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
(2016 —2020)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性阶段。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加快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推动我县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进一步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根据我县教育发展实际,特制定我县“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教育工作回顾
(一)、基本概况
我县地处黔渝边沿结合部,自开皇19年(公元559年)置县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有“仡佬之源、丹砂古县”之称。全县总面积2777平方千米,辖10镇5乡117个行政村,总人口45.2万人,是首批国家级贫困县和新阶段扶贫攻坚开发重点县。
到2015年底,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56所,其中:幼儿园50所、小学76所、初级中学1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完全中学2所、高级中学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等职
- 1 -
业学校1所;有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5230人,其中:幼儿园教职工615人、小学教职工2108人、初中教职工1568人、普通高中教职工792人、中职教职工147人;有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4838人,其中:幼儿园专任教师422人、小学专任教师2045人、初中专任教师1494人、普通高中专任教师742人、中职专任教师135人;有各级各类在校生83028人,其中:幼儿在校生11519人、小学在校生31377人(含特教学校69人)、初中在校生23702人(含特教学校35人)、高中阶段在校生16430人(含中职学生4054人)。
当前,全县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学率为86.02%,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2%,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4.8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86.40%。上学年内小学在校生辍学率为0.07%,初中辍学率为0.34%,小学六年巩固率为100%,初中三年巩固率为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小学寄宿生寄宿率为31.67%,初中寄宿生寄宿率为79.61%。
(二)、取得成绩
“十二五”期间,我县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以优先发展基础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重视学前教育和民办教育发展,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中小学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统筹城乡教育、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县教育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1、各级各类教育成效明显。学前教育发展水平有较大提升,基本实现集团化办园管理模式,成功承办2014年全市学前教育现场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展明显,接受了市人民政府工作
- 2 -
过程督导;高中阶段教学质量稳步上升,高考一本、二本上线逐年增加,在2015年,全县高考总分600分以上49人,高分段跃居全市第5名,录取率达81.5%,有1人被北京大学录取,突破了我县多年无人考进我国顶尖大学的瓶颈;特殊教育办学也有质的飞跃,全省特殊教育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我县顺利召开;实施“红色遵义·和合仡佬·多彩校园”特色学校创建工程,特色学校建设初见成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民办教育政策,民办教育发展蒸蒸日上。
2、素质教育扎实推进。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按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青少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明显;“三生、四爱、五心、五好,留守儿童之家”等示范校评选积极活跃;每年成功举办全县教师节艺术展演;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省级示范县;全县隆重开展了两届中学生运动会和各类比赛活动;全县各级各校社团活动开展有声有色;第一小学举办了两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务川中学组建了大型交响乐团,其他各级各类学校也相继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展演活动;在全市举办体育模型锦标赛、中学生篮球运动会、田径运动会上,均取得较好成绩,实现金牌大突破;在国家、省、市级科技创新大赛中,我县也多人次获奖。
3、教育“9+3”工作全面铺开。自“9+3”工作启动以来,分解落实了时间表、路线图、工作量、责任人目标任务,及时调度,确保了全县整体推进。一是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战略性任务来抓,分年度推进。二是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如今,我县的小学、初中阶段辍学率分别为0.07%和0.34%,全面完成“控辍保学”任务。三是建成标准化农村留守儿童之家14所,超额完成6所。四是新建和改扩建学生宿舍8所,完成建设面积13800㎡,超过市下达任务2900㎡。五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稳步推进,乡镇中心完小以上学校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宽带网络“校校通”。六是有序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及素质提升工程,通过人才引进和招录教师共1076人,教师结构得到优化,高中教育和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 3 -
加强教师学习培训,认真开展“教学名师”“骨干教师”评选活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十八大精神和贵州教育精神的宣讲活动19场,全县8万多名师生受到了教育,净化了教育风气。七是严格按照营养改善计划总体要求,全面实现了“校校有食堂,人人有午餐”的工作目标。八是中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县中等职业学校2013年进入全省中职“百校大战”行列,每年超额完成了省市下达的中职招生任务。
4、办学条件不断优化。扩建县民族寄宿制中学,完善修建县庆中学,新建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务川中学,并全部投入使用。新建乡镇幼儿园10所,改扩建106所中小学食堂和40栋学生公寓,新建教师周转房1026套,总投资13.2亿元。
5、教育科研工作不断深化。抓常规、促课改,有声有色开展学科教学比赛;教育科研初见成效, “十二五”期间,省级课题立项10个结题 4个,市级课题立项 21个结题 6个,县级课题立项105个结题53个。这一系列举动,有力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6、教育民生获得改善。一是全力落实惠农政策。到2015年初,享受国家免费教科书学生达30万多人次,减免金额3500多万元;享受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费的中小学生共计100246人次,发放补助费11720.075万元;发放中职贫困学生助学金、减免学费近2000万元,惠及贫困学生11866人次;享受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的学生人数为12367人次,资助资金共计2032.05万元;给生源地贫困大学生信用助学贷款10000多人次,发放贷款7000多万元。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累计投入资金13558.12万元,受益学生学生达209582人。二是筹集社会资金近500万元,资助特困学生及教师3000多人次,三是通过结对帮扶、贫困资助、亲情电话、心理咨询等系列举措,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四是认真对待群众来信来访,调查处理有关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促进了教育环境
- 4 -
和谐稳定。
7、教育管理再上新台阶。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严格学籍管理,开展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数据质量核查工作;严格执行教育行政收费制度,加大有偿补课行为的监督与查处;各类考试规范化、阳光化;认真对待群众来信来访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年初有安排、季度有检查、年度有考核,创建省级安全文明示范校园4所、市级安全文明示范校园13所。
(三)、主要问题与困难
1、教育质量还有待提高。高考质量仍然处于全市中等水平,尖子生、高分段学生相对较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在全市处于靠后位置,学科间、校际间发展不平衡。
2、师德师风需进一步加强。有的教师事业心、责任感不强,对自身要求不严,工作纪律松懈,作风散漫;少数教师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价值坐标迷失,搞第二职业,未能专心从教;有的教师职业愿景不明,心思不在教育上,功夫不在教学上,对社会愤愤不平、牢骚满腹。凡此种种,对我县整个教师队伍和教育系统的整体形象影响很大、危害很深。
3、城乡教育发展不够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紧缺,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愿望;城区与乡镇之间、校际之间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还存在较大差距;农村学校生源逐年减少,导致出现资源闲置现象,城区学校“入学难”和“大班额”的问题十分突出。
4、教育投入不足。教育投入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经费紧缺与事业
- 5 -
需求的矛盾仍很尖锐;我县是农业大县,也是人口大县,工业不发达,财政收入不高,制约了对教育的投入,导致我县设施设备仍较落后,教育现代化水平不高。
5、师资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教师和初高中教师较为紧缺;部分乡镇和村小教师年龄结构老化,已跟不上教育发展需求;学科结构也不合理,英语、地理、体、音、美及其它部分学科教师紧缺。
6、学校管理和内涵发展速度较慢。部分校长思想守旧,不爱学习,无工作激情,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管理粗放,缺乏精细化管理能力;部分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仍然比较落后,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不够紧密;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有待提高,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学校文化积淀不够,品味不高,缺乏精细化管理,不能完全彰显特色。
二、“十三五”我县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
21世纪初期,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的完善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对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广大群众的教育意识不断增强,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愈加强烈。我县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同时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党代表提出的战略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立足我县欠发达、欠开发的实际,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推进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 6 -
当前,我县教育事业发展还存在不容忽视的矛盾和困难。我县教育的基本矛盾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我县之前实现的“两基”水平是低层次的,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义务教育的巩固和提高任务还很重,非义务教育发展还很弱,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现行的评价体系还不能完全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程度较低,村校(点)的办学还需进一步关注等。对于这些矛盾和困难,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县目前基本解决了“上学”的问题,今后重点是要作力解决“上好学”的问题。在2017年要基本实现“新两基”,2020年要赶上全国教育发展平均水平,任务重且艰巨,全县上下必须齐心协力,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和解决一起问题的根本,进一步采取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三、“十三五”教育发展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持“穷县办大教育,大教育拔穷根”的发展理念,坚持“学前教育抓普惠、义务教育抓均衡、高中教育抓普及、职业教育抓创新、特殊教育抓提升、民办教育抓规范、民族教育抓特色”的发展思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促进公平为重点、提高质量为核心,努力建成全市教育强县,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四、“十三五”教育发展基本原则
(一)坚持教育优先原则。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战略要求,主要领导对
- 7 -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负总责,健全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配置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求。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体现:一是政府投入优先;二是学校用地优先;三是教育人才优先;四是教育奖励优先。
(二)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培养造就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三)坚持教育公平原则。促进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首要任务是保证受教育者的教育机会公平,工作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特别是要将教育资源配置重点向薄弱学校和弱势群体倾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要牢牢把握各种有利机会和契机,促进区域教育发展的均衡。积极推进教育资源整合,促进校际间办学水平均衡;探索建立科学合理、形式多样的教师交流机制,促进师资力量均衡;严格招生纪律,促进学校生源均衡。全力推动教育水平整体提高。
(四)坚持质量首位原则。确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科学质量观和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把学校工作的重点和教育资源的配置集中到提高质量上来。处理好素质教育和教学质量的关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和整体素质。实施教育质量监测,开展教育质量评估,建立教育质量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和发布制度,形成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 8 -
(五)坚持改革创新原则。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改革的目的,在于促进教育科学发展。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不断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良好教育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五、“十三五”教育发展的工作目标与任务
(一)学前教育
1、工作目标
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工作目标。新建县城区公办幼儿园、各乡(镇)独立设置幼儿园,人口居住相对集中的行政村实行小学附设幼儿园模式,到2017年,形成一乡(镇)一所中心幼儿园和1-2所村级幼儿园的办学规模;创建一所省级一类示范幼儿园;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以上,每千人拥有床位3.7张;2020年,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公办幼儿园占全县幼儿园的50%以上。每千人拥有床位4张。
2、工作任务
一是加大学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抢抓国家“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机遇,实施好我县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提升计划,建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
- 9 -
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和新农村建设重点规划。在十三五期间,新建县中心幼儿园,逐步实现每个乡(镇)至少建成1所标准化公办中心幼儿园,人口较大(达3万人)的乡镇修建第二幼儿园;通过新建或利用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方式,大力发展村级学前教育;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有规模的幼儿园。逐步建成城镇农村共同推进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满足学前教育发展需要,确保入园率达标。
二是进一步规范办园行为。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坚持科学保教育儿理念,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取消小学附设学前班,逐步过渡为村级幼儿园。规范城区民办幼儿园办学行为,取缔不符合幼儿园基本办园标准的无证民办幼儿园(班)。实施独立的教育教学管理,建立健全幼儿园评估机制,促进幼儿园的办园质量提升,注重活动安排,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在游戏中开发智力,在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是全面实施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模式及管理。充分发挥示范幼儿园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县乡村三级集团化办园管理网络,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以集团化办园为载体,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教研、培训等活动常态化,促进全县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对学前教育的管理、引导,加强对各级各类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多渠道补充幼儿教师,满足幼儿教师需求,加强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让更多的孩子享受优质的学前教育。
(二)义务教育
1、工作目标
- 10 -
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发展的工作目标。到2017年,全县完全小学调整到65所左右,初级中学稳定在18所左右并实现新“两基”,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2%以上。到2020年,全县完全小学调整到60所以内,初级中学调整到12所左右;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以上,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6%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
2、工作任务
一是优化调整中小学布局,实施好学校各类建设工程。根据生源、经济、地理、办学积极性等因素,实施教育“9+3”计划路线图。按照“高中规模化、初中中心化、小学片区化”的原则,满足群众基本需求,逐步完成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任务,以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为原则,规划城区小学12所,乡镇小学30所,九年制学校10所,规划城区初中6所,乡镇初中6所,控制大校额学校的规模,城区学校小学不大于1500人,初中不大于2000人。既要防止中小学布局不合理造成资源浪费,又要防止过急、过快、过度调整出现新的学生上学难问题。在十三五期间,拟新建县第四小学、思源实验学校,重建县第二小学及丰乐、浞水、分水、涪洋、黄都等乡镇中心完小扩建工程,并尽快投入使用;将石朝乡、红丝乡、砚山镇中小学合并成九年一贯制学校,将大坪中学合并到思源实验学校;拟逐步完成全县中小学寄宿制建设工程、全县标准化建设工程和教师公租房建设工程。抢抓国家新一轮“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机遇,加强城镇、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使其生均占地、生均校舍、标准化学校建设符合标准,学校内部设施设备、器材、图书配备达标,校舍安全实现“全覆盖”, 校园实现数字化,优质现代教育资源共享。同时,要进一步拓展中心城区教育资源,完善城区学校增量扩容,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消除城区学校“大班额”现象,力争到2017年,小学班额不超过45人,初中班额不超过50人,并顺利通过省人民政府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验收。
- 11 -
二是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首先是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政策,严格按照“阳光招生、片区招生、就近入学”的原则,根据学校片区生源状况,合理确定学校招生范围,公开招生结果,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严格落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相关规定,不举办或变相举办重点校、重点班的规定,确保入学率、辍学率、巩固率等各项指标达规定标准。其次是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把立德树人放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首位,构建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讲文明、讲诚信、讲法治的教育长效机制。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丰富内容,创新方式,分层次开展品德养成教育、公民素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及各类专题教育。加强校外教育和学校教育衔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通过生活德育、品行养成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其三是把内涵发展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建立中小学章程,坚持学校走精细化管理、以德立校、特色强校之路。深化课程改革,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大力开发地方和校本课程,标本兼治,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健全学业水平和体质健康水平测试体系,加强体艺教育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注重学校校园“六化四园”建设,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物一景都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能说话,每一块草地都能育人”。通过特色学校建设,寄宿制管理、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三生、四爱、五心、五好”和“减负提质增效”等各类示范校的创建,构建德育为先、能力为要、健康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体系和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鼓励学校加强与先进地区教育交流合作与对接。其四是加强教研教改工作。探索建立符合教育科研工作特点、有利于提高教育科研人员专业水平的教育科研制度。组建教育科研所,加强人员编制管理,聘请一定数量的兼职教研员,形成一支专兼职相结合、有活力、高水平的教育研究与教学指导团队。设立各学科学会,深入开展学科研讨和课题研究,加大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力度,形成重实践、重研讨、重反思、重合作的教研氛围,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健全完善教研制度,建立教育教学成果总结、评定、推广的激励机制。加大经费投入与保障,配备相关器材设备,积极为
- 12 -
教育科研创造条件,调动和激发广大教师从事教研教改工作的热情和活力。其五是进一步加快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以“三通两平台”为重要内容,加强全县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并以此作为加快我县教育现代化建设和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到2017年,基本实现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园)“生机比”、“师机比”以及电子备课系统、电子图书管理系统建设等达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十五”各项指标;基本实现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园)每个班级均能开展多媒体教学,基本构建县域内教育资源应用平台、网络教研平台及“县-乡(镇)”视频会议系统,深入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积极引入慕课,逐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到2020年,基本完成基于“环境优化、管理规范、应用有效和信息安全”四个层面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任务,基本建成县域内师生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形成与国家、省、市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其六是健全完善考核评价和督导机制。严格执行国家中小学考试和评价制度改革要求,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办学思想,以课程改革为载体,以体质健康为切入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学阶段逐步取消百分制评价方式,实行等级加评语的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进一步发挥普通高中招生导向作用,落实好示范性普通高中招生名额不低于50%分配到初中学校的规定,逐步实行初中毕业与高中招生考试成绩以等级制呈现。进一步健全教育督导机构,落实督导人员和经费,积极推进教育督导的专业化进程。坚持督导与督学相结合,深入开展对基础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项督导检查,重点督查落实教育法律法规、政府教育投入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并建立督导检查公告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提高督导工作的实效性。进一步加强和改革对学校办学水平的督导、评估,促进学校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三)高中教育
- 13 -
1、工作目标
普及普通高中教育,不断提高办学水平是高中教育的工作目标。到2017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8%。到2020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调整和优化普通高中布局,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力争民族寄宿制中学在2017年创建为省级示范高中,务川中学在2018年升为省级一类示范高中。
2、工作任务
一是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发展高中教育。以“适度规模、内涵发展、提高质量、形成特色”为总体发展思路,加大投入,继续完善务川中学、县民族中学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撤销浞水高中。深入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逐步提高高考一本率、本科率,力争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整体达到全市中等以上水平,实现县民族寄宿制中学和务川中学升为省级示范高中的办学目标。
二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科研活动,加强县外学校合作交流,让优质教师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面向全体学生成长,重视学生实践,积极研发校本教材,通过组建乐团、社团、足球队等组织,开展有益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丰富学生学习内容,发展学生个性,积极探索普职互通的办学之路,狠抓教风、学风、考风,注重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评价,办出特色,确保高考升学率逐年上升。
(四)职业教育
- 14 -
1、工作目标
加快创新发展是职业教育发展工作目标。统筹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发展,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努力扩大职业学校招生规模,逐步实现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招生比例大体相当的目标。巩固“百校大战”成果,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推进校企、校政、校校合作办学,建设满足教学实践需要的专业实验实训基地,提升办学实力和水平。2017年,县中等职业学校进入省级重点中职学校行列,2020年进入国家重点中职学校行列。构建起适应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力争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就业率达98%以上。
2、工作任务
一是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以“百校大战”为契机,加大资金投入,修建实训楼、运动场,购置图书和实训设备,配齐配强专业教师,各项办学条件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确保县职业中学2017年进入省级重点中职学校行业和2020年进入国家重点中职学校行业。
二是科学设置专业,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立足本土和市场需求,优化调整专业设置,扩大办学规模。以就业为导向,推广“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和互联网+职业教育”模式,大力发展网校等多元化职业教育培训,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人才储备。深化“校企、校政、校校”合作,办成学校招得进、留得住、送得走,学生学得好、用得上、走得畅,家长放心、行业满意的职业教育学校。培养培训双肩挑,积极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围绕本县产业调整需求,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大力推进“把教室建在基地,把基地建在学校”的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模式,学中做,做中学,真正做到“五合一”
- 15 -
(即车间教室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师师傅合一,作品产品合一,教学生产合一)。
三是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投入,完善功能建设。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巩固率和就业率。抓好中职在校学生“控流”工作。严格执行中职招生“双线目标责任制”,加强职业教育宣传引导。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就业跟踪服务机制,提高中职生就业率。吸收企业参与教育质量评估,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五)特殊教育
1、工作目标
拓展提升特殊教育是特殊教育的工作目标。加大投入,异地搬迁特殊教育学校,形成“特色鲜明的特教基地,设备完善的康复场所,环境优雅的特殊儿童乐园”。 增加教师数量,提升教师素质,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0%以上,实施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计划,力争把我县特教学校办成全省最好的特教学校。
2、工作任务
一是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以特殊教育学校为主,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辅,切实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努力形成学前、小学、初中协调发展,聋、培智二类学校相互衔接、学段兼顾、布局合理、全面覆盖、通畅便利的特殊教育网络。落实特殊教育学生年生均6000元拨款标准,残疾人保障金用于特殊教育比例不低于10%,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落实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基本工资15%的特教津贴。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的
- 16 -
资助力度,逐步实现残疾学生免费高中阶段教育。
二是完善特殊教育体系,促进特殊儿童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严格按《务川自治县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务川自治县特殊教育“送教上门”工作实施方案》、《务川自治县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工作实施方案》、《务川自治县特殊教育“随班就读”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开展相关工作。提高特殊教育质量,促使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特教班和随班就读学生素质均衡发展。确保入学率达到省市规定目标。
(六)民办教育
1、工作目标
统筹规范民办教育是民办教育发展的工作目标。落实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平等的法律地位,切实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统筹、规划和管理工作,依法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兴办教育,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办好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民办学校。到2020年,规划发展为20所。
2、工作任务
大力扶持民办教育发展,依法管理民办教育。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动员社会资源投资民办教育,实现民办教育的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严格执行民办教育机构准入制度,坚持高起点、标准化审批民办教育机构,对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办学(园)条件标准的一律不予批准。组织县公安、教育、住建、卫计、文体广电新、交通、城管、消防、
- 17 -
安监等部门联合执法,对拒绝申办相关手续或不符合基本办学(园)标准又不及时整改擅自招生的,依法予以处理;坚持和完善民办教育机构年检制度,切实加强对所审批设立的民办教育机构的监督管理,对不合格的民办教育机构要限期整改或依法取缔。逐步形成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七)民族特色教育
1、工作目标
以“红色遵义·和合仡佬·多彩校园”为实施载体,以“学生有特长、教师有发展、学校有特色”为目标,把每一所学校打造成理念鲜明、课程灵活,教学多样化,课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独特的学校。
2、工作任务
一是加强民族特色教育项目建设。开拓创新,构建民族特色项目建设平台,探索民族特色文化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立足乡土,挖掘校园文化建设中名族文化教育资源,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示范校评比活动,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特色示范学校,推动我县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二是加快各级各校标准化建设进程。加快我县中小学和幼儿园标准化建设进程,可以有效推动民族特色文化发展;继续发挥特色办指导作用,开展特色学校示范校评比活动,把乡镇、城区学校(结合当地资源)全部建成特色学校;让足球文化走进校园,办足球特色学校,推广
- 18 -
我县“篾鸡蛋”传统文化体育项目,继续办好具有务川特色的务川校园交响乐团并扩大其规模;让仡佬民间工艺走进特殊教育学校和职业学校课堂;利用好国家民族政策,争取我县学前一年教育和高中教育纳入免费教育范畴,优先配置网络和远程教育设施设备。
三是凝炼每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深入挖掘学校发展足迹和区域历史文化现象,提炼和丰富人文精神色彩,传播正能量,弘扬时代精神,提炼和升华办学理念,提高学校影响力。确保在十三.五期间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
四是广泛培养学生爱好和特长。帮助每个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将“三给教育”有效融入教育教学之中。即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给学生一个终身受益的爱好和特长,给学生良好的学科教育。大力开展大课间活动和社团活动,充分发掘学生爱好和兴趣。让体育、艺术、科技创新等活动课程在学生中生根、发芽、结果。让每一所学校培植出不同的特色艺术项目,让学校成为文化宣传的阵地和学生成长的摇蓝。
五是引领学校开发有意义的校本课程夯实特色课堂。继续丰富和完善特殊教育学校的生行教育系列课程、大砰中学的自信课程、民族中学的和合课程等。组织开发丝棉完小的耕读课程、镇南完小的守行课堂、浞水完小的沧浪文化课程、柏村和丰乐的红色文化课程,做好仡佬文化进校园等活动。引领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切合当地文化现象的校本课程,丰富教育教学活动。在十三.五期间我们要继续推动和夯实涪洋中学的启慧课堂、大坪中学的自信课堂、镇南完小和大坪完小的生本课堂和民族中学的和合课堂,拓宽其他学校的校本课堂,让教师教得安心,学生学得放心。
六是建设地域文化特色校园,彰显学校文化魅力。建设大坪完小仡佬文化文化园或丹砂文
- 19 -
化园、浞水沧浪文化展示园、丝棉耕读文化读书园及柏村、丰乐红色文化陈列室等其他具有特色意义的文化校园。
七是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三大行动建设美丽校园。首先是美丽校园行动计划。美丽校园建设重点在于学校视觉文化和整体形象的重塑与再造,突出“优美环境、雅正教室、整洁办公、阳光学生、幸福教师、生态课堂”的建设要素,着重培育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6年20%中小学完成创建任务,2017年40%的中小学校完成创建任务,2018年95%以上的学校完成创建任务。 其次是生态校园行动计划。生态校园建设重点在于“校园环境友好、自然生态保护、节能节水节电、学生志愿服务、社会实践行动”等方面,逐步打造“校园四大人文生态”:拥有团队成员、社会成员强烈归属感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需求供给型生态;拥有师生共同愿景与个性成长有机融合,团队合作与自由竞争有机融合的合作竞争型生态;拥有校内外育人资源全面整合、形成合力、共生共荣的系统集成型生态;拥有不断创新、自我完善、优胜劣汰、持续发展的创造生成型生态。到2020年,创建完成30所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学校,编制10项生态文明教育精品课程。最后是文化校园行动计划。通过“凝炼文化标志、架构文化体系、建设文化环境、加强内化训练、打造文化品牌”的系统建设,通过学校“领导文化、处室文化、班级文化、寝室文化、课程文化、活动文化”等逐层细化,将学校建设成为“实施文化教育的礼堂、学习知识技能的课堂、培育思想品德的殿堂”的文化校园。2017年起实施全县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考核评估,命名表彰一批“务川县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并不断扩大示范校的建设规模。
六、“十三五”教育发展保障措施
(一)统一认识,落实责任。
- 20 -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性阶段。因此,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执教。要紧紧围绕我县“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普及提高高中教育、加快创新发展职业教育、拓展提升特殊教育、统筹规范民办教育”的工作目标,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各级部门要切实履行各自职责,支持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构建“党政重视,群众关心,社会支持,形成合力,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走出一条具有务川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造福务川人民。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在教师岗前、职后培训中开设师德教育课程,把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和评优奖励的必备条件,实施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开展年度“美德教师”评选表彰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严格执行教育部“六条禁令”及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认真监督、纠正、查处教师队伍中的违纪违规行为,情节严重的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对侵害学生行为零容忍。
2、健全完善教师补充机制。按照国家制定的各级各类学校教师配备与编制标准,足额配齐教师及教辅人员。适当配备小学低年级寄宿学生生活指导教师和公办幼儿园保健医生,满足服务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健全教师正常的补充机制和流动机制,积极引进优秀免费师范生到我县任教,重视补充紧缺学科教师,继续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通过公开招考、招聘“特岗”教师等多种方式,引入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主要补充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教
- 21 -
师,适当补充小学和初中教育教师。简化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免费师范生录用程序,在编制许可范围内,由普通高中学校根据需求直接考察,考察合格的报教育主管部门和人社部门审定录用。
3、加大教师培训和管理力度。多渠道筹措教师培训经费,建立健全终身教育与学习服务体系和国家、省、市、县、校五级教师培训体系;成立县级教师培训中心,加大对各级各类学校校长、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设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特聘技能教师”岗位,鼓励学校聘用高级技能人才到学校从事教学;继续实施好“国培、省培、市培”等培训计划以及“中等职业教师素质提升培训计划”等项目,进一步抓好五年一周期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将教师的培训、学习纳入教师年度考核,作为教师聘任、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依据之一;坚持两年评选一批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两年评选一批“名师”、“名校长”,打造省、市、县名师50名,名校长10名,成立名校长工作室和名师工作室;政府部门和其他事业单位不得占用或变相占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清理各类“在编不在岗”人员,严禁教师无序流动;完善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稳定教师队伍。
4、全面推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校长教师交流。对校长进行任期考核,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教学实绩作为考评校长的主要依据,实行优秀校长和优秀教学成果奖励制度。分学段实行教育集团帮扶和名校名师一对一对帮扶制度,发挥名校名师示范引领作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县管校用”教师交流机制,统筹管理使用本县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农村边远地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实行互补余缺。重点推进城乡学校之间、优质和薄弱学校之间、中心小学和村小的校长教师交流,实现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对到边远薄弱学校支教的教师,在职称晋升、聘用考核、薪酬待遇、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倾斜。建立义务教育城镇学校教师服务农
- 22 -
村学校制度,将教师到乡镇及以下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工作经历作为职称评聘的必备条件。
5、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和学会工作。分学段配备各学科专兼职教研员,充分发挥县级教研室对全县中小学的教学指导作用;在成立培优中心的同时,加强学会工作,有效发挥学会作用。
6、努力提高教师待遇。对教龄较长的农村在岗一线教师和第一学历为本科的教师优先解决中级或以上职称。分类别落实国家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班主任待遇,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发放办法。把农村教师住房和周转房纳入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保障性住房范畴,解决教师交流住宿和住房问题。
(三)加大教育投入
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力度的意见》(国发〔2011〕22号)、《贵州省教育经费筹措管理办法》(省人民政府第125号令)和《遵义市教育经费筹措管理办法》(市人民政府第56号市长令)相关要求,确保“三个增长”和“两个比例”全面落实到位。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县财政保障范围,实行预算单列。完善非义务教育培养成本分担机制,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培养成本和群众承受能力,按管理权限和规定适时调整学费标准。落实“以县为主、市级指导、省级统筹、中央奖补”的“全面改薄”政策,积极筹措项目资金。将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食堂从业人员工资及社保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完善和兑现教育资助政策,努力解决家庭困难学生、军烈属子女及弱势群体子女上学困难问题,做好特困教师资助工作和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加强教育经费管理,强化审计,继续实行校财局管、预算使用、政府采购政策,确保经费使用规范、安全、有效。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使用效益。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公用均费按时拨付,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专项用于教育。
- 23 -
(四)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
1、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各级部门依法履行教育职责,及时查处违反教育法律法规,侵害教育者权益,扰乱教育秩序等行为,依法维护学校、学生、教师、校长的权益。
2、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建立符合法律法规的学校规章制度,依法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尊重教师权利,加强教师管理,保障学生的教育权,对学生实施奖惩要符合公平公正原则。开展普法教育,不断提高师生法律素质和公民意识。
3、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进一步加强教育督导机构建设,创新督导机制,落实好教育工作管、办、评分离;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监督、检查、评估、指导并举,综合督导、专项督导、随机督导并行,努力构建健康和谐的依法执教、依法治校大教育氛围。完善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坚持以对乡镇人民政府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履行教育职责的督导为督政主线,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各类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为督学主线,在完成综合督导的同时,每年组织挂牌督学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人员参与的1至2次教育教学工作专项督导,努力构建各类学校动态等级目标管理评价体系,促进各类学校特色发展、健康发展。完善教育监督机制,加大纪检监察的处罚力度,严格落实问责制。
(五)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1、强化教育管理能力建设。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和初中免试入学的具体办法。探索建立教育考试中心,组织管理全县各类招生考试、学业水平测试。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 24 -
及时纠正违规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育和科学管理水平,逐步建立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教育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维护中小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真正做到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规范教师从教行为,教育和引导广大教师加强自身修养,为人师表,不从事第二职业,坚决杜绝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和有偿家教、有偿补课及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规范社会培训机构。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坚决查处教育乱收费、违规招生、贪污挪用教育经费、师德师风等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继续落实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与管理,继续搞好贫困学生支助与帮扶工作。
2、统筹做好安全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管理,重视和加强师生的安全教育。保证学校安全工作经费投入,完善安全设施,做到思想更加重视讲安全、措施更加落实保安全、监督检查更加有效促安全。落实中小学安全工作责任制和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有关规定。维护学校和周边治安秩序,严厉打击扰乱学校治安的违法犯罪活动,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和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
3、营造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各级有关部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基础作用;大力宣传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宣传促进、支持、奉献教育的先进典型,挖掘正能量,通过正面引导,带动师德师风建设,展示务川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就和形象,树立尊师重教良好氛围;加强教育政策解读,积极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营造“重教为先、兴教为责、支教为荣”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全县教育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七、“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见附表)
- 25 -
国家的振兴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事业是人民的事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十三五”我们面临的任务是艰巨的,前进道路上会遇到许多困难,我们必须坚定信心,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负重拼搏,开拓创新,为推动全县经济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为经济建设的腾飞做出更大贡献。
附:务川自治县“十三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重点项目建设表
务川自治县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领导小组
2015年11月23日
- 26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