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材第4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提高学生观察、计算、发现、验证和总结的能力。
3.在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探索数学问题的乐趣。
【重点难点】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 电脑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 教师提问:什么叫做比例? 2. 什么样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
3. 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3∶5和18∶30 0.4∶0.2和1.8∶0.9
教师:同学们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设计意图: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为新课做好铺垫。)
【新课讲授】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第41页第1行、第2行的内容。 教师板书:2.4∶1.6=60∶40
指名让学生指出板书的比例的外项、内项。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接着板书:
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点学习组成一个比例的两个比哪两个数是外项,哪两个数是内项,因为有的孩子会由于粗心,而找错外项和内项。)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我们知道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让学生观察组成比例的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并探究它们的关系。 学生通过计算会发现,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验证其他的比例有没有这个规律,举例说明,检验发现。如:∶0.5=1.2∶,两个外项的积是×=0.6,两个内项的积是0.5×
344534451.2=0.6。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教师: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齐读两遍。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己举例研究,使研究的随机性大大增强,从而得到结论的可信度。这样也能让学生体会到归纳的全过程,并渗透数学严谨性的教育。)
3.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 0.2∶2.5和4∶50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4.教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了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有几种方法?
教师小结:两种方法: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两个比的两个外项之积是否等于两个比的内项之积。
(设计意图:多样化的方法,是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 【课后作业】
1.完成书中本课时的练习。 板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