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号2094)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马克思曾说:“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那是法学家的幻想。相反,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人的恣意横行。”这段话中所体现的法学基本原理是()。
A.只有马克思主义法学才强调法律以社会为基础B.法律在本质上是社会共同体意志的体现C.法在本质上体现着社会的共同利益D.法律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2.亚里士多德曾经对正义作了一个著名的区分。他将正义区分为()oA.程序正义与自然正义B.分配正义与矫正正义C.自然正义与社会正义D.制度正义与个人正义3.某市《禁止食用野生动物若干规定》第四条规定:“餐饮
业经营者不得以禁止食用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名称、别称、图案制作招牌、菜谱招徐、诱导顾客”。这一规范属于()oA.授权性规范B.任意性规范C.确定性规范D.逻辑性规范4.下列有关判例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判例法就是法院所作的法律解释B.判例法奉行“遵循先例”原则C.在大陆法系,判例法是一种基本的法律渊源D.我国最高法院通过案例指导制度引进了判例法制度5.区分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的标准是,看一定的后果()。
A.是否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B.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C.是否产生或变更法律关系D.是否有法律意义6.我国《刑法》第三百五十八条规定“组织他人卖淫或者强
迫他人卖淫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
期徒刑,并处罚金”。某地检察机关在办理一起涉嫌组织同性恋卖淫案时,将法律规定的“他人”理解为既指女性,也包括男性。这一解释属于()oA.扩大解释B.限制解释C.字面解释D.自由解释7.下列关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法制发展特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法制发展呈现渐进性B.法制发展呈现不平衡性C.法制改革以立法为龙头D.政策依然是主要的社会调整方式8.在我国的立法体制下,属于地方性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是()oA.本行政区内各级政府的产生、组织和职权的规定B.木行政区内文化及公共事业建设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私人财产征收制度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正式法律渊源的是()oA.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B.经济特区的地方规章C.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普通法D.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案例10.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oA.该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本质区别,它与后者之间不存在继承关系B.该理念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C.该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理论指引D.该理念是中国的独创之举,与西方政治法律治理的经验无关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二至四个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1.关于法与国家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o
A.二者都是社会的上层建筑部分B.二者都是社会分裂为阶级的产物
C.二者都根源于相同的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D.二者都是维护统治秩序和实现社会利益的工具12.下列关于大陆法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是大陆法系的代表性法典B.在大陆法系国家,制定法占有重要地位C.大陆法系偏重于纠问式的诉讼制度D.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基本是同一个年代产生的13.司法审判中,当处于同一位阶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在某问题上有不同规定时,法官可以依据的原则是()。
A.特别法优于一般法B.上位法优于下位法C.新法优于旧法D.法可以适当地溯及既往14.T列关于司法过程中运用法律原则的看法中,错误的是()0
A.司法审判中,法律原则都必须无条件地适用
B.司法审判中,优先适用法律原则,后适用法律规则C.法律原则的适用可以弥补法律规则的漏洞D.法律原则的适用采取“全有或全无”的方式15.下列有关法律关系的陈述,正确的是(o,)oA.法律关系是一种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B.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C.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权利和义务D.法律关系可以划分为绝对权法律关系和相对权法律关系16.20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法制所发生的明显变化包括()oA.出现了“私法公法化”和“公法私法化”以及融合公私法的“混合
法”B.“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契约自由”等原则被修改C.单行法、特别法的数量大量增加D.司法过程中的法律推理更注重“形式公正”,反对“结果公正\"17.下列有关法律推理的说法,正确的是()o
A.法律推理是法律适用的基本技术B.法律推理划分为形式推理和实质推理
C.形式推理就是指演绎推理D.类比推理是实质推理的一种特殊形式1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各地高级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本解释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分别确定本地区执行“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依据法理学的有关知识,下列正确的表述是()oA.该解释是个别性的司法解释B.该规定是一种授权性规则C.该规定说明,法律规则内容受社会经济状况的明显影响D.该规定表明,最高人民法院超越了其司法解释权19.下列有关法治与法制关系的理解中,正确的是()oA.法制与法治所关注的重心不同B.法制有姓“社”姓“资”之分,法治则无C.法制和法治都强调“良法”之治D.法治与法制的价值指向不同20.中国古代儒家在国家治理方面所认同的主张是()。
A.“惟仁者宜在高位”B.“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举措而已”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21.在法律原则的分类中,与社会原则相对应的是专门法律原则。 22.法律规范的完整逻辑结构包括假定、处理和制裁。
23.按照是否适用法律制裁,法律关系可以分为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
24.立法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和实际需要出发,这体现了我国立法原则中的科学立法原则。
25.按照法律监督的主体划分,我国的法律监督主要包括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26.文义解释:是通过对法律文本中的文字涵义和语法的分析来确定和阐明法律的意思。文义解释主要包括字义解释和语法
解释(1分)。
28.地方性法规:是指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2分)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
况和实际需要(1分),在法定权限内制定发布的适用于本地区的规范性法律文件(2分)。
29.法律制裁: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和国家授权的特定机构对违法者依其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而采取的强制性措施(4分)。法律制裁是法律责任的落实,是实现法律责任的措施之一(1分)。 五、问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0.法律权利的特点主要有哪些?答:法律上的权利是指法律所允许的权利人为了满足一定利益所采取的、有义务人的义务所保证的行为(作为或不作为)。(1分)
法律权利具有下列特点;(1)
它以法律的相应规定为前提,是法律调整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结果,它是得到国家的确认和保障的作为或不作为。(3分)
(2)
它以权利人所代表的需要和利益为目的。法律确认和保障权利,实际上就是确认和保障这一权利所代表的需要和利益。(3分)
(3)
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的,权利的享用有赖于义务的履行。(3分) (4)
它授予权利人一定范围内的行为自由。(3分) 看论述情况,酌定(2分)
31.当代中国司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答:我国司法活动的基木原则大致有:
(1)
司法为民原则。司法为民原则要求在司法机关的一切活动中都要尽最大努力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权利,认真对待人民群众的呼声,对人民群众充满感情等。简单地说,司法为民要求司法工作要亲民、便民、利民、护民、爱民。(3分)
(2)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我国多年来正确适用法律规范的一项基本经验。这一原则在我国多部法典中均有明确规定。以事实为根据,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适用法律规范处理具体案件时,必须以案件的客观事实为依据,把对案件的处理建立在符合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而不是以任何主观想象、主观分析和判断作为依据。
以法律为准绳,是指在法的适用时,要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办事。(3分)
(3)
法律适用一律平等原则。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在法律而前一律平等,,原则在法的适用中的具体运用,也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的必然引中。(3分)
(4)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是我国宪法确定的一条重要的宪法原则。
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意味着:其一,国家的司法权只能由国家司法机关统一行使,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权行使司法权。其二,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其
三,司法机关处理案件,必须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准确地适用法律。(3分)
看论述情况,酌定(3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