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散结构理论视野下的公司治理探析
2022-11-24
来源:乌哈旅游
经营管理 耗散结构理论视野下的公司治理探析 耗散结构理论视野下的公司治理探析 田克明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四川成都610071) 【摘要】公司在本质上就是一耗散结构,公司治理实质上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系统。本文拟从这二者的关联或相通之处来探讨和分析 公司治理的法理方面问题。首先,其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其组织的流动性与敏捷性及结构的适应性与开放性;第二,现代市场经济 要求一个有序发展的公司组织I必须要有能与时俱进的治理文化,以此来弥补公司组织本身的局限性,为公司治理指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正确 方向。 【关键词】 治理结构;开放系统;非线性;耗散结构;动态平衡 耗散结构理论是由比利日寸物理学家普利戈津于一九六九年首次提 出来的,该理论是研究耗散结构的性质及其形成、稳定和演变规律的科 学。它是指在开放的远离平衡条件下,借助外界的能量流和物质流而 至关重要的因素,甚至可说是其决定性因素。首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 一个有序发展的公司组织必须要有能与时俱进的治理文化,这也是知 识经济的需要和体现,否则,公司的持续营利目标能力就显著偏弱。其 形成的新的空间或时间上的有序结构。依据该理论,与外界环境不断 次,公司治理文化本质上就要求对外开放,不断吸收和引进先进的治理 以此来弥补公司组织本身的局限性,公司组织的局限性在于其本 交换物质、能量、信息的开放系统,在其系统远离平衡态的情况下,由于 经验,非线性因素而出现涨落,当发生某些特殊事件耦合,达到一定阈值时, 身所拥有的治理文化是有限的,但在其外部存在的治理文化空间相对 会出现以新的方式组织起来的现象,产生新的质变,由原来的混沌无序 于组织本身来说却是很广阔或无限的,这就要求公司必须加强与外部 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新的有序状态。基于这 环境中和公司生产经营有关的组织及其他行业建立有效而稳定的合 新的有序态需要不断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信息才能得以维 作,从而扩张和丰富公司治理文化,并使之与现有的公司治理文化相融 持,故称其为耗散结构。 合,从而为公司的稳定有序发展服务。当然公司内部各组成部门同的 一公司也是一开放系统,在本质上就是一个耗散结构,公司治理就是 公司内外部诸要素在不断的运动中形成的动态的平衡系统。是公司自 治和管制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治理的关键就是要维持公司这一开放系 相互支持和学习,以及内部员工的技能复合化也是相当重要的,这也是 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公司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迫切要求。 三、公司治理耗散的应用 统的平衡状态,即有序化。在公司治理中,管理的任务就在于尽可能避 上文谈及,公司治理在本质上是耗散结构,耗散结构理论揭示了系 免或消除一切可能导致公司这一系统无序化的不利因素;当公司出现 统或组织从无序到新的有序再到更高级的有序的过程,为公司治理指 无序化或不平衡时,管理者的工作便是采用适当的方法在公司内部解 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正确方向。 决股东和董事等相关利益体间的问题,同时在公司外部借助以法律责 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治理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 任为核心的平衡控制措施来维持公司这一耗散结构的稳定。这就是公 组成。其治理的一般权力结构的理论核心,是以财产所有权为基础的 司治理的耗散结构原理。 一、公司治理具有耗散结构的动态平衡特征 委托一代理关系。这是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而其外部治理结构的不 完善性及其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使得其外部治理结构和功能极为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公司要持续稳定健康的有效发展,就需要公司 弱化。由上文分析,我们得知公司治理不是简单的组织或结构的构建, 这一组织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实力和竞争意识,否则,该组织就不可能 它是具有与耗散结构的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系统中产生的一种稳定化 生存于市场经济环境下。这就需要公司这一组织或系统要保持组织人 的自组织结构,具有与耗散结构相似的动态平衡性与开放性,一个孤立 员或系统组成因素的高度竞争性与流动性,只有高度竞争,才可以充分 的封闭的系统或组织是不可能产生耗散结构的,也就不可能有好的生 发挥其组成员工或组成因素的对公司积极有利的主观能动性,从而维 存空间,公司治理正是与耗散结构同样都遵循动态平衡原理。总是通过 持公司这一系统的有序经营,达到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以实现公司的 与外部环境之间进行能量交换实现的,公司会由于内部矛盾的产生与 最大营利目的,增强公司的生存能力。另一方面,高度流动性主要是指 激化而造成组织的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依赖于组织从外部环境中 这一组织或系统内的人才流动或经验的交流,可以使公司这一组织或 输入能量以维持组织的稳定。 系统保持组织或系统的活力,这对于抑制对公司发展不利的因素,发挥 在公司内部,股东大会的耗散性体现在股东代表本身的个体差异 公司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主动推动公司这一组织或系统的 性,决定了信息交换效应的非线性,以及其根本利益的异化性,以及其 有序平衡发展,实现公司的最终营利目的等方面都会起到不可估量的 治理方式和能力的不平衡性;这就会存在一个难以预测的、多变的状态 积极作用。公司治理就是这样在不断的与外界环境进行动态的调整过 环境。因此就必须更新思想方法与行为模式,进行物质和能量的适时 程中实现其稳定健康平衡的发展的,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系统,其实质就 交换,使结构状态发生相应的变化,以达到组织或系统的平衡有序。 是在不断的耗散中使公司成为一个有序化经营的经济实体或系统。 在公司外部,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公司治理开放系统日趋复杂, 公司治理的多元性、非线性、随机性与灵活性,在当今信息爆炸时代,其 耗散结构理论深刻揭示了开放的远离平衡条件下的组织或系统从 外界信息输入量将会极速扩展,更容易使公司处于远离平衡的状态,也 无序转化为有序的微观机制。而公司治理在理论上需要在一个很完善 更能产生新的有序结构状态,使系统呈现稳定性。 二、公司治理实质上也是一个开放系统工程 的、公平的、公正的法律环境中运行,这就需要与外界环境有一个开放 因此,从耗散结构这一理论的开放性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的动态 性的交流和运作,从而决定了公司治理也应是一个开放系统。其治理 的物质、能量的交换的角度,来探寻公司治理,将会给公司治理的理论 结构的耗散性特征,源自于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管理者 和实践的研究带来一些新的启迪。 市场、控制权市场、利害关系人等主要治理组成元素与人类经济社会及 大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运动特性,并由此构成公司治理系 统的开放型结构。这种开放的结果就是要产生与维持有序的竞争,从 而推动整个公司这一组织或系统整体利益的实现。 在公司这一具有开放性特征的组织中公司治理文化应该说是一个 一【参考文献】 [1] (英)肯・宾默尔.博弈论与社会契约[M].中译本.上海:上 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下转第5l页) 64一 《新西部)2008.22期 外资并购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与对策分析 财政金融 法先进。金融技术和创新能力强,经营全能化,高级金融人才多以及经 方面的改革,按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中资铡亏、建立现代商业银行运行机 营效率高等方面,这些因素正是中资银行的劣势,而中资银行的优势主 制,使他们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经济实 要在于营业网点和客户资源等方面,因此,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参股中资 体。同时,加快业务的现代化发展和风险管理,推进优秀企业文化建 银行可以通过相互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中资银行可以充分学习和利 设,采取有效措施留住优秀人才。通过自身的改革和发展,提升中资银 用外资金融机构的上述优势资源,加快其在激烈竞争中的成长,从而较 行的国际竞争力。 快地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如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在弓l入花 2、倡导理性并购,注重并购协同效应的发挥 旗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之后,产品创新能力大大加强,2006年年报显 并购是一项复杂的资本运作手段,中资银行在选择并购投资人时, 示,当年主营业务收入为295.5亿元,同比增长25.9%。中资商业银行 应该树立长远发展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战略投资者,理性实行并购。 引进外资参股可以实现“双赢 。 并购完成后,应注意包括技术、管理、文化等方面的整合,以协调参股中 2、消极影响 的矛盾,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在技术方面,虽然外资银行有很多金融产 第一,金融服务竞争必然加剧。 品创新,但有些并不能直接拿到中国使用,必须根据现实情况加以改 随着外资股东与被并购中资银行重构完成新的联盟体,中国境内 进,不能盲目模仿国外的成功经验,否贝 可能引发金融风险。在管理方 银行业的竞争格局将更为复杂,竞争将更为激烈。外资金融机构将凭 面,应借鉴外资银行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但不可一味照搬,应比照 借其在资金规模、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经营全能化、金融技术和创新 修改,循序渐进地实行。在文化方面,由于价值观念、传统习俗等的巨 能力、经营效率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展开同我国商业银行的多方面竞 大差距,必然会导致企业文化的差异.必须进行良好的沟通。以形成一 争。对批发业务、金融衍生业务、投资理财业务等高增值业务的争夺, 个日益优秀的企业文化。 对优势客户的争夺,对个性化服务的争夺,对优秀金融人才的争夺等将 3、建立健全外资并购的相关法律法规 是竞争的重点,这将对我国商业银行形成巨大的挑战。 银行并购是一种微观经济行为,但由于银行业的行业属性以及其 第二,国内金融安全面临威胁。 特殊的经济地位,各国政府无不通过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对银行并购 外资金融机构并购中资银行对我国的金融安全存在潜在威胁。首 进行管理和控制,以保证银行并购的效率、银行(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社 先,并购后外资通过派遣董事、高管人员和业务合作,可以掌握国内商 会的稳定。西方发达国家有关银行并购的法律法规非常健全规范,主 业银行的客户信息和商业机密,了解中国客户特征和行业规则。对国 要包括反垄断法、跨国并购审查法、证券交易法、公司法、社会保障法、 内商业银行来说,客户资源和本土经营经验是应对外资银行挑战的优 破产法等,使政府对银行并购的审查纳入了法制化和透明化的轨道。 势,若丧失这一优势将面临着在竞争中被淘汰的危险;其次,外资并购 银行跨国并购在我国出现时间较晚,许多相应的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 还存在银行控制权问题。按照现行的外资金融机构入股比例不超过 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结合我国金融开放的现实情况,加快调整和 25%、单个机构入股比例不超过20%的规定,在银行股权比较分散的情 完善外资并购的法律体系。 况下,外资取得银行的实际控制权并非难事。按照2006年12月11日 4、加强并购中的金融协调监管 起实施的《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规定,外资银行可以在中国本地注册 在外资并购中资银行的问题上,需要银监会、证监会和国家外汇管 法人机构。当外资银行在中国注册成为法人机构后,他们不再受外资 理局等机构的协调监督和管理。在我国目前分业体制下,监管部门之 并购政策的限制,中资银行的控制权问题更突出;此外,在目前跨国金 间由于政策理解和部门利益等原因,往往存在矛盾,容易造成相互间争 融机构国际监管协调缺乏的情况下,中资银行还可能成为外资金融机 夺控制权或推诿责任,在监管中出现重复监管或监管真空。因此,必须 构转嫁金融风险的渠道,这些对于中国整个金融业的安全稳定和持续 建立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监管机制,促进上述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合作与 发展,都将是一个潜在的挑战。 协调管理,防止并购中的金融风险。同时,还应加强与境外金融机构母 第三,金融监管存在不稳定风险。 圄监管当局的合作,构筑有效统一的监管体系,共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 外资并购中资银行使金融监管难度加大,带来一些不稳定因素。 险。 一方面,由于我国金融监管手段和方式较为落后,高级监管人才缺乏, 而外资银行在企业评价、风险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等方面水平较高,通 【参考文献】 过对我国政策和法制环境的分析,能够采用一些较强的规避管制的方 [1]何易、李文韬.跨国银行并购与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革路 法,导致我国银行业监管出现 真空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银行业、证券 径分析[J].国际贸易,2006(12). 业、保险业仍然实行分业监管,而外资银行往往广泛涉足银行、证券、保 [2] 刘晓剑.我国银行业并购效应的经济分析[J].金融经济, 险等各个金融领域,以混业经营的思想融入中资银行,将给多个金融监 20o7(10). 管机构带来相互协调的问题。 [3] 龙梦洁.国际银行并购给我国银行业的启示[J].现代商业, 三、对策与建议 2007(23). 外资并购中资银行有积极效应也有消极效应。正确处理和防范外 资并购中资银行中产生的一系列消极影响,有效保护我国商业银行在 【作者简介】 跨国并购中的利益,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不容忽视。 余德容(1969一),女,经济学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国际经济 1、加强中资银行自身建设,提升国际竞争力 与金融. 继续深化中资银行在产权制度、组织结构、激励机制、内部管理等 唐锋(1976一),女,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经济法学. (上接第64页J [2]I・普里戈津.存在的演化[M].中译本・上海:上海科技出 论的诠释[J].现代财经,2004,(7) 版社,上海,1986. [3] 汪洋.我国民营企业管理风险理论成因及其控制[J].现代经 【作者简介】 济探讨,2004,(10). 田克明,四31l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 [4] 屈耀辉,曾五一.公司治理演变之机理:基于熵与耗散结构理 《新西部)2008.22期 一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