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是有关军队和战争的概念、范畴、原理、原则等的体系,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军事理论的论文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大学军事理论2500字论文,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军事理论2500字论文篇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哲学观》
【摘要】武装斗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征之一,由此孕育出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毛泽东运用哲学的眼光研究军事问题,丰富了军事哲学的研究内容,为正确树立战争观、准确把握战争规律提供了重要的哲学观。
【关键词】军事思想 哲学观
武装斗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征之一,由此孕育出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作为一代伟人,毛泽东才华横溢,在众多领域均取得了杰出成就。其中,他在军事领域上的造诣,至今仍对后人颇有启迪。毛泽东运用哲学的眼光研究军事问题,丰富了军事哲学的研究内容,为正确树立战争观、准确把握战争规律提供了重要的哲学观。
面对凶狠的敌人,毛泽东积极探索制胜之道,对军事斗争的经验与教训从哲学的高度上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系统总结。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批判了“战争问题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的错误倾向。在军事斗争中,毛泽东始终强调,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军事问题,必须要将认识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唯心论和机械论在军事上的表现大致可以划分为“左”倾和“右”倾路线,这两者均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等军事问题上的矛盾关系,因而不能成为科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原则。具体地说,“左”倾路线持“速胜论”,其实现路径是“城市中心论”,而“右”倾路线则持“失败论”,质疑“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主张放弃革命武装行动。对于这两种错误的军事主张,毛泽东进行了有力批驳。军事力量上的强弱对比决定了“速胜论”丧失了客观物质条件,但也不是“失败论”。只要立足于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可以夺取战争的胜利。
关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问题,毛泽东主张树立全面的、联系的战略眼光。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其伟大之处在于,不是持就军事谈军事的狭隘眼光,而是善于将军事与政治、经济等方面联系起来加以综合考量。与错误的单纯军事论者不同,毛泽东从政治的高度把握战争全局,综合运用各种力量,展开气势磅礴的多点攻势。毛泽东指出,战争是为政治服务的,“从古以来没有不带政治性的战争”。关于战争与政治的关系,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作了精彩论述:“国内政治的改进,是和抗战的坚持不能分离的。政治越改进,抗战越坚持;抗战越坚持,政治就越能改进。但是基本上依赖于坚持抗战。”除了政治的统帅地位之外,战争的物质基础在于经济。毛泽东指出:“战争不单是军事的和政治的竞赛,还是经济的竞赛。”无论是建设南泥湾的战略决策,还是“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的号召,都反映了毛泽东对战争与经济辩证关系的重视。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仅需要战略眼光作指导,也需要具体措施作为有力的支撑。在这方面,毛泽东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观点与方法。“创造战场”以求以弱胜强便是其中一例,这体现了利用既有条件和创造新条件的相互衍生的辩证关系和灵活思维,其典型的实现途径是战略退却、诱敌深入。在此过程中,既有条件和新生条件的交互作用,可为寻机歼敌提供现实可能性。
能否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问题,常常与强弱对比的分析和判断有着密切联系。毛泽东既强调了客观判断敌我形势,并以此作为制定战略战术的依据,又强调了敌我力量对比转化的可能性和条件。敌我力量的对比不是僵化不变的,在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下,可以而且必然发生转化。在军事斗争中,通过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效部署战役战术,处理好兵力的集中与分散的辩证关系,从全局的高度使有形与无形、轻快与厚重、气候与地形等战争要素相得益彰,牢牢把握战争的主动权,是可以实现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针对形而上学的战争观,毛泽东明确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的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毛泽东的
这些论述,涉及到战争中力量较量的深刻实质,极大地鼓舞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热情,为赢得战争胜利指明了现实道路。
坚持辩证的认识论,科学把握全局与局部、主观与客观、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深入体现。全局是局部的有机构成,而不是简单的叠加,并且前者是抽象的具体,需要深刻的理性思维去把握,而后者则是感性的具体,可以通过感性思维去把握。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是复杂的,注重全局不等于完全忽视局部,而是要高度重视对全局产生重大影响力的局部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各种因素的联系机制。在全局与局部关系的问题上,毛泽东坚决反对重局部、轻全局甚至无视全局的错误观点和做法。在主观与客观关系的问题上,毛泽东非常看重在实践中认识和应用战争规律的原则。对于战争的学问和道理,不少人说起来头头是道,可是做起来却一塌糊涂。究其原因,理论和实践脱节,没有解决真知的问题。对此,毛泽东指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同时,毛泽东还认为,军事现象瞬息万变,指挥员的认识过程存在于军事计划的制定之前和制定之后,只知照章办事却不懂机变者,必然失败。在物质与精神关系的问题上,毛泽东既坚持唯物论,又重视辩证法,指出决定战争胜败的因素是人不是物。人的因素的决定地位不仅仅体现在事实认知上,弄清主要与次要、本质与非本质等因素及其地位与相互关系,而且体现在对战争要素的价值判断上,弄清各个战场及其要素的地位与相互关系,还体现在制定恰当的战略战术上,妥善实施事实认知和价值判断的实践环节,使全局与局部形成有机的统一体。
在事实认知中,毛泽东立足于物质与意识关系的基本问题,紧紧抓住对立统一规律的核心地位,全面分析内线与外线、进攻与防御、主要与次要乃至阵地战与运动战等诸多矛盾错综复杂的关系,反对将问题片面化的形而上学倾向。在军事斗争中,指挥员必须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相符,这是正确认识战争规律和制定战略战术的前提。战争现象尽管错综复杂,且不确定和隐蔽性极强,但有蛛丝马迹可查、有客观规律可循。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符,不能仅仅停留于对表面现象
的把握,更需要对战争信息和要素进行重构的勇气和智慧。这方面的典型表现莫过于对优势与劣势的判断。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发表了独到见解:“优势而无准备,不是真正的优势,劣势而有准备之军,常可对敌举行不意的攻势,把优势者打败。”这种事实认知摈弃了机械的认知模式,对优势与劣势进行了灵活和深刻的理解,是富有启发性的高级思维成果,成为毛泽东作战构思的重要方法论之一。 大学军事理论2500字论文篇二:《浅谈信息化条件下城市进攻作战战法运用》
【摘 要】信息化条件下,城市作战仍然是主要的作战形式之一,是赢得战争的关键。本文重点从四个方面对信息化条件下城市进攻作战战法运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信息化;城市作战;战法 0 引言
近十年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如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2011年的利比亚战争等均是主要针对城市所进行的作战。战争实践已表明,赢得战争的关键是夺取城市。信息化条件下,城市作战仍然是一种主要的作战形式,对战争胜负起着标志性的决定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因此,研究信息化条件下城市作战的战法运用至关重要。
1 信息主导,精确打击,毁要击害
信息化条件下城市作战,首先围绕作战信息控制权的争夺而展开,其主要任务是:破坏敌方战场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和利用,保证我方战场信息收集、传递、处理和利用。城市作战行动往往从电磁领域开始,由电子战、网络战和心理战拉开序幕,通过实施信息攻击,有效瘫痪城市防御体系和神经中枢,以对作战进程和结局产生决定性影响。
精确打击,毁要击害,就是首先利用各种先进侦察器材,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准确判断出城市内重要目标的具体位置,而后使用信息化集成度高的精确制导武器对其实施精确打击。精确制导武器超视距精确打击对方要害目标,能有效肢解其作战体系,瘫痪其供给能源,使短兵相接及死伤惨烈的巷战方式和“地毯”式火力摧毁大为减少,
所造成的附带毁伤明显减少。通过远程精确打击摧毁市区的重要目标,如指挥控制中心、重兵集团、水电气供应设施、后方基地等,就可以破坏城市防御系统的整体性,达成战争目的。摧毁了敌军政指挥机关,敌方就失去了有组织的抵抗;瘫痪了通信枢纽,就切断了城市与外界的联系;控制了舆论工具,就能迅速改变社会的舆论导向,从而也就大大缩短了战争的进程。
2 特种破袭,斩首夺要,先声夺气
特种破袭,斩首夺要,先声夺气是指在城市作战中,使用特种作战力量或精选兵器对敌指挥官、指挥机构及网络节点实施精确打击,消灭、俘获、摧毁敌重要目标和作战系统。信息化条件下运用此战法应着重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慎重选择目标。运用各种信息化平台及手段,既要考虑攻击目标的政治影响,又要考虑攻击目标的价值作用;既要考虑攻击目标对作战全局的影响,又要考虑攻击目标对作战行动的影响;既要考虑动态目标,又要考虑静态目标,力求做到突出重点,分清主次,综合考评选定目标。二是合理运用各种手段。综合运用多种火力手段对敌重要军事设施或关键目标实施猛烈的火力突击,尤其是对敌指挥控制中心、通信枢纽和指挥机构配置地域等实施毁灭性打击或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其实施软打击使其失去作战指挥功能。合理运用特种作战力量,利用有利战机,采取穿插渗透等方式潜入敌后,对敌重要目标实施干扰、袭击、伏击、破坏,使兵战与心理战、心理战与火力战有机结合。三是制造恐怖,扰乱敌心。利用黑客通过网络攻击的方式进入城市网站的重要服务器,篡改信息,动摇其民心士气,使其不攻自破;采取集群输送、精干编组等方法,分散渗入或强行进入敌后,破坏敌水源、能源等敌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3 立体封控,多路突击,分割围歼
立体封控,多路突击,分割围歼,是指综合运用空中封锁、地面封锁、海上封锁(如对濒海城市进攻)、电磁封锁等手段,孤立敌占城市,控制城市守敌与外界的主要通道,从物质上和心理上对敌产生震慑,而打乱敌心理平衡和抵抗意志。而后根据敌情、地形情况,选择数个攻击方向,对敌实施多路向心突击,将其分割为相互隔绝的孤立部分,
分散敌人的防御力量,使其顾此失彼,漏洞暴露,然后分别予以各个歼灭。
立体封控就是全面封锁控制,陷敌于绝境。为封锁、孤立城市守敌,切断外围与城市守敌的联系,瓦解城市军民的抵抗意志,必须采取全面封锁的方式,利用网络封锁、电磁封锁、空中封锁、地面封锁、海上封锁陷敌于绝境。对市政中心、电台、电视台、通信枢纽等军政兼容目标,应强封弱打,以控为主;对机场、港口等平战结合的目标,应空降占领,封打结合,边打边控;要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下,广泛采取攻心手段,孤立、瓦解守敌。
多路突击,分割围歼就是在立体封控的基础上,根据敌人的战斗部署,实施多路而有重点的连续攻击,割裂敌部署,以包围为主要手段,对敌实施各个围歼。作战中,应采取火力打击、地面攻坚、特种部队渗透和空(机)降兵袭击相结合的手段,编组独立的地空协同作战群,实施多路多方向立体伴随攻击。其中,主要突击群通常沿市区主要通道实施不间断的高强度突击,突贯敌市区防御纵深,割裂敌主要防御体系,并以部分兵力卷击主干道两侧的街巷,抢占有利地形地物,掩护主力沿主干道的割裂行动。重点打击敌指挥中心、通信枢纽、重兵集团等要害,夺取敌电台、电视台等,破坏指挥,左右舆论,以求速战速决,降低伤亡,减少破坏,达到夺控城市的目的。
4 分片搜剿,控保结合,维稳治乱
分片搜剿,控保结合,维稳治乱是指在割裂敌市区各防区和控制敌要害目标后,各突击部(分)队乘势对深藏难寻之敌,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和现代侦察技术,采用多种方法,分区划片,逐街逐巷、逐楼逐房的实施搜剿,坚决消灭顽抗之残敌,防止其对我实施小股袭击、伏击和狙击,破坏城市命脉性重要目标、劫持人质、制造恐怖事件,煽动蛊惑群众,组织暴乱等活动。
分片搜剿就是将市区划分为若干个区域,由相应的部(分)队运用多种方法与手段,采取边打边剿,把攻击行动与搜剿行动有机结合起来。其主要方法有:前搜后打、前打后剿和边打边剿。前搜后打,即前一梯队在完成预定攻击任务后转人搜剿作战,后续梯队继续向纵探发展
进攻;前打后剿,即前一攻击梯队完成预定攻击任务后,继续向纵深发展进攻,由后续梯队或担任后方防卫任务的部(分)队及时跟进转人搜剿;边搜边打,即在攻击部(分)队夺占预定目标(区域)后,以部分兵力转人搜剿,主力继续向纵深发展进攻。有时,也可在完成全部攻击任务后转入全面清剿。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要预先计划,周密组织,避免遭敌袭扰。
控保结合,维稳治乱要重点把握以下三点:一是防打结合,反敌袭扰。通过加强对重要目标的警戒、巡逻和对机动目标的护送等防卫手段以及灵活运用伏击、清剿等攻势行动,反敌对我袭击、伏击和狙击。二是疏压并举,反敌骚、暴乱。在实施反骚、暴乱时,应充分相信广大群众,采取以政治宣传疏导为主,军事威慑和武力打击相结合的方法,坚决、迅速、稳妥地制止和平息骚、暴乱,力争将骚、暴乱消灭在萌芽之中。三是快速反应,反敌制造恐怖。对城市实施有效控制后,为维护城市治安和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必须采取果断措施,严厉打击恐怖分子,防止恐怖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伟.世界著名城市作战点评[M].长征出版社,2012,03. [2]刘红兵.浅析美军城市作战理论与实践的主要特点[J].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学报,2012(02).
[3]孙强银.信息化条件下城市作战研究[M].黄河出版社,2004,03.
大学军事理论2500字论文篇三:《试论高校军事理论课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高校军事理论课面临着课时压缩、就业功利性心理、课程体系相对浅显和在学校课程体系中地位等一系列挑战,以及采取开设有特色的选修课、进行考核方式改革、教学与科研并举和争取纳入教学评估体系等迎接挑战的对策。
关键词:军事理论 挑战 对策
军训纳入法制化轨道后,军事理论课在高校也逐步全面开设。军事理论课旨在向大学生传授国防知识,使其了解国际国内防务新趋势,
增强国防观念,激发爱国情怀,是具有我国国情和特色的人民战争思想具体实践。有关高校军事理论课的意义,学术界讨论得比较多,本文着眼于课程的角度,探讨军事理论作为一门大学必修课在高校面临的挑战,试图寻出应对的策略,使军事理论课在提高大学生素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高校军事理论课面临的挑战
高校为了提高办学水平和增强知名度,在教学方面都在进行着大刀阔斧地改革,这对高校所有课程而言都是挑战。作为一门新兴的在普通高校开设的军事理论课同样如此。
首先,课堂课时压缩的挑战。
近几年大学招生规模扩大,每年毕业生的基数也相应增大,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的余地也拓宽了,他们更倾向于录用有实践经验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导向的影响下,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就是压缩课堂上课的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和选修课。军事理论课教学大纲规定其总课时不得少于36个学时,当前能够开满36个课堂学时的高校不是很多。在高校基础课程都大量缩减课时的潮流之下,军事理论课自然而然面临着压缩课时的挑战。有的高校缩减了一半课时,有的高校缩减了三分之一课时。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不变的情况下,在课时压缩的背景下,有些章节内容只能点到为止,无法进行深度分析。对于教学人员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最精彩、最实用、最有趣的国防和科技知识传授给学生,在挑选教学内容方面是要费一番脑筋的。
其次,大学生就业功利性心理的挑战。
随着全国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问题立刻就摆在家长和广大学生面前的直接问题了,有的大学生一进大学校门就为四年后的毕业就业问题而发愁,更有些大学生未雨绸缪,从师兄师姐那儿听说就业市场上有工作经验者优先,在大学里不遗余力地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想积累些实践经验,整天忙忙碌碌,难有时间和心思静下来钻研课程,考试以过关作为目标。大学生在刚进大学校门就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有其积极的一面,可以促使大学生在高校里有目标有计划地学习
和生活,不至于到了毕业时而不知所措。但是,如果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得太具体太细化,也容易走向极端。大学的教育过程与职业生涯并不能完全等同。职业是一项具体的工作,由各个要素组成,大学教育是对学生各个方面的情商和智商的训练,一旦训练成熟就演变成一个人的内在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是以后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必备条件。如果大学里这方面的能力培养不够,处理问题的基本素质不过硬,一进校门就瞄准某一具体的行业,并为之付出很大的努力,表面上看来有声有色,但可能在以后的岁月里在该领域难有进一步发展。近几年考研热也是持续升温,有的大学生很早就为考研做准备,对于与考研有关的课程很努力用心地学习,而与之无关的课程就以过关为目标草草应付。对于军事理论这种公共必修课,由于它对大学生的就业与考研方面几乎没有直接明显的帮助,在就业功利性心理下,大学生对军事理论课的学习态度是以获得相应学分为己任。因此,如何把军事理论课开设好,能够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该门课对自身的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会有帮助,也是一个摆在军事理论课教师面前的一大艰巨任务。
第三、课程内容体系相对肤浅的挑战。
军事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内容博大精深,涵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个领域。高校里开设的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学时最多只有36个学时,因此,在这么少的时间里想把庞杂的军事学学习得有深度,其实是不可能的事。正是基于这个因素,高校军事理论课教材内容显得肤浅,章节也是各自独立,甚至给人一种科普知识的印象。对于考进高等学府的大学生来说,独立阅读教材和通过考试不会有很大的难度,这种状况的消极影响就是大学生会降低军事理论课在他们心里的地位和分量,这主要是该门课深度不够所导致的。在教材内容相对浅显的情势下,军事理论课教师需要就某些专题进行深度挖掘,既然不能面面俱到,就要进行重点出击,让学生感到是在老师的剖析之下才醍醐灌顶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抵消教材内容相对简单带来的弊端。
第四、学校课程体系中地位的挑战。
高校里开设的各门课程都有其开设的理由和依据,在课程地位上是平等的,但是实际上在教学管理者和大学生心中,高校开设的课程是有三六九等之分的。他们最在乎是专业课程,因为它们与大学生就业前途息息相关,其次才是公共基础课,即使在公共基础课中,各门课程的地位也是不一样的,对于与大学生未来考研有关的课程,出于考研的目的,有志于考研的学生在平时也会用心学习的,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很高,有时甚至高于专业课。与大学生就业和考研没有太大关联的公共基础课,学生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最少的。教务部门对于与学生考研和就业有关的公共基础课程也是另眼相待,因为它们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前景。军事理论课作为高校的公共基础必修课之一,悲观一点说,可能是先天不足,后天难塑。非军事类的高校开设军事课程,本来就令许多人不理解,认为军事课是军队院校的事,全国普通高校也不是培养军事人才的场所,其实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解,理解军事理论课目的在于使大学生了解国防知识,增强国防意识,培养国防情结。高校军事理论课是一门相对独立的课程,没有更具深度的军事类课程与之衔接,并且对大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影响不是很大,考核结束获得学分,也就到此为止了,尽管还有些学生军迷意犹未尽。总之,军事理论课与大学生就业和考研之间的关联度不是很大,再加上本身是一门相对独立的课程,影响了它在高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二、高校军事理论课进一步完善的对策
军事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是高校实施国防教育的一个理论阵地,在高校里全面开设的时间不是很长。要想确立它在高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面对军事理论课在高校中面临的挑战,进行应对的策略有:
首先,依托国防教育法在高校开设具有学校特色的国防军事选修课。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已经纳入法制化轨道,军事课程进入大学课堂有其法律上的保障。大学课程学时压缩的趋势已成事实,同时学校也开设了形式多样的选修课,因此,对于军事理论课学时压缩的挑战,可以采用开设军事方面的选修课来完善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开设的军事类选修课力争要有以下两个特点:一、要成为学校的一门特色选修
课,深受学生欢迎,是学校亮点课程之一,这将对军事理论课建设起到积极作用,会得到学校进一步的重视和支持。二、要尽量避免与军事理论课内容的重复,可以就教学大纲中某专题进行剖析,使之成为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延伸。三、要突出国防领域的前沿动态,向大学生传授最新的军事思想、军事装备、军事科技等知识,让学生感到他们了解到的是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时事性的国防知识,具有现实感。
其次,考核方式上进行改革,防止学生出现厌学情绪。大学生选课的功利性心理,决定他们不会把军事类课程作为优先选择目标,必须面对这样的一个现实。军事理论课要依托其作为公共必修课这一特点,合理引导大学生认识和了解这门课,培养他们的兴趣点,避免以考核作为手段迫使大学生被动地上课,这样学生容易出现厌学情绪,导致恶性循环。考试可以采用更加开放、更能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方式来进行,比如采用开卷的形式,考核题型以主观题为主,让他们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还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进行军事题材方面论文写作训练,其成绩可以按一定比例纳入期终总成绩。这种开放性考核方式不易导致学生因闭卷考核方式引起对该门课的厌倦情绪,也可消除闭卷考试所带来的死记硬背的学习误区。总之,大学生对军事理论课的不反感,就是它能进一步发展的希望所在。
第三、走教学与科研并举之路。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三大职能。军事理论课作为高校课程,其课程建设自然也是教学和科研并举,但是由于军事理论课纳入高校教学计划的时间还不长,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专家学者力量亟待加强,有份量的科研成果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军事理论课程体系的浅显现状难以短期改观。在教学方面,有条件的高校都已经开始把军事理论课纳入学校课程计划;至于科研方面,其发展程度逊于高校其它的公共基础课的科研水平。其实,科研水平的高低最终决定教学水平的好坏。为提高科研水平,可采取的措施有:一、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学人员的学历水平,引进具有不同学业背景的人员充实该领域。二、采取奖励手段鼓励教学人员进行科研活动,定期召开全国性或地域性的学术研讨会,为他们的学术交流
提供平台。三、军队院校可以凭借在军事领域的研究优势,为高校军事理论课的教学人员提供中长期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总之,军事理论课要实现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
第四、争取把军训纳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体系中。教育部五年一轮对高校本科水平教学评估,对高校改进教学质量、提高科研水平,起到了积极的督导作用。如果能够争取把军训作为高校教学评估体系中的一个评估点的话,将会引起高校对大学生军训工作的空前高度重视。军训包括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把军训纳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可行性理由:一、军训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国防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和载体,关系到大学生归属感的强化和培养,是高校的一项教育职责。该项职责高校完成得如何,教育部应该进行检查和指导。二、高校公共基础课都纳入了教育部的评估体系之中,军事理论课是一门公共必修课,理应纳入评估体系,可是许多高校由于军事理论课长期主要由校人武部来组织,人武部是党委的下属行政单位,不是当作教学单位来看待,所以在客观上军事理论课容易游离出教育部的本科评估体系之外。
猜你喜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