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2021-10-21 来源:乌哈旅游


第二单元 比一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一、情境导入 二、思索探究

比长短,比高矮,比轻重。

(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上画的是哪儿?从图中你能看到些什么?

(2)观察两根跳绳,通过讨论和交流,弄清图上画的两根跳绳就是两个小朋友用的。 2.体会比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方法。 三、交流共享 四、课堂总结

第三单元 分一分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培养整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习惯。

3、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体验。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思索探究

1、寻求“分类”的策略。

(1)同桌讨论,你准备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 (2)交流分的方法,相互评价。 2、动手操作,体验分类。

3、观察书中例题,问:图中物品有没有整理好,为什么? 三、交流共享

1、想想做做第2题。 2、想想做第3题。

3、想想做第4题。 四、课堂总结

第四单元 认位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探索交流

1、多媒体出示小朋友在教室里上课的场景。

小结:在描述两个人的位置关系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

提问:你还能看图说说哪些物体有左、右的位置关系?同桌互相说后汇报。 2、联系教室里的真实场景,强化对左右位置关系的认识。 3、让学生就教室里的某一人或物说一说所处的位置。 三、反馈完善

四、总结点拨,拓展应用

第五单元 认识10以内的数

第1课时 1-5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学生熟练地掌握数量是1~5的物体,知道1~5每个数的具体含义,会读、会写1-5。 2、是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使学生能用数表示事物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并体会到数存在于日常生活里,初步培养学生用数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探索交流 1、认识数字1

⑴刚才大家在图上找到一块黑板、一个男孩、一架手风琴等等,这些物体都是一个,都可以用1颗算珠表示,认识数字“1”。齐读1,用“1”说一句话。理解数字1的含义。

⑵认识字型,你觉得1像什么?老师范写,学生书空练习。想象1像什么:小棒、棍子……跟着老师的要求书空。 2、学习数字2-5。

⑴图上有两盆花,每个人有两只手,可以用几个算珠来表示呢?也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呢? ⑵说说2像什么?指导学生书写。想象:像一只小鸭子。 三、拓展延伸

第2课时 认数1-5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继续认识1-5各数,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2、会用5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物体的个数,体会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初步建立数感。 3、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二、基本练习,查漏补缺 1、想想做做 第3题

2、想想做做 第6题 画出花瓶中缺少的画。 3、想想做做 第9题 规范写数 在日字格里写数。教师巡视指导。 三、课堂评价,拓展延伸 1、今天你哪些方面有进步?

2、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见过1-5这些数?

第3课时 认识几和第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在具体的情境中练习运用“上、下、前、后、做、右”这些词语与“第几”相结合描述物体的位置。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语言表达的能力,并且能渗透尊敬老人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探究交流 ,出示教学挂图

(1)这时有几个人在排队买票?

(2)请小朋友数一数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几?戴红领巾的男孩排在第几? (3)排在第1的是谁?

(4)长头发的小姑娘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 (5)看了图,你还可以说出什么? 三、总结评价。

第4课时认识0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0”的意义,表示一个也没有,并理解“0”的其它含义起点,分界线等,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较工整地书写“0”。

2通过紧密联系生活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探究交流 (一)出示课件 :学习例题3 教师:你知道故事里的那只三心二意的小兔是哪一只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别的小兔采了多少个蘑菇,你能用数字表示出来吗?

教师:小白兔一个也没采到,应该用数字几表示呢?

教师:同学们真聪明,0也和1、2、3这些数一样,也是一个数.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0”的知识.(板书:0的认识) 三、、全课小结

第5课时认识符号=、>和<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认识=、>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2、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喜爱学习数学。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探究交流 1、教学“=”。

说明:像“=”这样的符号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它的名字叫等号,4=4读作:4等于4。(板书) 2、教学“>”。

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另一位新朋友(板书>),它的名字叫“大于号”,5>3读作:5大于3。(板书)

3、用同样的方法教学“<”。 4、总结。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大口朝前是大于号,尖头朝前是小于号。 三、反馈完善 四、课堂小结

第6课时练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填数、摆学具加深对数的基本含义的理解,巩固对5以内数的顺序的认识。 2、体会基数与序数的不同。

3、指导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收集信息,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4、对难写的数字进行重点辅导,使学生的书写更规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基本练习

1、学生拿出学过的0-5的数,按一定的顺序摆一摆。比一比谁摆得又对又快。 2、按顺序数一数。

3、指导学生说说数的位置。 4、看数字,摆圆片。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第一题。 2、练习一第7题 3、练习一第8题 4、练习一第9题 四、全课总结

第7课时认识6—9(1)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数出数量量6—9的物体的个数,理解6、7、8、9每个数的具体含义,会读、写这些数。

2.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学法指导,激发他们积极的学习情感。

3.让学生体会到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学生“从数的角度”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探究交流 1、认识“6”

(1)师引导:图上有多少个朋友?

(2)你能用图片表示出6吗?介绍几种不同摆法。 (3)6像什么?谁会写这个数。

(4)生活中,你们常常能发现6这个数,看,第一排一共有6个小朋友,你能用“6”说一句话吗?

2、自主学习7、8、9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四、课堂总结

第8课时认识6—9(2) 教学目标:

1.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不断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2.在认识和理解6-9后,进一步感受几个和第几个不同含义。体会数的顺序。 3.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6-9的大小。熟练符号的用法和写法。 4.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二、基本练习

1、师:引导学生拿出尺子,认真观察。

(1)在尺上有哪些学过的数,你能发现什么? (2)5离8近一些还是1近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2、师:数字宝宝从尺上走下来,自己排起了队,可是离开了尺子,有几个数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小朋友能帮帮忙,把他们排进空位吗?

(1)小朋友独立填一填,再交流:你是怎样知道该填几的?

(2)上面的数比8小的有哪几个?在哪里?比7大的呢?比6大的呢?比6小的呢? (3)看着直线上的数,请小朋友按顺序读一读。既可以从小到大也可以从大到小读一读。 (4)师:小朋友读的时候,有什么发现? 三、综合练习 四、全课总结

第9课时10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熟练地数出数量是10的物体,理解10的具体含义,会读、会写10,并初步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

2、培养学生简单的判断推理及分析能力,拓展学生的认识结构。

3、让学生体会并建立起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以及运用数的观念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情境导入 二、合作学习,引导探索

1、数出10,利用学具抽象出10

(1)出示主题情况图,十月一日国庆节到了,各族小朋友在跳舞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数

一数,图上有几个小朋友?同桌之间互相数一下,可以用几来表示: (2)动手操作:从学具袋中数出数量是10的任意一种学具。

(3)想一想,我们身边有哪些数量是10的事物,先小声说给你的同桌听,然后大声告诉全班同学听。 (4)师引导:通过刚才的故事,小朋友们都知道了10比9大,你们知道10比9大多少呢? 小结:看来10比9大1,9的后面就是10 2、10的读与写

3、10个一就是1个十 三、拓展深化,达标反馈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第10课时练习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10以内数的含义、数的前后顺序,几和第几以及数的大小比较等的认识,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初步的数感。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字意识。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二、实践拓展

1、练习二的第1题 2、练习二的第2题 3、练习二的第3题 4、第4题

5、数学游戏——我想你猜

6、教师可出一些图形的比较,来拓展学生对数的大小比较认识。 (1)填“>“”<“

(2)括号里可画几个圆?试试看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第8题。 7、练习二思考题 三、课堂小结

第六单元认识物体 第1课时认识物体 教学目标:

1、通过搭一搭、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从实物抽象出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和特征,能识别这些形体。

2、感知平面与曲面,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的美和数学思想方法。 3、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个别介绍物体。

“小朋友,你们在课前收集了很多各种各样形状的物体,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好吗? 在玩之前,谁愿意选一个你最喜欢的物体来介绍一下:你带来的是什么?它的形状是怎么样的?”

(2)同桌介绍物体。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1、物体分类。 2、出示名称。

3、抽象成几何图形。 4、举例欣赏。

三、反馈完善,深入感知。 四、课堂总结

第2课时有趣的拼搭 教学目标:

1、经历活动过程,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 2、体会平面和曲面的区别,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判断能力

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和想法,能作出判断和简单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探究交流 1、“滚一滚”。

交代:请靠左边坐的四位小朋友按顺序分别从袋中拿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各一个,把它们一起放在滑板顶端。右边的四位小朋友做裁判,观察这四个物体同时往下滑,会发现什么? 2、“堆一堆”。

操作:请各组的1号小朋友拿出几个正方体,2、3、4号小朋友也分别拿出几个长方体、圆柱和球,堆一堆,你发现了什么? 3、“摸一摸”。

指名上台摸,说说摸出来的是什么物体。 4、“搭一搭”。 5、“数一数”。 三、全课总结

第七单元分与合

第1课时2~5的分与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通过把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中,探索并掌握2—5各数的分与合,进一步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对分与合的联系有初步体会,初步形成

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探索交流

过渡:猴子最喜欢吃什么啊?老师还给小猴带来了4个桃子呢

1、师出示4个桃,放在两个盘子里,要求每个盘里都要有桃,有哪几种分法呢? 2、指名学生用桃卡片和两个盘子摆一摆,探索4的分与合。 3、学生示范上台来演示。

4、问:根据刚才的拿法,你能说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吗? 5、刚才小朋友说的比较乱,谁能按顺序一个不漏地说出来呢?

6、学生回答,师板书。学生读一读4可以分成几和几。追问:几和几合成4呢? 三、反馈完善 游戏一:吃蛋糕

游戏二:对口令(想想做做2) 游戏三:坐火车

四、全课总结,自我评价。

第2课时6、7的分与合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6、7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3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探索交流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连一连)。 2、“想想做做”第2题(说一说)。 3、“想想做做”第3题(对口令)。

师生玩6的对口令:教师出手势2,说:“我说2”,学生出手势4说:“我说4,6能分成2和4。”学生之间玩7的对口令。 4、“想想做做”第4题(吃螃蟹)。 四、自我评价

提问:黑板上是你们动手动脑学会的知识,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学会了什么?

五、课后作业

第3课时练习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分与和的思想,比较熟练地掌握2-7的组成,加深对2-7的认识。 2、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得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并在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秋天到了,妈妈买了许多的草莓,,妈妈想把这些草莓分给孩子们, 2、你能帮妈妈分一分吗?

出示:草莓图,你能帮妈妈分以下草莓吗? (1)4个草莓图,你可以怎样分? (2)还能怎样分?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比一比哪组分法多。 (4)出示5、6个草莓图。 二、基本练习 三、综合练习 四、课堂总结

第4课时8、9的分与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8和9的分与合的探索过程,掌握8和9各可以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8或9。

2、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乐于交流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板书:8和9的分与合。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请你拿出8个花片,横着摆成一排,先移动1个,说说8分成了几和几,推想到什么,再移动1个,说说8又分成了几和几,推想到什么,就这样每次移动1个花片,说说8的分合。 1)学生独自操作,说一说 2)指名上黑板一边操作一边说

3)老师将板书用小黑板盖住,学生独立填写,提醒学生我们遇到困难是怎么办?(借助花片摆一摆) 2、试一试

1)出示题目:用9个圆片,每次翻一下,可以分成几和几,推想到几和几你能按照顺序全说出来吗?

2)学生独立操作,说一说 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三、完善练习 四、课堂总结:

第5课时10的分与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得出并掌握10可以分成哪两个数以及哪两个数合成10。

2、让学生初步体会分与合的思想,更加乐意学习数学。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1、手指游戏

请小朋友伸出双手面向自己,弯曲一只大拇指,你能说两道10的分成式子吗?

2、教学例题

请大家把书翻到第41页,数数这页书的上面画了几串珠子? 再数一数每串有几颗?

第一串珠子中有几颗涂色的?几颗没有涂色?

你能根据第一串珠子的涂色情况说10的分成吗?

你能接着有序地涂一涂,把每串10颗珠都分成两部分,最后根据涂色结果在书上填一填。 三、检测完善 四、全课总结

第6课时练习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8-10的分与合。 2、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乐于交流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二、基本练习

1、第42页第2题:猜猜我把10分成了几和几

2、第38页第3题:教师准备这样几张数字卡片,贴在黑板贴上 问:哪两张卡片是好朋友合起来是8? 问:哪两张卡片是好朋友,合起来是9? 问:哪两张卡片是好朋友,合起来是10? 问:你能按顺序说说10的分成吗? 三、综合练习 1、第39页第5题 2、第38页第4题 3、第39页第7题 四、全课总结

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1课时5以内的加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谈话:我们在学校里上学,不仅要学习,而且要劳动。看,一些小同学正在校园里干什么?出示例1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图意,提出问题。

2、提问:怎样表示把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是5个人呢?(板书:3+2=5)让学生猜一猜,“+”表示什么意思?通过交流,明确是“合起来”的意思。 读算式:3加2等于5。 小结:“+”的名字叫“加号”,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算。 三、学会计算,掌握方法。 四、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小结:这就是今天同学们学习的“5以内的加法”。(板书课题) 五、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六、课堂总结:

第2课时5以内的减法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初步认识减法,理解减法的含义。

2、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 3、发展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学习用减法计算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体会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初步认识减法和计算方法。 出示情境图。“护花小组”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 学生说出图意:有5个同学在浇花,走掉2个后,还剩几个?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2=3。

小结:刚才各组的想法棒极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5个同学浇花,走掉2个,就是要从几个里面去掉几呢?从个数里“去掉”一些,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算出得数呢? 2、“试一试”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四、课堂总结:

第3课时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更加喜爱数学。 2、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函数。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二、教授新知: 1、操作学具:

2、教学例3:

讲述:请大家把书翻到下面写着“48”的那一页。这页书上面的两幅图告诉我们什么?把看到的告诉同桌。

指定三人说图意。并提问:要算“现在有几人”,怎样列式?为什么要用减法算?等于多少/为什么等于0?指名说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 3、教学例4:

交代:投影出示两盆花,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

提问:谁能算出“两盆一共开了几朵花”?列出算式。 5+0=5

4、教学“试一试”。 5、小结。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课堂总结:

第4课时练习五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理解,能正确熟练地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2、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加、减法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二、基本练习 1、练习五第1题。

图1:师:左边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你会列式吗?让学生独立把书上的算式填写完整。 图2:右图小鸟们在干什么?你能自己列式吗? 图3、4减法同上 2、练习五第2题。

导入:小鸡妈妈带着它的孩子出去玩,但是半路上走散了,你能帮每只小鸡找到它的家吗? 三、综合练习: 1、练习五第3题。

2、练习五第4题。 3、练习五第6题。 四、课堂总结:

第5课时得数是6、7的加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和是6、7的加减算式。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初步感受简单的函数思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思索探究: 1、教学例题:

1)观察情境图:谁来说说这副图的意思?

课件出示: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可以怎样列式呢?

2)思索探究:看这两道算式,观察加号前面的数、加号后面的数和得数,你们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想法告诉你的小伙伴?(同桌交流)

3)教师小结:求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可以把推车来的1人和排队来的5人合起来,也可以把排队来的5人和推车来的1人合起来。列出的算式可以是1+5=6,也可以是5+1=6。 4)齐读两道算式。 2、教学“试一试”。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得数是6、7的加法算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研究的内容。(出示课题,师板书) 三、组织练习。 四、检测完善: 五、课堂总结:

第6课时6、7减几 教学目标:

1、在问题情境中经历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植树情境,会根据同一幅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掌握6、7减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加深对减法意义的理解。

2、进一步理解图画应用题,明确图意,初步体会根据同一幅图列出的两道减法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

3、进一步加强加减法算式书写的练习,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自主探究:

1、学生观察情境图。

(1)图上有几人在植树?有几个男同学,几个女同学?教师引导学生说完整话:(图上一共有6人在植树,有4个男同学,2个女同学)

(2)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 (3)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2、同学们已经说出了想法,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女生有几个?谁会列式?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学生讨论并列算式。6-4=2 第二个问题:男生有几个?谁会列式?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6-2=4

教师小结:一个数减掉一个数等于另一个数,减掉另一个数就等于这个数。 3、试一试,让学生看图列式,并简单表达自己的想法。 4、教学“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总结:

第7课时练习六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的实际意义,体会相应减法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应用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计算练习

1、游戏一(练习六第1题)

(1)同桌分工,找相加等于6、7的卡片,找到一组说出两个算式,同桌判断。 (2)交流,有哪些等于6的加法?看谁说的多?(鼓励有顺序地回答) (3)等于7的加法呢? 2、游戏二(练习六第2题)

(1)选两张卡片,用大数减小数,说给同桌听。 (2)集体交流,要求有序地说。 3、计时口算(练习六第3题) (1)计时2分钟完成。

(2)了解学生错误,及时评讲订正。 4、趣味练习:找朋友。(练习六第4题) 三、综合练习 课堂总结:

第8课时得数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经历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计算和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知道看一幅图能写出4道算式,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联想能力。

3、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善于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动探究,获取新知。 二、巧设练习,巩固发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1)看图后让学生独立填写算式和得数。

(2)集体订正:每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每题的得数是怎样算出来的? 2、游戏实践:

游戏一:帮帮小狗熊(想想做做第3题): 游戏二:旋转木马。 游戏三:放鞭炮: 3.“想想做做”第6题 课堂总结:

第9课时得数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联系具体情境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计算和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知道看一幅图能写出四个算式,进一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初步的比较、联想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探究交流:出示例题图。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说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并写出算式。 (2)集体交流:看了这幅图,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3)看了这幅图,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来?怎样列式?(板书:9-1=口)怎样想9减1等于几?

(4)你又能提出什么问题来?怎样列式?(板书:9-8=口)怎样想9减8等于几? (5)想一想刚才我们根据这幅图列出了几道算式?看了这4道算式,你想到了什么? (6)小结:

三、游戏体验,巩固知识。 四、课堂总结:

第10课时练习七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得数是8、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进行计算。 2、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学过的加、减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二、基本练习 1、完成第1题.

(1)教师在黑板上贴上数字卡片。

(2)问:小朋友,黑板上的卡片,哪两个相加可以填写这个算式呢? (3)继续练习: 2、完成第2题.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开火车。 (2)奖励口算又快又准的小朋友。 3、完成第3题.

(1)出示图画,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画了什么,你有什么发现? (2)出示白菜老师的话,让学生说说小蜜蜂可以拉出哪些算式? 三、综合练习 四、课堂总结:

第11课时得数是10的加法与10减几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正确计算和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算式,加深认识相应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2、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具有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愿望。 3、逐步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探究交流

1、各小组长组织本组小朋友同时进行10的组成的接力赛。 2、通过“看看想想”,探讨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中一组算式的计算方法。 提问:球场一角,小朋友也在踢足球呢!仔细一看,这些小朋友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3、通过“玩玩想想”,探索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全部算式的计算方法。 4、轻松一刻(课间操) “凑十”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 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真亲密, 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凑成一双手。 三、检测完善 全课总结 五、作业设计

第12课时求未知加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求未知加数的算式,探索并掌握求未知加数的方法,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2、让学生积累把一个数凑成10的经验,为将来学习进位加作准备。

3、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继续培养独立思考、与人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探究交流 1、教学例题。

(1)媒体出示装了苹果的盒子图。 (2)进行说明:同学们,盒子里可以装10个苹果,我们已经装了8个,还有几个没有装的。(教师边说边板书:8+()=10)

(3)如果不是我们已经算出来了,我们就不知道还有几个没有装,所以我们把没有装的,也就是不知道的这个数用括号括起来,表示不知道的意思。 (4)这个算式就读做:8加几等于10。

(5)通过图我们知道了还有2个没有装,也就是8加2等于10。(教师在黑板上填写。)如果没有图,你该怎么想8加几等于10呢?小组讨论。

(6)学生说的只要有道理就可以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答。 三、反馈完善 四、课堂总结

第13课时练习八(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10的加法与10减几,并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

2、在练习过程中,初步感受加、减法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二、基本练习 1、完成第2题。

(1)出示第2题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上有些什么?告诉我们什么?

(2)师:小蜜蜂各应该采哪一朵花上的花粉呢?请小朋友在书上用线连一线,帮助小蜜蜂正确采到花粉。

(3)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连的,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连线。 2、完成第3题。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开火车。 (2)奖励口算又快又准的小朋友。 (3)让学生在书上填写得数。 三、综合练习 四、课堂总结

第14课时练习八(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用括线表示实际问题以及求未知加数的方法,能正确根据图的意思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2、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提高灵活计算的能力。 3、在练习过程中,体会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感受其中蕴含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二、基本练习 完成第5题。

(1)出示第5题的算子,让学生看着算式说说:这些算式告诉我们什么? (2)学生在书上写出结果。

(3)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用加法或减法计算?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第6题。 2、完成第7题。 课堂总结

第15课时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能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探究交流 1、教学例1。

讲述:星期天,小红和弟弟去郊外的奶奶家玩,看见奶奶摘下了一些又大又红的南瓜。小红想,我长这么大了,应该帮奶奶做一些家务活。于是,她找来一辆手推车,把奶奶摘下的南瓜云回家。第一次运来4个,第二次有运来2个,还剩下一个最大的没有运,奶奶一共摘下几个南瓜呢?怎样计算?(4+2=6,6+1=7,奶奶一共摘下7个南瓜。) 讲述:这个名字取得真好,今后我们看见一个算式里有两个以上的“+”,就叫它连加。(板书课题)

2、教学例2。

讲述:这时,弟弟在大声喊:“姐姐,快来看,奶奶家还种了一些丝瓜。”出示例2主题图。 引导学生小结:8-3-1=4连续减了两次,我们把它叫做连减。

3、师生共同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新的内容?在计算的时候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三、反馈完善 课堂总结

第16课时加减混合 教学目标:

1、观察、联系生活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发展初步的计算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体会生活里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和问题的不确定性。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探究交流 1、提出问题。

多媒体演示动画短片;车上有7人,先下车2人,接着3人上车。 提问:(1)从刚才的动画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 (2)你能用学具来摆一摆刚才乘车的情况吗?

(3)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动画片的意思吗?学生列式: 2、揭示课题。 3、探究算法。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引导学生说出图意,再在书上填空。

2、“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交流图意,再填空。 3、“想想做做”第5题。 课堂总结

第17课时练习九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熟练的计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根据已有知识进行迁移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二、基本练习

1、说说括号里面填写几。 2、完成第1题。

(1)出示第1题图,问:怎样来比一比谁跳得快? (2)同桌两人每人算一组,比一比谁算得快。

(3)交换进行练习。汇报交流时,说说每道题的结果。 3、完成第2题。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第3题。 2、完成第4题。 3、完成第5题。 四、课堂总结

第18课时复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未知加数与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场景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写出相应的算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含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综合运用提升。 1、教科书第77页第1题 2、教科书第77页第2题

小结:连加连减,加减混合通常是从左算到右。 3、教科书第77页第3题 4、教科书第77页第4题 5、教科书第77页第5题 课堂总结

第19课时复习(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未知加数与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场景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写出相应的算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含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综合运用提升。 1、教科书第78页第7题 2、教科书第78页第8题

小结:连加连减,加减混合通常是从左算到右。 3、教科书第78页第9题

教师带着领读题目,问:这道题目首先要做什么?(计算出算式的得数,再进行比较) 4、教科书第78页第10题 5、教科书第78页第11题 课堂总结

第20课时丰收的果园 教学目标:

通过实际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体会日常生产、生活里存在着数学问题,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同时复习已经学习的数和计算,以及方位等有关内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二、探究交流 1、观察图。“丰收的果园”里有些什么? 2、认方位。

从中间看,梨树在哪边?谁在梨树上?谁在梨树下?小猴在谁的上面?在谁的下面? 在运水果的队伍中,小猫前面一辆车是谁在推?后面一辆车是谁在推? 3、数一数,算一算。

运苹果的车有多少辆?是哪几辆?运梨的车有多少辆?是哪几辆?

苹果树有多少棵?梨树有多少棵?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怎样求? 苹果有多少筐?梨一共有多少筐?你是怎么数的?

树上有几只小鸟,又飞来几只,一共有多少只?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求一共有多少只的? 4、分小组活动。 三、课堂总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