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
镇南中学“初中语文课堂问题情境创设与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活动的研究”课题小组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
有道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使学生对一堂课的知识产生学习研究探索的兴趣,那么创设问题情境是核心和关键。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学会学习的有效尝试。只有设置适当的问题情境,提出他们在探索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探索、合作,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以达到师生之间的互动,这才是学生获取、理解知识的途径。课堂问题设置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的一个重要手段。课堂问题设置不仅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而且影响到教师个人教学水平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好的问题犹如斯芬克斯之迷,让学生沉浸在文学遐想的涟漪之中;又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思考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的动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答问时反馈出来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协调教学活动,或及时改变教学内容,或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或改进教学方法,从而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常常处在一种潜伏的状态之中,要激活这种状态,就要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置问题的情境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
一个好的提问,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豁然有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思维向纵深发展,收到令人惊喜的效果,一个不好的提问,会限制阻塞学生的思维和兴趣。陶行知在《每事问》中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钱梦龙老师说:“每堂教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读中的所感之处,精心设计问题,或以大颗石头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尽管一般人认识到提问的重要性,但真正善问的教师并不多。因为,提问是一门复杂的需要不断探索的教学艺术。
托尔斯泰在谈起《复活》的创作时说:“我的小说的每一个情节,不是独出
而上,领略探究的乐趣。钱梦龙老师教《愚公移山》时,就设计了四个层次性很强的问题:①这篇寓言共写了几个人?(微解答距)②这件事做起来难吗?(短解答距)③愚公究竟笨不笨?(长解答距)④有人说:“最后天神帮愚公移走了大山,说明愚公到底是无能的,你们同意这种观点吗?”(新解答距)
四个问题孤立看不怎么巧妙,但相互联系起来就不同了,第一个问题从“人物”入手,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既落实了具体字词,又为后面的分析理出头绪。第二个问题从人到事,是第一个问题的延续,把学生引到“移山任务越艰巨,就越能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的认识上,重点分析了不同人对移山的不同态度,为分析愚公精神做铺垫。第三个问题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深刻发掘愚公精神的教学重点。第四问强化前面的收获。四个问题环环相扣,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思想教育等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既从宏观上把握教材,又从微观上突破重点。
(一) 提问设计富于变化
有时学生对问题感到陈旧或陌生不感兴趣时,教师可以变换角度、;另辟蹊径进行变式提问。如《六国论》针对第一句“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可设计三个相同的提问:文章一开始是怎样提出观点的?文章为什么不直接说“六国破灭,弊在赂秦”?文章在做肯定回答“弊在赂秦”时,为什么还从反面说“非兵不利,战不善”?根据课堂学生的情况,采用不同提问方式。
总之,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景、进行问题探索、培养问题意识是学生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式。坚持以问题为纽带,围绕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觉察问题,促进学生探究新问题。问题意识从认知心理上讲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产生一种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通过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发现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问题意识是创造性、创新能力的基础,没有问题就没有创造。在语文教学中,采取正确的问题教学法策略,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造思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