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_士兵突击_走红的传播学分析

_士兵突击_走红的传播学分析

2022-03-17 来源:乌哈旅游
NO.05,2010

青年科学

2010-05

《士兵突击》走红的传播学分析

□雷一俏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南长沙

410081)

摘要:《士兵突击》能在众多军事题材电视剧中脱颖而出并一路走红,成功的奥秘必然很多,本文将分别从传播者、受众、传播方式以及传播内容

四个方面入手来探讨该剧成功的原因。关键词:《士兵突击》传播者受众传播方式传播内容

2007年,《士兵突击》的出现给广大观众带来了一场\"精神洗礼\"。这样一部没有明星、没有女人、没有爱情的作品却在这样一个\"精神危机\"的年代卷起了一股强劲的\"突击风潮\"。那么究竟是什么使得该剧能赢得那么多观众的青睐和学者的关注呢?本文试从传播学的角度来阐释该剧走红的原因。

一、传播者

传播者不仅决定着传播活动的存在与发展,而且决定着信息内容的质量与数量、流量与流向,是影响整个传播活动的第一因素。一部电视剧能不能成功,首先是看它的导演、编剧和制片人能不能预见到观众想要的。

从传播者的视角看,只有认识、理解和暗合受众心中的规则,才能在传播行为上使受众产生选择性注意,进而进行选择性理解,最后能够选择性记忆。这些规则包括受众的心理因素、文化背景等。而《士兵突击》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和传播者的传播动机有密切关系。

接下来,我们从《士兵突击》的制作方入手,从其导演、编剧和制片人来具体分析其选择因素。

导演康红雷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拍的东西就是要昂扬健康的,说《士兵突击》就是用一个最底层士兵的视角,通过这样的人来反映社会的价值观、人际关系、处世经验。他说这个戏就是告诉人们要怎么修正心态,特别在逆境、困难和羞辱中,我们怎么在心理上接受这些①。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士兵突击》写的是军队、军营、军人,但它影射的是整个现代社会里的人,让在现代社会里拼杀的人看到那个最真实、最柔软甚至最柔弱的自己。

编剧兰晓龙说这部戏\"击中了现代人心中最柔软的某个部分\"。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记者的采访时,他说,我不管写什么戏,写聪明人还是傻人,都是一个命题,就是我们可以让自己活得更自由,一个人是怎么让自己活得更自由的。他又说,一个人有了自尊才会有更多的自由②。许三多是一个从来没有脱离卑微但是不放弃自尊的人,所以到后来他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自由,真正内心的自由。这和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联系得很紧密,我们很多人可能独自面对\"抛弃\"和\"放弃\"的拷问时,内心会很复杂。现在独生子女很多,部队很多士兵也是独生子女,他们都很敏感脆弱,抗压能力有限。很多突发的事情来不及反应,很多你期待的结果总是不出现,生活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

总制片人张谦则用更高远的眼光来看待这部军事剧,将其视为一个寓言。剧中主人公许三多既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也是千千万万个当今中国军人的代表,更是现代社会中许多普通人的缩影。他所走过的道路,是许多人都曾走过的或是即将要走的,他让我们看到的是生命的沉重以及永恒的价值和意义。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不论是编剧、导演还是制片人,他们都把握了当今这个时代人们的心理因素和文化需求,他们预见了观众想要的,于是给了观众想要的,由此可见,《士兵突击》能够带给观众巨大的冲击不仅是合理的也是必然的。可以说,《士兵突击》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制作方正确、合理、有效的把握了受众心理的结果。

二、受众《士兵突击》满足了受众的特定需求,进一步突出了受众中心的地位。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把受众成员看做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体,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电视剧《士兵突击》对受众给予了充分尊重,使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得到了一种心理的愉悦和满足。无论观众是现役的还是非现役的军人,是

军事迷还是普通人,都从中得到了某种满足感,并对自己的选择做出新的审视。

1、它契合了人们对自强奋斗成功的认可和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的不屑

每个人都希望能够成功,但现实生活中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通过个人的努力就获得社会的认可,因而人们对于如何实现自我价值充满了怀疑。许三多和成才两个人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处世方式,代表了追寻成功时的两种不同的选择。一个是极端聪明的能者,一个是反应迟钝、笨拙的傻人。这两个士兵在一个竞技严酷的军队环境中,博弈答案表面看是简单的,但事实却是许三多靠着自己的坚持不懈,\"不抛弃、不放弃\"最终如鱼得水,而成才因为自己的功利心反要经历比许三多严酷得多的打击。由于许三多这个人物的普通乃至愚笨,也会让很多人产生\"许三多这样的人都能成为兵王,我怎么就不可以呢\"这样的想法,激励人们坚持自己的道路,为自己心中的目标不懈努力。它充分展现了创作者对\"如何才能成功\"的态度,从一定程度上纠正人们自私自利、追逐名利的错误观念,凸显了\"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这个我们许多人并没有真正认识清楚的道理。

2、它表现的伟大的战友情谊迎合了人们对真情实感的渴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开始了都市化进程,人们的生活方式出现了巨大变化,生活节奏日益加快。而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竞争压力和不确定性的空前提高,让人们在越来越渴望情感的同时却不愿意轻易付出,人们开始习惯用符号化的面孔和表情来应对周围的一切。而由于缺乏安全感,一部分人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焦虑、忧郁、恐惧和沮丧等消极情绪反应,进而丧失了和他人进行情感交流的动力,将自我放逐到了情感的荒漠中。而另一方面,几乎每个人无时无刻都在内心止不住对于情感的无比向往。《士兵突击》展现的那种不离不弃,为了战友甚至可以放弃一切的真挚友爱,最能触发人们对于真情的渴望,产生心灵的共鸣,让人们忍不住随着剧情的进展哭哭笑笑,让自己贫瘠的情感世界得到灌溉滋润。

三、传播方式《士兵突击》这部没有美女、没有爱情、没有明星的\"三无\"电视剧之所会如此走红,除了传播者和受众方面的原因外,网络助推的传播方式也是很值得探讨的关键。

对一般的电视剧而言,基本都是选择电视台作为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传播渠道,对于网络的影响主要停留在前期宣传上,此后很容易就销声匿迹了。而《士兵突击》除了在电视台播放以外,很多时候是观众上网观看或者下载的,因此,电视已经不再是唯一的渠道。互联网的存在,使这部一开始在电视台播放时还有些默默无闻的电视剧,迅速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从而使得该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推动了士兵突击现象的产生和兴盛。

首先,观看并喜爱这部电视剧的观众成为了网络传播的主体力量。在《士兵突击》播放之后,吸引了许多普通观众观看,他们自发地在网络上建立了与《士兵突击》主创人员有关的各类网站、贴吧、群组以及博客,并借此吸引了许多尚未观看过该剧的人下载或直接收看。而这些被吸引的观众在收看之后又选择通过网络发表他们的观后感,甚至提出意见和建议,从而使该剧的观众群体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滚雪球\"方式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了网络传播的巨大推动力,相关的贴吧和群组也吸引了大量的人气,而论坛上、博客里关于该剧的帖子更是难以计数。以2007年4月23日中午12

302

NO.05,2010

青年科学

2010-05

城市化背景下的生态人居研究

□蒋颖君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城市化促进了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但同时因城市环境恶化和生态破?坏,造成目前城市人居质量下降。生态人居以坚持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漯河市人居建设为例,通过现状描述和理论分析相结合,对生态人居内涵、特征及建设路径进行了分析。关键词:城市化生态人居漯河市

时的统计来说,通过百度和谷歌这两个网民常用的搜索工具,搜索\"士兵突击\"这个关键词分别可以找到14000000和7910000个网页,而搜索\"许三多\"这个主人公的名字,则可以得到4110000和1720000个网页。许多观众像追星一样,自称为\"突迷\"或者\"兵迷\",把对于这部电视剧的感受通过网络表达出来,并相互进行交流,使得该剧突破了传统娱乐范围的讨论,引发了对于人生观、价值观等深层问题的思考。

《士兵突击》在网络上蓄积的良好口碑为以后的电视播放途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人们自发地在网络上传播对该片的评论、观后感。正是因为在网络上的红火,才再一次引起了电视台的关注,为《士兵突击》迎来了真正的热播狂潮。互联网是此次口碑传播成功的重要平台。

四、传播内容

如何使自己的信息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得到受众的注意并产生预期的效果?佘绍敏老师认为主要应考虑两个方面,即信息本身的内容和信息的形式③。

《士兵突击》是一部没有任何爱情戏、没有真正意义反面人物的作品,仅凭着一群中国士兵身上的独特气质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它讲述的是一群军人的故事,主线是许三多入伍到他成为步兵之王--老A的成长经历。剧情刻画了一群最优秀的男人--成熟、睿智、懂得生活的袁朗,憨厚、心地善良的史今,性格直爽的伍六一,铁骨铮铮的高城,知错能改的成才,坚强、执着的许三多,以及他们共同的个性--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对事业的热爱,对原则的坚持以及对他人的真诚与坦率。它之所以为当代观众所接受,最重要的是契合了人民群众的审美期待,是社会大众企盼理想精神道德回归的渴望。因为即使在娱乐至死的年代,大众依然对真性情充满渴求。农村来的许三多是典型的傻根儿,可他身上的坚韧己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稀缺品质。当许三多用特别虔诚的表情对伍六一说\"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情\"时,那份\"不抛弃、不放弃\"的执著精神触摸到了今天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最敏感的神经末梢:没有心计,没有暗算,没有潜规则,更没有争斗,只要努力做好,是泥巴也能变成钻石。这种干净明朗几近纯粹的天真,不正是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所渴望的那种人际关系吗?

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我们国家从经济建设到人的精神面貌,变化翻天覆地,有学者这样总结,30年最大的变化就是不停的在变化,变化是30年的不变主题。可以说,在这个巨大的变化中,我们整个国家已经迈上了快速发展的高速公路。30年之后,当我们的经济已经接近世界强势阵容的时候,而我们却突然发现,我们也丢掉了一些本不该丢掉的东西,这就是理想品格的东西。30年来军队也在改革,军营也在变化,但基于军营的特殊氛围和国家安全需要,有一种东西没有变,那就是传统和理想。所以,当富强了的社会似乎在充满惆怅地找寻这种精神时,《士兵突击》以艺术形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精神回归的家园,给了人们一条回\"家\"的路。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从传播者到传播内容,《士兵突击》都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让我们不得不记住它,不得不喜欢它,在军事题材剧大量输出的年代,它依然能大放异彩,不得不值得我们思考。

注释:①王小峰.康红雷:说大实话,办大实事,得大实惠[J]《三联生活周刊》2007年11月26日

②王小峰.兰小龙:我有一种变态的自尊心[J]《三联生活周刊》2007年11月26日

③佘绍敏.《传播学概论》[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

版第176~177页

作者简介:雷一俏,女,湖南郴州人,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专研究方向为传播与文化。

3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