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的作用都有哪些
胆囊在人体中是一个重要的消化器官,它不仅有储存、浓缩、排泄(收缩)功能;还有调节肝内外胆道压力的重要作用;还有重要的分泌和免疫作用。
一、胆囊的储存胆汁功能:一个饥饿的人(即非消化期间),胆汁储存在胆囊内,当消化需要的时候,再由胆囊排出,所以胆囊被称为“胆汁仓库”。同时又起到缓冲胆道压力的作用。肝脏每日分泌800—1000ml胆汁,大部分经胆囊浓缩后储存在胆囊内。
二、胆囊的浓缩胆汁功能:
金黄色碱性肝胆汁中的大部分水和电解质,由胆囊粘膜吸收返回到血液,留下胆汁中有效成分储存在胆囊内,变成棕黄色或墨绿色呈弱酸性的胆囊胆汁。
三、胆囊的排泄胆汁功能:
胆汁排出受体液因素和神经系统的调节,进食3~5min后,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kin)含量增加,胆囊收缩素有收缩胆囊和舒张胆总管下端及oddi括约肌的作用,胆囊收缩后可产生2.94Kpa的内压,促使胆汁排至十二指肠,以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在排出胆汁同时,也将胆道内的细菌与胆汁一起排出体外。一般讲,进食脂肪半小时,胆囊即可排空。但胆囊炎或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时,胆汁排出出现障碍,胆汁淤滞,固体成分沉淀,成为息肉或结石的成因之一。
四、胆囊的分泌功能:
胆囊粘膜每小时分泌约20ml粘液性物质,主要是粘蛋白,可保护和润滑胆囊粘膜免
受胆汁的溶解,并使胆汁容易通过胆囊管。胆囊管梗阻,胆汁中胆红素被吸收,胆囊粘膜分泌粘液增加,胆囊内积存的液体呈无色透明,称“白胆汁”。积存“白胆汁”的胆囊称胆囊积水。当胆囊存在炎性和梗阻时,胆囊还可以分泌钙。
五、胆囊在调节胆管内压力方面的作用:
胆囊的另一重要功能是调节胆管内压力平衡作用,当肝内每天制造800-1000cc的胆汁持续不断的排入胆囊和肝外胆道,并维持一定的压力,此时胆囊调节是一个重要因素。在肝内外胆管压力增高时胆囊可以容纳和浓缩较多的胆汁,维持胆道内正常压力平衡。当胆囊被切除后,调节压力平衡作用消失,然而肝脏分泌出的胆汁不会减少,反而全部胆汁每日必须经Oddi’s开口排入十二指肠腔内,此时方感到开口狭窄,排泄不畅。日久天长就必然发生胆总管代偿性扩张病变。扩张的胆总管常使鸟嘴状的末端变为圆顿形状,此时急于要排出的胆汁流向变成涡流,呈漩涡状,后者是形成胆石的重要学说之一涡流学说。此种现象极易形成胆总管结石。临床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人们在接待急性梗阻性黄疸病人时常常见到有胆囊切除的病史。北京大学第一医院795例胆总管结石病例中(经ERCP和EPT证实),切除胆囊病例组明显高于未切除胆囊组(425:370) 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因此,胆囊切除后常使胆总管发生代偿性扩张和胆总管结石发病率增高。
同样,由于胆囊具有调节胆道内部压力的重要作用,失去胆囊器官的病人,胆道内压力失去平衡,压力增大,Oddi括约肌失去了胆囊的有规律的压力调节,发生调节紊乱,形成了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六、胆囊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
胆囊不仅具有贮存,浓缩和收缩功能;而且还有分泌和免疫功能。胆囊每天可分泌20
毫升的白色液体,据科学实验,此种液体乃由胆囊粘膜固有层分泌的免疫球蛋白(IgA).而且胆囊内IgA的浓度远远高于血液,具有保护肠道粘膜不受(次级胆酸等)侵犯的作用。
胆囊粘膜具有分泌IgA抗体的功能,胆囊成为肠道Ig的主要供给来源,因而是具有保护性抗体的主要器官,这对于胆道系统的免疫防御具有重要意义。
正常人胆汁中存在着免疫球蛋白(immuoglobulin,Ig),该物质的作用为:
1、缺少Ig物质可以引起小肠防御功能缺陷,出现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水以及消化道来源的败血症。
2、对胆道系统的保护作用。Ig在胆汁中的主要作用是清除抗原,保护胆道粘膜。
Morvay通过动物实验指出:次级胆汁酸能直接增高动物结肠癌的发生率;
胆囊切除后对人体至少有以下几点不良影响:
1)、造成胆道损伤
胆囊切除后,胆囊作为胆道重要一环被破坏,损伤在所难免;
2)、消化不良
就目前所知,胆囊至少具有储存、浓缩胆汁的功能,以适应人体进食时对胆汁的集中需求.如果胆囊一经切除,肝胆汁由肝内排出后却无处可存,不管人体是否需要,只能持续不断地排入肠道;这样,当人进食时胆汁量不足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特别是影响
对脂肪的消化吸收,其结果一是诱发脂肪泻及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等;2是造成身体遭受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的痛苦.另外,胆囊还具有复杂的化学功能和免疫功能,切除后会引发其他身体机能问题.
3)、引发碱性反流性胃炎
胃大部切除可致碱性反流性胃炎,正常人进食后胆囊收缩使胆汁集中大量进入肠道.这一过程与胃十2指肠的分泌及蠕动是有规律地同步进行的.胆囊切除后胆汁持续进入肠道又缺乏食物和胃酸的中和,胆汁可在102指肠内淤积而逆流入胃,使胃内PH值升高,细菌繁殖,而使胃粘膜充血、水肿、脆性增加,胃腺体萎缩及溃疡形成.曾有人对胆囊切除6个月后的患者行胃液检查,发现其中胆汁酸含量明显增加,最低增加2倍,最高增加380倍,平均增加24倍.胃酸分泌明显下降,胃壁细胞受损.胃镜下呈弥漫性炎性改变.
4)、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增高
在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过程中,切除胆囊病例组明显高于未切除胆囊组(425比370).所以虽然切除胆囊后去除了胆结石,却很可能因此“招来”胆总管结石,这是因为:胆囊切除前,胆囊具有浓缩胆汁的作用,浓缩的胆汁对胆固醇的溶解度较高;而胆囊切除后,胆盐池明显减小,胆汁的浓缩失去了场所,肝胆管的胆汁酸浓度降低导致对胆固醇的溶解能力降低,这样就容易形成结石从而引发胆总管结石.而治疗胆总管结石需要切开胆管,是个大手术,治疗难度非常高.
5)、胆囊切除术后结肠癌发病率可能升高
近年来,许多学者发现一种现象和疑惑,即患结肠癌的病例中胆囊切除患者占很大部
分:
1>、欧洲学者临床调研后得出胆囊切除术后结肠癌发生的危险性较未切除者高45倍.
2>、有人对7000例结肠癌病例作回顾分析后发现,6千例有胆囊切除史,并发现胆囊切除10年以上患者比未切除胆囊患者的大肠瘤和癌的比明显增加,由21.8%增加到38.5%另有人随访胆囊切除后10年以上的病例发现,女性结肠癌的发生率比一般女性高约70%,其中右半结肠癌的发生率比一般高2倍.由此可见,胆囊切除与结肠癌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虽然尚未成为定论,但亦应引起高度重视.
究竟胆囊切除术后为何易患结肠癌?Vernivk等认为:乃由次级胆酸论提示。次级胆酸能使结肠粘膜细胞有丝分裂增强,容易引起结肠癌变。又因近端结肠内的次级胆酸浓度较高且右半结肠对次级胆酸的吸收大于左半结肠,故胆囊切除术后癌种好发于右半结肠。其病理生理的改变主要为:①次级胆酸的由来:肝胆管分泌出的胆酸为初级胆酸,进入肠道后与细菌接触变为次级胆酸。②胆囊切除术后胆囊功能丧失,不能控制胆汁的排泄和在肠道的停留时间;因而初级胆酸24小时持续不断的流入肠道并与细菌接触,产生大量次级胆酸,无疑增加了结肠癌变的危险性。
近年来,许多欧洲学者发现一种现象和疑惑,即患结肠癌的病例中,发现不少病例都有胆囊切除的病史,Moorehead对100例60岁以上的切胆与100例不切胆病例分析,发现患结肠癌者分别为12:3,十分惊讶。 然而,在胆囊功能正常时胆汁只发生在进食时排入肠道,空腹时肠道内并无较多的胆汁常在,显然初级胆酸与细菌接触的机会很少,因而产生次级胆酸的量很少,加之正常胆囊的存在,胆汁中存有大量的Ig,保护肠道粘膜不受外来抗原和次级胆酸的侵害,当然就减低了结肠癌变的可能性。故北欧的研究结肠癌的医生大声疾呼不要随便切除胆囊的忠告是极为有道理了。
6)、肝损害和结肠损害
目前己证实石胆酸对肝细胞具有一定毒性.而胆囊切除后次级胆酸增多,所产生的石胆酸经肝肠循环进入肝脏和结肠以后,会造成慢性肝损害和结肠损害,而结肠损害很可能是结肠癌的一个原因.
云南结石病医院的专家表示:胆囊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胆囊的机能是贮存和浓缩胆汁,以备进食帮助消化。胆囊切除以后,胆汁固然没有了“贮藏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胆囊切除的病例很多,胆囊没有了人有代偿机制,胆管可以扩张,管壁增厚,起到胆囊的作用。胆管可发生代偿性扩大,部分替代胆囊的作用。但是因为胆管没有浓缩胆汁的能力,稀薄的胆汁对脂肪的消化能力要减弱一些。
另一方面胆囊的作用是贮存和排送胆汁到肠腔,保证吃下去的食物能得到消化。不吃食物时,胆囊就将胆汁贮存起来,吃食物时胆囊就将胆汁排出。当我们睡了一夜,胆囊里存满了胆汁,就通过吃早餐,将胆汁排出体外,要是不吃早餐的话,胆汁就无法排出,长期的话就有可能导致胆结石,所以,医生建议,早餐是必不可少的。
以上就是对胆囊的作用都有哪些的详细介绍,你了解了吗,温馨提示:胆囊对人体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治疗方法上,对于胆囊的切除一定要慎重。如您对此还想要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可随时点击在线专家进行咨询。
为什么胆囊结石常伴有胆囊炎
胆汁进入胆囊,胆囊管是其“必经之路”,胆囊管直径很小,只有2~3mm,当胆囊有结石时,胆囊管易被阻塞,引起胆汁淤积、浓缩,并且刺激胆囊内粘膜使之发生炎症。
此外,因胆汁排泄受阻,胆囊胀大,胆囊血管受压,引起胆囊缺血、抵抗力下降,细菌乘机“兴风作浪”,发生细菌感染而导致胆囊炎。
胆囊的炎症使胆囊壁细胞脱落,和白细胞、细菌等一起组成胆石的核心。胆囊的炎症又引起胆汁成分的改变,促使胆固醇、胆红素沉积形成胆石。胆石又可进一步阻塞胆囊管而加重胆囊炎症,因此,胆囊结石症与胆囊炎互为因果常常使病情更加复杂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