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学校发展与学校发展规划 6

学校发展与学校发展规划 6

2020-03-19 来源:乌哈旅游
学校发展与学校发展规划主讲人:戚业国

课程简介

我们都在为学校发展而忙碌、而苦恼,但我们是否思考过什么是学校发展?学校为什么要发展?

我们曾经认为发展是不证自明的公理,“发展是硬道理”。“我想飞得更高”是国人共同的追求,今天全中国都在思考:这是我们要的发展吗?我们为什么要发展?

对学校发展的理解直接影响着校长的管理行为,影响着学校资源的配置。不同校长对学校发展的认识并不一致,因而表现出不同的学校管理追求,其背后则体现了不同教育思想理念。戚业国教授在本课中主要从关于学校发展问题的思考和学校发展规划的编制与运用等方面进行了阐释。 课程提纲

一、关于学校发展问题的思考 1.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因 2.学校为谁而发展?

3.如何实现学校发展 ——学校发展的外部基本矛盾 4.教师第一还是学生第一?——学校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 5.学校发展定位与建设一流学校 6.学校特色建设与学校发展 7.学校发展的管理策略 二、学校发展规划的编制与运用 1.学校发展规划的理解与运用 2.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 3.学校发展的分析与诊断 4.学校发展目标的确定 5、学校发展的战略措施

6、学校规划的实施与保障

三、学校发展规划的完整文本

从去年开始,按照上级要求,我们制定了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今年按照上级要求又需要制定学校四年发展规划。其实,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对于学校来说是必须的。但如何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划,却使我们感到茫然。今天网上搜索,偶然看到了有关学校发展规划的几篇理论文章,学习后对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有了新的认识,很受启发。今天先转载戚业国博士的一篇文章,与诸位同仁共享,其中红色部分是我感触较深而标注的。 全文如下:

如何理解和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是当前学校管理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过去,许多学校制定的规划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目的,正像有些人所描述的那样:“规划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而近年传入我国的学校发展规划(SDP),则成为改进学校管理、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学校发展规划(SDP)是近年在国际上兴起的一种改进学校管理、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技术方法,这种方法自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从英国兴起,其后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90年代后期随着国际教育合作项目进入我国,最近五六年在西部地区改进学校管理中取得显著成效,引起国内广泛关注。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认识到,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是实现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学校发展规划为转变管理思想、凝聚各方共识、分析诊断学校存在问题、帮助学校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

学校发展规划以追求学校发展为核心,规划是为学校发展服务的,因而规划是形式,是实现发展的“抓手”,通过规划实现学校发展才是目的,才是学校发展规划的最终追求

什么是学校发展规划?

首先,学校发展规划是一种教育规划,它建立在对学校发展状况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学校发展的目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有确定的措施和实施阶段。但从另外的意义上讲,它又不仅仅是通常意义上的教育规划,学校发展规划以追求学校发展为核心,规划是为学校发展服务的,因而规划是形式,是实现发展的“抓手”,通过规划实现学校发展才是目的,才是学校发展规划的最终追求。

其次,学校发展规划体现了学校管理的一种思想,即要从被动管理转向主动发展。这样的思想具有三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在处理与办学主体的关系上,通过理解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理解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要,通过规划,主动落实教育政策法规,主动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将规划作为学校办学自律的“承诺”,

由此换得对自身办学的支持,获得学校自主发展的条件和运行空间;第二个层次体现在学校对教师的管理上,主张通过制定和实施“教师个人发展计划”,将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结合,形成结合学校发展需要的教师发展目标及其行动方案,要求教师按照个人发展计划不断实现专业能力、专业精神、职业道德的提升发展,而学校则要尊重教师个人发展的自主权,从而实现教师的自主发展;第三个层次是在学生管理和教学改革中,主张制定和实施“学生个人成才计划”,通过制定和实施成才计划,约束学生的行为,明确学生发展的目标,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

第三,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是实现学校发展的途径和手段。学校发展规划有三个基本要求,一个是要不断分析诊断学校存在的问题,另一个是通过广泛的参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形成学校的组织凝聚力,第三个是争取社会各界对学校办学的支持。这样,扩展了学校办学资源,调动了积极性,又不断分析解决了学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由此实现学校的不断发展。这一过程重点是建立一种新的学校发展机制,当然它体现了与以往不同的学校发展观。

学校发展规划具有独特的内涵,体现的是科学发展观。它认为实现学校的发展应当首先从分析和理解“学校发展”开始,它的“发展”是一个基于不断进步的概念,认为不断追求学校发展是学校管理者的基本责任和良知,因为每一个受教育者不能重复已经接受过的教育,如果学校管理中的缺陷不能即时解决,对这些孩子来说,将是终生不能弥补的缺憾,他们将带着这样的遗憾离开学校。

学校发展规划主张学校管理者要“放弃抱怨、立刻行动”,立足现实,不要好高骛远,能做多少算多少。首先解决那些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对自己不能控制、无力解决的问题,无论多么有道理,抱怨也是没有实践意义的。“坐着谈不如起来行”,能进步多少就进步多少,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最大程度解决学校存在的问题。

在实现学校发展的途径上,学校发展规划主张通过满足“学校利益关系人”的需要,获得他们对学校办学的支持,不应抱怨得不到什么,没有什么,首先应当思考我能为别人做什么,我能为利益关系人提供什么。比如作为学校举办者的政府为什么要设立这所学校,希望通过学校得到什么?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为什么要选择这所学校,他们想得到什么?学生家长又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把孩子送到这所学校,他们对学校的要求和期望是什么?作为利益相关者的社区,对学校的期望和要求是什么?作为教育者的学校教职工他们的需要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要为学校教育教学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了解了这些利益相关者的需要,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也才能得到他们对学校办学的理解和支持。事实上,一所学校如果得不到这些利益相关者的理解与支持,学校的办学就可能陷入困难和被动,更谈不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学校发展规划坚持“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办学以教师为中心”,主张建立教师、学生和学校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实现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发展是一切教育的本意和最终目的,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时刻牢记的,学校是学生成长的场所,没有学生发展的需要,学校就失去了存在的现实意义;但学校

的教育教学是由教师组织实施的,如果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没有教师教学能力的持续提高,学生的发展将是一句空话;而学校的发展是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后的结果,一所学校,如果培养了优秀人才,满足了利益关系人的需要,教师创造了显著的教育教学成果,这样的学校自然就会发展。学生、教师、学校三者是利益共同体,如果仅仅追求学校的发展而不顾及教师的利益和学生发展的现实需要,这样的学校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同样,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都需要学校这样的载体,需要学校提供相应的帮助。

应对学校发展中的内外环境变化是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直接动机,得到各方对办学的支持、调动参与办学的积极性是学校发展规划的直接目标

为什么要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

其实在讨论学校发展规划内涵的时候,我们已经回答了为什么要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的问题。

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的根本目的是推动学校发展,应对学校发展中的内外环境变化是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直接动机,得到各方对办学的支持、调动参与办学的积极性是学校发展规划的直接目标。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

第一,通过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分析诊断学校发展环境的变化,分析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现代社会是一个变革的社会,学校教育面对的社会需要越来越复杂,一方面社会对学校教育期望在不断变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要求等都需要学校不断变革;另一方面青少年学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群体,教师的思想、素质、能力也在不断变化,家长的期望、学校办学的社会环境都处于变动中,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断分析、适应变化的环境,不断推动教育改革。实施学校发展规划可以建立这样一种机制,帮助学校定期分析诊断所面对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推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努力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第二,通过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凝聚共识,调动积极性。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要求在学校内部坚持自下而上,要求民主参与,通过群众的广泛参与和讨论在学校内部形成学校发展的目标,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共识,这样的目标和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得到教职工的支持,能够增强凝聚力、调动教职工落实学校规划的积极性。国际教育研究的一条重要结论就是,任何教育改革如果没有教师的理解和积极参与都是难以达成预期目的的。同时,在学校外部,通过广泛的沟通交流,可以有效改进学校与社区的关系,增强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的相互理解与支持,为学校发展创造最好的外部条件。

第三,通过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寻找和解决学校发展中的问题,在克服问题中不断提升、进步。学校发展规划重点要分析学校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不断发动群众,群策群力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方法,其本质是建立一种学校自我分析诊断、自我寻找和克服不足的机制,努力做到“今天做得比昨天好,明天做得比今天好,一天比一天做得更好;缺点一天比一天少,优点一天比一天多,天

天都有新面貌”,由此使学校不断进步、不断提高。

第四,通过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明确学校发展目标与方向。学校发展规划以学校目标为核心,这样的目标体现了利益相关者对学校的要求,目标可以起到引领作用,同时也是学校对社会的一种承诺,对学校自身具有约束作用,这样的目标推动学校不断进步,也在约束学校的办学行为不偏离方向。

第五,通过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形成学校发展的行动方案。学校发展规划要求最终要落实到学校的行动方案上,这样的行动方案是目标的落实,也是实现学校发展的具体行动计划,是学校日常运行的主要依据,它规定了什么时候做什么、如何做、达到什么效果,因此是学校发展的“施工图”。

由于有了这样五个方面的作用和特点,学校发展规划在学校管理中具有引领、规范、导向作用,能够凝聚人心,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学校不断发展。这是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一般动机和目的,但具体到一所学校,除了这些共同的一般性目的,通常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具体目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类型:

从外部看,制定学校发展规划通常有两种考虑,一是通过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可以使社区和学校更好合作,共同发现学校面临的问题、原因和需求,共同承担起改善教育的责任;二是通过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可以加强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尽可能多的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

从学校内部看,当学校发生搬迁、合并、升格、降格等重大变动的时候需要制定规划;随着教育形势发展,学校的任务和使命发生变化,对学校提出新的要求,为了应对这样的要求和变化需要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当学校不满足目前地位和处境,希望改变自己当前的处境和状况,需要系统分析学校发展的策略,需要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当学校内部发生人事等重大变动,办学思想调整的时候,面临新的问题需要解决,需要制定学校发展规划。

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通常出于上述一种或几种考虑,因此对一所具体的学校来讲,制定规划前应当首先明确规划的出发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使后面的工作建立在正确的基础上。

学校发展规划作为改进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技术方法,有自己的思想与技术要求

如何制定学校发展规划?

学校发展规划作为改进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技术方法,有自己的思想与技术要求,与以往的教育规划有所不同,它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点:

一是要坚持自下而上的原则。我们通常的规划主要是自上而下的,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要求自下而上,这样的规划要坚持体现“生成性”,它是教职工共同参与、凝聚共识达成的。要求教职工全员参与,通过不同层次的分组讨论,逐步归并意见和建议,由此形成规划的具体内容。在技术措施上,包括思想发动与准备、召开教职工大会、分组讨论的意见归并、特尔斐法的运用等等。一般的方法是在一个学期结束的时候,以办学思想讨论为铺垫,总结一个学期的工作,在总结的基础上组织讨论,每个人对学校发展进行展望,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分析,提出学校发展面临的形势,主要的机遇与挑战,对学校未来的期望,分析自己的工作与学校发展的关系等,将这些讨论归并形成意见和建议。

二是要坚持社区参与。社区参与是学校发展规划的重要思想,没有社区的积极支持,学校的发展就难以实现。社区参与主要是通过社区分析诊断学校自己的问题与不足,了解社区的需要,满足社区群众的要求,同时也是得到社区支持、开发利用社区各种教育资源的主要途径和手段。社区参与的技术方法主要有绘制社区地图(社区地图是通过参与方式所绘制的、反映一个社区的基本情况的地图,应包含社区成员认为重要的信息,需要显示学校的社区交通、人口、机构、设施等环境条件,也包括学生分布、社区人力资源、社区文化等等)、组织社区调查(尤其是弱势群体的调查)、召开社区代表会议、组建学校发展委员会等,通过这些方法调查社区的情况,了解社区需求与意见,达成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学校发展规划开发了很多与社区交流的技术手段,并始终把与社区的联系作为重要的内容,因为只有了解社区的要求、满足社区的需要才可能真正办成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三是要坚持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沟通交流。学校发展规划坚持自下而上的思想,这样的思想也包括学校主动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与交流,作为政府办学的学校,必须了解政府的要求、满足政府的要求,做到依法办学,努力实现为人民服务。学校发展规划认为,学校和政府在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方面是一致的,学校主动与政府沟通交流,一方面可以把握政策、明确办学的方向,另一方面通过规划使主管部门相信学校在努力按要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得到对自主办学的认同,还可以在各个方面得到更多办学的支持。

一般而言,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具体要求包括以下方面的问题:

第一,谁参与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学校发展规划要求各方面广泛的参与,它是在校长的组织下实施的,但绝对不能由校长或学校领导班子自己制定,校长是组织者;应当从发动教职工总结自己的工作、分析状况入手;需要广泛征询社区意见、发动社区参与;还应当积极与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沟通;也要听取家长和学生的意见;必要的时候请一些外部的专家帮助分析诊断也会有很好的效果。我们必须认识到,学校发展规划是需要教师和各方面的人士共同落实的,规划如果没有他们的参与,就很难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

第二,学校发展环境的分析。任何一所学校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和自然环境里办学的,学校今天的现状是昨天发展的积淀,而今天的改革决定了明天的发展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发展是一个不断适应内部和外部变化,调整改革自身的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过程,因此分析学校发展的环境变化是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重要基础。分析学校发展的状况,特别要注意总结学校成功经验,哪怕过去办得不够好的学校,能够生存到今天也会有自身的优势和传统,分析和继承这些优良传统,是实现学校自我超越的条件,对过去的全盘否定会动摇推动学校不断进步的信心。分析学校的现状还要分析学校已有的办学资源,分析可能获得的潜

在办学资源,很多学校的发展规划不能落实,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些学校的规划制定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自身的资源状况,比如规划修建一栋艺术楼,但经费从哪里来没有着落,规划增加教师却不知道编制已经用完无法增加编制等等。除此之外,也要分析当地其他学校的状况,其他学校是自己办学的参照,包括了不同层次学校的衔接、同层次学校的合作交流与资源竞争等等。

第三,学校发展中的问题诊断与关键问题确认。分析学校发展中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这是学校发展的现实需要,学校发展规划开发了专门的技术方法用于分析诊断学校发展中的问题,并确定问题的重要程度和解决问题的优先次序,包括学校发展问卷、问题树的运用,关键问题分析法,优化排序,对比排序等等。

第四,学校发展目标的形成。学校发展目标是规划的核心和关键,目标的形成通常是以学校发展的环境分析与问题诊断为基础展开的。通常要求通过对教师个人“学校发展展望”的概括总结形成,这种方法要求规划制定的不同参与者分别展望学校未来的情况,包括发展性展望和非发展性展望。发展性展望是对学校现在没有做到而希望在未来做到方面的描述,比如:我希望我们的学校学生的成绩更好,得到政府和家长的赞扬等。非发展性展望是对学校现在存在,但展望者希望在未来不存在方面的描述,比如我们的学校应该没有体罚、没有对学生的不尊重等。显然,发展性展望隐含了学校发展的目标,而非发展性展望隐含着学校发展需要克服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当然,学校发展目标形成后,需要分解为阶段目标,需要确定目标的优先次序,也需要概括出相应的内涵以便使目标深入人心。一般认为,学校发展的目标如果不能朗朗上口、高度概括,就难以起到凝聚作用,难以为教职工记住,但如果概括成口号化的目标,就不具有可检测、可评估性,就难以得到群众的信任,也会因为缺乏监督而难以实施。为此,学校发展目标通常包括两个层次的表述,一是口号化的总目标,二是目标内涵的具体界定,一直描述到可以监测评估的程度。

第五,学校发展规划的措施与落实。学校发展目标确定后,需要相应的措施来实现这样的目标,学校发展的措施是规划中列出的行动计划,它要求紧扣发展目标来制定,强调目标与措施的相互对应,“不能直接支持目标实现的措施不能作为学校发展的措施,没有措施支持的目标不能作为学校发展的目标”。对于那些间接而不是直接支持目标,又是必须有的措施,通常会列入学校发展计划中的“保障体系”,所谓保障指的是落实措施的条件,是指措施和目标的保障。

第六,学校发展规划的文本。学校发展规划的意义主要在过程,但规划最终需要形成一个文本,对于学校发展规划的文本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可以没有固定的文本格式,但一些确定的内容是不能缺少的,主要包括:制定学校规划的起因,这是制定规划和实施规划的起点,需要简要说明;学校环境分析(包括历史、资源与竞争),分析的具体内容根据规划的起因确定;学校发展目标及其说明(总目标、目标内涵界定、阶段目标),目标来自对学校的分析,来自教职工的集体智慧;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战略措施,这些措施是指向目标的;学校发展规划的保障体系,那些间接支持目标的措施通常作为保障措施。这五个方面是学校发展规划正文必须回答的内容,通常学校发展规划的文本不宜过长,篇幅过长会冲淡主题,但篇幅过短就不能体现可操作性。为了解决这样的矛盾,学校发展规划建议可以采用附件的形式,列出针对某一方面的分规划,比如师资队伍发展规划等等,附件的篇幅长短都可以,主要是根据实际的需要。

至此一份完整的学校发展规划就基本完成了,接下来就是规划的分解与落实。

学校发展规划作为一种管理思想与方法,不仅体现在学校层面,还要体现在对教师的管理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上。

学校发展规划如何分解与落实?

教师个人发展计划是为实现教师自主专业发展而设计的一套基于教师个人自我职业设计的自主专业发展体系,包括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现在发展状况的分析、学校发展对教师个人的要求等方面的内容。全员实施教职工个人发展计划活动,要求所有教职工制定个人发展计划。教职工的个人发展计划应包括个人发展基础、发展目标(教师应重点关注专业发展的目标)、该目标与学校目标的相关性、为实现该目标个人的措施、以及需要学校提供的帮助等方面。

个人发展计划的修订要在认真分析自我发展计划制定以来进展的基础上进行,内容应包括个人取得的成绩、目标未能实现的方面、未能实现的主要原因、个人发展的新目标、实现目标的主要措施和需要学校提供的帮助等方面。

年级组和有关组室在收到教职工个人发展计划(或修订稿)后,应重点分析目标或新目标对教职工的挑战性,按“富有挑战”、“有一定的挑战”、“挑战性不足”和“不具有挑战性”4个等级做出评价。对后两等级的教职工要给予鼓励,帮助其提高对自身的期望,振奋其奋斗的精神。与此同时,年级组要将教职工希望学校提供的帮助归纳整理,及时上报,以便学校及时做出安排。

每一个周期结束,教职工都要对自己的个人发展计划实现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找出计划与现实的差距,提出计划调整或者进一步实施计划的打算。在个人总结基础上进行计划实施情况的评价。

教师教学自我改进计划通常是作为教师个人发展计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设计的,这样的计划通过校本培训与自我学习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帮助教师选择指导自己教学诊断与改进的理论。在教学改革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分析诊断个人的教学情况,制定改进教学不足的目标和行动方案,将这样的方案付诸实施并经常检查目标是否有偏离,一个目标达到后总结并设计新的目标,使教师的教学效能得到持续的改进和提高。

在教师个人教学改进计划中,并不以教师教学不好为起点,它假设所有的教师都是非常优秀的,都有自己的教学长处,但同时也认为,每一位教师可能都不是最好的,都有改进的余地。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教师个人教学改进的基本口号是“让我们做的更好,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一天比一天更好”。

学生个人成才计划是类似教师个人发展计划的自主发展管理模式在课堂内部的应用,课堂改进需要教师的主动努力,更需要学生的配合。课堂的问题显然是与学生密切相关的,解决课堂问题最后都要落实到学生身上,“学生个人成才计划”通过学生的变化影响课堂。

学生成才计划是推动解决课堂问题的方法,是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这是在多

年学校改进实践中总结形成的课堂改进方法。这一方法重在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责任,帮助学生确立目标,用个人发展的自我目标管理实现自主发展。通过系统的帮助,发掘利用学生上进心,将其转化并巩固下来,通过学生的发展解决课堂问题。学生个人成才计划充分吸收了“成功教育”、“尊重教育”等教育思想与理念,并与管理理论相结合,与学生发展的心理特点相适应,由此建立课堂管理的新方法。

学生个人成才计划重在激励,通过理想与目标的激励激发学生自主发展的动机;通过有限目标的设计与实现使学生取得成功的体验,形成新的自我激励;通过教师、家长、同学和自己四重监督系统,克服青少年学生难以自制的困难。在这里,目标是有限目标,坚持“有限目标、不断前进”,而学生的评价建立在目标实现的情况下,重在不断进步,淡化不同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

由此可以看出,完整的学校发展规划通过三个层次的规划来落实,实施这样的规划是推动学校发展的过程,因此规划的落实应当与学校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建立领导机构、组织阶段检查,不断反馈修正,从而落实规划,推动学校的持续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