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2020-12-04
来源:乌哈旅游
第28卷第3期 2012年9月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Vo1.28.No.3 Sep.2012 大学生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胡智惠 (淮阴工学院江淮学院,江苏淮安223003) 摘 要: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价.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 性研究结果显示较为显著,良好的应对方式与较高的主观幸福感呈现正相关,而不良的行为应对方式则 对主观幸福感有着消极影响作用.由此可见,培养积极成熟的行为应对方式有助于主观幸福感的提高. 关键词:大学生;应对方式;主观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910(2012)03-0096-04 1应对方式的概念和分类 个体有能力或可以成功地对付环境的挑战及处理相关问题…,这是“cope”一词的原意,并逐渐演化为问 题应对(COping)也称应付.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对应对的研究的不断增加,在国内外压力研究中,应对 研究已经成为其中的核心课题.应对方式(coping style)可以这样理解:在一定的压力情境中,个体通过有目的 地采取认知和行为的手段、方法和策略,从而减轻压力的影响. 根据研究结果的差异,不同的研究者对应对方式进行了多维度的分类.常见的维度分类如下: 将应对分为问题中心应对(Problem.focused coping)和情绪中心应对(Emotiona1.fcused copiong)[2 J,这是从应 对的功能角度进行的分类,是由Lazarus和Folkman(1984)提出的观点,也是一个接受度较高的分类方式.调 动心理资源以应付应激情境的活动组成了问题中心的应对方式;个体的否认、逃避、忍耐、情绪发泄、幻想等, 则是为了缓解因应激而引起的消极情绪的努力形式,即情绪中心的应对.早期的研究更关注问题应对,相对 忽略了情绪应对.当前的研究表明,问题中心的应对和情绪中心的应对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如Brink等人 在一项对成功女性的研究中发现,被试在处理应激情境时,问题中心应对与情绪中心应对策略一并使用了, 未发现两者哪个更有优势 J.在更多的时候,两类策略是同时使用的. Holahan和Moos(1991)根据应对行为是指向还是远离应激情境的角度出发,他们将应对方式区分为趋向 应对和回避应对-4】.个体能够指向应激情境的认知(积极评估)和行为(直接行动)反应,这是趋向应对.反之, 应激情境若没有被考虑的相关认知或行为的努力,则视为回避应对. 在对儿童和青少年研究领域,Connor.Smith提出了应对的分层模型-5 J,分层模型比较综合,更好地说明应 对的灵活性和复杂性.该模型中应对反应分为三个层次:个体能积极控制环境和个人情绪的应对努力,这是 第一层次的应对,称为首要控制应对(primary control coping);个体通过重构的认知策略、接受或通过积极的想 法转移努力以适应情境,此为第二个层次,即次要控制应对(secondary control coping);第三个层次不参与应 对,表现为不作任何应对努力,只是回避应激源和个人情绪的应对反应. 国内对应对的研究起步较晚,有关应对分类的研究影响较大的是姜乾金、肖计划等.姜乾金提出了积极 应对和消极应对方式,并自编特质应对方式问卷 ].肖计划(1996)则编制了应对方式问卷,把应对方式分为: 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7 J. 2主观幸福感的界定 在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主观幸福感作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关注.对主观幸福感定义的界定是个体 收稿日期:2012.05.01 作者简介:胡智惠(1980.),女,江苏淮安人,淮阴工学院江淮学院讲师,心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学校心理卫生 ・96 ・ 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价,这个定义是目前学者们普遍认可的.主观幸福感的特点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主观性,评定的准则依赖于行为者本人内定的标准,而不是他人或外界的准则或规范;二 是波动性相对较小,主观幸福感在评定时会受到情景和情绪状态的影响,但研究结果表明它是一个相对稳定 的值;三是整体性较强,主观幸福感的评价包括对情感反应的评估和认知判断,即包括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和 生活满意度三个维度,是一种综合性整体性的评价.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三所高职院校和淮 阴工学院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被试来源为:一至三年级专科大学生和一至四年级的本科大学生,共发放 问卷1060份,收回有效问卷998份,其中专科大学生610人,本科大学生388人,有效率达94%.同时获取被 试的一般人口统计学资料,如年级、性别、专业性质等. 3.2研究工具 3.2.1应对方式问卷 文中采用肖计划的《行为应对方式问卷》,调查问卷包含62个题项: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和 合理化六个分量表.每个题项中的答案均为“是”和“否”两个选项.计算分值时,第l9、36、39和42题项为反 向计分,除此以外的题项为正向计分,也就是选择“是”得1分,选择“否”得0分.此量表是我国目前相关研究 使用较多的量表之一. 3.2.2主观幸福感问卷 该问卷包括整体生活满意度(5个题项)、积极情感(6个题项)、消极情感(8个题项)三个分量表,该量表 经检测具有很高的信效度…,且该量表被郑雪等人应用在不同学历层次人群的研究中[ ,分量表在一致性信 度系数(Alpha)_L分别为:0.789、0.771、0.815. 4研究结果 4.1 大学生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表1显示,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的因素是解决问题和求助这两种应对方式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 和主观幸福感,解决问题和求助应对方式与消极情感呈显著负相关;自责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存在着显 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与消极情感呈显著正相关;幻想与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呈负相关,但都不显著,与消极 情感呈显著正相关;退避与生活满意度呈负相关,但不显著,与积极情感呈显著的负相关,与消极情感呈显著 的正相关;合理化与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呈负相关,但不显著,与消极情感呈显著正相关.总体来说,应对 方式中的积极的成熟的应对方式(解决问题、求助)与主观幸福感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水平. 表1 大学生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I睦I的相关分析 注:“*”表不差异显著性水平P<0.05;“**”表不差异显著性水平P<0.01 4.2大学生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为了明确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因果关系,考察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水平的高低,尤其 是完善型(解决问题和求助)应对方式是否对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总体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水平,分别以 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总体主观幸福感作为因变量,以六种应对方式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得到的预测指数见以下四个表: 表2显示,求助、自责和解决问题三种应对方式对生活满意度具有较高的预测水平.生活满意度可以在 ・97・ 解决问题与求助中得到提高,而自责不利于提升生活满意度. 表2应对方式对生活满意度的回归分析 注:・・*”表示差异显著性水平P<O.05;“**’’表示差异显著性水平P<O.01;“***”表示差异显著性水平P<O.00l 表3显示,解决问题、求助和自责三种应对方式对积极情感的预测作用是显著的.解决问题、求助可以帮 助获得更多的积极情感,而自责却减少积极情感的获得. 表3应对方式对积极情感的回归分析 注:・‘*’’表示差异显著性水平P<O.05;“**’’表示差异显著性水平P<0.O1;“***”表示差异显著性水平P<O o001 表4显示,六种应对方式均对消极情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解决问题和求助两种应对方式对消极情感的 体验较少,而退避、合理化、幻想和自责可能会体验到更多的消极情感. 表4应对方式对消极情感的回归分析 注:“*”表示差异显著性水平P<O.05;“**”表示差异显著性水平P(0.O1;“***”表示差异显著性水平P(O.oo1 表5显示,解决问题和求助两种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解决问题和求助两种应对方 式下的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会更高. 表5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注:“*”表示差异显著性水平P(O.05;“**”表示差异显著性水平P<O,01;“***”表示差异显著性水平P<0.0o1 4.3大学生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存在密切的关系,个体在学习和生活中较多地使用 解决问题和求助类应对方式,就可以不断地提高其幸福感水平;而较多使用自责、退避、幻想、合理化等消极 的行为应对方式的个体主观幸福感水平低. 被试主体是在校大学生,当拥有积极成熟完善的行为应对方式的同学有着积极合理的认识方式,在面对 困难和压力时就能够采取较为合理积极的应对方式,通过实质性解决问题来合理地缓解压力,因而其主观幸 福感和各满意度相对较高;反之,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更倾向于采取消极的行为应对方式的同学,因不能正 视所存在的困难和压力,未采取积极的措施,问题得不到解决,从而影响了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和各满意度.当 大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多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倾诉烦恼、向亲戚朋友寻求帮助这些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 建立一个关系网络,有利于外部支持的获得,从而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学生可以获得较多的帮助,从而体验更 多的幸福感. 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不难看出,不同的个体因主观幸福感水平的差异,在应对方式上也存在很大的 ・98 ・ 区别.善于运用如“解决问题”、“求助”等良好的应对方式的个体,大多表现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也较高;而个体 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较低,那么他们更倾向于采用如“退避”、“自责”、“幻想”等消极的应对方式.可以看到,很 多积极向上的同学在遇到困难时能够采取良好的应对反应,同时发现使用良好应对方式的同学在平时的学 习和生活中主观幸福感水平也较高. ‘ 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联度相当密切,经常使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等良好的应对方式的个体,他 们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而经常使用退避、不良情绪和发泄等消极的行为应对方式的个体,其主观幸福感 水平则较低.总之,影响个体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应对方式,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与高主观幸福 感呈现正相关,而消极的应对方式则对主观幸福感有着消极影响作用,因此培养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对提高 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尤其重要. 参考文献: [1] 肖计划.应付与应付方式[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2,6(4):181—183. [2]Lazarus R S,Folkman S.Stress,appraisal and coping[M].New Y0rk:Springer,1984. [3] Brink B,dela Rey Chery1.work.Family interaction strain coping strategies used by successful woman in the public South African[J].Journal of Psychology,2001,31(4):55-62. [4]Holahan C J,Moos R H,Schaefer J A.Coping,stress resistance,and growth:Conceptualizing adaptive functioning [M].New York:John Wiley,1996. [5] Connor-Smith J K,Compas B E,eta1.Responses to Sterss in Adolescence:Measurement of Coping and Involuntary Stress Responses[J].Joum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2000,68(6):976—992. [6] 姜乾金,祝一虹,王守谦,等.心理社会应激因素与多项心身健康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 科学,1996,5(4):200.202. [7] 肖计划,许秀峰,李晶.青少年学生的应付方式与精神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996,4(1):53—55. [8]Diener E,Diener M,Diener c.Factors predicting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nation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5,68:653-663. [9] 郑雪,Sang D.文化融人与中国留学生的适应[J].应用心理学,2003,9(1):9—13.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Coping Style and Their Subjective Well・being HU Zhi-hui (School of Jianghuai,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ai’an,Jiangsu 223003,China) Abstract:Coping style is defined as 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mean8,methods and startegies for reducing stress・ The subjective wel1.being(SWB)is that the individual makes a general evaluation on hte quality of his own life according to his 0wn ctiteria.Go0d coping styles and higher subjective well—being prese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hile bad coping style and subjective wel1.being prove to be negative correlation,which shows positive and mature coping style helps im。 prove subjective well-being.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coping style;subjective well-being [责任编辑:尤书才】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