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装 载 机
我厂装载机主要是为了煤场整形和清理车皮余煤设置的,是由工程机械厂生产的ZL50型装载机。
4.3.1机车大小修标准 4.3.1.1大小修的定义
每台机车的大小修是根据该车上次大修后所完成的工作量或工作小时及技术状态决定的。一般是大小修交替进行的。按莱芜电厂辅助设备检修间隔和工期规定的要求,每隔两年进行一次大修,工期为10-20天,每半年进行一次小修,工期为7天。大修是把机车进行全部拆卸清洗、检查、分类修理、试验、磨合并恢复其原来的技术经济指标,小修就是进行部分或其系统的拆卸、检查、修理、调整、试验,但发动机小修后必须达到额定马力的90%以上。
4.3.1.2大修和小修的区别
把机车分为发动机、中央传动和行走三大部分,在发动机大修的前提下,期余两部分都是大修,反之,大修也可变为小修,大修费用按计划执行,小修按实际耗用计划,一次小修费用不超过大修计划的70%。 4.3.1.3大修标准
4.3.1.3.1发动机大修标准:发动机大修,必须搪缸(或换缸套)和磨曲轴(或更换曲轴)的工序,若进行其中一项工序不能称大修。若更换和修复主要零件平均超过50%以上者,即使设备未进行搪缸或磨曲轴工序,也可作为大修处理。 4.3.1.3.2传动系统和行走系统大修标准:传动系统和行走系统更换和修复主要零件平均不大于50%以上,该系统作大修处理。 4.3.2 ZL50型装载机检修工艺标准 4.3.2.1主要技术规范: 4.3.2.1.1性能:
3
斗容量: 3.2m
额定负荷: 5000KG 动臂提升时间(全负荷):8.5S 铲斗前倾时间(空负荷):3S
车速: I挡: 0-11.5km/h II挡: 0-37 km/h 倒挡: 0-16.5 km/h 牵引力(空载): 1200 km/h 最大爬坡度: 28° 最小转弯半径:前外轮中心: 5670mm 铲斗外侧(运输状态): 6600mm 后外轮中心: 5324mm 机重: 16.7T 4.3.2.1.2几何尺寸:
车长(斗平放地面): 3266 mm 车宽(斗轮外侧): 2840 mm 斗宽: 3000 mm 车高: 3230 mm
轴距: 2760 mm 轮距: 2240 mm
最小离地间隙: 450 mm(变速箱底部) 卸载高度: 3130 mm 卸载距离: 1220 mm 4.3.2.1.3发动机部分:
型号; 6135K-13b柴油机
型式: 单行立式四冲程“W”燃烧室 汽缸数-内径×行程: 6 —135×140 mm 总排气量: 12L
额定转数: 2200r/min
额定功率: 154.1KW(210马力) 最大扭距: 76.5gm/882.4km/h
最低燃料消耗率: 217.6g/kwh(160克/马力小时) 喷油泵: B型泵 调速器型号: 449E-000
燃油: 0号或10号轻柴油
空压机:工作压力: 0.588-0.78Mpa(6-8kgf/cm) 最大排气量: 135-142L/min 正常排气量: 81-88L/min
功率: 6.6KW(9马力) 4.3.2.1.4传动系统:
液力变矩器:型式: 单级四元件(双涡轮)K=4 冷却方式: 油冷压力循环式 进口油压: 0.2-0.44Mpa
出口油压: 0.049-0.245Mpa(0.5-2.5kgf/C㎡ 变速箱: 型式: 行星式液压换挡 变速挡位: 两挡前进 一挡后退 变速油泵: 转速:2200r/m 流量:129L/min
变速工作压力: 1.078-1.47Mpa(11-15kgf/ C㎡ 主传动器: 型式: 螺旋伞齿轮一级减速 减速比: 4.625:1
驱动桥与车轮型式: 四轮驱动,轮胎气压0.27-0.29 Mpa 4.3.2.15制动系统:
脚制动:型式: 气顶油盘式四轮制动 制动直径: 500 mm
制动分泵直径: 75 mm(32只)
工作气压: 5.488Mpa(5666kgf/cm) 摩擦片单位压力: 409Mpa(50kgf/ C㎡) 手制动:型式: 软轴操纵双蹄内涨式 制动鼓直径: 315 mm 制动带尺寸(长×宽×高): 352×79×6.5 mm 4.3.2.1.6转向系统:型式: 液压助力转向
系统工作压力: 13.7Mpa(140kgf内径×行程: 2—165×925 mm
转向角度: 左、右各35° 转向缸数—内径×行程: 2—100×345 mm 转向泵: CBG2050型齿轮泵 4.3.2.1.7工作位置:
动臂油缸数—内径×行程: 2—165×925 mm 转斗油缸数—内径×行程: 2—125×500 mm 分配阀: 双联阀杆式
工作油泵:型式: G型双联齿轮泵 转速: 220r/min
工作压力: 145Mpa(150kgf/cm² ) 工作装置: 为双摇臂反转回连杆机构 附有铲车放平装置 4.3.2.1.8电气系统;
系统电压: 24V
蓄电池: 2-6Q-195(140)型(两只) 灯泡电压: 24V
柴油机启动: 24V电压启动 4.3.2.1.9加油容量:
燃油(0号或0号、轻柴油) 325L 液压油: 200L 齿轮油: 45L 变速箱: 45L 制动系统: 6KG 各油嘴: 4KG 4.3.2.2检修工艺
4.3.2.2.1检修前应对车辆进行全面检查,掌握车辆的技术以及存在的缺陷,便于检修后的鉴别比较。
4.3.2.2.2开工前应作好检修材料、工具的准备、工时消耗、各项技术措施的制定、工作票的办理等各项准备工作。
4.3.2.2.3检修时应对车辆的污垢进行清理,组装工作现场应尽量保持卫生,努力做到文明检修。
14.2.2.4整体部件解体时,对不允许互换或须按一定方向安装的部件应作好记号,拆下的零部件要妥善保管。
4.3.2.2.5对于光洁度要求较高的结合面及轴端面要加以保护,以防碰撞损坏,对于严密要求较高的结合面,解体时应用顶丝顶起,必须用扁铲冲开时,应把损伤的结合面进行休整。 14.2.2.6对有机械振动的部位及隐蔽分散部位的螺丝一般应装保险锁片、弹簧垫片或开口销等,以防退口、松动。
4.3.2.2.7在清洗、组装齿轮、轴承及内燃机部件时,不应有杂质流在机件上,以防油道堵塞和影响润滑质量。
4.3.2.2.8变矩器、变速箱、前后桥排放出的润滑油应盛在干净的容器内,油脂合格的应过滤再用,不合格的要分类存放,不许混搅。
4.3.2.2.9对精密量具(如游标卡尺、千分尺)应妥善保管,正确使用,不允许测量表面粗糙的工件。
4.3.2.2.10检修过程中,要严格遵守质量标准,坚持质量第一。检修完毕后应清理现场,汇总资料,并填入设备台帐。
4.3.2.3汽缸盖、配气机构的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4.3.2.3.1汽缸盖
汽缸盖由灰口铁制成,采用螺旋进气道,使用时若发现汽缸盖底面不平度超过0.05 mm时,可在磨床上磨平,但总磨削量不得大于0.2. mm。 4.3.2.3.2气门导管
4.3.2.3.2.1增压机型的进气门导管内孔上端有9°锥角,以加强进气门杆和导管孔及气门和气门之间的润滑,其它气门导管通用。
4.3.2.3.2.2当气门导管损坏时,应当用专用冲头将其卸下,安装新导管时亦可用专用冲头压入。拆装时冲头应沿导管中心线方向进行,以免损伤导管。 4.3.2.3.2.3导管高出气门弹簧座的距离为26±0.30mm范围内。 4.3.2.3.3气门座
当气门座锥面与气门导管内孔不同心而影响气门密封时,可用镶锥面的绞刀修刮,尔后进行研磨,并检查进、排气门座的接触的接触带宽度应为1.70-2.20 mm (增压机型的为1.30-2.20 mm)。 4.3.2.3.4气门
气门有增压和非增压机型之分,安装时应注意气门杆上的保险锁片不可漏装或落入缸内,以防损坏活塞。 4.3.2.3.5摇臂和摇臂座
摇臂和摇臂座安装与缸盖上时,摇臂尾部的调节螺钉球头应落在推杆碗形座面内,摇臂头半球面应与气门杆顶面中部接触,此间隙进气处为0.30 mm,排气处为0.35 mm,其调整方法如下:
14.2.3.5.1先拆下汽缸罩盖,然后转动曲轴,使飞轮壳监视窗上的指针对准飞轮上的定时“0”度线,操作时应防止指针变形,并保证指针位于飞轮壳上的两条限位线之间,此时I缸和VI缸处于Ⅱ点。
4.3.2.3.5.2拆下喷油泵侧挡板,观察喷油泵柱塞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或曲轴转动时前后排气门均不动,膨胀冲程始点位置。如第一缸处于该位置,可调整Ⅵ缸气门,然后用同样的方法调整其他各缸。
4.3.2.3.6喷油器水套和喷油器的安装
喷油器的水套装在汽缸盖进气道的斜孔处,其上端处外圆装有两个橡胶封水圈。拆卸时应用M27×1.5螺丝在喷油器水套内孔上攻出螺纹,旋入相应的螺纹的拆卸工具,将喷油器水套拉出。安装喷油器时,应均匀拧紧螺栓,其扭矩不大于19.6-24.5Nm(2-2.5kgm)。 4.3.2.3.7推杆和推杆套筒
-0.050
推杆套筒外径为φ40 通过机体小窗可以拆检推杆套筒 -0.086
拆检推杆时,应校正其弯曲,其杆部不直度不大于1.2mm。 4.3.2.3.8凸轮轴及其轴承
凸轮轴第一挡轴径处装有推力轴承和隔环,用来承受轴向推力,其余各挡的凸轮轴轴承分别压配在机体中。压配时,轴承上的轴孔必须与机体上的轴孔对准。凸轮轴装好后,分别测量凸轮轴顶端面至推力座前端面长度,两者差值即为推力面的轴向间隙。标准间隙为
0.195-0.645。
4.3.2.3.9汽缸垫的安装 安装汽缸垫时,应注意缸套口有反边处一面应朝上。紧固缸盖螺丝应从中间向两边紧,分二、三遍紧至215.6-245Nm(22-25kgm)为止。 4.3.2.4机体、汽缸套的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4.3.2.4.1机体
4.3.2.4.1.1机体两侧设有检查窗口和盖板,前端的传动机构盖板用于在调整传动齿轮啮合间隙后,与机体一起铰配定位销,严禁拆卸。
4.3.2.4.1.2安装飞轮壳时,应保证飞轮壳孔与输出阀兰之间有适当的间隙(0.15-0.85)。 4.3.2.4.2汽缸套
汽缸套凸缘下端面与机体配合面之间装有厚0.25 mm的紫铜垫片,用以密封冷却水,亦可用于调整汽缸套上端面凸出机体顶面的距离。搪缸时以0.25 mm为准分档,搪大极限尺寸为X137 mm,但应装配相应加大的活塞和活塞环,安装汽缸的具体办法步骤和要求如下: 4.3.2.4.2.1将未装橡胶密封圈的缸套装入机体内,在上端面用力将汽缸套压紧,测量缸套上端面凸出机体顶面的距离,此距离应为0.04-0.15 mm当小于0.04 mm时,可用较厚且平整的紫铜片进行调整。
4.3.2.4.2.2检查同一缸盖两个汽缸套上面凸出机体顶面的距离之差应在0.04 mm之内,否则应重新调整或选配汽缸套。
4.3.2.4.2.3装好橡胶密封水圈套,将汽缸套装入机体,分别按曲轴中心线和垂直曲轴中心线方向测量汽缸套内孔尺寸,规定内径为135(+0.40)mm,其椭圆度和不直度不得超过0.03 mm。
4.3.2.5曲轴、主轴承的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4.3.2.5.1曲轴
曲轴连杆轴径磨损到一定程度,可在磨床上按0.25 mm分档修磨。允许对小直径为94 mm,修磨后的曲轴,必须装配内径相应缩小的连杆轴瓦,轴颈上的油管口应低于轴颈表面1-2 mm,孔口表面须倒圆角修光。 4.3.2.5.2曲轴与主轴承的装配步骤 4.3.2.5.2.1将曲轴各零件清洗吹净。
4.3.2.5.2.2将主轴承内圈放在机油中加热到100-120℃,把输出法兰放在清洁平整的垫板上,迅速套上已加热的主轴承内圈,此时应注意连杆处于死点时,从前轴颈上的油孔上位于左面。然后固定螺栓。
4.3.2.5.2.3将装配好的曲轴横放在平台上,先将所有螺栓上的螺母按顺序拧紧,其扭矩为39.2-68.6Nm然后自由向左用扭力扳手按对角交替顺序拧紧到176.4-205.8Nm。 4.3.2.5.2.4装配好的曲轴待充分冷却后,将套上主轴承外圈的首尾两挡主轴搁置V型铣上,用千分表检查中间各挡主轴承的不同心度,慢慢转动曲轴,观察千分表的跳动量,若达不到要求,则可以放松或拧紧贯穿两个曲轴的双头螺栓调整曲轴的不同轴度,但放松时扭距不小于117.6Nm,拧紧时扭距不高于245Nm。
4.3.2.5.2.5用吊装工具将配合合格的曲轴沿装有主轴承外圈的机体主轴孔的中心线方向,从机体后端(不装飞轮壳)缓缓地边转动边向下装入机体(取出时方向相同)。此时应注意连杆轴颈不得于主轴外圈碰撞,曲轴装入机体后在飞轮端用手转动曲轴,应灵活。 4.3.2.6活塞连杆的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4.3.2.6.1活塞环和活塞销
4.3.2.6.1.1活塞环装配时应注意:第一道环槽装多孔性度铬平环,第二、第三道环槽装内圆倒角的扭环,装配时倒角一面应朝上。
4.3.2.6.1.2活塞销有两种:“G”型柴油机的活塞销外径为48mm,其内径为24mm,“AG”型和增压型柴油机的活塞销外径为52 mm,内径28 mm。
4.3.2.6.1.3活塞销与活塞及连杆的装配为全浮式,即与活塞销为过度配合,与连杆小头衬套孔为间隙配合。 4.3.2.6.2连杆和轴瓦
连杆小头衬套直径为48 mm,大头宽为65 mm,调换新的连杆称套时,应将连杆小头上的油孔对准称套上的油孔在压入,以保证活塞销和衬套的润滑。连杆小头轴瓦系钢背铝合金制成,可互换,它与连杆大头孔靠轴瓦上的凸舌定位。 4.3.2.6.3活塞连杆组的装配
4.3.2.6.3.1将活塞放在机油中加热至100-120℃,取出活塞,迅速将外表面涂上机油的活塞销装入活塞和连杆小头孔中。此时应注意活塞顶部气门凹坑与连杆大头切口的相对位置应正确。
4.3.2.6.3.2安装活塞环可用铣刀制成夹套,将活塞环错开120℃左右,用夹具将活塞环夹住,然后用铜棒将活塞及环慢慢压入缸内。
4.3.2.6.3.3安装活塞之前须将缸套、活塞及环各部涂上机油,然后将已装配好的活塞环转到便于扭连杆螺钉的位置,装上连杆盖,并用扭力扳手分三次均匀交替拧紧到规定扭矩,即17.6-196 Nm。
4.3.2.7传动机构的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4.3.2.7.1传动系统主要以齿轮传动为主。主动齿轮、喷油泵、传动齿轮、配气凸轮轴传动齿轮和随动齿轮均为圆柱型渐开线标准斜齿轮,齿轮端面上刻有定位记号,装配时相应符号须对准,以保证正确的配气和供油。
4.3.2.7.2用力将曲轴向前推,用厚薄规测量推力轴承与推力板之间的间隙,此间隙(即为轴向间隙)应为0.13-0.37 mm.
4.3.2.7.3用压铅丝法检查各齿轮的啮合间隙应合格。 4.3.2.8燃油供给系统及调速系统的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4.3.2.8.1喷油泵和调速系统的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4.3.2.8.1.1喷油泵的检修
1) 喷油泵的柱塞直径为9mm,出油阀偶件为卸压式出油阀。柱塞偶件及出油阀偶 件均经互研成对,检修时严禁单件调换。
2) 对柱塞偶件进行滑动性试验和进行密封试验,将柱塞偶件滑斜45°,抽出柱塞 配合的柱面约1/3,并将柱塞旋转一下,放水后柱塞能无阻滞的滑下即为合格。 3) 检查出油阀及座密封锥面是否有伤痕,下凹及磨损,轻微者可修复,修复方 法:先在锥面上涂以氧化铝研磨膏来回旋转研磨,直至达到良好的密封为止。
4) 安装出油阀紧座扭矩为39.2-58.8 Nm,过大会使柱塞套变形。扭紧时应拉动柱 塞做上下滑动及左右转动实验,如有阻滞现象,可松回出油阀紧座多次,再扭紧,直至滑动自如为止。
5) 柱塞偶件、出油阀偶件、出油阀底座等装好后,应进行油泵上部密封件试验。 试验方法:将各出油口堵塞。在各出油口处通入3.92 Mpa以下压力的柴油,保证1分钟。压力表指针不得有显著下降,各部也不得有漏油处。
6) 安装凸轮轴后,应检查其轴向间隙,其值应为0.1-0.3 mm,若达不到可用垫片 调整,但两端加入之厚度要求相等,以保证凸轮轴置于中间位置,间隙调好后,齿杆应灵活无阻。
4.3.2.8.1.2调速系统检修
先将操作手柄放松,取出调速弹簧,松开拉杆销钉上的螺母及紧固螺钉,使调速杠杆部
件与拉杆部件分离,整个调速器后壳连同杠杆部件即可卸下。拆卸拉杆螺钉时应先拆掉齿杆连接销,旋出调整杠杆两端的螺丝,推出该盖、杠杆轴,调速杠杆卸下。在装配时注意:飞铁销两端的销环装上后,应用鲤鱼钳加紧一下,以放飞铁销脱落而飞出。装好后旋转时,飞铁销借自身的离心力绕飞铁销摆动,不准有任何卡住阻滞现象。 4.3.2.8.2喷油器的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4.3.2.8.2.1喷油器发现以下现象应立即检查
1) 喷油器开启压力低于规定值0.968 Mpa以下。 2) 喷出燃油不雾化,切断不明显或有漏油现象。 3) 喷油孔堵塞,4个喷孔的来雾不均匀,长短不一。 4) 喷油嘴头部严重积碳。 4.3.2.8.2.2喷油器的拆卸:
先将调压螺母松开,旋出调压螺钉,再将喷油器倒夹在台虎钳中,松开喷油器紧帽,然后拆除其余零件,放在清洁柴油中清洗,若针阀咬住时,可用钢丝钳衬垫软布夹住针阀尾端,稍加转动用力拉出,然后再用钢丝疏通喷油孔及油路,最好将喷油器偶件放在柴油中来回拉动针阀清洗,直到针阀能自由滑动为止。 4.3.2.8.2.3喷油器装配时应注意的事项
1) 需讲全部零件清洗干净,喷油器紧帽和喷油嘴接触的肩胛面要求光洁平整,不许有积碳或毛刺,否则会影响喷油嘴偶件安装的同轴度和垂直度,从而引起喷油嘴的滑动不良。 2) 装配时,先旋进预先配有绿芯子的进油管接头,紧压同垫圈达到密封不漏油。再将调压弹簧顶杆放进喷油嘴中,旋入调节螺钉,直到刚接触调压弹簧为止,然后旋上调节螺母。 3) 把喷油器倒加在台虎钳上,装上喷油嘴偶件,拧紧螺帽,其扭矩为58.8-78.4 Nm。 4) 装配好的喷油器总成,应做密封和喷雾试验,并进行喷油开启压力的调整。 4.3.2.8.3输油泵的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4.3.2.8.3.1输油泵的校验
拉紧手泵,堵住出油口,把输油泵侵入在清洁的柴油中,以0.294Mpa的压缩空气通入进油口,观察进出口接头处,活塞弹簧紧座、手泵等结合面的密封情况,不许有气泡现象,顶杆偶件处只允许有少量气泡。 4.3.2.8.3.2性能试验
4.3.2.8.3.2.1将输油泵装在试验台上,接好进出油管(内径6×6mm),输油泵进油孔中心高出油箱液面的距离为2mm,以每秒2-3次的速度上下压动手泵,在半分钟内柴油应从出油口溢出。
4.3.2.8.3.2.2将手泵扭紧固定,当实验台转速为150r/min,在半分钟内开始供油。
4.3.2.8.3.2.3将出油管路关闭,各连接密封处及输油泵外壳不允许有渗油,此时输油泵出油口压力不能抵于0.196 Mpa。 4.3.2.8.3.3输油泵的质量标准
1) 止回阀平面如有磨损、凹陷、麻点等现象,应用研磨膏在平板上研磨,严重者应更
换。
2) 壳体上的止回阀座表面磨损严重或不平整时应更换。
3) 顶杆与顶杆套磨损严重,以至间隙增大,密封性能差,柴油泄露量大,则须将连同壳体更换或选配加大尺寸的顶杆,但须互磨。
4) 油管接头的粗滤芯网芯子,极容易被棉絮的杂物堵塞,影响供油,故应经常注意燃油清洁及清除滤网上的杂物。
5) 手泵活塞的橡胶圈损坏时,应及时更换,如手泵活塞处漏油则须重新选配。
4.3.2.9润滑系统的检修工艺质量标准 4.3.2.9.1机油泵的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机油泵的单级齿轮式,其主动齿轮以半圆键固定在主动轴上,从动轴压入泵体内,从动齿轮与从动轴的配合间隙为0.03-0.082 mm,大修时应测量此配合间隙。在更换零件或重新安装时,应测量机油泵齿轮的端面和盖板间的间隙,此间隙为0.05-0.115 mm,必要时可用耐油纸做垫片进行调整,装配后用手转动主动轴,不得有卡住现象。 4.3.2.9.2机油冷却器的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机油冷却器应定期清洗,在重装时,应使油封圈保持平整和位置正确。老化或发粘的封油圈应更换,否则会造成油水混合,导致柴油机故障。在保养时还应检查冷却芯子是否有脱焊、烂穿现象,必要时可进行焊补或把个别管子两端堵死,在继续使用,如冷却器铜管损坏较多,则应更换整个芯子。
4.3.2.10冷却系统的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4.3.2.10.1水泵的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4.3.2.10.1.1柴油机工作时如果水泵水封装置发生故障,冷却水即从壳体上溢水孔漏出,若发现漏水成流时,应及时拆下检修或更换水封。
4.3.2.10.1.3在靠近叶轮一侧的滚动轴承两边分别装有甩水圈,安装时不能安错或漏装,否则会引起冷却水和润滑油脂相混。
4.3.2.10.1.4水泵叶轮与水泵轴装配部件应校正平衡,其叶轮装配部件不平衡转距应不大于9.8 Nm,其他两种应不大于14.7 Nm。 4.3.2.10.2节温器的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4.3.2.10.2.1当需要检查节温器是否正常时,可将其放在水里慢慢加热观察开启时的温度(正常温度为70℃左右)但不可随便拆除,否则会影响柴油机的寿命。 4.3.2.10.2.2拆装节温器时,应注意其皱纹管不要碰伤或污物堵塞。 4.3.2.11驱动桥的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驱动桥分前桥和后桥,其区别在于主动轴的螺旋锥齿轮方向不同,前桥为左旋,后桥为右旋,其余结构相同。前桥驱动为两轮驱动,用于长距离行使;后桥驱动为四轮驱动,用于装卸作业。
4.3.2.11.1差速器的拆卸 4.3.2.11.1.1差速器的拆卸
1) 拆下左、右差速器的紧固螺栓,将左、右差速器壳分开,取出十字轴、锥齿轮及
垫片、半轴齿轮。
2) 用拉具拆下左、右差速器壳的圆锥滚子轴承。
3) 拆下差速器壳上安装大螺旋锥齿轮的螺旋,再取下大螺旋锥齿轮之前,应先查看
或标上装配标记,以便装配时复位。
4.3.2.11.1.2差速器的装配及调整
1) 对准装配标记,将大螺旋锥齿轮紧固在差速器的右壳上,应使用新的螺栓和螺母,
其扭紧力矩应位98-117.6 Nm。
2) 将垫片、半轴齿轮安装在差速器壳中,把锥齿轮垫片装到十字轴上,然后装入差
速壳,注意垫片带油槽的面对者半轴齿轮。
3) 按照原有的装配记号,合拢差速壳的两半边,拧紧螺旋,气旋紧矩为78.4-93 Nm。 4) 用铜棒将两边的圆锥滚子轴承的内圈隔离架压到底,不要歪斜。
5) 调整:检查锥齿轮能否转动平衡,并用百分表垂直地顶在第一齿面上测得的啮合
间隙应在0.1-0.4 mm范围之内。
4.3.2.11.2主动螺旋锥齿轮的拆装及调整
4.3.2.11.2.1主动螺旋锥齿轮的拆卸
1) 把去销、卸去带槽螺母,用拉具取下输入法兰。 2) 卸下螺栓,取出密封盖。
3) 用顶盖螺钉旋入轴承套的螺孔中,顶起主动螺旋锥齿轮总成。 4) 支起轴承的凸缘,以压具与罗纹端旋加压力,将其推离轴承。
5) 用拉具从主动螺旋锥齿轮上拉下圆锥滚子轴承、轴承套及圆锥滚子轴承。 6) 用铜棒将轴承套中的轴承外圈取出。 4.3.2.11.2.2主动螺旋锥齿轮的装配及调整
1) 用铜棒式榔头通过套圈把圆锥滚子轴承的外环镶入轴承套中,必须到底不歪斜。 2) 用上述方法把圆锥滚子轴承和靠近主动螺旋锥齿轮的一个圆锥滚子轴承的内圈
隔离架装到主动螺旋锥齿轮的锥齿轮的轴径上、垫片。 3) 装上轴承套外面的圆锥滚子轴承。
调整:对主动螺旋锥齿轮的上、下两端施加压力使之不动,然后用软绳一头缠绕在轴承套外缘上,另一头用弹簧称指示器水平的拉动着,在拉动轴承旋转时,其扭转力矩为147-166.6 Nm
4) 套上输入法兰,扭紧带槽螺母,一边扭紧一边转动轴承套,带槽螺母的扭紧力矩
为588-686 Nm,最后装上装配标记。 5) 装上挡圈。
6) 总成装配完毕后,再检查两圆锥滚子轴承的顶紧度,用弹簧秤钩住输入法兰螺孔,
拉动使之旋转,其旋转力矩应为147-246.6。
4.3.2.11.2.3主传动器的装配与调整
1) 将主动螺旋锥齿轮总成装入托架,注意对准油槽通路。
2) 将差速器总成装入托架中,放入两边的调整螺母,并使螺纹平顺对合。 3) 按照装配标记装上轴承座。交错地稍微扭紧螺旋。 4) 扭入两边调整螺母,使之平顺压紧轴承。
5) 主动螺旋锥齿轮啮合间隙调整用百分表测得间隙应为0.20-0.40mm,使用限度为
0.55mm。
6) 接触区的调整;
在大螺旋齿轮的齿轮面间隙相等的四个部分上,涂上红丹,用手往复转动,检查其接触印痕,正确的啮合情况是:接触区沿齿长、齿高方向均为50%,沿齿高方向位置适中,沿齿长方向位置稍近前端。否则,应通过增减调整垫片和调整螺母进行调整,当趾部或根部接触超过正常程度时,是无法调整的,应更换螺旋齿轮或托架。
7) 装上垫片、密封盖、输入法兰、扭紧带槽螺母。
8) 弯曲锁紧片,使之所住调整螺母,若不能对准缺槽,可稍微旋紧,卡入槽内。 9) 扭上螺丝,其拧紧力矩为274.1-294 Nm,穿入保险丝锁住。 10)调整大螺旋锥齿轮和止推螺栓铜套间的间隙,先确定大螺旋锥齿轮的最大偏摆点,使之和铜套相对,使其间隙0.25-0.30mm,调整好后,拧紧锁紧螺母。 4.3.2.11.4轮边减速器的装配及调整
4.3.2.11.4.1把内边的圆锥滚子轴承的内圈、隔离架等铳入轮边支撑轴上,装到底部歪斜,同样把圆锥滚子轴承的外环装到轮毂内,并装入骨架油封和长环。 4.3.2.11.4.2把制动盘到轮毂上,其螺栓扭紧力矩98-147 Nm。 4.3.2.11.4.3将上述轮毂总装入轮边支撑轴上。
4.3.2.11.4.4套入内齿轮,拧上圆螺母,一边扭紧螺母,一边转动轮毂,并敲打它,使轴
承正确就位,其扭紧力矩为666.4 Nm,然后,用弹簧秤指示器钩在轮毂的螺栓上。其转动力矩为16.6-24.5 Nm,最后用螺钉紧固锁定。
4.3.2.11.4.5将滚针涂以润滑脂,装到行星齿轮之内,新的滚针要进行分组选配,同组直径差不超过0.005mm,椭圆度不大于0.003 mm,滚针、齿轮与行星轮轴的径向间隙不大于1.02-0.03mm,然后连同垫片放于行星齿轮架中。 4.3.2.11.4.6将行星齿轮轴装入行星齿轮。 4.3.2.11.4.7装入太阳轮、挡圈、盖、螺丝。
4.3.2.11.4.8放入半轴、将行星架总成、O型圈装到轮毂上,扭上轮毂螺栓。 4.3.2.11.4.9完成上述工序,即可将驱动架总成装到车架上。 4.3.2.11.4.10装上轮胎,放入规定润滑油,扭好加油螺塞。 4.3.2.12.液压部分的检修工艺标准 4.3.2.12.1变矩器的检修工艺标准
4.3.2.12.1.1在装配变矩器时,首先将导轮座紧固,使壳体左端朝上装配密封环、齿轮、泵轮和轴承组装后,再一体装上导轮座,注意不得损伤密封环。然后用弹簧挡圈将导油环和导油轮固定,轴向间隙由制造保证。不需调整。
4.3.2.12.1.2超越离合器组装后,外环齿轮相对于中间输入轴,只能顺时针旋转,并轻快自如无串跳。
4.3.2.12.1.3变矩器与变速箱合箱前,大超越离合器及输入一级齿轮、输入二级齿轮连同轴承应先装上变速箱。
4.3.2.12.1.4两个压力阀的压力由设计和制造保证拆装时不应随便增减垫圈。
4.3.2.12.1.5变矩器与变速箱合箱后,在紧固周边螺栓和安装变速泵前,必须使齿轮伸出端与变速泵安装平面的不垂直度在规定范围内。 4.3.2.12.1.6两个涡轮组装后再一体安装,I涡轮罩在出厂前是经过平衡校验的,拆装时应注意两者上的箭头标记必须对齐。
4.3.2.12.1.7最后安装罩轮块弹性板,两圈螺栓孔应校对整齐,以免一片单独受力。
4.3.2.12.1.8变矩器、变速箱与柴油机合套应采用吊装法,两者对准准确,即可推入合套,切忌在尚未对准中强打击合套,以免损坏机件。
4.3.2.12.1.9合套后,由壳体的窗口将弹性板与飞轮紧固,每两个孔有一垫片,不得省略。注意绝对避免各种零件或杂物掉进壳体,否则应拆套取出。 4.3.2.12.2变速箱的检修工艺标准 4.3.2.12.2.1变速箱装配时注意事项
1) 摩擦离合器是主动片、从动片相间装配的,I挡和到挡主动片各四片,从动片各四片,装配时,活塞接触的是从动片。
2) 活塞与油缸是依靠密封环的密封,因此,密封环工作表面必须光滑无伤痕,在装
配弹簧片时,必须注意弹簧片末端尖口的指向,不指向密封环,以免划伤密封环。 3) 变速箱与壳体合箱时,为了保证变速泵在工作中处于正确位置,要求轴齿轮的轴
县对箱体上变速泵的安装表面不垂直度在80 mm范围内不大于0.03 mm,可用一工装与仪表检查,检查时用手将轴齿慢慢转一周,读出校表读数即可,当校对正确后,才能最后上紧螺栓。
4.3.2.12.2.2变速箱的拆卸
1) 变速箱在拆卸前,先将变矩器-变速箱装配体从装载机上吊出。用支架支撑,变矩
器朝下,首先将双联泵、变速泵逐个拆下,再拆去转向油泵,然后再拆去变速操纵阀。
2) 将端盖螺丝松去,取下端盖,注意端盖上拖发动机的拨叉,从一定方向取出。
3) 取出齿轮,用吊车直接把装配体吊出,在中间输出轴齿轮上两个M10起吊螺孔,
用螺栓、钢丝绳栓住,挂钩起吊时,应注意平整,防止歪斜卡住。 4) 松去中盖上的螺栓,松螺栓应轮流着松以免弹簧力将盖顶裂。
5) 取出中盖后,I挡油缸总成与I挡活塞装配体,随即在弹簧的作用下升起,即可取
出。
6) 取出弹簧销轴、弹簧
7) 取出弹簧I挡摩擦片离合器、主动片、从动片各三片,再取出I挡内齿圈,然后
再取出从动片、主动片各一片。
8) 取下I挡行星轮架与倒挡齿圈装配体。 9) 取下摩擦片隔离架总成。 10) 取下倒挡摩擦片离合器的主动片、从动片各三片,再用吊车吊出倒挡行星总成。
倒挡行星轮架上有两个M10的起吊螺孔,用螺栓、钢丝绳栓住,挂钩起吊,再取下余下的主动片、从动片各一片。 11) 取出到挡总成。 12) 将变矩器-变速箱翻身,变矩器朝上,支架支撑。 13) 变速箱与变速箱分箱,松去螺栓,用钢丝绳挂钩起吊,起吊时必须平整,以免损
坏轴承。 14) 取出小超越离合器及轴、转向油泵驱动轴、转向油泵以及转向油泵驱动齿轮、轴
齿轮。 15) 用撬棍取出大超越离合器与中间输入轴装配体,至此变速箱中心部分已拆完。 4.3.2.12.2.3双联泵的检修工艺标准 4.3.2.12.2.3.1双联泵的检修质量标准
1) 用煤油或柴油清洗全部零件,用压缩空气吹干后再用清洁不起毛的布擦干净。 2) 用刚锉或油石将前后盖、泵体、中间体机加工表面的毛刺除去。 3) 用油石除去齿刃和齿面毛刺拉痕,若齿面严重划伤则更换齿轮。
4) 检查侧板,如发现有严重刮伤、烧伤,过分磨损或青铜剥落应予以更换齿轮。 5) 检查主动齿轮(一)(二)两端轴承颈的磨损和磨耗量,轴颈的正常尺寸是
X41.973-41.99 mm,如果轴颈磨损到X41.95 mm以下,应予以更换车轮轴。 6) 密封环与轴颈的标准间隙0.01-0.02 mm,当间隙超过0.005 mm,应予以更换。
轴颈密封损伤、密封环内径被划伤或者密封环形面破裂也应更换。 7) 油泵的轴向间隙为0.1-0.14 mm,假如齿轮端面,磨损以至齿轮宽度比泵体小0.07
mm以上着,须更换更换齿轮或去垫调整。
8) 分别检查相啮合的两只齿轮的厚度,其差应不大于0.005 mm,需修复或更换新齿
轮。
9) 检查轴承的滚子和外圈的磨损,在轴和滚子之间用千斤顶测量最大间隙为0.075
mm。
4.3.2.12.2.3.2双联泵的装配
1) 装配时密封圈要在前、后盖及中间的轴承中,且密封环的大端面向轴承 2) 骨架油封装在前泵盖里,必须使骨架油封唇边向内,外骨间油封唇口向外。 3) 将轴承装入前,后泵盖及中间体的轴承孔内,其轴承端面低于泵盖、中间体端面
0.1-0.2 mm。
4) 将O型圈放于轴承外边环行槽内,再将挡圈放在密封圈上面,压平后自然弹出平
面高0.3 mm左右为宜。再安装中间体或后泵盖时注意不要让其落在槽的外边。 5) 将主动齿轮轴时必须仔细,以防碰伤密封环内孔,擦伤骨架唇边。
6) 侧板X20圆形卸荷槽必须注意其位置在油压膛一侧,X10回油孔在吸油腔一侧,
侧板的青铜表面向着齿轮端面。侧板大孔与泵体大孔要对齐,并将大口O型圈套在侧板的外边。
7) 用扭力扳手扭紧时,螺母力矩58.5 Nm。
8) 装配后,向油泵出油口注入机油,如果泵装配正确,它应刚能用手均匀转动而无
过紧感觉。
9) 油泵装入变速箱前,应检查其旋转方向和出油口位置是否正确。 4.3.2.12.2.4转向泵的检修工艺标准 4.3.2.12.2.4.1转向泵的检修质量标准
1) 检查主动齿轮两端面装轴承轴颈损耗量,轴颈正常尺寸是X34.973-X34.99 mm,
如果轴颈磨损到X34.95 mm,需更换齿轮轴。
2) 密封环与轴颈的标准间隙为0.001-0.002 mm,修理极限为0.05 mm,如果轴颈密
封面损伤,密封环内径被划伤或者密封环面破裂,需更换新件。 3) 油泵的轴向间隙为0.01-0.02 mm,假如齿轮端面磨损以至齿轮宽度比泵体小0.07
mm,需更换齿轮。
4.3.2.12.2.4.2转向装配时应注意的事项
1) 液压元件在拆卸时,如对油泵、转向缸、转向阀等进行拆装,须注意保护密封件,
如“O”型橡胶密封圈、矩形密封环、防尘圈、活塞环等,特别是橡胶密封圈,在拆卸时不允许有划伤或挤伤橡胶表面,否则换新的。
2) 管路及阀、泵、缸等液压元件在拆卸时,必须将各油孔堵住,以免泥沙、铁屑等
落入配合件内部,给配合件的解体工作带来困难。
3) 在各元件装配时,应绝对注意清洁,不允许金属屑、泥沙、纱头等混入配合件内
部,装配前一定要仔细的用煤油清洗,用压缩空气吹净,并涂上工作油液进行装配。
4) 系统装配好进行试车,切不可在转向泵不工作情况下,用力转动方向盘,以免损
坏各传动部件。
4.3.2.13电气部分的检修工艺标准 4.3.2.13.1蓄电池的使用维护
14.2.13.1.1蓄电池必须保持清洁,不可放置任何金属物品,以免发生短路。不要用导体接在蓄电池极柱上,使用短路火花来检查蓄电池是否有电,以免瞬时电流过大,蓄电池容量损失过大,同时烧坏电瓶极柱。
4.3.2.13.1.2蓄电池装到车后,必须牢固,以免车辆行使时颠覆碰坏,注液孔上的胶塞需扭紧,以免因振动使电液溢出,并保持胶塞上的透气孔畅通。
4.3.2.13.1.3接线夹头和蓄电池接线柱需保持良好的接触,必要时可扭紧线夹螺帽。 4.3.2.13.1.4蓄电池电瓶液高度每隔半月检查一次,夏季时每星期检查一次。其高度应超过电瓶防护板10-20 mm,如液面低落,应加蒸馏水,不可加硫酸。
4.3.2.13.1.5蓄电池电瓶液比重若下降1.18以下时,必须进行充电,不能久置,以免极板发生酸化,本机使用的6Q-140蓄电池电流为10A,充电时间为13-18小时。 4.3.2.13.2硅整流发电机和调节器的检修工艺标准
4.3.2.13.2.1本发电机要求蓄电池负极接铁,否则会烧坏二极管。
4.3.2.12.2.2调节器上标有A和F,接线柱上的线不可接反,否则会烧坏调节器。
4.3.2.13.2.3发电机转动时,禁止用输出火线同磁场接线柱或接铁线短接来检查发电机的发电情况,以免损坏调节器二极管。
4.3.2.13.2.4调节器的衔铁和接点间的间隙出厂时已调好,一般勿乱动。
4.3.2.13.2.5检查发电机绝缘时,可用万用表高阻挡来检查,不允许使用兆欧表或220V交流电源。
4.3.2.13.2.6发电机使用1200小时左右,应进行如下维护检查: 1) 用压缩空气吹净各部灰尘,用汽油擦净各部油污。
2) 清洗检查轴承,若有明显松动,应予以更换。清洗后,应更换润滑油,充油量以填
满轴承空间的2/3为宜。
3) 检查线圈、转子、二极管,若发现二极管损坏应更换,更换时讲二极管焊接在端盖
或元件上,焊接用的电烙铁,不得大于75瓦,焊接要迅速。 4) 检查电刷磨损情况,如磨损过多应更换。 5) 检查电刷架和出线螺钉与外壳的绝缘应良好。
6) 打开接触器外壳,检查触点有无烧蚀,打磨触点时,可将触点支架衔铁取下,用0
号砂纸将触点打光,装上时铁心与衔铁之间隙张力进行法调整,以保证发电机电压不超过其工作压力。
4.3.2.13.3起动机使用是应注意的事项
4.3.2.13.3.1应经常检查起动机的接线螺栓是否松动,如松动应紧固。
4.3.2.13.3.2起动机在使用过程中保持清洁,不要将水或油漏入起动机,以免因绝缘降低而发生故障。
4.3.2.13.3.3起动机保养时应将其拆开,检查其整流环,若发现上面有斑点或凹陷的地方,用0号砂纸打磨光,并用汽油擦干净,电刷压力在7.84-9.8N(800-1000克力)为宜。 4.3.2.14常见故障原因及处理 4.3.2.14.1传动系统 4.3.2.14.1.1 现 象 各 挡 变 速 压 力 均 低 现 象 挡变速压力低 4.3.2.14.1.3 现 象 原 因 (1)变速箱油位过高或过低 变矩器油温过高 (2)变速压力低,离合器打滑 (3)变矩器油散热堵塞 (4)变矩器连续高负荷工作的时间过长 4.3.2.14.1.4 现 象 原 因 处 理 方 法 处 理 方 法 (1)加油至规定位置 (2)见15.2.14.1.1、15.2.14.1.2 (3)清洗或更换散热器 (4)适当停车冷却 原 因 (1)变速箱油位过低 (2)主油道漏油。 (3)变速箱失效。 (4)变速箱滤油器堵塞 (5)变速操纵阀调压调整不当 (6)变速操纵阀调压弹簧失效 处 理 方 法 (1)加油到规定位置 (2)检查主油道,消除漏油 (3)拆开检查或更换变速泵 (4)清洗或更换滤油器 (5)按规定重新调整 (6)更换调压弹簧 (7)变速操纵阀调压阀或蓄能器活塞卡住。 (7)拆检并消除卡阻现象 原 因 (1)该挡活塞密封环损坏 (2)该油路中密封圈损坏 (3)该挡油道漏油 处 理 方 法 (1)更换密封环 (2)更换密封圈 (3)检查漏油处并予以排除 4.3.2.14.1.2 发机速 运转但车不 动 动高(1)变速操纵阀杆不能回位 (2)未挂上挡 (3)变速操纵阀调压弹簧折断 (1)拆检切断阀,找出不能回位的原因并予以排除 (2)重新推到挡位或调整变速杆系统 (3)更换调节弹簧 4.3.2.14.5 现 象 驱 动 力 不 足 4.3.2.14.6
现 象 变速箱油温及型号的含义增高 原 因 (1)转向泵轴端串油 (2)工作液压系统双联轴串轴 处 理 方 法 (1)更换转向泵轴端油封 (2)更换双联泵轴端油封 原 因 (1)变速压力过低 (2)变矩器油温过高 (3)变矩器叶轮损坏 (4)大超越离合器损坏 (5)发电机输出功率不足 处 理 方 法 (1)见15.2.14.1.1、15.2.14.1.2 (2)见15.2.14.1.3 (3)拆检变矩器并更换叶轮 (4)拆检大超越离合器更换损坏件 (5)检修发电机 4.3.2.14.2制动系统 4.3.2.14.2.1
现 象 脚 制 动 不 足 4.3.2.14.2.2
现 象 原 因 (2)制动回位弹簧失效或损坏 (3)制动阀活塞卡住 4.3.2.14.2.3 现 象 制动器不能正常松开 原 因 (1)制动阀杆位置不对或活塞被卡住,回位弹簧失效 (2)加力器动作不良 (3)夹钳上分泵活塞不能回位 4.3.2.14.2.4 现 象 停车后空气罐压力迅速下降(30分钟后压降超过1KG/cm2 原 因 (1)制动阀进气门损坏或被赃物卡住 (2)管接头松动或管路破裂 (3)空气罐进气单向不密封或压力控制器不密封 处 理 方 法 (1)连续几次吹掉赃物或更换阀门 (2)扭紧接头或更换车管 (3)检查不密封原因,必要时更换 处 理 方 法 (1)见14.2.14.2.2 (2)检查加力器 (3)检查或更换矩形密封圈 处 理 方 法 (1)重新调整推杆位置 (2)检查或更换回位弹簧 (3)检查制动阀活塞杆及鼓膜 刹车后挂不上挡 (1)制动阀推杆位置不对 原 因 (1)夹钳上分泵漏油 (2)制动器管路中有气 (3)刹车气压低 (4)加力器皮碗过低 (5)轮毂漏油到刹车片上 (6)刹车片已磨损到极限 处 理 方 法 (1)更换分泵矩形密封圈 (2)进行放气 (3)检查空压机控制阀及管路密封 (4)更换皮碗 (5)检查或更换轮毂油封 (6)更换刹车片 4.3.2.14.2.5
现 象 原 因 (1)管接头松动 (2)空压机工作不正常 刹车气压表压力上升缓慢 (3)油水分离器放油螺塞未关紧 (4)制动阀进气阀门鼓膜不密封 (5)放气孔堵塞止回阀及鼓膜不密封 4.3.2.14.2.6 现 象 手制动不足 原 因 (1)制动鼓与刹车片间隙过大 (2)刹车片上有油 处 理 方 法 (1)按要求重新调整 (2)清洗刹车片 处 理 方 法 (1)扭紧接头 (2)检查空压机工作情况 (3)重新关紧 (4)检查并清洗制动阀内部,找出不密封原因并予以消除 (5)清洗放气孔,检查止回阀及鼓膜不密封原因,并予以消除 4.3.2.14.3工作液压系统 4.3.2.14.3.1
现 象 发动机高转速,转斗动臂升提缓慢 4.3.2.14.3.2 现 象 原 因 (1)油缸油封磨损或损坏 (2)分配阀过度磨损,阀杆与阀体配合间隙超过规定值 (3)管路系统漏油 (4)双联泵严重过漏 (5)安全阀调整不当 (6)吸油管及滤油管堵塞 4.3.2.14.4转向系统 4.3.2.14.4.1
现 象 方向盘空行程过大 4.3.2.14.4.2 现 象 转向力矩不足 原 因 (1)转向泵磨损 (2)转向溢流阀压力过低 (3)转向阀严重内漏 4.3.2.14.4.3
现 象 打方向盘费劲 原 因 (1)转向滑阀卡住 (2)转向液压系统流量不足 处 理 方 法 (1)按规程检修,使阀杆与滑阀之间的间隙达到规定要求 (2)见14.2.14.4.2 处 理 方 法 (1)检修或更换转向泵 (2)将压力调到规定值 (3)修复或更换转向阀 原 因 (1)齿条螺母与转向臂轴向间隙大 (2)万向节间隙大 处 理 方 法 (1)重新调整 (2)更换万向节 处 理 方 法 (1)更换油封 (2)检查修复使之间隙达到规定值 (3)找出漏油并予以排除 (4)更换双联泵 (5)将系统压力调到规定值 (6)清洗滤油器并换油 原 因 (1)见15.2.14.3.1 (2)流量转换阀杆卡住,辅助泵来油不能进入工作装置 处 理 方 法 (1)见15.2.14.3.1 (2)清洗流量转换阀,消除阀杆卡阻现象 动臂提升力不足或转斗力不足 (3)流量转换阀调速弹簧失效 (4)流量转换阀杆卡住 4.3.2.14.4.4
现 象 转力轴元或其他坏件 原 因 (2)转向液压系统压力过低 (3)进转向油缸的油管接错 4.3.2.14.4.5电气系统 4.3.2.14.4.5.1
现 象 硅整流器电机不发电或充电电流很小(正常值应在10A以上) 原 因 (1)传动皮带打滑 (2)调节器有故障 (3)更换弹簧 (4)清洗并清除卡阻现象 处 理 方 法 (2)按规定调整系统压力 (3)按要求连接管路 (1)车在直线位置时转向臂轴上形齿未对位 (1)按规定调至对中位 处 理 方 法 (1)将传动皮带调整 (2)柴油机低速转动,用导线连接调速器上磁场和电枢接线柱,若连接后有火花出现和电力表指示充电,说明调节器有故障,应更换调节器,否则说明发电机故障 (3)用导线把发电机上电枢接线柱上与磁场接线柱连接,连接后无火花,说明磁场线圈断路或电刷接触不良,若火花很大,说明有断路的地方,应拆下检修。 拆去电枢线,将磁场线装回,用一仪表灯泡的火线接电枢接线柱,另一端接线,启动柴油机,逐渐提高转速,若灯泡始终不亮,说明电枢线路有故障,将发电机拆开,先检查硅二极管,从正反电阻的情况判断其好坏,若坏了、应更换;若二极管无故障,则说明电枢线圈有故障,应拆开修复。 处 理 方 法 (1)拆开修复 (2)用0号砂纸打磨光 处 理 方 法 (1)拆检修复 (3)硅整流发电机有故障 4.3.2.14.4.5.2
现 象 电流表指针摆动过大 4.3.2.14.4.5.3 现 象 充电流过大 4.3.2.14.4.5.4 现 象 原 因 (2)启动开关损坏 (3)润滑油太稠 (4)碳刷磨损或接触不良 4.3.2.14.4.5.5 现 象 电流表无指示 (1)熔丝短路 原 因 处 理 方 法 (1)更换熔丝 处 理 方 法 (1)充电或更换蓄电池 (2)更换启动开关 (3)更换润滑油 (4)更换或调整碳刷 柴油机启动困难 (1)蓄电池损坏或电不足 原 因 (1)调节器触点烧坏 原 因 (1)发电机碳刷接触不良 (2)调节器触点有烧坏处 (2)发电机和调节器连接线接触不良或断开 (2)重新接线达到要求 (2)调节器或硅整流器有故障 4.3.2.14.4.5.6 现 象 灯具全部无电 4.3.2.14.4.5.7 现 象 两侧小灯不亮或转向灯不亮 线路故障 原 因 电源线断路 原 因 (2)按上述14.2.14.4.5.2 处 理 方 法 检查修复 处 理 方 法 检查熔丝、灯泡及闪光器 4.3.2.15装载机的维护保养
4.3.2.15.1润滑:正确的润滑可大大减少机器的摩擦阻力和零件磨损。 4.3.2.15.1.1注油时应注意事项: 1) 注油容器及注油部件应清洁。
2) 检查油量时,必须使机器至水平状态。
3) 前后桥注油从左右轮毂注油孔加入,由桥壳油位溢出为准。 4) 变速箱、工作箱以油位开关溢出为准。
5) 合成刹车油与普通刹车油两者不能混合使用。 4.3.2.15.2定期保养工作
4.3.2.15.2.1运行50小时(一周)保养项目: 1) 紧固前后传动轴连接螺栓。 2) 检查制动加力器油量。 3) 检查变速箱油位。。
4) 检查润滑油门操纵、手制动、变速操纵操纵系统。
5) 向风扇轴、前、后车架交接点、传动轴、副车架等各点压注黄油。 4.3.2.15.2.2运行200小时(一个月)保养项目: 1) 完成50小时保养项目。
2) 检查轮网与制动盘固定螺栓紧度。 3) 检查前、后桥油位。 4) 清洗空气滤芯。
5) 清洗机油、柴油、变速滤清器。 6) 测量轮胎压力。
7) 测量添加蓄电池电液,并清洗表面,接头涂凡士林。
8) 检查工作装置、前、后车架等各受力焊缝是否有裂纹或松动。 4.3.2.15.2.3运行600小时保养项目: 1) 完成200小时保养项目。
2) 变速箱更换新油、清洗油底壳过滤器 3) 紧固前后桥与车架紧固螺栓。 4) 检查调整手制动间隙。
5) 检查方向机空行程和随动杆万向接间隙,必要时给予调整。 6) 转向机补充新油。 7) 更换柴油机机油。
4.3.2.15.2.4运行1200小时(半年)保养项目: 1) 完成600小时保养项目。 2) 更换前、后桥齿轮油。
3) 更换液压系统工作油,清洗油箱滤油器。
4) 清洗检查制动加力器,更换制动刹车油。 5) 清洗柴油滤清器。
4.3.2.15.2.5运行2400小时(一年)保养项目: 1) 完成1200小时保养项目。
2) 对变速箱、变矩器进行解体检查。
3) 对前后桥、差速器、轮边减速器进行解体检查。 4) 按6135柴油机说明书对发动机进行检修。
5) 对转向机、转向阀解体检查,并校正转向角度。
6) 通过工作油缸的自然下降量,检查分配阀、工作油缸的密封性及测量系统工作压力,
如下降量超过规定值一倍,应解体检查油缸和分配阀。
7) 检查工作装置、车架、轮网等各受力部位焊口是否有裂纹,并校正其变形。 8)紧固工作装置、车架、螺栓、螺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