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地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及对策*阿坝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蒋学婷
摘要:汶川、茂县、理县、北川是中国四大羌族聚居县,有浓郁的羌族文化积淀,因此吸引了很多的外来游客。但是,对于羌族地区的整个旅游业来说,羌文化的发掘呈现的都是一种展演模式,没有把羌族内在的文化内涵融入到深度旅游体验中。羌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应深入羌族群体了解羌文化的本质和实质,改变旅游业中浮于表面的方式,把羌文化的内涵融入在旅游行业中,因此我们应该打造一个具有参与感、体验式的旅游模式,实现既提升游客精神文化的体验感,也实现羌文化的活态传承。关键词:羌文化;旅游;羌族地区;旅游资源
旅游业与文化相辅相成,民族传统文化是最能吸引大批游客的特色旅游资源。羌文化在汶川、茂县、理县、北川等地的旅游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近年来,羌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规模扩大,吸引的外来游客逐年增多,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日益增加,经济意义与文化意义并存。但是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羌文化很多都只是处于一个静态的展演模式,只是浮于表面的形式化、格式化,没有体现出羌文化真正的意义。
一、羌族地区羌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
在中国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中,羌族文化可以算独具一格,但汶川5.12大地震中受损最严重的汶川、茂县、理县、北川等几个县却为全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区,羌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创伤,如在“5.12”地震中北川老县城所在地——曲山镇,在地震中受灾特别严重,80%的建筑物垮塌,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惨重,[1]大量的羌族文物和文史资料遗失和毁坏,羌族地区的地形地貌受到破坏,更遗憾的是很多羌族文化的研究者和传承者也在这次大地震中罹难,这些都使羌文化的传承与维护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出于地方区域性经济重建和发展的需要、传承保护羌族传统民族历史文化和做大发扬羌文化的目的,各级文化部门高度重视对羌族文化的保护,也鼓励将羌文化融入到旅游行业中,让羌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体现出它更大的意义,以至于让羌族地域经济社会得到久远的发展。
二、羌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所存在的问题
(1)旅游开发过程中羌文化资源受到了破坏。羌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只要求促成旅游业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维护原有的民族传统文化,然而,在现实开发中却并非如此:首先,形成当地旅游资源依托之一的羌族文化因为“有语言无文字”的特殊性,传承过程中文化总量多少都会受到影响,减少了其丰富性。第二,在游客旅游过程中,由于旅游者对旅游资源认识与旅游地实际情况上的差距,旅游过程中对当地旅游环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损害和污染。例如,羌族最具特色的建筑碉楼、栈道、石砌房等在接待游客的过程中,一些游客为个人旅游体验在建筑上刻画、涂鸦,使建筑原有之风貌附上伤疤,又抑或在建筑凸起的装饰浮雕上大动手脚,让后来者旅游体验氛围大
打折扣。第三,出于对自身经济的考虑,当地商人为更大程度地招揽游客,增加经济收入,选择扭曲文化、投机取巧,变相间接地破坏了当地的无形文化旅游资源。(2)羌文化资源挖掘不深刻。在旅游发展还不够成熟的情况下,相关组织在开发利用羌文化资源的过程中,缺乏对其科学文化内涵的深挖,选点距离、选点类型重复的问题层出不穷。旅游开发商对旅游资源内涵的认识不足,开发后也让旅游资源变为流于表面的观光景点,没有为旅游者提供出文化享受的功能。为了诱惑消费者,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对文化进行扭曲改造,不注意保护羌文化原有的内涵和本真,往往用一些现代艺术对羌族文化进行包装,伪造成民俗来吸引更多的游客。许多旅游开发者为了获取最大的利益,对羌族服饰的开发和利用仅仅停留在羌族文化的表象中,如羌族服饰、羌族工艺品等,单纯地通过工厂加工,却宣传为纯手工打造来扩大利益等。(3)羌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低。汶川、北川、茂县、理县等作为地震重灾区的知名度较高,但作为羌族聚居区的知名度并不高,本地羌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放眼全国可谓知者寥寥。当地资源因为缺乏品牌管理,其文化特色、产品凝聚力的发展潜力没有被挖掘出来。
三、羌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
(一)保护羌文化资源
保护羌族人民就是保护羌文化,在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里,如果说羌文化的保护是手段,那么羌文化的传承则是目的。但无论是羌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都离不开羌族文化滋润的载体——勤奋英勇的羌族人民。羌族人民是整个羌族文化核心,要保护羌文化,首先就应该保护羌族人民,只有羌族人民有强烈的传承羌文化的认识,保护才会落到实处。那些非物质的遗产都是在羌族儿女几千年的繁衍生息中逐步造成的,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才会产生那些非物质的文化遗产。羌族的羌绣是他们的一种独特手工艺,也是通过一代一代的手工教学,才流传至今的。由上能够看出,只要羌族人民还要世世代代生存下来,羌文化就会被重头开始抢救、留存和发掘,羌族人民在,羌文化就在,这是人类拥有的认识。[2]
(二)打造新颖的旅游资源
如果羌族资源仅仅是停留在静态的、表
面上的模式的话,那么旅游者们将体会不到活态的羌族文化意义,对羌族文化旅游的理解只停留在一个浅表的境界。因此,我们应该开发更有吸引力的,更与众不同的旅游资源,在此基础上打造出更有新意、贴近生活的旅游项目,让旅游者们设身置地地参与到羌族人民日常生活的环境中去。例如,把整个羌族村寨发展为一个旅游目的地,将羌族人民日常的生活缩影或提出其生活中与众不同的行为片段,放大成一个特色的羌文化旅游体验。给旅游者以耳目一新的深刻体会,也可以让旅游者变为羌文化传播的一种载体。
(三)利用网络来宣传羌文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已经是我们当代社会发展的一个典型的特征。网络能提供便捷和充足全面的信息,利用网络来宣传羌文化,将会大大提高羌文化的知名度,基于互联网下的民族文化旅游,将是这一时代旅游新发展的最好选择。首先,网上购物早已经盛行,针对这一方便快捷的长处,能够将其与羌族文化旅游资源联系起来,将羌族文化旅游产品放在网购平台进行展示销售,同时也可以针对每个人的不同需求在网站上制定个性化的旅游服务,旅游者可以通过店铺来选择实际的旅游产品。其次,如今是自媒体时代,每一个会运用网络的人都是一个信息传播源,利用QQ、微信、微博、贴吧等通讯工具进行宣传和交流,设立公众号为游客展示羌寨最新信息,甚至可以推出羌城风的网红打卡地,以一传十、十传百的形式宣扬该资源。最后,要及时运用商业网站,如美团、携程、驴妈妈旅游、去哪儿网等,实时更新旅游相关信息,如景区自然天气、气候、游览路线以及价目表等,从网站上包装自己。树立游客对羌城旅游的好感和信心,建立好旅游景点和游客间的关系。
基金项目:阿坝师范学院2018级质量工程项目“羌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式开发与旅游项目策划”(201806017)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马文哲,杨振华.北川新县城异地重建模式研究[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0 (3):40-43.[2]王大悟. 论羌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北川羌族自治县旅游业灾后重建研究[J].旅游科学,2009,23(1):57-60.·25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