新建,工作量大大增加。而且,萧山区呈狭长型地理分布,及时抢修维护自动气象站难度较大,建设区域中心镇气象分局,承担气象装备保障任务,可以更好地提高效率、保障质量。

二、临浦分局建设的主要情况。中心镇气象分局建设突破了全国气象部门现有“国家—省—市—县”四级组织体系,建设工作无从参

3

照,完全属于探索性实践。分局建设期间,中国气象局、省气象局、市气象局领导多次调研并给予极大指导,主要围绕“建好机构、发挥作用”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确立机构。2008年始,我局选择临浦组团探索创建公共气象服务新平台,打造区域气象服务中心,当时相当于服务工作站性质。2009年初,随着新形势下的公共气象均等化服务的积极推进,为更好服务于萧山南部发展建设的快速推进,服务于当地党委政府决策参谋,保障区域30余万人的生产生活,着手规划全面履行公共气象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分局建设。经向上级气象主管部门请示,2010年浙气人函[2010]63号《关于同意杭州市萧山区气象局增设下属机构的批复》文件批复临浦气象分局机构编制,机构规格设定正科级(同萧山区气象局下属工作部门),实行上级气象主管机构领导的管理体制。并核定设置工作人员5名,为分局的运行、发展提供了组织和人力保障。

(二)理清任务。依据临浦区域实际需求,及分局延伸社会化管理和公共气象服务的基本定位,在省、市局的指导下,边探索边实践,逐步理清当地服务的“三大任务”。一是区域应急预警服务,主要开展森林防火、防洪、地质灾害防御及当地杨梅节等重大社会活动等政府决策服务。二是农业气象服务,围绕当地农业生产特点,开展茶果、笋竹林等品种的针对性服务。三是区域便民服务,主要承担行政许可、气象资料查询及灾害证明、防雷检测服务等方面的便民服务。基本确定了属地公众气象信息和预警传播、气象协理员(信息员)的组织管理、防灾减灾标准化镇(街道)和示范社区(村)创建、农业气象服务需求调查与服务示范基地建设、防雷安全管理、气象探测与预警设施建设及维护等八项职责。并承担与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对接联动工作。为分局的运行和发展确立了行为规范。

(三)扎实基础。分局设立后,在梳理气象服务任务的同时,以

4

服务需求为导向组织开展相应的业务和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强化区域便民服务中心和区域应急服务中心建设。一是筹建临浦气象综合监测基地。于2009年历时3月,选址临浦西子公园,新建临浦气象综合基地并于2010年1月1日始投入运行。二是设立便民服务窗口。制定窗口代办服务细则,就近出具暴雨、洪涝、大风、冰雹等灾害天气气象证明,规范代办属地防雷设计审批手续,从客观上把气象行政服务延伸到了镇(街道),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三是建立防雷服务绿色通道。对区域内防雷建设工程优化办理手续,优先开展跟踪检测服务及优先验收防雷竣工工程服务。四是建设分局气象网站和八镇多媒体电子显示屏发布系统,强化公共气象服务平台。五是建立预警信息短信发布平台。以组团各镇森林防火、地质灾害防范及雷电灾害防御为重点,发布各类应急和紧急异常天气信息。

(四)落实保障。分局建成后,各项工作得到地方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目前气象分局人员、业务维持、基本建设、日常业务运行等的气象事业经费及专项事业费已全部列入萧山区政府财政综合预算,地方公共气象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已经确立。同时,强化分局公共气象业务、服务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加强气象服务镇街和新农村建设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分局的履职能力。

三、分局工作开展情况。

分局建立以来,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践行优化服务、高效便民的服务理念,主要做了五个方面的服务工作。

(一)认真履职,气象社会管理向基层和农村延伸。分局建设以

来,全力推进区内镇街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建设,逐步落实协理员、信息员队伍的培训工作和常规管理,8镇基层气象协理员、信息员作用发挥明显。组织实施气象灾害防御示范镇建设,2010年率先建成首个气象灾害防御示范镇,2011年楼塔等4镇开展气象防灾减灾标准镇街创建工作,日前已通过验收。结合当地气象灾害特点及气象灾

5

害监测、预警、防御措施、灾后救援、灾后重建等各环节,指导各镇编制镇街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及专项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区域台风、暴雨、雷电、大雾等主要气象灾害和南部山体滑坡、森林火灾等次生灾害的普查和影响分析,积累资料,为实施我区南部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和台风、暴雨等灾种风险区划做准备。

(二)携手防灾,积极参与基层防汛体系建设。自2009年组团内河上镇开展试点以来,基层防汛体系建设工作已在区内全面铺开。试点之初,分局就积极参与、主动融入,布点自动气象观测站,安装配置电子显示屏,制定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建立了应急队伍,将基层领导手机纳入企信通发布平台,配合开展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建设,抓好了气象信息延伸,强化预警监测机制,充分发挥了基层防汛体系建设中气象工作的最大效能。

(三)培育基地,深化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南部区域特色农业以山林资源保护、做美山水环境为重点,以都市型生态高效农业为方向。为推进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不断深入,分局加强部门联动,组织召开农业龙头企业代表和农业局专家参加气象为农服务座谈会,从需求出发,改进气象服务工作,调整服务产品。根据南部茶果、蔬菜、苗木等特色农业产业,实施“一镇一业”气象产品战略,打造了有针对性的所前杨梅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区。组团所前镇是全国唯一一个镇级的“中国杨梅之乡”,也是萧山的重点茶果产区。自2009年起,临浦分局先后走访了所前镇萧山杨梅研究所等生产区,围绕气象服务保障工作机制进行了实地调研和交流研讨,开展实施了所前杨梅基地气象服务基地的建设工作。在所前杜家杨梅和茶叶基地分别建立特种气象观测站,气象服务信息显示屏。并开展作物生长气象资料监测分析,制作专门服务产品,为服务单位更好防御气象灾害,实现生产增效,提供针对性的特色气象服务。

(四)贴近需求,开展组团8镇分镇气象服务。根据“区局预报、

6

分局服务”的基本原则,两年来共向临浦组团8个乡镇报送一周天气展望100期共计800余份,发送“重要气象报告33期264份,“非特别重要天气报告”40期320份,“临时天象汇报”、“台风信息内参”服务材料多期。同时,开展春运、高考、两会、杜家杨梅节等重要时期、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将各镇党政府领导、各村书记、村长、气象协理员、农业大户、农业合作社联系人、重要企业联系人、防雷重点单位责任人、中小学校联系人等共400多人纳入该应急短信服务平台,根据天气不同影响做到分类服务。同时,积极参与镇政府应急指挥联动工作,开展气象灾情收集、评估和天气预报预警服务等工作,出具气象灾害证明46份。

(五)服务民生, 建立“绿色通道”技术服务。分局自设立以来,指定专人作为防雷设计审核与竣工验收的联系人,负责解答开发企业的疑难问题,并主动帮助企业完成行政许可前的图纸技术论证和分阶段验收检测工作。依法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技术水平,将图纸设计审核的审批时间由原来的5天缩短到3天,竣工验收由原来的5天缩短到3天,并对区域内防雷建设工程优化办理手续,优先开展跟踪检测服务及优先验收防雷竣工工程服务。据统计,2009—2010年共进行防雷检测621次,完成检测报告1274份。

四、几点体会

为适应发展新形势,依靠省、市气象局的关心和指导下,我们在探索公共气象服务方式转变上作了一些新的尝试。几年的建设和探索,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体会与收获。

(一)有效推动了基层气象工作政府化。随着公共气象服务的推进,根据政府的要求组织开展基层防灾减灾标准镇街、示范村(社区)建设,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基地建设,气象协理员、信息员队伍建设,气象防灾减灾应急准备认证等工作日益增多,迫切需要基层党委政府提高认识、共同推进。分局及时、针对的气象服务拉近了部门与政府

7

的距离,为基层气象工作和气象业务建设赢得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推进了基层气象工作的政府化。近两年来,依托分局工作,原来相对松散的协理员、信息员队伍实现了常态化管理,防灾减灾标准镇街建设和应急准备认证在各镇街实现了重大突破,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基地建设明显加快。

(二)有效促进气象社会管理向基层延伸。组团新城既是连接城乡的战略节点,又是一定区域的经济、文化、公共服务和行政管理中心,组建气象工作机构建设,有利于推进气象依法行政、气象防灾减灾管理和气象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加快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临浦分局建成后,实现了气象与当地政府、部门的联动和资源整合,与基层各镇携手防灾的良好局面基本形成。

(三)有效体现气象公共服务向基层的延伸。分局的设立,加快了包括“气象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气象文化向农村传播,气象服务要素向农村辐射”的基层公共气象服务社会化体系建设,有利于深化延伸公共气象服务,提高服务的覆盖率和针对性。与此同时,按照便民服务的要求,实现气象审批不出镇、气象科普宣传 “进村入社区”、气象为农服务到“田间地头”、防雷安全服务进工地等服务,民生气象、公共气象、农业气象、特色气象在临浦得到充分展示。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