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19-20学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

19-20学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0-10-08 来源:乌哈旅游
19-20学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1. 下列各变化过程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

A.

风力发电

B.

塑料降解

C.

苹果腐烂

D.

海水“制碱”2.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取用固体

C. 过滤

B. 加热液体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从分离空气的成分中不能得到的气体是( )

A. 用作医疗急救的氧气 C. 用作食品防腐剂的氮气

4.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B. 用作霓虹灯中填充气的稀有气体 D. 用作清洁燃料的氢气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 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D.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5. 如图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有关的4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 钠、氯都属于金属元素 C. 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g

6. 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B. 氯化钠是由a,d两种粒子构成的 D. a表示的是一种阴离子

A. 用明矾溶液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C. 蒸馏能降低水的硬度

B.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 水是能溶解多种物质的常用溶剂

7. 洪涝地区的灾民用下列几个步骤将河水转化为可饮用水.①化学沉降(用明矾),②消毒杀菌(用

漂白粉),③自然沉降,④加热煮沸.以上处理过程顺序合理的是( )

A. ③②①④ B. ③①②④ C. ③①④② D. ①③④②

8. 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B. 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相同

C.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D. 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9. 如图表示物质A(

)与B(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

)的微观示意图(

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在反应前后其原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但原子数目减少 B. A、B、C三种物质在分类上均属于化合物

C.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l:2 D.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10.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2中少量CO 点燃 B 除去KC1溶液中少量的KNO3 加入适量的AgNO3溶液,过滤 C 鉴别NaOH和NH4NO3固体 加水后测温度变化 D 鉴别H2和CH4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 A. A B. B C. C D. D

11. 碳元素可以组成多种物质,下列关于碳单质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

B.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体现了一氧化碳的氧化性 C. 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D. 碳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碳

12.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B. 化学反应中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 C. 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一定会析出晶体

D. 质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其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

13. t℃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110g,在其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之间的质量比正确的是 (A. 溶液:溶质=21:10 B. 溶液:溶剂=11:10

C. 溶剂:溶质=10:21

D. 溶质:溶剂:溶液=11:10:21

14. 环境和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下列有关环境和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

B. 塑料袋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应大力提倡使用 C. 太阳能、潮汐能、风能是人类正在开发和利用的重要能源

D. 煤、石油、天然气是三种重要的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

15.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D. 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16. 备受瞩目的宝兰铁路运营通车,形成了“一带一路”的快速铁路通道。修建铁路的过程中使用

了大量的金属材料,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铝制品表面应经常用钢刷擦洗

B. 焊锡(锡铅合金)的熔点低,常用来焊接金属 C. 钢轨的硬度小于纯铁的硬度

D. 钢因为比生铁的含碳量高,所以应用范围更广

17. 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①中的水迅速出现倒吸

现象,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可能是( )

A. 水和氯化钠 B. 水和氢氧化钠 C. 水和硝酸铵 D. 稀硫酸和锌粒

18.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档案室着火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 B.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 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 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19. 小丽为确认所回收易拉罐的主要成分是铝还是铁,剪取金属片打磨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

不同方法进行检验,这样设计的依据是( )

A. 铁、铝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B. 活泼金属易与氧气反应

C. 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把酸中的氢置换出来

D. 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以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20. 下列实验能用如图表示的是( )

A. 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 B. 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 C. 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D. 向一杯接近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3.0分)

21. 化学用语可准确、简洁地记录、表达和交流化学信息.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1)磷元素______; (2)2个汞原子______; (3)−1价氯元素______;(4)3个亚铁离子______.

22. 将面粉、食盐、植物油3种物质分别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物质是 ______ .再分别加入洗洁

精,振荡,能出现乳化现象的物质是 ______ .

23. 金属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1)我国深水钻井平台“981”用钢量达3万吨,露出平台的钢、铁很容易生锈,钢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_,写出一种防止钢铁生锈的方法______。 (2)写出用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铁锈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硫酸铜、硫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若滤液呈无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______。 24. 食盐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小龙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50 g 5%的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填序号)。 ①错用了没有提纯的盐

②称量时,精盐与砝码位置颠倒了 ③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5.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实现,部分反应物、生成

物和反应条件均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乙是最常用的溶剂,丙是单质,则甲可能是______(填化学式),丙→乙转化的化学化学方程式______;

(2)若甲是一种黑色固体,乙和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写出丙→乙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若甲是纯碱,乙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则丙可能是______(填化学式),写出乙→丙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6. 为测定某Cu−Zn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将10g该合金放入到盛有40g足量稀硫酸的烧杯

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为49.9g.

(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______ ; (2)计算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6.0分)

27. 对比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你参与下列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

【探究活动一】探究影响木炭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说 明了影响木炭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 ______ 。 【探究活动二】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①同学们做了A试管和B试管的对比实验,发现 B试管中固体可溶,A试管中固体几乎不溶。该 对比实验说明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______ 。 ②同学们又补充了C试管所示实验,他们想探究的影响因素是 ______ 。 【探究活动三】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碱溶液反应

①分别振荡三个软质塑料瓶,观察到塑料瓶变瘪 的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______ 。 ②对比A瓶与 ______ 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28. 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

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

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现象 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解释 热水中白磷、b试管中红磷都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a ______ ; b ______ 。 【反思与评价】(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优点是______。

(2)小林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 (3)酒精(C2H5OH)在空气中燃烧,经检测生成物为水和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9.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 )请写出一个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2)B装置可以制取多种气体,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需要满足什么要求?B和C装置均可制取CO2,其中C装置的优点是什么?

(3)若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哪个口进?

30. 根据铜锈蚀生成铜绿[Cu2(OH)2CO3],某同学猜想:铜锈蚀时要有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共同参与。

为证明铜生锈“必须有水参与”,需要进行图所示实验中的______。

-------- 答案与解析 --------

1.答案:A

解析:解:A、风力发电只是利用轮子的转动发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故A正确; B、塑料的降解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B错; C、苹果腐烂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海水制碱有两个方程式,氯化钠、氨气、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还有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答案:D

解析:

A.根据固体药品取用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B.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进行分析;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A.取用固体时,瓶塞要倒放,图中瓶塞正放,故A错误;

1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3,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3,故B错误;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故C错误;

1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会炸裂瓶底,所以事先在集气瓶放少量的水,故D正确。 故选D。

3.答案:D

解析:解:A、氧气大约占21%,可以直接从空气中分离出来,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稀有气体大约占0.94%,可以直接从空气中分离出来,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氮气大约占78%,可以直接从空气中分离出来,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空气中没有氢气,因此不可直接从空气中分离,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得到各种气体.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实验现象,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电解水时,可观察到: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5.答案:B

解析: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A、钠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氯有“气”字头,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a、d两种粒子分别是钠离子、氯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D、a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6.答案:A

解析:解:A、肥皂水能区分软水和硬水,明矾不能区分,故错误;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C、蒸馏既可以除去水中的杂质,又可以除去水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从而降低水的硬度,故正确; D、水是能溶解多种物质的常用溶剂,故正确。 故选A。

A、明矾不能区分软水和硬水; B、根据水的元素组成方面进行分析;

C、降低水的硬度主要是除去水中的钙镁离子,这些离子是可溶的,不能通过吸附、沉淀和过滤除去; D、水是能溶解多种物质的常用溶剂。

淡水资源的缺乏是社会性问题,我们国家是淡水资源缺乏的国家之一,我们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本题主要考查了水这种物质,根据水的结构组成,及其化学、物理性质解答即可。

7.答案:B

解析:解:净化水时,先通过自然沉降使较大的颗粒沉淀,再通过化学沉降使较小的颗粒沉淀,通过过滤把沉淀除去,再用漂白粉对水进行消毒,最后通过加热煮沸再次进行消毒,并且把部分钙离子、镁离子除去。 故选:B。

水中含有不溶于水的杂质,可以通过自然沉降、化学沉降等方法除去;

用消毒剂可以杀灭水中的病菌;

加热煮沸既可以消毒,又可以把水中过多的钙离子、镁离子除去.

本题主要考查净化水的方法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注意净化水的顺序,如果顺序颠倒,则净化水的效果不好.

8.答案:B

解析:解: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正确;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错误;

C、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正确; D、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正确; 故选B.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元素是组成物质基本成分,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原子的构成情况,知道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的变化情况. 本题考查了元素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元素的知识进行.

9.答案:C

解析:解:A、反应前的三个分子中共含有2个成物的分子中含2个正确;

B、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物质B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物质B为单质.故B不正确;

C、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A、B、C三种物质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依次为2、1、2,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l:2;故C正确; D、该反应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D不正确. 故选C.

A、对比反应前后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判断原子数目是否改变;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C、分析反应的微观图,利用参加反应各物质的分子个数确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三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原子和4个

原子和4个

原子共6个原子,反应后的二个生

原子共6个原子,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都不变.故A不

D、根据反应的特点确定反应类型.

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

10.答案:C

解析:解:A、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因此少量一氧化碳在二氧化碳中不能燃烧,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钾,不但不能除去硝酸钾,而且氯化钾发生了反应,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硝酸铵溶于水吸热,通过加水后测温度变化可以鉴别氢氧化钠和硝酸铵,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氢气燃烧生成水,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烧杯内壁都出现水珠,无法鉴别氢气和甲烷,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A、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因此一氧化碳在二氧化碳中不能燃烧; B、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钾; C、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D、氢气燃烧生成水,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1.答案:A

解析:解:A、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产生了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正确;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体现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错误; C、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错误;

D、碳单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能生成一氧化碳,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碳单质和碳的氧化物的相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2.答案:B

解析:解:A、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例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是它们的化学性质差异较大,故A错误;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即有放热现象或吸热现象发生,故B正确; C、对于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的物质来说,其饱和溶液降温就不会析出晶体,故错误; D、质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其核外电子数不一定相等,例如铵根离子和钠原子,它们的质子数相等都是11,但是铵根离子只有10个电子,而钠原子11个电子,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A、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例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据此解答;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即有放热现象或吸热现象发生,可以据此解答; C、根据饱和溶液合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关系来解答;

D、质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其核外电子数不一定相等,例如铵根离子和钠原子,可以据此解答.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13.答案:D

解析: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溶解度的概念,熟记溶解度的四要素(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单位是克)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t℃时,某物质的溶解度是110克,含义是t℃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某物质110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形成饱和溶液210g。

A.该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液质量:溶质质量=210g:110g=21:11,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液质量:溶剂质量=210g:100g=21:10,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溶质质量=100g:110g=10:11,故选项说法错误; D.该温度下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110:100:210=11:10:21,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4.答案:B

解析:解:A、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故A说法正确; B、塑料袋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造成了白色污染,故B说法错误;

C、太阳能、水能、风能是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的重要能源.故C说法正确;

D、煤、石油、天然气是三种重要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污染空气,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分析; B、根据塑料是造成的白色污染分析; C、根据新能源的种类分析; D、根据化石燃料燃烧的产物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的特征与能量变化、化石燃料的种类、新能源的种类、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5.答案:B

解析: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A正确;

B、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能确定,故B错误;

C、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故C正确;

D、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故D正确。 故选:B。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6.答案:B

解析:解:A、铝制品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常用钢刷擦洗会擦去其表面的氧化铝保护膜,缩短使用寿命,故选项说法错误。

B、焊锡(锡铅合金)的熔点低,常用来焊接金属,故选项说法正确。

C、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钢轨的硬度大于纯铁的硬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D、钢因为比生铁的含碳量低,具有更加优良的性能,应用范围更广,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铝制品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合金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钢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合金的性质与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C

解析:解:A、氯化钠溶于水后得到溶液的温度几乎不变,所以试管①中的温度几乎不变,不能产生压强差,故A错误。

B、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试管②中的气体受热膨胀造成气压会变大,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故B错误。

C、硝酸铵固体溶解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试管②中的气体遇冷收缩造成气压会减小,试管①中的导管会形成一段水柱,故C正确。

D、硫酸和碳锌粒反应生成氢气造成气压会变大,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氯化钠溶于水后得到溶液的温度几乎不变来判断。 B、根据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判断。 C、根据硝酸铵固体溶解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判断。 D、根据稀硫酸和锌粒反应生成氢气判断。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变化或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气体压强与气体体积变化的影响因素,了解反应是否放热、是否生成气体、溶解是否放热是解题的关键。

18.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等知识。解答时要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找出正确的灭火方法。

A.档案室着火应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用水基型灭火器可对档案室中的文件产生破坏,故A选项错误;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隔绝氧气而灭火,故B选项正确;

C.不是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含有其他元素的物质也可以燃烧,故C选项错误; D.可燃物燃烧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19.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金属活动性铝>锌>铁。实验中将金属片放入氯化锌溶液中,金属片如果能置换出锌,则为铝,如果不能置换出锌,则为铁;将金属片放入氯化亚铁溶液中,金属片如果能置换出铁,则为铝,如果不能置换出铁,则为铁。故D正确。 故选D。

20.答案:C

解析:解:A、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溶液的质量不断减少,当反应完毕后质量不变为一定值,故A错误;

B、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生成水和氧气,生成的氧气逸出,且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所以溶液的质量不断减少,当反应完毕后质量不变为一定值,故B错误;

C、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硝酸钾会继续溶解,当达到饱和后不再继续溶解硝酸钾,所以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大,当达到饱和后溶液的质量不再增加,故C正确;

D、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的质量减少,且反应放出热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所以溶质质量也会减少,溶液的质量会减少,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进行解答;

B、根据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生成水和氧气,生成的氧气逸出,且二氧化锰难溶于水进行解答;

C、根据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硝酸钾会继续溶解,当达到饱和后不再继续溶解硝酸钾进行解答;

D、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的质量减少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了化学知识和坐标的关系,关键是根据已有的化学知识分析坐标的起点、拐点、终点及曲线的变化趋势。

21.答案:P 2Hg Cl 3Fe2+

解析:解:(1)磷元素的元素符号为:P;

(2)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汞原子,就可表示为:2Hg;

(3)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1价氯元素,故可表示为:Cl;

(4)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亚铁离子可表示为:3Fe2+;

故答案为:(1)P;(2)2Hg;(3)Cl;(4)3Fe2+;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

−1

−1

22.答案:食盐;植物油

解析:解:面粉不能溶于水,把面粉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只能形成悬浊液;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植物油不能溶于水,把植物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只能形成乳浊液;洗洁精能将植物油分散成更小的微粒,将其乳化. 故答案为:食盐;植物油.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该题主要考查溶液的形成,在判断物质混合后是否能形成溶液时,可以结合生活经验,根据物质的溶解性、溶液的定义和特征进行判断,其中了解物质的溶解性是解题的关键.

23.答案:(1)潮湿的空气;在钢铁表面涂油、刷漆等涂上保护层;保持钢铁干燥等;

(2)Fe2O3+6HCl=2FeCl3+3H2O; (3)铜和铁;

解析:解:(1)铁的合金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防止铁的生锈,在钢铁表面涂油、刷漆等涂上保护层;保持钢铁干燥等;故填:潮湿的空气;在钢铁表面涂油、刷漆等涂上保护层;保持钢铁干燥等;

(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故填:Fe2O3+6HCl=2FeCl3+3H2O;

(3)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铜强,在硝酸铜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粉,镁先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镁溶液和铜,硝酸铜反应完,若还有镁粉,镁才能与硝酸亚铁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镁溶液和铁,若滤液呈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存在硝酸铜和硝酸亚铁,镁是过量的或者中恰好完全反应,则可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铜和铁,可能含有的物质是镁。故填:铜和铁。 (1)根据铁的合金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防止铁的生锈; (2)根据盐酸和铁锈反应解答;

(3)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铜强,在硝酸铜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粉,镁先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镁溶液和铜,硝酸铜反应完,若还有镁粉,镁才能与硝酸亚铁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镁溶液和铁,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原理(隔绝氧气和水)与措施、金属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4.答案:①②。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溶质质量分数配制过程中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并能对实验操作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结论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①错用了没有提纯的盐,说明盐中含有杂质,则食盐的质量偏小,会使配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②称量时,精盐与砝码位置颠倒了,会使所称的食盐质量偏小,会使配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③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造成读数比实际量的数值大,则量取的水偏小,会使所配制的溶液中溶

质质量分数偏大;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不会影响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综合上述分析,造成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有①②;故填:①②。

25.答案:H2O2 O2+2H2

+H2O

 点燃 

− 

2H2O 2CO+O2

 点燃 

− 

2CO2 CaCO3 CO2+Ca(OH)2=CaCO3↓

解析:解: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若乙是最常用的溶剂,丙是单质,乙和丙可以相互转化,所以乙是水,丙是氧气,甲会转化成水和氧气,所以甲是过氧化氢溶液,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甲可能是H2O2,丙→乙转化的反应是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化学方程式是:O+2H

22

 点燃 

− 

2H2O;

(2)若甲是一种黑色固体,乙和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所以乙、丙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甲是碳,丙→乙转化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CO+

 点燃 

O2

− 

2CO2;

(3)若甲是纯碱,乙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所以甲是碳酸钠,乙是二氧化碳,碳酸钠转化成的丙和二氧化碳可以互相转化,所以丙是碳酸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丙可能是CaCO3,乙→丙转化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故答案为:(1)H2O2,O+2H

22

 点燃 

 点燃 

− 

2H2O;

(2)2CO+O2

− 

2CO2;

(3)CaCO3,CO2+Ca(OH)2=CaCO3↓+H2O。

根据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若乙是最常用的溶剂,丙是单质,乙和丙可以相互转化,所以乙是水,丙是氧气,甲会转化成水和氧气,所以甲是过氧化氢溶液;若甲是一种黑色固体,乙和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所以乙、丙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甲是碳;若甲是纯碱,乙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所以甲是碳酸钠,乙是二氧化碳,碳酸钠转化成的丙和二氧化碳可以互相转化,所以丙是碳酸钙,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6.答案:0.1g

解析:解:(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0g+40g−49.9g=0.1g, 故填:0.1g.

(2)设硫酸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98 2 x 0.1g

98x

=0.1g,

2

x=4.9g,

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g×100%=12.25%, 答: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2.25%.

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提供的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差量法在计算中的应用很广泛,解答的关键是要分析出物质的质量差与要求的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具体的数据求解.

4.9g

27.答案:氧气的浓度 溶剂种类 溶质种类 A>B>C C

解析:解:【探究活动一】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说明了影响木炭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氧气的浓度,即氧气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故填:氧气的浓度;

【探究活动二】做了如图所示的A试管和B试管的对比实验,发现B中固体可溶,A中几乎不溶。该对比实验说明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溶剂种类;同学们补充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C,与A进行比较,溶剂都是水,溶质分别是碘和高锰酸钾,因此可以探究的影响因素是溶质种类;故填:溶剂种类;溶质种类;

【探究活动三】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所以水吸收的二氧化碳最少,饱和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二氧化碳最多,分别振荡三个软质塑料瓶,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B>C,对比AC瓶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填:A>B>C;C。 【探究活动一】根据木炭燃烧的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探究活动二】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有溶质种类、溶剂种类、温度、压强等;

【探究活动三】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以及实验现象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8.答案:没有助燃物氧气 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着火点 密闭装置内燃烧产物不会扩散,造成污

染 平衡内部压力,防止内部压力变大,试管塞被压出 CHOH+3O

252

 点燃 

− 

2CO2+3H2O

解析:解:【改进与实验】通过观察上述实验,a中白磷在水中,隔绝了空气,不能与氧气接触,所以没有助燃物,不能燃烧;b中红磷着火点为240℃,而水的温度为60℃,未达到红磷着火点,所以不燃烧;

故答:a没有助燃物氧气;b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着火点。

(1)题目信息可知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与水蒸气可生成有毒的偏磷酸,对环境有危害,所以实验不应在大气中进行,需要进行密闭处理,防止产物与水蒸气反应的产物混入大气中; 故答:密闭装置内燃烧产物不会扩散,造成污染

(2)燃烧反应是个放热反应,温度升高使压力升高,如果不能改变体积,试管塞可能被压出,而加入气球后,可以有效改变密闭装置的体积,平衡内部压力; 故答:平衡内部压力,防止内部压力变大,试管塞被压出。

(3)题目信息已经给出生成物,书写反应方程式注意配平及反应条件; 故答:CHOH+3O

252

 点燃 

− 

2CO2+3H2O。

根据燃烧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着火点回答问题,同时结合题目信息,收集反应物,避免排入空气,引起危害。

实验验证推断时抓住唯一变量法的原则,避免变量增多,影响实验结论,对于有有毒有害物质生成的反应,实验设计时需要增加相应措施,如在密闭装置内进行或者增加吸收装置,保证实验安全性。

29.答案:解:(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MnO2 

− 

2H2O+O2↑;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 

K2MnO4+MnO2+O2↑;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

 MnO2 

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故填:2H2O2或2KMnO4

  △  

− 

2H2O+O2↑

− 

K2MnO4+MnO2+O2↑或CaCO3+2HCl=CaCl2+H2O+CO2↑;

(2)B适用于固液常温下反应制取气体,C装置通过分液漏斗控制反应的速率;故填:反应物是固体

与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C装置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时,气体从长管进入,故填:a。

解析:(1)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制取装置,结合装置的特点来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来分析。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30.答案:甲和丙

解析:解:甲试管的铜片与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接触发生了锈蚀;乙中的铜片与二氧化碳和水接触,没有锈蚀,说明铜的锈蚀与氧气有关;丙中的铜片与二氧化碳和氧气接触,没有锈蚀,说明铜的锈蚀与水有关;丁中的铜片与氧气和水接触没有锈蚀,说明了铜的锈蚀与二氧化碳有关。 由以上分析可知,通过实验甲与丙的对比得出:铜的锈蚀必须有水参与。 故填:甲和丙。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考查同学们实验分析能力、灵活运用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对“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进行技能进行迁移应用对解答本题显得尤其重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