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最新中考综合模拟检测《语文卷》附答案解析

最新中考综合模拟检测《语文卷》附答案解析

2021-02-26 来源:乌哈旅游
部编版中考全真模拟测试

语 文 试 卷

一、(共9分,每小题3分)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人格就像人身上的“暗物质”,看不见、摸不着却有不可 的力量,譬如磁力之于磁体,是一呼百应的号召力、 的吸引力、 的感染力。 A. 忽视 潜移默化 凝心聚力 C. 忽视 凝心聚力 潜移默化 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生命线”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对思想政治工作地位作用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 B.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C. 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具有高知识、高融合性、高带动性等优势,是创建宜居“智慧新城”的有力推手。

D.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激励着中华儿女一代又一代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让我们心相连、情相拥、爱相通,不胆怯、不退缩、肩并肩、手挽手,筑起抗疫的钢铁长城,一起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战胜疫情这个魔鬼。

B. 在人类的精神调节系统里,人们追求的不是吃、穿、住,而是信息、知识、思想、艺术等。这些精神财富的最主要载体就是图书。

C. 我们可以把图书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消费性,为了眼前实用;另一类是积累型,为了长远和根本性的提高。

D. 马克思爱读书。他本来是在参加社会生产和具体的工人运动,但觉得许多事情弄不明白,就宣布要退出具体事务,回到书房。

B. 轻视 潜移默化 凝心聚力 D. 轻视 凝心聚力 潜移默化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论王国维的“隔”与“不隔”

李铎

①王国维的境界说是建立在直觉论上的,在《人间词话》中,他进一步把直觉论运用到文学批评实践中,提出了“隔”与“不隔”的批评标准。

②当代学术界也有许多文章论述到这一对范畴,然而看法却很不一致,褒贬不一。以朱光潜先生为代表的对“不隔”持肯定态度,对王国维的“隔”论持否定态度,甚至主张对“隔”都须具体分析。朱光潜从诗的“隐与显”的相对性出发,批判了王国维对“隔”的贬斥态度。在这一点上叶嘉莹先生已对之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指出用“隐”与“显”来套“隔”与“不隔”是不妥当的。以李泽厚先生为代表的支持“隔”与“不隔”的分界和批评标准,认为“不隔”是“有形象、生活的真实才能以即目可见具体可感的形态直接展示在人们前面,使‘语语都在目前’”。

③诗词的创作实际上就是美的创造,对于自然美,人必须通过直觉才可以把握,对于艺术美也同样如此。诗人把引起自己审美感受的美“镌之于不朽之文字”便是诗歌艺术的创作目的。诗歌创作也就是对美的摹写,如果诗人在创作前没有与自然通过审美直觉而和谐地统一起来,那么,他的作品就难以引起读者的审美感受,因为在他的作品中就不存在境界。另外一种情况,即诗人对自然之美已深切地感受到了,然而他在创作时却“文不逮意”,用词不当,因而其作品到读者那里,读者不能直觉其境界,这两种情况在以直觉论为前提理论系统中都被称作”隔”。

④什么是“不隔”呢?王国维说:“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只有“语语都在目前”,人才可以通过直觉来把握它,如果不在“目前”,就得用“目”去搜索,经过“目”的搜索,这“语语”才进入了人的意识,这是一个渐近过程,在人的意识中“语语”不是“瞬时”占据人的意识的,因此,不是“须臾之物”,也就与“境界”无缘了,也就“隔”了,“语语都在目前”的意义在于,通过语言所组成画面不需要更多理性分析,这“语语”形成的画面是人的直觉对象,从语言到意象到美的过程是瞬时的,只有如此,诗才在“不隔”。

⑤诗的创作,首先关系到诗人的感悟能力,诗人须得有一颗无尘垢的赤子之心,这样,通过直觉他才能够见到宇宙人生的本质,王国维评周邦彦的词:“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云“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评稼轩词:“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说“词人想像,直悟月轮绕地之事,与科学上密合,可谓神悟”。

⑥其次,诗的创作还关系到诗人的表达能力,也就是他能否使文辞达意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王国维提出要少用替代字,如桃用红雨、刘郎,柳用章台、灞岸所替代,“宜其为《提要》所讥也”。这原因是:“盖语妙则不必代,意足则不暇代。”这说明诗人直觉感受能力是一个方面,表达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代字能够影响读者的直觉感受,代字代的是什么,这就使直觉渗入杂念,因此,诗也就“隔”了。

(本文有删改)

4. 阅读①-②段,下列表述与原文不相符一项是( )

A. 当代学术界对王国维先生提出“隔”与“不隔”的批评标准褒贬不一。 B. 朱光潜先生既肯定王国维的“不隔”,又否定王国维的“隔”。 C. 叶嘉莹先生对王国维的“隔”与“不隔”理论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

D. 李泽厚先生认为“不隔”是有形象、生活的真实,使“语语都在目前”。 5. 阅读③-④段,下列对文中“隔”与“不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在创作前没有与自然通过审美直觉而和谐地统一起来,那么,他的作品就会“隔”。 B. 诗人对在创作时“文不逮意”,读者不能直觉其境界,就会“隔”。

C. 读者用“目”去搜索,使“语语”进入意识,透过语言渐近美的“境界”,即为“不隔”。 D. 读者的直觉能感知诗的画面,不需要做更多的理性分析,即为“不隔”。

6. 阅读全文,下列对诗人如何才能写出“不隔”之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要有赤子之心,通过直觉能够感悟到宇宙人生的本质。 B. 诗人要有很强的表达能力,能写出自然晓畅之词句,避免词不达意。

C. 诗人写诗时,要少用替代字,使诗人与读者的直觉感受一致,彼此之间没有隔阂。 D. 诗人写诗时,要听从自己的直觉,让读者“雾里看花”,留给读者思考的空间。

三、(共12分,每小题3分)

7.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中一个“都”字,写出了人们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急切心情。 B. 第二句中的“惊”字,表达了诗人见到春草发芽的惊讶之情。 C. 诗第三四句“却嫌”“故穿”,把春雪刻画得美好而富有灵性。 D.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来得太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惆怅之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为人深厚,不伐善。吉为相,有驭吏嗜酒,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西曹主吏①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复何所容?西曹第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茵②耳。”此驭吏,边郡人,习知边塞发奔命警备事。尝出,适见驿骑持赤白囊,边郡发奔命书驰至。驭吏因随驿骑至公车③刺取,知虏入云中、代郡,遽归。见吉白状,因曰:“恐虏所入边郡,二千石长吏有老病不任兵马者,宜可豫视。”吉善其言,召东曹④案边长吏科条其人。未已诏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吉具对。御史大夫卒遽不能详知,以得谴让;而吉见谓忧边思职,驭吏力也。

——《汉书·丙吉传》

【注释】①西曹主吏:相府中管理侍从的官。②茵:车垫。③公车:汉代官署名,为卫尉的下属机构,设

的公车令,掌管宫殿司马门 的警卫。天下上事及征召等事宜,经由此处受理,后以指此类官署。④东曹:管理有关军吏任免的官吏。

8.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 A. 不伐善 伐:夸耀 C 宜可豫视 豫:预先

B. 西曹主吏白欲斥之 白:报告 D. 吉善其言 善: 好

9. 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未已诏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吉具对 A. 未已/诏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吉具对 B. 未已诏/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吉具对 C. 未已诏/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吉具对 D. 未已/诏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吉具对 10. 下列对文本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丙吉不在意驭吏醉酒弄脏他的车垫,更看重的是驭吏的办事能力和主动担当。

B. 丙吉听从驭吏的意见,提前摸清了老弱多病不能打仗的官吏资料,并主动向皇帝报告了此事。 C. 皇帝夸赞丙吉关心边塞操劳防务,这功劳是靠了驭吏的帮助得来的。 D. 丙吉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丞相,他能够容忍驭吏小小的过失。 11. 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御史大夫卒遽不能详知,以得谴让。

.四、(26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杨志听说了,只得跟了王伦一行人等过了河,上山寨来。就叫朱贵同上山寨相会,都来到寨中聚义厅上。左边一带四把交椅,却是王伦、杜迁、宋万、朱贵;右边一带两把交椅,上首杨志,下首林冲,都坐定了。王伦叫杀羊置酒,安排筵宴,管待杨志。

②酒至数杯,王伦心里想道:“若留林冲,实形容得我们不济,不如我做个人情,并留了杨志,与他作敌。”因指着林冲对杨志道:“这个兄弟,他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唤做豹子头林冲,因这高太尉那厮安不得好人,把他寻事刺配沧州,那里又犯了事,如今也新到这里。却才制使要上东京勾当,不是王伦纠合制使,小可兀自弃文就武,来此落草,制使又是有罪的人,虽经赦宥,难复前职。亦且高俅那厮现掌军权,他如何肯容你?不如只就小寨歇马,大秤分金银,大碗吃酒肉,同做好汉,不知制使心下主意若何?”

的《水浒传》之第十二回节选

杨志答道:“重蒙众头领如此带携,只是洒家有个亲眷,现在东京居住。前者官事连累了他,不曾酬谢得。今日欲要投那里走一遭,望众头领还了洒家行李;如不肯还,杨志空手也去了。”王伦笑道:“既是制使不肯在此,如何敢勒逼入伙?且请宽心住一宵,明日早行。”

③次日早起来,又置酒与杨志送行。一齐都送下山来,到路口与杨志作别。杨志出了大路,寻个庄家挑了担子,发付小喽罗自回山寨。不数日,来到东京。过数日,央人来枢密院打点,理会本等的勾当,将出那担儿内金银财物,买上告下,再要补殿司府制使职役。把许多东西都使尽了,方才得申文书,引去见殿帅高太尉。来到厅前,那高俅把从前历事文书都看了,大怒道:“既是你等十个制使去运花石纲,九个回到京师交纳了,偏你这厮把花石纲失陷了;又不来首告,倒又在逃,许多时捉拿不着。今日再要勾当,虽经赦宥所犯罪名,难以委用。” 把文书一笔都批倒了,将杨志赶出殿帅府来。

④杨志闷闷不已,回到客店中,思量:“王伦劝俺,也见得是。只为洒家清白姓字,不肯将父母遗体来玷污了。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不想又吃这一闪。高太尉,你忒毒害,恁地刻薄!”

(有少量删改与段落调整)

12. 从第二段王伦的心理和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王伦____________的性格特征。 13. 第四段杨志的心理活动描写表明他拒绝王伦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二)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开机关机 叶延滨

①每天都有这个动作,电脑打开,看看邮件,上上网,写点东西,然后关机。开机关机,好像睁眼闭眼,一天过去了。这是信息时代我的基本生活姿态。

②开机,我专注于在电脑上写字,收发邮件,这是我的工作。我不微博也不微信,手机二十四小时开着,但它控制不了我。关机,我随手从书架上打开书本读书。能关机很重要,像读书,能打开,也能合上。书在书架上,不声不响地陪着你,不响铃,也不病毒,更不索要你关注转发。大概在今天,能这么绅士地与你相处的,也就是这些书了。

③这是我的小世界,6架书架上陈列着一群沉默的书,还有地上的桌上的书,围住一台每天开机关机的电脑。开机和关机,把这个小世界分成两个世界。

④我用电脑20年,用了3个台式机和7个笔记本,除了电脑太迅速地更新换代,还有我的喜新厌旧。而书不一样,一辈子守望,守望成你的故事,是你生命的一部分。

⑤母亲在我读小学的时候,从省城被“下放”到大凉山“锻炼”。一年后,她没有回来,留在了那里当一名语文老师。第二年,我转学去大凉山陪我的母亲。老掉牙的长途客车在高山峡谷中呜呜地轰着油门,

跑了三天,在我骨头被抖散架之前,我到了母亲的身旁。山坡上的简易宿舍只有七八平米:一架床,一个书桌,一只竹籘椅,两只旧皮箱,书桌上有个两层板的小书架。书架上除了课本讲义,还有《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少年维特之烦恼》。书很旧,还是竖排版的。母亲是这所学校里极个别的、自费订阅报纸杂志的老师,订了一份《人民日报》,还订了一份《人民文学》。报纸送到家都是一周前的旧报了。在那个小屋里,我开始了一生中最初的阅读经历,把从这所学校图书馆能借到的所有书几乎读了一遍。从《林海雪原》《春青之歌》到儒勒·凡尔纳的系列冒险小说,从福尔摩斯到列夫·托尔斯泰……在那个饥饿年月的大凉山,我却凭借书之舟,在另一世界中成长起来。那是我一生中读书最多的时光,如果没有书,那间小屋就是真正的囚室,而一本又一本在这小屋里陪着我的书,让我在另一个世界里穿越。常常是饥饿驱赶我,让我从书上抬起头来,抬头就看见窗外山坡上的阳光,从青林的枝叶间泻下来。神秘而宁静的美,又催我埋头读书,带着阳光一样的心境,重新走进书页打开的世界。

⑥那是个非常年代,边地的蛮荒,四处漫延的饥饿,还有跌落于社会底层的无助,笼罩着母亲和我同住的这间小屋。如果没有书,这小屋无疑是间囚室,囚禁着母亲的不幸和我的童年。然而,母亲带着她的《安娜·卡列尼娜》,在这里骄傲地过着一个乡村教师的生活。我抱着一本本芜杂而没有选择的书,喂养着饥饿的精神和身体。

⑦想到那间小屋和我的读书状态,真如那个成语:如饥似渴。少年不知愁滋味,世事艰难,身处逆境,捧上一本书,就全然沉浸于其中。能有其他的东西,代替书为我解忧与我为伴吗?没有!这个经历让我一辈子无论在哪里,都有一个底色:读书人。

⑧读书人读书与学历无关,从小学到大学,规定的教材虽然可以烂熟于心,但那样的书读得再多也与“读书人”之读书不同。一种是禽鸟的野觅食,或是鹰,或是雀,食肉或食谷,都是天性;另一种是鸡或鸭,流水线配餐或填塞,与快乐无缘。

⑨开机,这个世界多精彩,有那么多机会和秀场,也有那么多牢骚和错愕!关机,这个世界多安静,一屋子的书守着我,宽厚而沉默地守着我的心事。他们能听懂我的心事,因此才不离不弃。

⑩开机关机,这就是我的生活:一边是电脑和它的那个自信心十足的信息时代,一边是书和它们的那个书生气十足的精神世界……

(有删改)

14. 阅读①-③段,简要概括“开机和关机把这个小世界分成”了哪两个世界?

15. 阅读④-⑦段,简要概括大凉山那个小屋里的“最初的阅读经历”对“我”人生的重要意义。 16. 阅读第⑧段中的划线句,联系上下文说说“读书人”的含义? 但那样的书读得再多也与“读书人”之读书不同。

17. “开机关机,这就是我的生活”,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在信息时代的生活智慧。 六、(8分)

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同学们在家网上学习近二个月,为了提高同学们体能和身体素质,学校要求学生在课间做居家体育锻炼,你所在的学校开展了以“居家体育锻炼”为主题 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8. 你们小组探究“利用家庭现有条件做好体育锻炼”这个选题,请你写出三个安全、易操作的锻炼方式。 19. 本周班会将进行“居家锻炼”阶段性总结,你作为班长想说一段话,鼓励同学们坚持在家锻炼身体。请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表达你的观点和理由(100-120 字)。

七、(5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20年2月,“史诗级”火神山医院十天建成投入使用,最让人动容的是声声“我来”。动工前没设计方案,马上有人说:“我来!”缺少工人,马上有人说:“我来!”缺少医生,马上有人说:“我来!”……

“我来!”,显现的是中华儿女的责任与担当。危难之中,正是这一份份责任与担当,帮助你、我、大家走出了困境,帮助祖国、世界走出困境。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的答案与解析

一、(共9分,每小题3分)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人格就像人身上的“暗物质”,看不见、摸不着却有不可 的力量,譬如磁力之于磁体,是一呼百应的号召力、 的吸引力、 的感染力。 A. 忽视 潜移默化 凝心聚力 C. 忽视 凝心聚力 潜移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忽视,不重视;不注意。轻视,小看或讨厌。根据语境,人格看不见却有一种力量,不被人注意,可知选“忽视”。 潜移默化意思是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与题中“感染力”搭配合适。凝心聚力,是指将大家的想法、思路和力量凝聚在一起,共同为某一件事情而努力和奋斗的意思。题中吸引力是一种凝聚的力量,应选“凝心聚力”。故选C。 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生命线”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对思想政治工作地位作用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 B.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C. 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具有高知识、高融合性、高带动性等优势,是创建宜居“智慧新城”的有力推手。 D.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答案】D 【解析】

精神基因,激励着中华儿女一代又一代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B. 轻视 潜移默化 凝心聚力 D. 轻视 凝心聚力 潜移默化

【详解】D.语序不当,“中华儿女一代又一代”应改为“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故选D。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让我们心相连、情相拥、爱相通,不胆怯、不退缩、肩并肩、手挽手,筑起抗疫的钢铁长城,一起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战胜疫情这个魔鬼。

B. 在人类的精神调节系统里,人们追求的不是吃、穿、住,而是信息、知识、思想、艺术等。这些精神财富的最主要载体就是图书。

C. 我们可以把图书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消费性,为了眼前实用;另一类是积累型,为了长远和根本性的

的提高。

D. 马克思爱读书。他本来是在参加社会生产和具体的工人运动,但觉得许多事情弄不明白,就宣布要退出具体事务,回到书房。 【答案】A 【解析】

【详解】A.有误,“不退缩”后的顿号改为逗号,“心相连、情相拥、爱相通”是一层语意,“不胆怯、不退缩”是一层语意,“肩并肩、手挽手”是一层语意; 故选A。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论王国维的“隔”与“不隔”

李铎

①王国维的境界说是建立在直觉论上的,在《人间词话》中,他进一步把直觉论运用到文学批评实践中,提出了“隔”与“不隔”的批评标准。

②当代学术界也有许多文章论述到这一对范畴,然而看法却很不一致,褒贬不一。以朱光潜先生为代表的对“不隔”持肯定态度,对王国维的“隔”论持否定态度,甚至主张对“隔”都须具体分析。朱光潜从诗的“隐与显”的相对性出发,批判了王国维对“隔”的贬斥态度。在这一点上叶嘉莹先生已对之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指出用“隐”与“显”来套“隔”与“不隔”是不妥当的。以李泽厚先生为代表的支持“隔”与“不隔”的分界和批评标准,认为“不隔”是“有形象、生活的真实才能以即目可见具体可感的形态直接展示在人们前面,使‘语语都在目前’”。

③诗词的创作实际上就是美的创造,对于自然美,人必须通过直觉才可以把握,对于艺术美也同样如此。诗人把引起自己审美感受的美“镌之于不朽之文字”便是诗歌艺术的创作目的。诗歌创作也就是对美的摹写,如果诗人在创作前没有与自然通过审美直觉而和谐地统一起来,那么,他的作品就难以引起读者的审美感受,因为在他的作品中就不存在境界。另外一种情况,即诗人对自然之美已深切地感受到了,然而他在创作时却“文不逮意”,用词不当,因而其作品到读者那里,读者不能直觉其境界,这两种情况在以直觉论为前提理论系统中都被称作”隔”。

④什么是“不隔”呢?王国维说:“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只有“语语都在目前”,人才可以通过直觉来把握它,如果不在“目前”,就得用“目”去搜索,经过“目”的搜索,这“语语”才进入了人的意识,这是一个渐近过程,在人的意识中“语语”不是“瞬时”占据人的意识的,因此,不是“须臾之物”,也就与“境界”无缘了,也就“隔”了,“语语都在目前”的意义在于,通过语言所组成画面不需要更多理性分析,这“语语”形成的画面是人的直觉对象,从语言到意象到美的过程是瞬时的,只有如

此,诗才在“不隔”。

⑤诗的创作,首先关系到诗人的感悟能力,诗人须得有一颗无尘垢的赤子之心,这样,通过直觉他才能够见到宇宙人生的本质,王国维评周邦彦的词:“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云“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评稼轩词:“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说“词人想像,直悟月轮绕地之事,与科学上密合,可谓神悟”。

⑥其次,诗的创作还关系到诗人的表达能力,也就是他能否使文辞达意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王国维提出要少用替代字,如桃用红雨、刘郎,柳用章台、灞岸所替代,“宜其为《提要》所讥也”。这原因是:“盖语妙则不必代,意足则不暇代。”这说明诗人直觉感受能力是一个方面,表达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代字能够影响读者的直觉感受,代字代的是什么,这就使直觉渗入杂念,因此,诗也就“隔”了。

(本文有删改)

4. 阅读①-②段,下列表述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当代学术界对王国维先生提出“隔”与“不隔”的批评标准褒贬不一。 B. 朱光潜先生既肯定王国维的“不隔”,又否定王国维的“隔”。 C. 叶嘉莹先生对王国维的“隔”与“不隔”理论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 D. 李泽厚先生认为“不隔”是有形象、生活的真实,使“语语都在目前”。 5. 阅读③-④段,下列对文中“隔”与“不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在创作前没有与自然通过审美直觉而和谐地统一起来,那么,他的作品就会“隔”。 B. 诗人对在创作时“文不逮意”,读者不能直觉其境界,就会“隔”。

C. 读者用“目”去搜索,使“语语”进入意识,透过语言渐近美的“境界”,即为“不隔”。 D. 读者的直觉能感知诗的画面,不需要做更多的理性分析,即为“不隔”。

6. 阅读全文,下列对诗人如何才能写出“不隔”之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要有赤子之心,通过直觉能够感悟到宇宙人生本质。 B. 诗人要有很强的表达能力,能写出自然晓畅之词句,避免词不达意。

C. 诗人写诗时,要少用替代字,使诗人与读者的直觉感受一致,彼此之间没有隔阂。 D. 诗人写诗时,要听从自己的直觉,让读者“雾里看花”,留给读者思考的空间。 【答案】4. C 5. C 6. D 【解析】 【4题详解】

C. 有误,选项内容与第②段“朱光潜从诗的‘隐与显’的相对性出发,批判了王国维对‘隔’的贬斥态度。在这一点上叶嘉莹先生已对之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指出用‘隐’与‘显’来套‘隔’与‘不隔’是不妥当的”相矛盾,叶嘉莹先生批判的是朱光潜的观点,而不是王国维的观点。

的故选C。 【5题详解】

C.有误,选项内容与第④段中“如果不在‘目前’,就得用‘目’去搜索,经过‘目’的搜索,这‘语语’才进入了人的意识,这是一个渐近过程,在人的意识中‘语语’不是‘瞬时’占据人的意识的,因此,不是‘须臾之物’,也就与‘境界’无缘了,也就‘隔’了” 相矛盾,读者用“目”去搜索即为“隔”; 故选C。 【6题详解】

D.有误,选项“让读者雾里看花,留给读者思考的空间”与第③中“诗词的创作实际上就是美的创造,对于自然美,人必须通过直觉才可以把握,对于艺术美也同样如此”相矛盾,不需要留给读者思考的空间。 故选D。

三、(共12分,每小题3分)

7.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中一个“都”字,写出了人们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急切心情。 B. 第二句中的“惊”字,表达了诗人见到春草发芽的惊讶之情。 C. 诗的第三四句“却嫌”“故穿”,把春雪刻画得美好而富有灵性。 D.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来得太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惆怅之情。 【答案】D 【解析】

【详解】D.有误,这首诗中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欣喜; 故选D。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为人深厚,不伐善。吉为相,有驭吏嗜酒,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西曹主吏①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复何所容?西曹第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茵②耳。”此驭吏,边郡人,习知边塞发奔命警备事。尝出,适见驿骑持赤白囊,边郡发奔命书驰至。驭吏因随驿骑至公车③刺取,知虏入云中、代郡,遽归。见吉白状,因曰:“恐虏所入边郡,二千石长吏有老病不任兵马者,宜可豫视。”吉善其言,召东曹④案边长吏科条其人。未已诏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吉具对。御

史大夫卒遽不能详知,以得谴让;而吉见谓忧边思职,驭吏力也。

——《汉书·丙吉传》

【注释】①西曹主吏:相府中管理侍从的官。②茵:车垫。③公车:汉代官署名,为卫尉的下属机构,设公车令,掌管宫殿司马门 的警卫。天下上事及征召等事宜,经由此处受理,后以指此类官署。④东曹:管理有关军吏任免的官吏。

8.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 A. 不伐善 伐:夸耀 C. 宜可豫视 豫:预先

B. 西曹主吏白欲斥之 白:报告 D. 吉善其言 善: 好

9. 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未已诏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吉具对

A. 未已/诏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吉具对 B. 未已诏/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吉具对

C. 未已诏/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吉具对

D. 未已/诏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吉具对

10. 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丙吉不在意驭吏醉酒弄脏他的车垫,更看重的是驭吏的办事能力和主动担当。

B. 丙吉听从驭吏的意见,提前摸清了老弱多病不能打仗的官吏资料,并主动向皇帝报告了此事。 C. 皇帝夸赞丙吉关心边塞操劳防务,这功劳是靠了驭吏的帮助得来的。 D. 丙吉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丞相,他能够容忍驭吏小小的过失。 11. 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御史大夫卒遽不能详知,以得谴让。 【答案】8. D 9. D 10. B

11. 御史大夫仓促之间不能详细了解,因此受到处罚责备。 【解析】 【8题详解】

D. 吉善其言:丙吉认为他的话很对。善:认为……对;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这句话的意思是“果然,事情尚未完全办好时,皇帝便下诏召见丞相和御史大夫,询问有关受到匈奴侵袭的边郡的官吏情况”,“诏召”是动词,“丞相”“御史”是官职,“吉具对”意思是“丙吉回答得有条有理”,故选D。

的【10题详解】

B.有误,根据“未已,诏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看出,丙吉是在皇帝召见时向皇帝报告此事的;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句式特点等。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此句中重点的词有:卒遽,仓促急遽。以,因为(这个)。谴让,谴责;责备。

【点睛】参考译文:丙吉字少卿,是鲁国人。为人重感情,不自夸。丙吉担任丞相时,有一个嗜酒如命的车夫随侍其外出,酒醉后呕吐在他的车上。西曹主吏将这件事情告诉丞相,想责罚车夫。丙吉阻止他说:“因为酒醉的小过错而惩罚一个勇士,以后哪里还能有他容身之处呢?西曹你忍耐一下吧,他不过是弄脏了丞相的车垫子罢了。”这个车夫来自边塞,熟悉边塞紧急军情传递文书到京城的过程。有一次外出,他正好看见传递军书的人拿着红、白两色的袋子,就知道边塞的郡县肯定有紧急军情发生。于是车夫就跟着传书的人到官署去打探消息,果然得到了匈奴攻入了云中郡和代郡的消息,于是他立刻回府见丞相说了这件事,还建议说:“胡虏所进攻的边郡恐怕有不少年老多病、无法打仗的官员,大人应该先了解一下有关情况。”丙吉认为他的话很对,便立刻召集东曹官员,查询两郡官吏的档案,分条记录下他们的年纪、经历等。果然,事情尚未完全办好时,皇帝便下诏召见丞相和御史大夫,询问有关受到匈奴侵袭的边郡的官吏情况。丙吉回答得有条有理,而御史大夫因仓促间无法知道详情,遭到了皇帝的责备;而丙吉之所以能得到称赞,被认为关心边塞、尽忠职守,其实是靠了车夫的帮助。

四、(26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水浒传》之第十二回节选

①杨志听说了,只得跟了王伦一行人等过了河,上山寨来。就叫朱贵同上山寨相会,都来到寨中聚义厅上。左边一带四把交椅,却是王伦、杜迁、宋万、朱贵;右边一带两把交椅,上首杨志,下首林冲,都坐定了。王伦叫杀羊置酒,安排筵宴,管待杨志。

②酒至数杯,王伦心里想道:“若留林冲,实形容得我们不济,不如我做个人情,并留了杨志,与他作敌。”因指着林冲对杨志道:“这个兄弟,他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唤做豹子头林冲,因这高太尉那厮安不得好人,把他寻事刺配沧州,那里又犯了事,如今也新到这里。却才制使要上东京勾当,不是王伦纠合制使,小可兀自弃文就武,来此落草,制使又是有罪的人,虽经赦宥,难复前职。亦且高俅那厮现掌军权,他如何肯容你?不如只就小寨歇马,大秤分金银,大碗吃酒肉,同做好汉,不知制使心下主意若何?”杨志答道:“重蒙众头领如此带携,只是洒家有个亲眷,现在东京居住。前者官事连累了他,不曾酬谢得。

今日欲要投那里走一遭,望众头领还了洒家行李;如不肯还,杨志空手也去了。”王伦笑道:“既是制使不肯在此,如何敢勒逼入伙?且请宽心住一宵,明日早行。”

③次日早起来,又置酒与杨志送行。一齐都送下山来,到路口与杨志作别。杨志出了大路,寻个庄家挑了担子,发付小喽罗自回山寨。不数日,来到东京。过数日,央人来枢密院打点,理会本等的勾当,将出那担儿内金银财物,买上告下,再要补殿司府制使职役。把许多东西都使尽了,方才得申文书,引去见殿帅高太尉。来到厅前,那高俅把从前历事文书都看了,大怒道:“既是你等十个制使去运花石纲,九个回到京师交纳了,偏你这厮把花石纲失陷了;又不来首告,倒又在逃,许多时捉拿不着。今日再要勾当,虽经赦宥所犯罪名,难以委用。” 把文书一笔都批倒了,将杨志赶出殿帅府来。

④杨志闷闷不已,回到客店中,思量:“王伦劝俺,也见得是。只为洒家清白姓字,不肯将父母遗体来玷污了。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不想又吃这一闪。高太尉,你忒毒害,恁地刻薄!”

(有少量删改与段落调整)

12. 从第二段王伦的心理和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王伦____________的性格特征。 13. 第四段杨志的心理活动描写表明他拒绝王伦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答案】12. 心胸狭窄(嫉贤妒能)。 13. 杨志想在朝廷中建功立业,光耀门楣。 【解析】 【12题详解】

考查人物性格特点。通过对王伦的心理描写“并留了杨志,与他作敌”看出王伦挽留杨志的目的是牵制林冲,担心林冲能力胜过自己,才想要留下杨志,根据《水浒传》故事情节可知林冲并没有想要取代他的位置,看出王伦心胸狭窄,嫉贤妒能。对王伦的语言描写“大秤分金银,大碗吃酒肉,同做好汉,不知制使心下主意若何”看出王伦用好言诱惑杨志留下,实则并不能与人分享,可以看出他虚情假意。 【13题详解】

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水浒传》故事情节可知,杨志出身名门,“不肯将父母遗体来玷污了”,他不愿落草为寇,“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他的理想依然是通过做官来光耀门楣,这对于杨志来说才符合自己名门之后的身份。由此概括出杨志拒绝王伦的真正原因是想要在官场上大有作为,让他的家人后代依旧做名门之后,光耀门楣。

(二)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开机关机 叶延滨

①每天都有这个动作,电脑打开,看看邮件,上上网,写点东西,然后关机。开机关机,好像睁眼闭眼,一天过去了。这是信息时代我的基本生活姿态。

②开机,我专注于在电脑上写字,收发邮件,这是我的工作。我不微博也不微信,手机二十四小时开着,但它控制不了我。关机,我随手从书架上打开书本读书。能关机很重要,像读书,能打开,也能合上。书在书架上,不声不响地陪着你,不响铃,也不病毒,更不索要你关注转发。大概在今天,能这么绅士地与你相处的,也就是这些书了。

③这是我的小世界,6架书架上陈列着一群沉默的书,还有地上的桌上的书,围住一台每天开机关机的电脑。开机和关机,把这个小世界分成两个世界。

④我用电脑20年,用了3个台式机和7个笔记本,除了电脑太迅速地更新换代,还有我的喜新厌旧。而书不一样,一辈子守望,守望成你的故事,是你生命的一部分。

⑤母亲在我读小学的时候,从省城被“下放”到大凉山“锻炼”。一年后,她没有回来,留在了那里当一名语文老师。第二年,我转学去大凉山陪我的母亲。老掉牙的长途客车在高山峡谷中呜呜地轰着油门,跑了三天,在我骨头被抖散架之前,我到了母亲的身旁。山坡上的简易宿舍只有七八平米:一架床,一个书桌,一只竹籘椅,两只旧皮箱,书桌上有个两层板的小书架。书架上除了课本讲义,还有《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少年维特之烦恼》。书很旧,还是竖排版的。母亲是这所学校里极个别的、自费订阅报纸杂志的老师,订了一份《人民日报》,还订了一份《人民文学》。报纸送到家都是一周前的旧报了。在那个小屋里,我开始了一生中最初的阅读经历,把从这所学校图书馆能借到的所有书几乎读了一遍。从《林海雪原》《春青之歌》到儒勒·凡尔纳的系列冒险小说,从福尔摩斯到列夫·托尔斯泰……在那个饥饿年月的大凉山,我却凭借书之舟,在另一世界中成长起来。那是我一生中读书最多的时光,如果没有书,那间小屋就是真正的囚室,而一本又一本在这小屋里陪着我的书,让我在另一个世界里穿越。常常是饥饿驱赶我,让我从书上抬起头来,抬头就看见窗外山坡上的阳光,从青林的枝叶间泻下来。神秘而宁静的美,又催我埋头读书,带着阳光一样的心境,重新走进书页打开的世界。

⑥那是个非常年代,边地的蛮荒,四处漫延的饥饿,还有跌落于社会底层的无助,笼罩着母亲和我同住的这间小屋。如果没有书,这小屋无疑是间囚室,囚禁着母亲的不幸和我的童年。然而,母亲带着她的《安娜·卡列尼娜》,在这里骄傲地过着一个乡村教师的生活。我抱着一本本芜杂而没有选择的书,喂养着饥饿的精神和身体。

⑦想到那间小屋和我的读书状态,真如那个成语:如饥似渴。少年不知愁滋味,世事艰难,身处逆境,捧上一本书,就全然沉浸于其中。能有其他的东西,代替书为我解忧与我为伴吗?没有!这个经历让我一辈子无论在哪里,都有一个底色:读书人。

⑧读书人读书与学历无关,从小学到大学,规定的教材虽然可以烂熟于心,但那样的书读得再多也与“读书人”之读书不同。一种是禽鸟的野觅食,或是鹰,或是雀,食肉或食谷,都是天性;另一种是鸡或

鸭,流水线配餐或填塞,与快乐无缘。

⑨开机,这个世界多精彩,有那么多机会和秀场,也有那么多牢骚和错愕!关机,这个世界多安静,一屋子的书守着我,宽厚而沉默地守着我的心事。他们能听懂我的心事,因此才不离不弃。

⑩开机关机,这就是我的生活:一边是电脑和它的那个自信心十足的信息时代,一边是书和它们的那个书生气十足的精神世界……

(有删改)

14. 阅读①-③段,简要概括“开机和关机把这个小世界分成”了哪两个世界?

15. 阅读④-⑦段,简要概括大凉山那个小屋里的“最初的阅读经历”对“我”人生的重要意义。 16. 阅读第⑧段中的划线句,联系上下文说说“读书人”的含义? 但那样的书读得再多也与“读书人”之读书不同。

17. “开机关机,这就是我的生活”,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在信息时代的生活智慧。 【答案】14. 示例:开机的时候,这是一个工作室;关机的时候,这是一间书房。 或者:开机的时候,这里是我工作的世界;关机的时候,这里是我读书的世界。

15. 示例:⑴帮助我内心和精神层面得以成长(让我的精神世界获得自由和成长);⑵让我充满希望,忘却世事的艰难(忘却物质条件的艰苦);⑶让我一辈子都有读书人的底色。 16. 示例:作者此处的读书人专指将读书作为天性,从中获得快乐的人。

17. 示例:作者在信息时代的生活智慧:①开机时,作者利用电脑和它所连接的信息世界充实工作,自信心十足。②关机后,又能在读书所营造的精神世界里保持内心的宁静和自由,书生气十足。③作者能自由地享受着这两种生活方式的快乐,主动地掌控自己的精神世界。幸甚至哉! 【解析】 【14题详解】

考查文章内容的提取与概括。确定答题区域在①-③段,从“开机,我专注于在电脑上写字,收发邮件,这是我的工作”看出开机的世界是工作的世界,这个世界是间工作室。从“关机,我随手从书架上打开书本读书”看出关机的世界是读书的世界,这个世界是间书房。 【15题详解】

考查文章内容的提取与概括。第⑤、⑥段写“我”在大凉山的小屋如囚室,因为有书的陪伴让“我”的精神世界丰富起来,“在那个饥饿年月的大凉山,我却凭借书之舟,在另一世界中成长起来”可以概括为读书让“我”在精神世界成长起来。从“我抱着一本本芜杂而没有选择的书,喂养着饥饿的精神和身体”可以概括出读书让“我”忘了饥饿,忘却物质生活的艰难。从“这个经历让我一辈子无论在哪里,都有一个底色:读书人”可以概括出读书让“我”一辈子有读书人的底色。 【16题详解】

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结合文章内容可以看出,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地说明读书人读书和考学历人读书的不同,把“禽鸟的野觅食”比喻成读书人的读书,把“鸡或鸭,流水线配餐或填塞”比喻为考学历人的读书,禽鸟的野觅食是天性,从中获得快乐,由此推知读书人读书是天性,从中获得快乐。 【17题详解】

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由文章内容可知,开机指“电脑打开,看看邮件,上上网,写点东西”这是作者的工作,“是电脑和它的那个自信心十足的信息时代”,作者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优势,信心十足;关机指“我随手从书架上打开书本读书”,进入读书的精神世界,书生气十足。从“这是信息时代我的基本生活姿态”看出开机和关机构成了作者完整的世界,作者自由掌握两个世界,游刃有余,自得惬意。 六、(8分) 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同学们在家网上学习近二个月,为了提高同学们的体能和身体素质,学校要求学生在课间做居家体育锻炼,你所在的学校开展了以“居家体育锻炼”为主题 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8. 你们小组探究“利用家庭现有条件做好体育锻炼”这个选题,请你写出三个安全、易操作的锻炼方式。 19. 本周班会将进行“居家锻炼”阶段性总结,你作为班长想说一段话,鼓励同学们坚持在家锻炼身体。请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表达你的观点和理由(100-120 字)。

【答案】18. 答案示例:做课间操,做仰卧起坐,做俯卧撑,原地小步跑,高抬腿,跳跃单腿站,靠墙静蹲,标准蹲起等。

19. 答案示例:同学们,学校正在举行“居家体育锻炼”活动,但有同学借口学习紧张、没有场地等原因有些松懈。众所周知,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我们应该对自己的身体负责。况且,如果等回到学校再做课间锻炼,我们的身体一定会吃不消的。同学们,我希望大家能将这个活动坚持下去,让我们拥有更强健的身体。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首先要理解题目中包含的意思:“居家体育锻炼”是大主题,“利用家庭现有条件做好体育锻炼”是小组的选题,这是拟写答案前必须关注到的。其次关注“安全、可操作的锻炼方式”。第三,关注数量“三个”。明确了题意和要求,就不难写出符合要求的答案了。如瑜伽,俯卧撑,仰卧起坐,蛙跳,做课间操,做仰卧起坐,做俯卧撑,原地小步跑,高抬腿等适合居家锻炼的方式。 【19题详解】

这是一道发表观点类的口语交际题。且有一定的背景要求,需要考生结合自身,说服同学们不要因为别的事情而放弃了居家锻炼。同时注意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七、(50分)

2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2020年2月,“史诗级”火神山医院十天建成投入使用,最让人动容的是声声“我来”。动工前没设计方案,马上有人说:“我来!”缺少工人,马上有人说:“我来!”缺少医生,马上有人说:“我来!”……

“我来!”,显现的是中华儿女的责任与担当。危难之中,正是这一份份责任与担当,帮助你、我、大家走出了困境,帮助祖国、世界走出困境。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答案】范文:

担当,是接受并负起责任。无论个人还是国家、民族都应当勇于担当。惟有如此,国家才能兴盛,民族才能强大。

北国飘雪,茫茫大地,一小队人马正向北去。轿中的,是即将和亲匈奴的昭君。美丽如她,灵秀如她,本可在汉室宫廷中享受锦衣玉食。但是,她选择了担当大义,接受了和亲匈奴的使命。一个柔弱女子,用自己的肩膀,扛起大汉王朝与匈奴的和平,密切了两国的友好关系。没有她的担当,汉匈两国不会有和平;没有她的担当,汉匈两国的人民无法安乐生活;没有她的担当,汉朝何以光照四邻,屹立东方?一个女子的担当,强盛了一个国家,光耀了几朝几代。

一个人的担当,让世人惊叹!

一群人的担当

茫茫大海,狂风巨浪,几十只木船在海浪中挣扎,那是郑和的船队。船上的每一个人,背井离乡,远赴他国,只为光照四邻,宣扬我中华国威。他们出使各国,无数人在海浪中葬身鱼腹,但他们依旧不放弃。他们是一群勇于担当的人。接受这项任务的他们,从未想过放下,而是执著担负起责任。他们的担当,让中华威震四海,八方来朝,一个盛世被悄然开启!

一群人的担当,让人敬佩,更让世界为之动容!

一个国家的担当

战火纷飞,硝烟中,他们的国家给世界造成了伤痛。然而,战后的这个国家没有放弃责任,而是勇于担当。满目疮痍的德国大地上,一个民族担起了责任,深深忏悔;德国不顾战后衰退的国力,执意担当起向各受害民族赔偿的责任。半个世纪以来,她无时无刻不担负着这责任。波兰墓碑前德国总理的一跪,展现了这个国家的担当精神,也让这个国家重新站起。德国的责任还将继续,但她早已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世人投去的不只是原谅的目光,更有钦佩!

的勇于担当 一个人的担当

一个国家的担当,让一个民族再次崛起!

担当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行为,它需要你有昭君的大公大勇之心;它需要你有郑和船队迎战困难的气魄,永不放弃的坚持;它需要你有德意志民族面对错误不躲避、面对责任不推诿的正确心态。

我们的祖国,屹立在世界之东方,机会和发展并存。每一个血脉奔涌的青年人,都应该有为她担当的胸怀和勇气。所以,让我们勇于担当,共同迎接光明、美好的未来;让我们勇于担当,把中华民族再度推向一个兴盛崛起的时代! 【解析】

【详解】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中写到的火神山医院建设中人们勇担责任,用“我来”两个字显示出中华儿女的责任与担当,作文的关键词便是“责任”与“担当”。 命题十分贴近现实,贴近生活,便于考生表达自我个性,书写独特体验,让考生朝着真善美前行,保持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新华字典》对“责任”有如下两种解释:一是份内应做的事,二是没做好份内事而应承担的过失。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立意。通常来说,我们所提及的责任是份内应做的事,是一种敢于担当、勇挑重担、尽职尽责的态度,选材时可以引申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关心家人、尊老爱幼;重信守诺、乐于助人等等,“负责任”也是一种正能量。具有负责任理念的人会主动担当,并为自己的承诺负责;出现差错时不推脱责任,勇于承认错误并改正。若写成议论文,要注意摆事实,讲道理,正反对比,比喻说理,要联系实际,透过现象看本质,论责任的重要性,评担当的美德等,不可就事论事,谨防总是围绕别人观点论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