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建筑的动态性保护设计
周颖辉1 张红民2
(1、沈阳建筑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0;2、沈阳城市建设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一、历史建筑保护的动态性原则
1.历史建筑保护观念与原则的发展:历史建筑的保护理论,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基于1931年《雅典宪章》和1964年的《威尼斯宪章》的精神,历史建筑保护的实践上经历了一个较长的着重保护、保存、修复的过程。后来的理论论述中则多用再循环、适应性再利用、建筑再生、都市更新等词汇,说明历史建筑保护观念开始着眼于主动式的再利用。
2.历史建筑保护动态性原则的确立:1976年的《内罗毕建议》及1979年的澳大利亚《巴拉宪章》中都明确提出了“改造性再利用”及保持历史街区的延续性等基本原则,强调保护修复与城市振兴同等重要。自90年代开始,在西方,“可持续规划”、“滚动开发”、“控制性规划”等带有鲜明的动态性特征的新城市主义思想开始被规划界普遍接受。
3.历史建筑保护动态性原则的基本观念:在历史建筑保护中强调动态,是要求在保护设计过程中,对历史街区的发展变化和对未来的适应性、再创造的可能性和改造的简易性等方面做动态的设计,既着眼于发展建设的同时,对远期目标也要提供一些控制性方向,便于实际实施过程中的不断修正,是一种着眼于全生命周期的新建筑观。
4.图解可以作为历史建筑动态性保护的方法:建筑活动的动态特征贯彻在历史建筑的形成、使用、以及保护、再利用的全生命周期之中。设计概念的产生、建筑形式的形成、使用功能的转换、社会价值的生成等,每一过程无不包含了一系列的社会文化现象的产生及解读。图解,作为图示化的解读工具,在这一系列过程中,以一种分析过程和设计方法出现,为当前的历史建筑保护活动提供了一个崭新视角。
二、历史建筑保护的图解分析
1.历史建筑作为社会形态的文化载体;历史建筑作为社会财富遗存的实物形态,具有其他类型文献无法比拟的信息集成优势。不同时期遗存下来的历史建筑,具备了特定时期的社会文化印记;同一时期的不同类型建筑的各自特征又具备了当时的社会形态的动态映像。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历史建筑把那一时期的时代特征以文化符号的形式固化下来,为我们今天去研读历史提供了密码。
2.建筑作为社会文化的表层结构;如果可以把建筑看作一个时代的文化读本,那么遗存下来的历史建筑,就可以作为当时社会文化篇章中的重要词汇。通过一定的句法来重组这些语汇,我们可以复原当时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文本,进而得到某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的表层结构。历史建筑作为文化表层结构上的重要元素,起到的动态解读的关键作用。
周颖辉,沈阳建筑大学,一级注册建筑师、讲师。 张红民,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一级注册建筑师、高级工程师。
3.表层结构到深层结构的语法生成;根据乔姆斯基的语法生成理论,词汇作为文本的基础部分通过组织生成语义,即深层结构;反过来深层结构通过语法转换得到表层结构。深层结构作为事物的一种相对稳定的逻辑状态,普遍存在于人类整体认知体系之中,即语义。而词汇部分则属于表层结构,它为深层结构进行语法修辞,故具有可变和不稳定特征。因此,历史建筑保护的图解,就是先通过简化和抽象这两个环节的图解操作,找到建筑及空间形制的基本语汇,并通过句法组织,得出建筑的历史语义,继而完成了历史建筑表层结构到深层结构的生成过程。这个基于分析的图解过程,就是通过图解分析完成了由历史建筑语汇找到对应的历史语义的深层阅读过程,这就为历史建筑保护提供了更加广泛而深入的视野,使历史建筑的保护性设计复原到了文化维度,这个过程充满了动态特征。
三、历史建筑动态性保护的图解设计
1.设计过程的图解转换;依据图解分析理论,在历史建筑动态保护原则下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领域,规划和设计的初始目标,将不再停留在仅对实体建筑的修复和区域功能完善这些表层的语汇结构,还应深入到城市肌理、社会结构这些深层次的语义结构,对简化和抽象出来的建筑元素进行关联与增殖等图解操作(动态构成)和演绎,完成对历史文化的修复或扬弃。
2.图解转换的两类操作:设计过程的图解通常有两种操作。外在性操作:是将外部因素的整体性特征,作为深层结构的语义指向,通过对基地、功能、流线,甚至还包括所处社会背景经济、人文、生态分析等要素的直接映射或叠合等语法转化,完成图解,得到崭新的表意语汇,即表层结构。因此得到的作品通常表现出较强的语义指向性特征。内在性操作:则往往屏蔽掉社会、功能、技术等外部因素,将空间的表层逻辑看作形式语汇的深层结构,通过扭转、层流、置换、翻转等动态构成手段完成空间自发的生成演绎,因此作品充满了语汇的符号价值。
四、图解方法在历史建筑保护设计中的启发
针对目前历史建筑保护的特点和内容,保护的思想应遵循“保全、再生和创造”这一基本原则。首先让城市重要的历史文化的信息载体作为范式得以保留,形成城市历史文化信息体系的基本结构,这是保护的前提,在此基础上进行图解操作,让历史建筑及环境在现代化生活中获得再生,让城市的文化、经济在历史资源中创造性地发展,继而延续城市文化的深层结构。
在具体项目的保护设计上,历史建筑为保护创作提供了挖掘历史文化符号的图解参照。建筑师可以着眼于直接或间接的历史建筑形式进行继承和解读,传统文化及环境要素都应被组织进创作。同时,对历史建筑可以通过图解转换,创造新的建筑类型或空间,这也是求得历史建筑与新建筑和谐共生的有效途径。通过
图解,可以发现历史建筑留给我们的不是形式的桎梏,而是新形式的起点。
[作者简介] – 60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