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让学引思”教学范式建构策

“让学引思”教学范式建构策

2021-05-23 来源:乌哈旅游
“让学引思”教学范式建构策略

崇冲

摘 要:建构小学数学“让学引思”课堂教学范式,是基于儿童本位的教学主张,是对以学定教、为学而教、以生为本等教学思想实践性的诠释。在教学设计环节上,教师从“让学”和“引思”两个纬度的思想框架出发,贴近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设计科学、合理、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让机会、让时间、让活动给学生探索,从而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

关键词:小学数学;让学引思;教学范式;建构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7B-0053-02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走到现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不少数学老师的课堂教学处于高耗低效境地。如果从学与教的关系审视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不难发现,现在很多数学课堂教学仍然未走出两个典型的误区:一是学生怕“自学”,习惯等待教师的“教”,表现出学习上的不自信、不主动。二是教师怕“不教”。许多数学老师觉得现在知识体系比较庞杂,如果不面面俱到、仔细咀嚼,万一考试考到了相关内容,不好交代。

针对上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出现的这两种误区,盐城市推行的“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目的就是让教师走出教与学的误区。近两年,笔者通过对盐城市“十三五”规划课题《小学数学“让学引思”课堂教学范式的建构研究》进行深入思考,积极探索走出当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误区的策略,获得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让学”开路:以预习实现为学设教

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不是老师能教会的,学习能力的形成需要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反思、体会、感悟,需要学生长期的个性化学习。预习或者说前置性探究学习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教师为“学”而教。数学教学活动的主要矛盾是师生对知识认识的“不对等性”。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处于知识的高点,学生明显处于知识的低点,这两个点的差距越大,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都会感到越困难,反之,这两点的差距越小,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会感到越容易。为缩小老师和学生在知识上的不对等性,教师在课前为学生设计有效的预习活动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发现问题,

积累了一定数学活动经验,预先建构一套对新知识认识结构,客观上能有效缩短老师和学生对同一知识认识上的差异。

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采用先扶后放、逐步提高的策略,为学生设计一些难易适中、可操作性强的预习方案。因为预习的内容是学生没有系统接触的新知识,而且大部分是学生独立完成的,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预习问题不宜“过大”,要从“小”处入手。例如,在教学五年级《小数除以小数》一课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因为学生已经理解并熟练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对于“小数除以小数”这样的新知识学习关键要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利用商不变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基于此,可设计这样的课前预习题:

(1)商不变规律是什么?

(2)2÷4=( ); 猜想:被除数2和除数4同时缩小10倍,商是多少? (3)仔细观察表中的数,说说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应该怎样变化,你还能列举一些类似的例子吗?

(4)想:小数除法是怎样转化成整数除法的?运用了什么规律? 二、“引思”护航:以探究实现顺学而引

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教”始终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数学教学首要任务不是教会学生数学知识,而是为学生创造各种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学会数学知识。学生通过课前的前置性学习,在课前扫清了部分学习障碍,拉近学生与老师对新知认识上的差距。

首先,通过课前预习,学生或多或少地掌握了一些与新课相关的知识,学习起点明显高于原先。但由于小学生自学能力有限,要学习的内容也是有难有易。对于有些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学生是没有能力通过自学完全理解的,也有些内容是不适合学生自学的,虽然学生在课前通过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可以了解新知,但很多学生对新知的认识处于“懵懂”或“模糊”状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困惑,有效组织学生探究新知。

其次,通过课前批改学生的预习作业或访谈学生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能够正确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这也是教师备课和组织课堂教学的关键。在课堂上,教师应创设学生主动

探索的平台,组织学生交流预习的成果,展现学生已有认知状态。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实际操作、直观演示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

最后,教师要充分放手,让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更广阔的空间探究具有思考价值而又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你们还有别的想法吗?”“这个问题还有谁能补充?”“对于这个问题谁还有疑惑?”……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大胆想、大胆做。既要引导学生思考新知“是什么”,更要引导学生理解新知“为什么”,让学生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深入探究新知中蕴含的数学本质。

三、学思互溶:以启发帮助学生发展思维

“让学引思”课堂教学还需要数学老师善于倾听,及时捕捉教学信息,并将信息合理转化为教学资源。在“让学引思”课堂教学中讨论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让学”始终贯穿“思考”

学生的一切自主学习活动要基于“数学思考”这个重要因素。没有学生独立思考讨论的课堂是死课堂。没有经过深入思考的讨论不会在学生思维深处引起共鸣。所以,无论是课堂教学前置探究活动还是课堂上的交流发言,老师一定要经常提醒学生先思考,再实践,再反思。

(二)“引思”始终把握“主题”

对学生的讨论如果是放任自流,课堂教学很可能偏离主题或者主次混淆。比如,在学生自主汇报交流或小组汇报交流环节,如果不注意时间控制,学生很可能纠结于非课堂主要问题而难以自拔,或借讨论做无关课堂的事情,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在“让学引思”课堂中,虽然主张教师尽量不要干预学生的学习活动,但并不是教师不能去干预学生的讨论,如果学生的讨论偏离了课堂教学主题,教师还是要适时干预的。

(三)“让学引思”始终关注“思维”

数学学习本质上是思維的训练。“让学”只是学生走进数学学习殿堂的门径,“引思”才是教学的本质追求。在“让学引思”背景下,数学课堂要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要关注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教师要善于设计贴近学生认知水平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敲击学生思维的空白处,时刻引导学生对已有的认知进行质疑,思考有无更好的方法,有

无新的发现,组织学生开展创造性的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缜密性、批判性和灵活性。

总之,通过建构小学数学“让学引思”课堂教学范式研究,初步解决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学生怕“自学”、教师怕“不教”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走在教师“教”前面,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在学生“让学”的基础上,教师“引思”护航,保证学生的学习不偏离预设的教学目标,在时间和空间上保证学生学习活动正常展开和学习行为真实发生。

基金项目:本文为盐城市“十三五”规划课题(编号:2017-L-003),《小学数学引思”课堂教学范式的构建研究》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肖学平.导学课堂教学模式[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让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