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21)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含解析)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21)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含解析)

2022-03-04 来源:乌哈旅游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说明:标“★”题难度稍大,意在提醒学生慎思慎做,教师可对这些题目进行选讲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广东冲刺)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这种思考和议论是基于( )

A.对罗斯福新政的不信任

B.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弊端不可消除 C.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日渐萧条 D.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2.有一张汽车上的出卖说明,内容大致是:“100美元即可买走这辆车,我所有的钱都已在股市中化为乌有了。”与这种现象最相对应的情景是( )

A.“牛奶面包供不应求” B.“找工作如登天一般” C.“为共渡难关各国亲密无间” D.“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3.2011年8月6日标普将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AA”降至“AA+”,评级展望负面,受此影响,全球股市暴跌。回顾历史,1929年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也曾迅速演变为世界性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产销矛盾加剧 C.分期付款和超前消费

B.股票恶性投机 D.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4.(2012·广东冲刺)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罗斯福新政措施中,能够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是

( )

①实行美元贬值 ②调整农业政策 ③兴办公共工程 ④调整劳资关系 A.①② C.②③

B.①③ D.②④

5.(2013·海珠测试)1937 年5 月24 日,罗斯福在向国会提交关于最低工资、最高工时立法的咨文中说:“我们知道,当我们工人的一大部分还没有就业的时候,超时工作和低水平的工资是不能提高国民收入的。”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罗斯福上述思想的是( )

A.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

B.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推行“以工代赈”,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兴办公共工程 D.调整农业政策,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6.(2013·中山纪念中学测试)1933年10月,罗斯福宣布政府购买黄金的计划。此后,联邦政府多次以不断上涨的价格购买黄金。由于每一盎司黄金所值美元的数量持续上调,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也就不断增加。该措施的历史影响是( )

A.商品价格逐渐回落

B.克服了商品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C.促进国际贸易稳定发展 D.有利于美国对外贸易获利增多

7.罗斯福虽然坚信平衡预算的所谓“健全财政”,但在出现大量失业和饥寒交迫的人群时,他仍然不顾强大政敌的反对,藐视经济规律,实行大规模的赤字开支。下列符合罗斯福“藐视经济规律”的做法的是( )

A.拒绝稳定股市的建议

B.反对政府进行救济 D.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

C.增加个人和公司所得税

8.193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上述言论直接着眼于( )

①缓和社会矛盾 ②扩大内需 ③降低失业率 ④提供社会保障 A.①②③④ C.①③④

B.①②③ D.②④

9.(2013·广东百校联考)肯尼迪曾说,“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也就不能保全少数的富人”。此言论可谓道出了“自由社会”的某些国家( )

A.实行失业保险的时代背景 B.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的实质 C.实行自由放任政策的目的 D.推行“以工代赈”的直接目的

10.(2012·茂名模拟)1981年,美国总统里根的儿子迈克尔因为失业到职能部门登记领取失业救济金和求职。当主办人得知他的身份后,提出优先为他推荐工作,迈克尔却说:“还是按惯例按规定来处理问题吧。如果我接受优待,我的爸爸,也就是美国总统是无法面对国民的。”对这件事情解读不正确的是( )

A.迈克尔失业的背景是美国经济滞胀 B.美国已建立福利制度

C.美国总统的权力受到制衡和监督 D.里根的经济政策没有效果

11.(2013·广东六校联考)下图是二战以后部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比较图,下列对该图的分析中,正确的有( )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世界市场的拓展 ③利用科技发展新兴产业 ④知识经济的出现 A.①② C.③④

B.①②③④ D.①②③

12.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激烈动荡的世界呈现出的战略态势是:西方被二战后最严重的“滞胀”所困扰。美国政府实行了以实力求和平的战略,其实行的措施是

( )

A.限制市场的调节作用 C.增税和规章制度

B.削减政府开支

D.建立社会福利制度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2012·苏北四市摸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该法授权农业部长,通过同生产者签订和对参与播种面积控制计划的农场主付以直接补贴的方法,使农场主自愿减少农产品的播种面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一般是政府根据市场需求每年确定和公布某些农作物下一季度的播种面积。凡是农场主同意者,与政府签订合同,就可以得到优厚的补贴。

——摘编自《大生》2008年8月

材料二 1936年2月国会通过了美国农业部制订的《土壤保持和作物调配法》。该法案通过给予农场主一定的土地撂荒补贴,限制土地播种面积,减少粮食生产,这次只不过是以土壤保护的名义出现而已,即通过给土地休耕的农场主休耕补贴,换得他们放弃种植,削减粮食生产。

——摘编自李超民《中国古代常平仓思想对美国

新政农业立法的影响》

材料三 1938年,罗斯福签署了新的《农业调整法》。该法规定,由新成立的商品信贷公司以略低于1909~1914年“平价”的价格标准向农民贷款,如果农产品价格下跌至低于政府定价,则农户可将剩余农产品交商品信贷公司,由公司负担差价。如果市场价高于政府定价,则农民可以在市场出售剩余农产品以归还政府贷款。美国从此建立起“常平仓制度”。

通过这个方法建立起一个稳定有效的仓库,储存多余的粮食,不至于出现“谷贱伤农”,到了歉收年景,这些存粮就可以发挥作用。

——摘编自夏辉辉《政府对农业的“哺育”》

材料四 2002年美国通过新的农业法案,2002年到 2007年6年期间政府提供的各项农业补贴总计6年达1185亿美元。美国的新农业法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其农产品出口世界第一的地位,但它严重违背了WTO的宗旨,招致全球各成员的强烈不满。这将给没有补贴能力的发展中成员的农业带来巨大冲击,严重损害发展中成员的农民的利益。

——摘编自柯炳生《美国新农业法案的

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分析》

(1)据材料一,指出《农业调整法》的主要实施途径。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会通过这一法案的主要目的。(6分)

(2)据材料一、二,指出两个农业法案规定的相似之处。归纳1936年农业法案内容的新特点。(4分)

(3)据材料三,概括美国政府农业调整方向的主要变化。分析“常平仓”制度建立的积极意义。(4分)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美国巨额补贴违背WTO宗旨”的主要原因。“招致全球的不满”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6分)

14.(2012·日照模拟)近来,欧美国家的债务危机不断发展,引起人们对社会福利制度的重新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 经济危机与社会福利制度

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作出妥善的安排。”罗斯福政府对富人征收重税,提高了遗产税,征收赠予税,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净收入征收累进税,使国民收入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分配。

(1)依据材料,归纳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结合有关背景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时代意义。(8分)

问题二 福利制度与欧美债务危机

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在希腊,公务员的未婚或离婚女儿,仍然可以在父母死后继续领取他们的退休金。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30%以上,德国甚至达到71.49%。2010年社会福利在希腊政府总支出中的占比达41.6%。截至今年2月份,希腊的债务高达2 940亿欧元,人均负债2.67万欧元左右,债务危机空前加剧。20世纪70年代起,改革福利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

(2)根据材料反映的问题,结合20世纪70年代经济形势的变化,谈谈改革福利制度的必要性。(6分)

问题三 福利制度能走多久

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发民众的抗议怒潮(如右图),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不断发生。为了迎合选民,争取选票,任何政党都不愿采取真正的增税收,降福利,消赤字的改革办法来实施根本的治国良策。

(3)依据对材料的分析,你认为如何才能使福利制度走得更久?(6分)

答 案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

1.选C 注意时间“1931年”,此时正处于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以前所未有的破坏,这正是人们思考的原因,故C符合题意。

2.选B 根据“100美元即可买走这辆车”“股市”可知本题考查的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如此少的钱能买走汽车,表明资本主义世界“生产过剩”,故A项错误;危机爆发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以邻为壑,转嫁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也日趋恶化,故C项错误;随着经济危机的进一步蔓延,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资本主义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故D项错误。经济危机导致经济大萧条,出现了大量的失业者,故B项正确。

3.选D 做本题时注意题干的限定词“根本原因”。C项导致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而使产销矛盾加剧,是经济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B项是导致经济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D项是导致其发生的根本原因。

4.选A 材料只提到农业危机状况, 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有利改善农业危机,调整农业政策一定程度上改善农业危机。③是属于以工代赈的内容, ④属于工业调整内容。

5.选B 关于最低工资、最高工时立法的咨文属于工业复兴法的内容。A项社会保障度,C项“以工代赈”,D项农业政策与题意不符。

6.选D 这种消费黄金,使得美元贬值,美元贬值刺激贸易出口,有利于美国对外贸易。

7.选D 根据“藐视经济规律,实行大规模的赤字开支”,可知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政财政赤字开支庞大的原因主要有三类:①恢复经济类:整顿财政金融,调整农业政策,②救济工作类: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以工代赈,③革除弊病类:制定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结合四个备选项进行分析,只有D项符合题意。

8.选A 罗斯福新政为老人、病人、失业者等提供社会保障,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以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故A项符合题意。

9.选B 抓关键词: “肯尼迪”、“自由社会”可推之为资本主义国家; “帮助众多的穷人”的措施是社会福利制度,而推行福利制度的目的是更好的维护少数的富人统治,道出社会福利政策的本质,故选B。

10.选D 1981年美国总统里根的儿子失业,那时背景是美国处于滞胀阶段;“登记领取失业救济金和求职”说明美国已建立福利制度; “美国总统是无法面对国民的”说明美国总统的权力受到制衡和监督;80年代末里根的经济政策使得美国经济复苏,故选D。

11.选D 1950~1970年是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这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经济全球化加强,世界市场不断拓展,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发展。知识经济出现是在20世纪90年代,故④错误,选D项。

12.选B 结合关键信息“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滞胀”可知,此时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为了走出困境美国政府背离凯恩斯主义的基本原理,大幅度减少政府干预,为企业减税,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作用。

13.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时期以及21世纪美国的农业政策。第(1)问结合经济危机的现实和材料中的关键词“直接补贴”“自愿减少农产品”等即可回答。第(2)问通过两个材料的对比以及材料二法案的名称解答即可。第(3)问结合材料三的关键信息“剩余产品的处理方法”“谷贱伤农”等回答。第(4)问依据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以及WTO的宗旨解答即可。

答案:(1)途径:政府补贴,农民自愿。目的:解决经济危机。

(2)相似之处:采取减耕限产的做法调整农业。特点:将保护环境与限制农业生产相结合。

(3)变化:由调控农业生产到调控剩余农产品。意义:维持了农产品价格的稳定;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4)原因:农业补贴提高美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破坏了贸易自由化原则。说明:经济全球化程度高。

14.解析:第(1)问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材料可以看出,罗斯福新政中政府通过立法的方式,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为弱势群体提供生活保障。在当时采取这些措施,有利于提高消费能力,缓解经济危机,缓和社会矛盾,具有积极意义。第(2)问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材可以了解到,1973年资本主义经济的“黄金时代”结束,发达国家出现“滞胀”现象,被迫削减社会福利开支;通过材料可以分析出,西方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降低了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有必要进行改革。第(3)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表明,福利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民众和政府都应从长计议,依据本国实际厉行改革,缓解政府经济负担。

答案:(1)特点:以立法的形式建立;由政府主导;实行以工代赈;关注弱势群体;致力缩小贫富差距等。意义:1929~1933年,在美国爆发严重经济危机的背景下,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解决失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胀”现象,需要消减社会福利开支,以走出困境;福利制度本身存在弊端,过度的福利也降低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过高的福利开支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是导致债务危机的主要原因。

(3)民众和政治团体必须放弃眼前的政治、经济利益,着眼于长远利益;必须对福利制度进行改革;必须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福利制度。(答出其中任意两条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