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向岭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07期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渐增多,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愈加重视。依据国家文件制度系统分析校企深度合作发展之难与发展之机,探寻政校行企四方共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发展之路,为构建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政校行企;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07.036
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对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的方向性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是对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的路径性指引。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则是又一次从国家层面对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路径选择的具体化,按下了构建新时代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快进键”。近年来,政校行企四方共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推动人才培养和社会使用相衔接、实现人才供给和市场需求相适应、激发行业企业参与合作的内生动力、落实企业发展职业教育职责、创新职业教育模式和人才提供方式等深层次问题上仍需突破。因此,高职院校要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到重视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四方的影响、渗透和联动作用,打造全面、深入、有内涵、有指导意义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从而为高职院校和学生全面发展带来长效的正面影响。 1发展之难:困在藩篱中的高等职业院校
当前,我国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已分别占据高中阶段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由于受历史原因、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使我国高职院校长时间困在自我封闭、自给自足的思想藩篱之中,缺乏与经济社会发展主动适应的活力。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校企合作难
企业的营利性诉求和学校的公益性文化冲突,是校企难以深度合作的根本原因。实际上,产业系统和教育系统均不能独立实现产教融合,均需要政府的强力统筹,尤其是要制定具有吸引力的政策,充分发挥企业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运用校企合作长效机
制有效推进高职教育对接企业发展需求,搭建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资源平台,融入合作企业核心技术标准和企业职业文化素养,把企业人才需求理念和规格渗透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中去,并贯穿到产业结构转型、职业教育改革及人才培养培训的全过程,形成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1.2供需同步难
单一的供需关系无法促进校企双方的深度融合,即使一时融合也难以持久。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仍然面临着诸多结构性供需难题以及个人长远发展受限制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两者不能够同频共振。这就要求政府与行业的统筹协调,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促进校企相向发力,让学校与企业间建立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长效机制,并健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促使校企在关键技术、核心课程、课堂教材、师资队伍、实训设备以及校企文化等方面协同推进、互融互通,同时高职院校还需强化市场导向,把企业的技术、标准、文化进行课程化改造,有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3共享发展难
政校行企四方共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还必须建立在共享发展的基础之上。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均具有创新和创造科技成果的优势和能力,特别是在小发明、小创造上能够为企业解决诸多难题,但缺乏相应的成果转化机制和条件,导致师生的科技成果往往无法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产生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企业具有资源集聚优势,特别是大型企业设备种类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生產工艺先进,这些均可以为高职院校师生所了解和使用,但按照现行政策和市场规律难以实现,企业无法或者不愿意将优质资源与高职院校共享。这就要求政府层面出台政策法规依法保护校企双方的合法权益,实现校企成果共享发展。 2发展之机:社会呼唤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明确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政校行企四方共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归根结底就是要发挥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的重要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 2.1国家高度重视职教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2014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2015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印发了《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管理办法》,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又联合印发了《职业学校校
企合作促进办法》,以及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发展的论述,都充分彰显了从国家层面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为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任务落实、路径选择进行了顶层规划,也为职业教育大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2.2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
进入新时代,总体来看国家经济形势稳中向好、亮点突出,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韧性很强,创新驱动因素强劲,不过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究其原因,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紧缺是核心要素。全球化浪潮下,中国正告别“世界工厂”走向“质量时代”,这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也不断攀升。2018年,“加大高技能人才激励”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据了解,目前中国高技能人才达4791万人,仅占就业人员总数的6.2%,预计到2020年,中国企业高技能人才缺口将达2200万人。因此,这就要不断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政府推动与行业支持相结合、校企深度合作的政校行企四方共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并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建立高技能人才绝技绝活代际传承机制,助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2.3改善民生和维护和谐稳定的需要
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任,既是促进经济发展、传承文化的利器,也是解决就业、改善民生的法宝。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有待发挥其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况且他们的生存与发展不仅关系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还关系到切实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意义。因此,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现人力资本的增值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而打开这扇门的一把“金钥匙”,就是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建立健全终身职业教育体系,有的放矢面向全社会开展职后培训,让他们的人生都有出彩机会,这也是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
3发展之路:搭建政校行企四方联动平台
按照“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实施的合作机制”理念,搭建政校行企四方联动平台,是实现高职教育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高职院校发展与区域服务功能对接的有效路径,也是从根本上破解高职院校和企业发展的“瓶颈”难题。
3.1强化政府统筹协调力度
破除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之间的“篱笆墙”,首当其冲是政府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将校企合作纳入总体战略规划,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促进政策、规划指导、服务平台和保障机制。特别是地方政府在政策层面要出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从政策制度
层面落实好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地位,明确企业接受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的法定责任。政府有关部门还应出台税收减免政策,对企业用于高职院校的捐赠支出和投资,予以扣税,并在统筹资金、人才、土地等政策方面,为合作企业兴办职业教育降低成本、开通“绿灯”。此外,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重点发展产业,地方政府还要遵循扶优、扶特和扶强的原则,优化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布局,打造专业与产业相衔接的产业链,以形成“对接产业、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高水平专业发展格局。 3.2完善行业指导保障机制
《办法》中明确指出,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应当根据行业特点和发展需要,组织和指导企业提出校企合作意向或者规划,参与校企合作绩效评价,并提供相应支持和服务,推进校企合作。目前校企合作办学主要是以学校与企业一对一直接合作的形式出现,很多时候都忽略了行业组织这个关键机构的作用,从而导致在校企合作中经常出现双方利益对立、需求不吻合等矛盾。事实上,行业组织始终密切教育与产业的联系,在制定职业资格标准、传递市场信息以及设计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规格、人才供给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行业组织还是学校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纽带,促进政府、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在校企合作办学中代表学校向企业和政府提出建议、代表企业参与学校管理,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出现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规范校企合作行为。 3.3引导企业发挥主体作用
从人员、经费、制度等方面强化校企合作,主动引导企业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并根据企业工作岗位需求,开展分类招生、学徒制合作、订单培养等模式,联合招收学员,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人才培养规格、完善课程培养体系,以工学结合方式进行联合培养,做实过程监管,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用工荒”和“用工难”问题。此外,鼓励高职院校为合作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技术升级提供支持与服务,增强服务企业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服务的能力;鼓励行业龙头企业采取合资、合作等方式,举辦高职院校、应用型大学,或者与高职院校共建二级学院、公共实训基地;鼓励规模以上企业整合培训资源,开设“企业课堂”,高职院校则设置职工培训和继续教育机构,并实现校企间培养培训衔接和互认。 3.4提升高职院校服务功能
高职院校要主动作为,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撬动政府主动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构建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发展需求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首先,高职院校要大力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协同“企业培训师”多样化参与到高职院校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实习实训、员工培训等活动中去,共同对学生授课和学员培训、学历提升;其次,搭建开放式职业教育服务供给平台,以企业真实的岗位需求为依据,联合企业系统开发技术技能专业人才培养标准,构建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发展
的专业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实训体系,培育校企合作办学的新动力、新业态、新生态,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第三,主动建立以企业项目为导向的应用技术研发与推广机制,提高师生应用技术研发和协同创新能力,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研发中心、双师工作室、企业工作站等创新载体,确保企业资源“引得来、留得下、接得住、撑得起”。 4结语
设教育强国,职业教育不可或缺,而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正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完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和培训体系,政校行企四方共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则是重要抓手、核心一环。为了这一目标早日实现,职教人还需再努一把力。 参考文献
[1]陆璐.政校行企联动模式下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长效机制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2):11.
[2]马蜂.浅谈高职教育“政校行企社”联动机制的创新[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2):42.
[3]中国新闻网新媒体(百家号).高技能人才缺口需重视 代表呼吁完善职业教育体系[EB/OL].(2018-03-08)[2018-09-3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4337343529683302&wfr=spider&for=pc.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