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可以定义为相互联接的部件的集合,它可以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和传递,以支持一个组织的决策制定和控制。信息系统包含组织或环境中的主要人员、地点和事件的信息。
2、系统:系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元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3、系统集成:是为了达到系统的目标将可利用的资源有效的组织起来的过程和结果。系统集成的结果是将部件或小系统连成大系统。
4、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的,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讯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5、结构化开发方法:又叫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瀑布法等,是一种传统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结构化方法强调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用系统的思想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照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而下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分而治之”是结构化方法的精髓所在。
6、面向对象方法:是从对象的角度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基于所研究的问题,对问题空间进行自然分割,识别其中的实体及其相互关系,将客观世界抽象地看成是若干相互联系的对象,建立问题空间的信息模型,然后根据对象和方法的特性研制出一套软件工具,使之能够映射为计算机软件系统结构模型和进程,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开发。
7、项目管理:是关于营造一个环境或条件,使得定义的目标或目的能以一组人以受控的方式得以实现。
8、数据库系统:是一个实际可运行的存储、维护和应用系统提供数据的软件系统,是存储介质、处理对象和管理系统的集合体。数据库系统一般由硬件系统、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
9、概念数据模型:也称为信息模型,它按用户的观点对数据和信息建模,实现数据从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转换。 10、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角度看,数据库系统通常采用三级模式结构,这是数据库管理系统内部的结构,由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三级构成。
11、信息系统规划:又称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或者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是将组织目标、支持组织目标所必需的信息、提供这些必需信息的信息系统,以及这些信息系统的实施等诸要素集成的信息系统方案,是面向组织中信息系统发展远景的系统开发计划。
12、企业系统规划法(BSP):是一种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规划和设计的结构化方法,BSP方法主要基于用信息支持企业运行的思想,是把企业目标转化为信息系统战略的全过程。BSP方法所支持的目标是企业各层次的目标,实现这种支持需要许多子系统。BSP方法从企业目标开始,规定其处理方法,自上而下地推导出信息需求。
13、关键成功因素法(CSF):在每一个企业中都存在着对该企业成功起关键性作用的因素,称为关键成功因素。关键成功因素总是与那些能确保企业具有竞争能力的方面相关的。关键成功因素与企业战略规划密切相关。关键成功因素法就是帮助识别关键成功因素的方法,它在确定企业关键成功因素和信息系统关键成功因素方面都收到了较好效果。 14、业务流程改革:又称业务流程再造,是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全新改革,是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从而使企业的关键绩效指标,如成本、质量、服务、效率等,获得巨大的提高。
15、系统分析:就是需要对所用信息系统,即新的或对原有系统的改造去解决什么问题,其实质在于确定系统必须做什么。
16、业务流程图:就是用一些规定的符号及连线来表示某个具体业务处理的过程。业务流程图的绘制基本上按照业务的实际处理步骤和过程绘制。换句话说,就是一“本”用图形方式来反映实际业务处理过程的“流水账”。
17、数据流程图:就是用符号和图表来表示信息的流动、处理、存储过程。数据流程图的两个特性是抽象性和概括性。 18、数据字典:是关于数据库的数据库,是对数据流程图上各个元素做出的详细的定义和说明。
19、新系统逻辑方案:指的是经分析和优化后,新系统拟采用的管理模型和信息处理方法。因它不同于计算机配置方案和软件结构模型方案等实体结构方案,故称其为逻辑方案。
20、代码:是客观实体或属性的一种表示符号,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它是人与计算机的共同语言,起着沟通人与计算机的作用。
21、系统转换:指由手工处理系统或者原管理信息系统向新的管理信息系统转变的过程。信息系统的转换一般有三种方式:直接转换模式、平行转换模式、试点转换模式。 课件:
1、信息化发展指数(IDI)是一个全面评价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标,可以用来衡量社会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来创建、获取、使用和分享信息及知识的能力,以及信息化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2、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环境中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3、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
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4、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的,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讯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5、数据库是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而组织建立起来的,反映客观世界的事物及事物之间联系的数据集合。
6、概念数据模型也称为信息模型,它按用户的观点对数据和信息建模,实现数据从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转换。 7、信息系统规划(ISP),又称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或者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是将组织目标、支持组织目标所必需的信息、提供这些必需信息的信息系统,以及这些信息系统的实施等诸要素集成的信息系统方案,是面向组织中信息系统发展远景的系统开发计划。
8、业务流程是指为了完成企业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跨越时空的在逻辑上相关的业务活动.
9、企业流程重组实际上是站在信息的高度,对企业流程的重新思考和再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在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与评价等整个规划与开发过程之中。
10、系统分析就是需要对所用信息系统,即新的或对原有系统的改造去解决什么问题,其实质在于确定系统必须做什么。 11、新系统逻辑方案指的是经分析和优化后,新系统拟采用的管理模型和信息处理方法。因它不同于计算机配置方案和软件结构模型方案等实体结构方案,故称其为逻辑方案。
12、系统评价是对一个信息系统的性能进行估计、检查、测试、分析和评审。包括用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进行比较,以及评价系统目标实现的程度。 分析:
1、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运用系统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为工具和手段,具有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存储和传递等功能,同时具有预测、控制、组织和决策等功能的人机系统。 2、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内涵:凡是能拓展人的信息处理能力的技术。外延(到目前为止):传感技术:信息采集;计算机技术:信息的存储与加工;通信技术:信息的传递;控制技术:信息的调控.硬件、软件之分。
3、系统分析: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现行系统详细调查资料的分析,分析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以及用户的需求、企业战略发展的要求,从数据和功能上,进行抽象,从而确定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4、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指按照应用的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加工、传输和输出这样一个过程的总称。重要环节:输出,收集-识别、整理、表达、录入。
5、数据字典:数据字典是以特定格式记录下来的、对系统的数据流程图中各个基本要素(数据流工存储和外部实体)的内容和特征所作的完整的定义和说明。数据字典的内容包括六个方面: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
6、业务流程图:业务流程图是一种描述管理系统内各单位、人员之间业务关系、作业顺序和管理信息流动的流程图,它可以帮助分析人员找出业务流程中的不合理流向。
7、数据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是一种能全面地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用四种基本符号分别代表外部实体、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处理逻辑,采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方法绘制,综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
8、生命周期: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一般包括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远行与维护五个步骤。形象地称之为“生命周期”,即一个信息系统从它的提出、开发、应用到系统的更新,经历了一个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循环过程。
9、结构化决策:是指在日常工作中执行程序化的决策,结构化决策问题相对简单、直接、有固定的规律,能够用明确的语言和模型加以描述。
10、决策支持系统: 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支持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决策的信息系统,所处理问题大部分属于半结构化性质的。
11、原型法:根据用户提出的基本要求,采用快速技术,在短时间内,开发出一个简单带有实践性的、可执行的系统原形,交给用户试用,开发人员根据用户反馈的信息,对系统原型进行修改、完善,再交给用户试用,反复这个过程,直至产生用户满意的系统原型为止。
12、模块结构图:又称控制结构图、系统结构图,它用一组特殊的图形符号按照一定的规则描述系统整体结构。 13、企业资源规划:是一个集合企业内部的所有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和控制,以期达到最有效的计划和控制,达到最大效益的集成系统。
14、甘特图:又称条线图或横道图,主要用于项目的计划和项目进度的安排。甘特图是一个二维平面图,横向维表示进度或活动的时间,纵向维表工作包的内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