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搞好渗透教育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搞好渗透教育

2022-03-28 来源:乌哈旅游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搞好渗透教育

发表时间:2013-03-13T10:18:38.997Z 来源:《未来教育家》2013年第1期供稿 作者: 孙明辉[导读] 国家教育部为将素质教育的实施落到实处,提出了对小学部分学科教学进行改革的意见。

安徽省郎溪县新发实验小学校 孙明辉 242111

【摘 要】:在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其他学科(含自然、社会、政治方面)的知识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来,将古今中外有关人物成熟的、非成熟的思想拿来,“为我所用”,让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为语文教学服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 渗透教育

课堂教学时进行德育渗透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利用教学内容中的德育材料直接进行德育渗透,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深入钻研教材,挖掘隐含的德育因素,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具,进行德育渗透,抓住教学过程中的契机,进行德育渗透,利用英语课堂活动的延伸,进行德育渗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学生既学好知识又提高思想素质。 一、小学《语文》与《社会》教学间的渗透

例:《哲学家的最后一课》写一位哲学家在生前以如何除去杂草为议题给学生们上的最后一课。文中,当哲学家面对旷野,提出“如何处掉这些杂草”时,学生们一个个非常惊愕,他们没有想到最后一课问的问题竟是这么简单。面对学生们的回答,哲学家没有表态。哲学家让学生们来年在“?来的地方相聚”,其真正的意图是让学生们知道:用自己的双手让“长满谷子的庄稼地”替代了“杂草丛生”。可见老师的良苦用心。

在总结课文时,我联系小学《社会》第5册《我国的环境》一课,引导学生体会哲学家的良苦用心。广东南部珠?三角洲的人们近年来充分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将低洼易涝的地方挖成塘,把塘泥堆成基。在基面上种植桑树,摘桑养蚕,把蚕沙、蚕蛹投入塘中养鱼,挖取鱼塘的塘泥作为桑树的肥料,取得了“桑茂、蚕壮、鱼肥大,塘肥、基好、蚕茧多”的良好效益。 二、小学《语文》与自然现象的渗透

例:《山谷中的谜底》一文,记叙了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告诉人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

本课学习的难点是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教参中,只求点到为止,不必挖掘过深。其实,我们老师可以把农村常见到的自然现象告诉学生,以降低学生对课文理解的难度。如:冬天的一场大雪,铺天盖地,田里的小麦、油菜等都被雪压得弯下了腰。这一自然现象,作为农村的孩子可以说是人人皆知,这时,可以提问:“同学们,小麦、油菜这时候都被雪压得弯下了腰,有什么危险吗?” 此时,同学们一定会想到“麦盖三层被,枕着馒头睡。”、“瑞雪兆丰年”这些农谚,会滔滔不绝地说出冬天下雪对农作物的好处。这样训练的过程,是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是学生从直观到思维的过程。再如:雨后的春笋,它能把磨盘大的石块掀?,然后直冲云宵。大家知道,磨盘大的石块起初是压在竹笋上的,但竹笋为了生长,只好暂时先委屈自己——弯下身子,等待时机。一旦时机成熟,他就会发出冲天的力量,顽强地生长。

通过这两个反映自然现象事例的介绍,学生便自然地知道,小麦、油菜由大雪的覆盖,表面看是小麦、油菜弯曲了,其实大雪有湿润、保暖的作用。开春后,小麦、油菜一定能旺盛地生长。竹笋暂时的弯曲呢,也是为了更好地生长。然后,再结合课文,学生就会理解、明白一个道理: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三、小学《语文》与环境教育的渗透

国家教育部为将素质教育的实施落到实处,提出了对小学部分学科教学进行改革的意见。语文学科教学的改革举措和其他一些学科一样,主要是删减部分教材内容,降低部分教学要求,以保证实施素质教育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改革趋势也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提供了现实的条件。实际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抓住目前教育改革这一“机遇”,适时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例如教学《灰椋鸟》这一课,在带领学生理解和欣赏灰椋鸟的归林及它们入林后落下飞起,起舞争鸣这一景象的同时,就可结合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我在课堂中是这样设计的:

1.提出问题。“同学们,作者为什么能把文章描述得如此生动形象?”问题出现后,学生的回答一定是“作者观察细致”。然后,开始设疑:“同学们,假如没有路两边百亩郁郁葱葱的竹林,没有南段高大的人工刺槐林,作者能观察到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吗?作者能把灰椋鸟这篇文章写得如此生动、如此形象吗?”

2.?[导思维。问题提出后,学生通过思维,答案是很显然的:是人们创造了美好的世界,为作者提供了写作素材。因此,这部精品的出台,有一半功劳应归功于这美好的环境!从而,使学生在心底里真正认识到是人创造了世界。同时也明白“保护好环境”的重要陛。

3.感悟升华。当学生明白了一定的道理后,便可“乘火接犁头”。让学生们围绕“我们今后应该在保护环境上做些什么”展开讨论,让这颗种子在学生的心里深深地扎下根。

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渗透的、可以渗透的还有好多。例如渗透党的方针政策,渗透外语、音乐、美术、数学等等。小学语文教学中注意了渗透,其效果—般人是体会不到的,益处不言而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