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Hefei Normal UniversityJan, 2019Vol. 37 No. 1基于兴趣小组模式下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研究杨潇,王佩玲(黄山学院学生处,安徽黄山245041)[摘要]文章以新时代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方法研究为出发点,阐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时代内涵和重大意义。
基于SWOT分析和文献综述,列表分析了现有高校培育模式的优势与不足,并针对传统方法持久性不强、影响力不够、参与面 不广、投入成本过高、效果性不强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学生班级的微观单位,构建”7个1”的新模式,依托班级兴趣小组,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新方法。从创业心理强化与成就激励的角度,明确了方法的实现路径。就如何充分发挥 模式的效用,融入高校创新教育体系,从保障体系、体制改革、文化营造三个方面进行了诠释,为高校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了一些借鉴。[关键词]创新创业;大学生;兴趣小组;新模式[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73(2019)01-0121-05一、现有培养模式优劣势分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每个时代不同的“创客”群体,从 “下海”到创业,从兴业到互联,从东部到西部,他们
SWOT剖析法是一种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
应用这种分析方法能够使研究者清晰明了地认识所
在创业之路上所付出的艰辛与汗水,所取得的失败 与成功,在实现梦想、成就自我的同时,也推动了中
分析对象的成长空间与所处环境,从而合理地发现
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制定合理的对策,将研究 对象自身的限制和外部环境的威胁降到最低程度,
国经济的发展。新一代人面临着改革发展的机遇 期,如何促进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实现中华民族
以适应不断发展的需要。(一) 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模式的分析伟大复兴,是这一代人所需要共同迎接的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 当下,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途径、方法层 出不穷。目前一些典型的培养方式,可以归纳为创
展的战略,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大力建 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增强社会创新活力;鼓励创业带 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更加自觉地投
新创业教育课程、创新创业活动组织、体验式创新创 业模式、创新创业工作室、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等⑵, 每种方式都有其各自的优点、缺点,基于SWOT分 析法,可以做如下分析(表1)。(二) 班集体应作为创新创业的“摇篮”身改革创新的时代潮流。新时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
可靠接班人,应是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
力量,在不久的将来,也理应成为这个时代创新创业 学生班集体是当代大学生最为基本的组织形
的“中流砥柱”。而学生班集体,是大学生最为基本 的组织形式,是发挥组织育人功能的有效阵地,是学
式,是学生共同成长的温暖集体。当代大学生,学习 在班集体,生活在班集体,实践在班集体,班级活动
生共同成长的温暖集体W6,应努力为大学生实现 梦想和自身价值“铺路搭桥”,也应成为他们创新创
已然贯穿于当代大学生的整个大学阶段,班级同学
已然是四年间最忠诚的伙伴与“战友”,更是最具潜 在实力的创新创业“合伙人”。总结前面的几种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存在着或 多或少的持久性不强、影响力不够、参与面不广、投 入成本过高、效果性不强等方面的问题。而如果能业的最坚强堡垒和重要阵地。如何在高校现有创新 创业教育体系之下,探索出依托班集体这种最广泛
存在的微观组织,有效进行日常普及性的大学生创
业能力培养,是值得思考的。[收稿日期]2018-12-20[作者简介]杨潇(1992—),男,安徽安庆人,黄山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人,研究方向: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心理健康教育;王佩玲,
女,安徽桐城人,黄山学院学生处处长。121依托好学生班级体这个基础性的平台,发挥其自我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
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再与以上 几种模式有机结合,就能很好地补充现有模式的缺
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 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
点与不足,发挥各自的特长与优势,形成良好的培养 途径与体系。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⑷。一个辅导
员,一届班集体,直接贯穿了整个大学四年。在这四 年的过程中,辅导员老师是让学生印象最为深刻的 群体。同时,一个班集体创新创业氛围与环境的塑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应是“精英创业”“小 众创新”,要让当代大学生都参与到创新发展的潮流 中来,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班集体主战场、主基地的
造,大部分的工作是需要辅导员去完成。正是由于 辅导员工作的基础性、全面性、广泛性,要求每位辅 导员要承担起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工作,成
作用。让创新创业的思想洪流,进班级,进集体,进 学生大脑中,以此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因此,
学生班集体理应作为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摇篮。(三)辅导员应努力成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导师为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路上的一名优秀的创新创业
导师。机遇分析表1基于SWOT分析的培养模式分析表培养模式内涵方法优势分析课堂 教育以课堂讲授为主 要形式,结合教师 丰富的实践经历 和国内外典型案 例分析,通过教育 教学环节,培养创 新思维和创业 意识学生较为习惯的学习方式;易于接受;专业课程受到学生重视; 丰富的信息量; 理论学习与实操教育相结合;易形成培养体系主题鲜明,特色明 显的实践活动,受 到当代大学生的 广泛喜爱认同; 易于激发学生内 在兴趣;易于产生实践 成果;易于产生示范 效应专业化教育,体系 成熟;专门化导师,培养 方式独道扌理论与实践结合 性强;学生成就感高;易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易培养学生的能 力素质培养成果效果显著;活动 组织通过组织丰富多 彩的创新创业主 题活动、系列活 动,吸引在校大学 生积极参与创新 创业实践劣势分析生动性不高;受传 统课堂教育效果 制约;受教师能力水平 的制约;“大众教 育”背景下教学资 源严重缺乏;
对学生影响度 不深;学生动手力、实践 性不强;培养人才 与实际需求脱节;“精英们的活动” 参与度不广; 起点要求高;小部分参与者提 升效果明显; 持久性不强; 影响度不深;受到时间和空间 双方面的制约; 日趋功利性;威胁分析未来趋势高等教育方法模 式不断突破、创 新;“翻转课堂”形 成良好的师生互 动;“创新创业学 院”成为潜在的推 动力;教师应用能力发 展为“提质保效 “奠定基础;创新创业赛事的 增多能营造良好 的环境氛围;榜样的作用能形 成良好的示范; 以点带面,全面 出击;先导作用日趋 重要受到外界信息和 价值取向的\"冲 击\";学生厌倦“千篇一 律”的课堂教育; 影响的广度和深 度有待提高;是学生创新创业 意识培养的不可 缺少的环节和 部分;需要在影响力上下足“功夫”;“双刃剑”易引起 学生强烈反感; “束之高阁”易让 学生背向远离; 形式单一,易产生 厌倦感;机制老套,参与面 逐渐下滑;时间拉锯过长,容 易使主体,中途 放弃F资源菽费,成本过 高,日益成为凸显 的问题;实际效果,备受 质疑;学生长期主动性、 兴趣性、积极性的 的保持,成为亟需 解决的问题;
面临从“精英”走 向“大众”的挑战是学生创新创业 意识培养的重要 推动力量;需要在参与度上 下足“功夫”;工作室模式通过建立专门化、 专业化的培训团 队,合理分工,以 培养学生兴趣为 导向,锻炼专业能 力为基础,实践实 战项目为载体,服 务地方经济,促进 学生团体创新创 业意识的培养与 能力的提升实际效果受学生 数影响;仍属于\"精英教 育\",影响面不广; 资源投入与收获 产出有时不成 比例;工作室数量的增 多,逐渐吸引更多 的学生参与,影响 力逐步提升;创新创业赛事与 项目的增多提供 了广阔的平台与 机遇;以一带多的,以多 带广的“创客”效 应不断发酵;
成果直接转换,受 到社会各界的广 泛认同与支持;随着校企合作的 深化,可建实践基 地数量逐步增多; 学生乐于接受的 “启蒙”教育方式;是学生创新创业 意识培养的重要 途径;需要在持久性上 下足''功夫”;以学生课余兴趣 为主导,让学生课 余实践有兴趣、有 目标、有条件地进 人实验室,给学生 一个自主发展和 实践锻炼的空间, 让学生在创造力 最旺盛的阶段能 充分发挥潜能凶实践性强;操作性高;参与度广;影响面大;易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与乐趣单纯的实践教育, 缺乏系统理论 学习;投入大,成本高;易陷入“走马观
是学生创新创业
花”的窘境;意识培养的重要
尚未形成系统性
阵地;的教育教学方法;需要在效果上下 足“功夫”;122二、“7个1”兴趣小组模式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 兴趣小组,是指一些拥有着共同兴趣和爱好的
同学,依托共同的行为原则与方法,为了实现同一目 标,所自发形成的一种群体。具有加强学风建设、优
化校园学习氛围之功能,寓教于乐的催化功能,以及 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之功能页。高等教育要引导学生学会创新创造,重视培养 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须营造出
民主宽松的氛围与环境,去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 而挖掘学生与生俱来的创造潜力页。而形成学生为
主体的个性化自我教育活动,则是至关重要的关 键点。与此同时,兴趣小组正是一种自我教育的培养 模式,作为完善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一种方 式,它能实现在现有的教育条件下,把握学生心理的
特点,让学生能够自主、愉悦地选择自己的兴趣爱 好,利用课余实践,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在同一个
团队中学习研究,组内成员间可以优势互补,互相促
进,有利于个体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对于高校来 说,创新创业兴趣小组是营造校园浓厚的氛围、鼓励
带动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提高、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载体。(一) 班集体兴趣小组的组建与运行建立兴趣小组,旨在以学生自主管理的模式,发 挥自我教育的功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 与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与应用能力。为了推进兴趣
小组工作的不断开展,笔者提出了“7个1”的工作模 式,发挥兴趣小组的组织功能,既调动各方面参与的
积极因素,又培养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使得兴趣
小组持久有序的运行下去。以大学生主体的兴趣为 基本出发点,建立学生兴趣小组,进而激发学生的创 新创业意识,因势利导,从事其创新创业活动,配合 以导师制、学分制、综合素质评价等多方面的强化激 励方法,就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
与此同时,也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融入集体,取长 补短,寻找创业伙伴,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素质三位 一体,协调发展,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
业素养。(二) 创新创业兴趣小组的培养模式一名优秀的小组导师。导师对学生富有教学和 辅导的责任叨。创新创业兴趣小组的导师主要承担
为学生定期开展讲座、在学生自我学习的过程中给 予一定的指导、对于学生自我学习的效果给予定期
的检查与评价的作用。小组导师为学生自主聘请、 自主选择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对于他们进行学习上 的帮助。这对于学生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教学相
长,尽早参加科研和创新创业活动,萌发创新创业的 意识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本自学教材。一本优秀的创新创业教材,是
学生自我学习与自我实践的重要依靠力量。每学期
初,由兴趣小组挑选本小组一学期学习的教材,教材 需包含创新创业的意识、理论、精神、典型成功案例 等方面的内容,例如《创业学》《创业心理学》《创新思
维》等,并将教材的各章节分解,安排组员定期进行
PPT讲解和集体讨论,谈谈自身对教材内容的理
解。同时,集思广益,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一套有效的管理办法。兴趣小组的管理方法, 尤为重要,主要包括了规章制度、训练计划、训练记
录、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等。(1)明确小组组成原 则:包括爱好相同、联络方便、自由集合、易于管理、 方便学习囚等等;(2)明确小组职能与功能:包括小
组干部的分工协调、每位成员的责任义务、小组宗旨
(学习交流、互帮互学、共同实践、共同提高)等等;
⑶明确训练计划:包括每天训练的内容、每天训练 的时间、周月年不同阶段的目标等等;(4)做好训练
记录:每次训练前签到、训练后签退、根据训练的表
现制定“可进可退”的办法等等;⑸做好工作计划与 工作总结:谋划一年的兴趣小组各方面的工作、总结
过去一年的工作等等,真正能把兴趣小组做成一个
小型的班级兴趣社团;(6)做好检查与评比表彰:包
括前期检查、期中检查、期末检查、效果评估、总结表 彰等等。一支富有成效的小组队伍。在兴趣小组中学习 的收获,最终还是需要到实践中、到活动中、到实际
中去评价效果,加以修正改进。一周一次活动或训
练(固定时间)、一月一次展示或展演(固定主题)、一 学期一次比赛或比拼(固定内容),既是实践学习的
方式,更是实践检验的过程。同时,兴趣小组的成员 还应积极参加各类比赛、各类活动,认真学习课堂知
识,主动参与实践工作室与体验式实践基地培训,使 得各项培养方法与途径都能与班级兴趣小组有机结
合起来,形成体系,在营造出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的 同时,也能激发更多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三)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强化与激励从创新创业兴趣小组的学生,迈出“第一步”起,
123就应该给予他们正确行为的足够强化,即奖励,才能 强化其创新创业的意识,使其树立保持行为的信心 与勇气,并不断在坚持中探索完善。对于正确的行 为,成功的地方,要及时提倡宣传,对于错误的行为,
不成功的地方,要及时指正总结。不断强化成功之 处,奖励成功的成员,以影响到整个小组的学生,共
同努力,共同进步。例如,给予组织副组长班级干部 待遇、将兴趣小组纳入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举办专 门的表彰大会、授予相应的荣誉称号等等。总而言 之,及时强化正确的方法与实践,树立先进的榜样与
楷模,才能以点带面,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将兴
趣小组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兴趣小组要善 于从“微小的成功”做起,慢慢积累“更大的成功”,以
每一次的成功,去激励每一位成员,做好及时的反馈
与总结经验。同时,要培训和强化小组成员的成就 需要,通过树立榜样、成就反馈、改变自我观感、培养
集体精神等方式,已达到激励的最终效果,使成功后
更加成功。三、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新思考依托班级创新创业兴趣小组,培养同学们的创 新创业意识,既是对现有培养模式很好的补充与促 进,又是全新有效的措施与途径,但也会面临着实践
效果的检验与长久性保持的问题,可以说机遇与挑
战并存。因此,在建立这种培养模式的同时,也需要
考虑如何使模式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一)以服务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加强保障体
系建设兴趣小组是依托学生班级体自我管理、自我服 务的功能,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学习、自我实 践、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空间与平台。因此,兴趣
小组开展各项活动,组织各项实践,都不能脱离学校
创新创业教育的中心工作,应作为其有效的组成部 分之一,影响到最广大的同学们,服务学生成长成 才。良好的培养模式,更需要坚实、科学、有效的保
障体系。加强制度保障、师资保障、活动保障、资金
保障,对于兴趣小组的生存与发展而言,至关 重要山]01.制度方面,应将学生创新创业兴趣小组的组
建方案与模式,写入《学生手册》,并积极安排班级辅 导员老师,重点开展相关工作。制定年度测评考核
表彰方案,调动班级和辅导员老师的积极性与创造 性。同时,陆续出台相关的帮扶措施,例如《大学生
创新创业兴趣小组奖励制度》等等,鼓励广大学生依 124靠兴趣小组创新创业。2. 师资方面,为了确保兴趣小组中创新创业教
育与自我学习能够有效开展,急需为小组选派具有 丰富实践经历、富有高度的责任心与事业心、热爱学 生群体与工作的创新创业导师,在学生组织的每场
活动、参与的每个比赛,都应该有教师的参与与指
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意识,以及勇敢面
对过程中的挫折与失败,成果与艰辛,教学相长,不 断提高师生共同的创新创业能力,历练创新精神,真 正实现“万众创新”。3. 活动方面,多组织校内丰富多彩的实践创新
创业活动,在小组成员学习的同时,能够做到学以致
用,给每位学生一个足够展示的舞台,这样能更好的 肯定学生,激励学生继续在创新创业道路上努力奋
斗。同时,要积极鼓励同学参加各级创新创业比赛, 以赛促创,以赛促进,以赛促业,将赛程和创新创业 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两方面的积极性与创 造性。(二) 深化高校体制改革,形成中国特色式的创 新创业教育体系单纯依靠创新创业兴趣小组,培养学生创新创 业意识,是远远不足的。需要将兴趣小组有效融入 学校创新创业的教育体系中去,才能发挥其真正的 作用。首先,要形成科学的创新创业教学课程体系,将
兴趣小组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最大众化的载体;同时 要充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沿师资队伍,将兴趣
小组导师制,既作为教育学生的重要方式,又作为培 养教师的建设形式;进而创新教育思路,积极完善课
堂教育、实践基地、课外活动、工作室培养、兴趣小组 发动等方方面面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优化人才培
养方式,形成从大一到大四,不同阶段的兴趣小组培 养目标与任务,形成自身培养体系再与学校的培养
体系有机融入;最终,还需重视小组创新创业实效, 结合校内外平台,提升创新创业成功率。其次,应加强自身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改革与
深化,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不拘于传统的模
式口刃。不断开创具有针对性、多方面、时效性、独特
性的培养模式,充实到学校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
业教育的体系中去。(三) 让创新创业成为新时代大学生“时尚”的生
活方式新时代的大学生,应以创新创业的成功为崇尚的价值追求,将创新创业作为日常生活、学习、工作、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33(2).[4] 教育部(2014)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R:|.教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每一个班集体建立创新创
业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最终的目的 在于让创新创业成为当代大学生自觉的生活方式。 让每一位大学生通过大学四年的积淀,形成创新创
业的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在将来走上社会之后,能 够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到生产生活的实践中 去,自觉地从事创新创业相关的工作,把握时代的脉
育部,北京.[5] 邓艳葵.就业的取胜捷径-旧话新议高校学生学习兴趣小组CH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青年专辑.[6] 许芳,张珊珊.从思想上进行教育一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5).:7]张学义高校推行“学习兴趣小组导师制”的探讨m.黔南民族
师范学院学报,2009(6).M顾慧,白喜文,方青•基于兴趣小组的高校教学模式探究与实
搏与机遇,在成就自我的同时,奉献社会,回报社会, 这就是大学教育中依托创新创业兴趣小组培养学生
创新创业意识的真谛所在。[参考文献]践口工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4,22(2).[9]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基础知识)
[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E10]金润圭•管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吴云飞,徐畅•高职院校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探索口1十堰职
冯刚.辅导员工作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13.[2] 马宗方,赵光华,郝纪超,等.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1]
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3(4).[12] 常建秋•探析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
[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7(10).讨[口・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76).[3] 任佳,王杰,梁勇.多途径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初探(责任编辑 钱立青)Research on Fostering College Students7 Cre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Consciousness Based on the Model of Interest GroupsYANG Xiao, WANG Peiling(Department of Student Affairs > Huangshan University ? Huangshan > AnAuz 245041)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method o£ fostering college students7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consciousness
in the new era, the paper expounds the epoch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Based on SWOT analysis and literature review, the pap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existing fostering model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 and puts forwards the new model of \"seven ones\" based on the microscopic units of students' classes, focusing on the problems such
as the lack of persistence of traditional methods? insufficient influence? lack of participation9 high input and low efficiency. Relying on class interest groups, a new method of fostering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consciousness and abilities needs to be form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trepreneurial psychology strengthening and achievement incentive, the realizing path of the method is
defined・ It has been expounded on how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odel» how to corporate
into the innovative education syste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9 from the perspective o£ guarantee
system, institutional reform, cultural construction・ Reference can be given t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pplied talents with high qualities and improvement o£ the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abilities o£ college students.Key words: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College Students; Interest Groups; New Model1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