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湖北省华师一附中、荆州中学、黄冈中学等八校2016届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卷.doc

湖北省华师一附中、荆州中学、黄冈中学等八校2016届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卷.doc

2024-09-02 来源:乌哈旅游


华师一附中 黄冈中学 黄石二中 荆州中学

湖北省 襄阳四中 襄阳五中 孝感高中 鄂南高中 八校

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文试题

命题学校:华师一附中 命题人:陈春媚 许丹玲 乐晓峰 王中秋 李青 毕兰 吴洪涛 罗丹

审题人:邱星光 余敏

考试时间:2016年3月29日上午9:00—11:30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女子以黛画眉,故称黛眉。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全宋词》中“眉”字出现的次数达到一千五百零九次。从审美学上来看,眉毛在人的面庞上的作用不容忽视,往往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在一首诗词作品中,对于眉黛的描写,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层波潋滟远山横,一笑一倾城”(柳永《少年游》)描写了一个漂亮的歌女,眉毛像远山一样,眼波流转,千娇百媚。“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晏几道《生查子》)也是通过描写远山眉、细柳腰,向读者展示出了女子的美貌。

宋人认为,眉毛是很好的表现情感的工具。通过对眉黛的描写,还可以表现委婉细腻的情感。宋代词人陈三聘在《鹧鸪天》中写道“春愁何事点眉山”,把女子画眉和春愁结合在了一起。同样用眉黛来表示愁情的,还有如“金缕歌中眉黛皱。多少闲愁,借与伤春瘦”(石孝友《蝶恋花》)以及“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贺铸《忆仙姿》)。可以看出,宋词中关于眉的描写,很多时候都和“愁绪”这个意象联系在一起。眉黛代表女子,以眉而写

愁绪,体现了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 欧阳修的《诉衷情·眉意》中有这样的词句:“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远山”指的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远山眉”,即眉毛细长而舒扬,颜色略淡。古人常以山水来表达离别之意,歌女画眉作“远山长”,表明了她内心的凄苦之情,因为她“自有离恨”,故而将眉毛化作远山之形。 “花黄”也称“花子”“额黄”,是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它用彩色光纸、绸罗、云母片、蝉翼、蜻蜓翅乃至鱼骨等为原料,染成金黄、霁红或翠绿等色,剪作花、鸟、鱼等形,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为“对镜贴花黄”,说明南北朝时期,在脸上贴装饰物,已然成为一种风尚。宋代上层妇女也继承前代遗风,在额上和两颊间贴金箔或彩纸剪成的“花子”。这种“花子”背面涂有产于辽水间的呵胶,用口呵嘘就能粘贴。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描写道“小山重叠金明灭”,一说即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有所脱落而造成的或明或暗的效果。这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添妩媚动人之态。

“梅妆”也是宋代较为流行的一种贴面妆容,“梅妆”即“梅花妆”。这种妆扮相传始自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在正月初七醉卧于含章殿下,一朵梅花落在她的额上粘住,三天后才落去,因而作“梅花妆”。陈允平的《绛都春》中有“梅妆欲试芳情懒,翠颦愁入眉弯”两句,这里词作者专门提到“梅妆欲试”,体现了这种妆扮在当时的流行性。妆容虽美,但是却“芳情懒”,欲画而未画,说明这位女子心事重重,自己提不起兴致也更因无人欣赏,故无须白白画这妆容,更能体现出女子内心的孤寂。

(摘编自梁牧原《妆容与服饰在宋词中的作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一是因为眉毛在面庞上有外在的审美作用,二是因为眉毛能表现人的内心情感。

B.细长而舒扬的“远山眉”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在宋代词人的笔下,它常常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

C.以眉而写愁绪,能体现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因此宋词中的“愁绪”很多时候都用对眉的描写来表达。

D.宋词中往往用眉黛代表女子,对眉黛的描写,能表现她们的春愁、孤苦和离恨等细腻丰富的内心情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花黄”作为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制作原料丰富、色彩鲜艳、形状多样,这些

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妩媚动人。

B.早在南北朝时期,妇女在脸上粘贴装饰物,就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中就有“对镜贴花黄”。

C.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一句“小山重叠金明灭”可以说全是在写女子的妆容。“小山”即“小山眉”,“金”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

D.“梅花妆”是由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首创的一种贴面妆容,她因醉卧时一朵梅花偶然落在额上粘住,从而受到启发而作“梅花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词中无论是描写女子的眉黛,还是刻画她们的贴面妆容,都有助于体现她们的美貌动人,表现其委婉细腻的情感。

B.“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与“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中都写到“眉黛”,其作用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愁绪。

C.“远山眉”“花子”和“梅妆”都曾是宋代流行的妆容,因而被宋代词人写入词作中借以表现女性的形象或思想感情。

D.“梅妆欲试芳情懒,翠颦愁入眉弯”和“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都通过描写女子神情慵懒,无心画妆容,体现出她们内心的孤寂。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补校书郎。 ...

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按锷诛求百计,所得财号为‘羡余’以献。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

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 “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非

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明年,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 ..

赞曰: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多至数千.

篇,唐以来所未有。其自叙言:“关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杂律。”又讥“世人所爱惟杂律诗,彼所重,我所轻。至讽谕意激而言质,闲适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今视其文,信然。而杜牧谓:“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所为。流传人间,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语入人肌骨不可去。”观居易始以直

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呜呼,居易其贤哉!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B.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C.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D.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中国汉族男性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未冠又称弱冠,即不到二十岁。白居易就是在尚未成年时得到了顾况的高度称赞。

B.擢进士,指被选拔为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

C.浮屠,亦作浮图、休屠。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都是佛陀的异译。后人认为佛陀二字太麻烦,于是简化成了一个字“佛”。

D.“赞”是纪传体史书中写在篇末的评论性文字,可用来表达对传主的肯定和赞美。本文篇末的“赞”中称赞白居易为贤者。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唐书》认为白居易聪明过人,工于文章,在元和、长庆时的文坛很有名。他最擅长作诗,其它体裁的文章,比他的诗歌要写得差些。

B.白居易除了是成就斐然的诗人外,还是正直的臣子。他多次进谏,而宪宗皇帝也多次接受了他的意见。但是后来还是被当权的大臣们弹劾,仕途不顺,被贬江州。

C.白居易的诗多达数千篇,他按内容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而白居易看不上眼的恰是世人钟爱的杂律诗。

D.杜牧批评白居易的诗细巧艳丽,不是庄重高雅的人士作的,而且流传人间,影响很坏。白居易则认为自己的诗含意激切,但言辞是质朴的。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 (2)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上京即事

(元)萨都剌

紫塞风高弓力强,王孙走马猎沙场。 呼鹰腰箭归来晚,马上倒悬双白狼。

代出自蓟北门行(节选) (南北朝)鲍照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注】①上京即上都。元代定今北京为大都,以在今内蒙古正蓝旗的开平府为上都,每年夏天移驾上都。此诗写于萨都剌在元顺帝元年赴上都公干时。②蝟:刺猬。

8. 这两首诗所描绘的边塞场景有什么不同?分别展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5分) 9. 请简要分析《代出自蓟北门行》最后四句的艺术手法和思想内容。(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蜀道难》一诗中逶迤的蜀道,有极其奇险的风光,其中描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诗句是:“ , 。”

(2)《锦瑟》一诗中“ , ”两句运用鲛人泪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对美好理想执着追求却又无法实现的悲哀。

(3)陶渊明在《饮酒》诗中说,即使不能隐居山林,也依然可以感受乡野之趣,如何做到呢?诗人自问自答:“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在米脂 贾平凹

走头头的骡子三盏盏的灯,

挂上那铃儿哇哇的声。 白脖子的哈巴朝南咬, 赶牲灵的人儿过来了; 你是我的哥哥你招一招手, 你不是我的哥哥你走你的路。

在米脂县南的杏子村里,黎明的时候,我去河里洗脸,听到有人唱这支小调。一时间,山谷空洞起来,什么声音也不再响动;河水柔柔的更可爱了;山也不见了分明,生了烟雾,淡淡地化去了,只留下那一抛山脊的弧线。我仄在石头上,醉眼矇眬,看残星在水里点点,泛出明灭长短的光波。我不知这是谁唱的。三年前,我听过这首小调的唱片,但那是说京腔的人唱的,毕竟是太洋了;后来又在西安大剧院听人唱过,觉得舒扬有余,神韵不足;如今在这么一个边远的山村,一个欲明未明的清晨,唱起来了,在它适应的空间里,味儿有了,韵儿有了。

歌唱的,是一位村姑。在上岸的柳树根下,她背向而坐;伸手去折一枝柳梢,一片柳叶落在水里,打个旋儿,悠悠地漂下去了。

这是个极俏的人,一头淡黑的头发披着,风动便飘忽起来,浮动得似水中的云影,轻而细腻,倏忽要离头而去。耳朵一半埋在发里,一半白得像出了乌云的月亮。她微微地斜着身子,微微地低了头,肩削削的,后背浑圆,一件蓝布衫子,窈窕地显着腰段。她神态温柔、甜美,我不敢弄出一点响动,一任儿让小曲摄了魂去。

这是一首古老的小调,描绘的是一个迷人的童话。可以想象到,有那么一个村子,是陕北极普遍的村子。村后是山,没有一块石头,浑圆得像一个馒头,山上有一二株柳,也是浑圆的,是一个绿绒球。山坡下是一孔一孔窑洞,窑里放着油得光亮的门箱,窑窗上贴着花鸟

剪纸,窑门上吊着印花布帘,羊儿在崖畔上啃草,鸡儿在场埝上觅食。门前小路,一拐一拐,到了河里,河水很清,里边有印着丝纹的石子,有银鳞的小鱼,还有蝌蚪,黑得像眼珠子。少妇们来洗衣,一块石板,是她们一席福地。衣服艳极了,晾在草地上,于是,这条河沟就全照亮了。

有那么一个姑娘,该叫什么名字呢?她是村里的俊仁者。父母守她一个,村里人爱她,见过她的人都爱她。她家在大路口开了个饭店,生意兴旺,进店的,为了吃饭,也为着见她。她却最是端庄,清高得很,对谁也不肯一笑。

姑娘有姑娘的意中人,眼波只属于清风,只属于他。他是后山的后生,十八或者二十岁,每天要从这里路过去县上赶脚。进得店来,看见她,粗茶淡饭也香,喝口凉水也甜,常常饥着而来,呆会便走,不吃不喝也就饱了。她给他擀面,擀得白纸一张,切面,刀案齐响,下到锅里莲花转,捞到碗里一窝丝。她一回头,他正看她,给她一笑,她想回他个笑,但她却变了脸。他低了头,连脖子都红了,却看见了桌布下她露出的两只鞋尖。她看出他的意思了,却更冷了脸儿,饭端上来,偏不拿筷子。他问;她说:“在筷笼,你没长手?”他凉了心,吃得没味,出去了。她得意地笑,终又恨他,骂他“孱头”。

他几天竟不来了,她坐在家里等。等得久了,头也懒得梳,她说:“不来了,好!”但却哭了。

一天却听见门外树上的喜鹊叫。她走出来,却是他在用石子打那鸟儿。她愣了,眼泪都流了出来。他瞧着她喜欢,向她走来,她却又上了气,“为什么打鸟?”“我恨!”“恨鸟儿?”“它住在这里。”“那碍你什么了?”“也恨我。”“恨你?”“恨我不是鸟儿!”她想了想,突然笑了。他一看她,她立即面壁不语。他向她走近来,她却又走了,一直走到窑里。只想他会一挑帘儿进来,回头一看,他没有进来,走出窑看时,他却走了,边走边抹着眼泪。 她盼他再来。再盼他来。他却再也没来。每天赶脚人从门口来往;三头五头的骡子,头上缠着红绸,绸上系着铜铃,铜铃一响,她出门就看,骡子身上架着竹筐,一边是小米,南瓜,土豆,一边是土布,羊皮,麻线,他领头前边走,乜她一眼,鞭儿甩得叭叭地响,走过去了。

一次,两次,眼睁睁看他过去了,她恨自己委屈了他,又更恨那个他!夜里拿被子堆一个他,指着又骂又捶又咬,末了抱住流眼泪。等着他又路过了,她看着他的身影,又急切切盼着他能回过头来,向她招一招手„„

小调停了,我却叹息起来,千般万般儿猜想,那后生是招了招手呢,还是在走他的路?一抬头,却见岸那边走来一个年轻人,白生生赶了一群羊,正向那唱小调的村姑摇手。村姑

走了过去,双双走到了岩那边的洼地,坐在深深的茅草丛中去了。

我悄悄退走了,明白这边远的米脂,这贫瘠的山沟,仍然是纯朴爱情的乐土,是农家自有其乐的地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者写“我”听唱片中的这首小调时觉得“太洋”,在西安大剧院听的时候觉得“神韵不足”,是为了衬托村姑的歌唱水平,可以很好地表现出小曲的韵味。

B.作者并没有正面描写那位唱歌的村姑的五官,而是通过侧面描写其窈窕的身段、温柔甜美的神态来突出她的娇俏美丽。

C.虽是想象中的一个恋爱中的女子,小说也用细腻深刻的笔触描绘了她那极其复杂矛盾的心理流变过程。

D.作者想象的故事中,因为女主人公的喜怒无常,使得男主人公产生了误会,造成了爱情的悲剧,而现实生活中的村姑却等来了向她招手的“哥哥”。

E. 作者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从发现歌唱的女孩,到转向对歌中女孩的爱情的描述,最终再回归到现实。最终表达了对这片乡土上的爱情的理解。

(2)小说主要描写了想象里那位“俊仁”的姑娘的爱情故事,其形象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划线部分的环境描写,是作者的想象,请问这部分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4)有评论家指出,贾平凹的写作风格拙朴但却鲜活,颇具地方特色。你认为这种写作风格体现在小说的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潮打空城寂寞回

“我没有罪。你们这样迫害我,将来历史会证明你们是错误的。”这是财经专家、文物保护专家朱偰的临终遗言。

在时间的长河中,追溯朱偰的人生路程,要从他的青少年时代说起。

1923年,年仅十六岁的朱偰离开故乡浙江海盐进入北大。在北京大学,朱偰学的是政治学。

1928年,意气风发的朱偰开始了留学德国的漫漫长旅。到了德国,入柏林大学,以财政学为专业。五年后,朱偰获博士学位后回国,在南京任国立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年仅二

十六岁。朱偰常针对当时国内的财政热点问题——废银圆实行纸币制、反洋货倾销、关税自主——做专题讲座,在各大报刊发表论文,声名鹊起,并使中央大学经济系以联系实际而著称,大盛时誉。

自从在中央大学执教开始,他与这个古城紧密相连,以至于将自己的生命镶嵌进这座古城。自1932年至1935年,朱偰开始考察金陵古迹,南京的陵寝坟墓、玄观梵刹、祠宇桥梁,城郭宫阙和南京城墙等,都是他视野所及的范围。他编撰出版了《金陵古迹图考》,又在两千余张照片中,精选317张,编成《金陵古迹名胜影集》一书。朱偰涌动着一腔对金陵古物的热爱,又为六朝陵墓摄影百张,编成《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

新中国成立后,朱偰被任命为江苏省文化局副局长,主管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上任不久,朱偰接到紧急报告,许多人在城南拆毁明代的古城墙。朱偰心急如焚,立刻赶到毁城现场。著名的石头城遗址被拆得面目全非,幸好最有代表性的地段鬼脸城还未拆除。 令朱偰感到痛心疾首的是,他们把古石头城上拆下的条石,敲成小石子用来铺路。焦急万分的他,赶到南京市政府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坚持要保护鬼脸城。他四处奔走,联合社会各界共同呼吁,并电告文化部。

1956年9月23日,朱偰在《新华日报》上发表《南京市城建部门不应该任意拆除城墙》一文。这篇文章被《光明日报》转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朱偰为了保护南京城墙,对南京方面的批评,成为他被打为“右派”的祸根。在江苏省文化局的反“右派”斗争大会上,朱偰感到莫大耻辱,一时晕了过去,这更是成了以装死来负隅顽抗的“罪证”。

1959年,被打入另册的朱偰,被派到出版社当编辑,时常被发配到农场,从事割麦子、拉板车、垒猪圈等重体力劳动。在动荡的年代里,朱偰遭遇连续抄家,抄家之后是无休止的批斗。1968年7月15日,不堪忍受的朱偰以决绝的方式结束了生命。

朱偰去世十年后,获得平反。南京图书馆为他举行了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2007年,朱偰诞辰百年,他的故乡海盐为他编辑出版了《孤云汗漫——朱偰纪念文集》。

石头城就是朱偰的命运。金陵古城经历千年的风雨,在时代的狂飙突进中,朱偰以一介书生的柔弱之躯,保护了南京古城墙和石头城。尽管古城不可避免地被拆除了一部分,但幸存下来的南京古城墙,就是朱偰的墓志铭。

(摘自《名人传记》,有删改) “父亲离去后,我们只能在梦中与他相会„„”回忆起父亲朱偰,62岁的朱元春双眼充满了泪水。“明城墙还能够保存大部分,这是我父亲希望的,也是今天每一个纪念他的人所共同期盼的。”

“我站在南京的古城墙上,淅淅沥沥的秋雨越来越大了,我分不清自己的脸上是泪水还是雨水,我在内心呼唤着先生的亡灵,南京人民不会忘记为保护明城墙而逝去的你„„”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副会长丹青发出这样的感慨。

民进南京市委宣调处处长王长才说,纪念朱偰先生,不仅仅是纪念他对南京文物古迹保护所做的贡献,更重要的是继承他的精神,更好地保护南京的文物古迹。薛冰认为,朱偰先生所表现出来的知识分子的良知,对民族、国家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应该让当下商业化的,或者只埋头于书斋、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知识分子警醒。”

(摘自《现代快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在文学创作方面,朱偰先后有几部游记作品出版。《行云流水》《匡庐纪游》《汗漫集》《入蜀记》,这四部游记作品,写山川名胜,展人文底蕴,记南北行旅,发思古幽情,被誉为“新徐霞客游记”。旅游、游记、摄影„„是朱偰的业余爱好,但都已经达到专业水平。

②金陵乃六朝古都,历代诗人有诸多吟咏的诗篇。朱偰对南京的评价深刻而饱含热忱,在比较中国的长安、洛阳、金陵、北京四大古都之后,他说:“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朱偰从德国留学回国后,在南京任国立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常针对当时国内的财政热点问题发表论文,获得了声名,并使中央大学经济系备受关注。

B.在南京中央大学任教期间,朱偰考察金陵古迹,编撰出版了《金陵古迹图考》《金陵古迹名胜影集》和《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三本介绍南京文物古迹的著作。

C.新中国成立后,朱偰为了保护南京古城墙四处奔走,甚至敢于严厉批评市政府,这导致了他最终以决绝的方式选择了死亡。

D.随着时代的发展,古城难免会受到破坏,但朱偰以一介柔弱书生之躯保护了南京明城墙的完整,使之免遭拆除。

E.这篇传记详尽地讲述了朱偰一生的经历,特别关注了朱偰为保护南京古城墙所作的贡献,他的所作所为,得到了后人的赞扬。

(2)本文以朱偰的一段话开头有何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学者艾煊认为:“朱偰是一位学术界的奇人,博学多闻,一双脚跨进了好几个学科的殿堂”。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朱偰取得的成就。(6分)

(4)“潮打空城寂寞回”出自唐代刘禹锡的《金陵五题·石头城》,请结合材料,分析作者以该句为题目的妙处。(8分)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墨尔本电影节组委会不顾中国民意的反对,执意为疆独分子做宣传,中方对这种险恶用心 。

②他是我大伯的老邻居,大伯有几个孩子,谁几岁,谁的性格怎样,他都 。 ③李警官在办案过程中十分细心,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真可谓 。 A.洞若观火 明察秋毫 了如指掌 B.了如指掌 明察秋毫 洞若观火 C.洞若观火 了如指掌 明察秋毫 D.明察秋毫 洞若观火 了如指掌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就扑朔迷离的中东局势而言,达成伊核全面协议,就如同拔除了一个潜在火药桶的引信,缓解了地区紧张局势,降低了冲突。

B.《芈月传》除了塑造女主人公芈月,还推出了战国时期的君王、谋臣、将帅、勇士等多类人物,这对创作者把握历史事件与人物关系的能力是一个考验。

C.生命中的前29年,杨佳一路走来,全是鲜花和掌声。19岁时,她成为郑州大学最年轻的英语系教师;22岁时,她考入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D.从今年1月11日起,携程对于自身系统无法实时识别票号的供应商机票,将全部实行人工核查,不让供应商用假票号应对携程监管、蒙混过关的不合规现象。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

我们的哭泣之所以特别,并不是因为哭喊声,而是因为充满感情的泪水。眼泪中复杂的化学组成的变化与哭泣时的情绪有关,由于有大量的激素存在,________。也许,这就是我们在劝慰另一人时,会说“尽情哭吧”的原因。

A.当我们经受强烈的感情冲击时,人体就会用泪水将多余的化学物质“冲走” B.眼泪成为我们探知人的情绪,研究人体如何调节生理平衡的极佳对象 C.会提醒人体用泪水将多余的化学物质“冲走”,以应对不同的情绪

D.当我们经受不同程度的感情冲击时,就会有不同成分的流泪涌出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截至2015年底,我国手机上网用户超过9.05亿。手机已经不再局限在工具范畴, ① ,用户的行迹、隐私、账号、财款,甚至指纹都由手机来全权负责。伴随而来的是, ② :恶意软件劫持流量,伪基站诈骗,盗窃用户隐私信息„„这对手机生产商、软件开发商提出了新的挑战, ③ 。在智能终端越来越普及的时代,谁先巧弈先手棋,谁先敢于融合新技术,谁就会在市场上取得先发优势。

17.下面是一个主题为“沟通”的电视公益广告脚本,请你参照相关内容,补出空白部分。要求:①处不超过90个字;②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镜头 画面描述 一个小女孩背着书包回到家,拿出一张画,上面写着“服装设计图稿”,兴奋地展示给父母② ___________________ 1 看。她满怀期待地刚开口,母亲立即塞过来一本 数学练习题,女孩只好落寞地走进房间。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白领男子身穿西装端正走进电梯,按下关门按钮,电梯快要关闭时,一个滑冰男孩冲进电3 梯,不小心撞到了白领男士。白领男士微笑着伸出手扶住了男孩,男孩立即笑着道歉并脱下滑冰鞋。 沟通,请你微笑。 5秒 沟通,请放下手机。 5秒 5秒 画外音 时间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 分)

我选择的立场就是继续成为这样一个思考者和批判者,如果可能的话,也想成为一个预警者,无非是盛世危言嘛,我希望被嘲笑,希望自己所有的担心都落空,非常希望。——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

做一个建设者,永远比单纯的希望砸烂它取而代之的批判者,更难能可贵。——马海祥博客

不仅当一个批判者,也要做一个建设者。——《人民日报》

对于“批判者”和“建设者”,你更欣赏谁?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试题答案

一、1.C(关系颠倒。“宋词中的‘愁绪’很多时候都用对眉的描写来表达”错,原文是“宋词中关于眉的描写,很多时候都和‘愁绪’这个意象联系在一起”。) 2.D(或然变必然。原文的意思是“‘梅花妆’这种妆扮相传始自南朝”。)

3.B(曲解原意。前一句中的“眉黛”是用来表现女子的美貌动人,后一句中的“眉黛”是用来写愁绪,体现女子的惆怅心理。) 二、4. D

5. A.(“未冠”不是“弱冠”)

6. D(含意激切但言辞质朴是他讽喻诗的特点)

7.(1)现在如果把宰相的重任授予他,天下的人听说这件事,都会说陛下得到他献奉的财物才给他宰相职位的。(“假”,授予,1分;“谓”,说,1分;“与”,给、授予,1分。译出大意给2分。)

(2)白居易第一个向皇帝进呈奏章,请求马上抓捕凶犯,洗刷朝廷的耻辱,把务必抓捕凶犯作为要求(或期望)。( “首”,首先,第一个,1分;“亟”,赶快、立即、马上,1分;“期”,

要求,期望,1分。译出大意给2分。)

8.萨诗描摹了一幅王孙贵族在草原上驰骋打猎的热闹场景,而鲍诗则描绘了一幅战士们边塞战地的苦寒生活场景。(2分)萨诗表现了狩猎时快意驰骋、满载而归的王孙贵族形象,而鲍诗则表现了保家卫国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爱国将士们的形象。(3分)

9. 艺术手法:① 互文。“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使用互文。写自古以来的忠节之士,都是在严峻考验中察“见”和“识”别出来的。②直抒胸臆。“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抒发了为国捐躯的壮志豪情。③用典。“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使用《九歌·国殇》的典故,礼赞勇武刚强、为国捐躯的壮士。(4分,答出任意两种手法即可。)

思想内容:这四句高度赞美了忠良勇士们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勇于牺牲的豪壮情怀,表达了诗人对英勇将士们的无比崇敬之情。(2分)

10.(1)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3)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三、11.(1)答E给3分,C给2分,D给1分,答A、B不给分(A项“衬托村姑的歌唱水平,可以很好地表现出小曲的韵味”错,有韵味是因为背景环境和唱歌的人与歌词的内容契合。B项侧面描写不等于描写人物的侧面,概念错。D项,女主人公不是喜怒无常,只是害羞,而且两人的结局不一定是悲剧。)

(2)①美丽端庄。“她是村里的俊仁者”“她却最是端庄,清高得很”。②勤劳能干。“她给他擀面,擀得白纸一张,切面,刀案齐响,下到锅里莲花转,捞到碗里一窝丝。”③清高羞涩。“她想回他个笑,但她却变了脸 ”“他一看她,她立即面壁不语”。④向往爱情。“姑娘有姑娘的意中人,眼波只属于清风,只属于他”“她恨自己委屈了他,又更恨那个他”“她说:‘不来了,好!’但却哭了”(答出3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

(3)①提供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描绘了一个典型的陕北农村的环境,简单、质朴、有生活气息。②清澈的小河、弯曲的小路、黑黑的蝌蚪、勤劳的妇人、鲜艳的衣服色彩,渲染了一种美丽、宁静、富于生机与活力的氛围。③衬托了人物的简单纯朴,也表现出他们爱情的纯净美好。(每点2分,共6分。)

(4)同意。①小说的环境描写,质朴而有生活气息,比如用浑圆的馒头形容山,用绿绒球形容柳树。窑洞、窗花、羊、鸡等突出了陕西的地方特色。只有这样的水土,才能有这样一些勤劳纯朴的人们。②作者对人物的外貌描写,观察细微,描写生动鲜活,刻画出了一个美丽的村姑的形象。比如“极俏的人”的头发披着,风来了“浮动得似水中的云影,轻而细腻,倏忽要离头而去”,她的耳朵“白得像出了乌云的月亮”,作者连用两个“微微”写她的姿态

优美娇俏,“肩削削的,后背浑圆,一件蓝布衫子,窈窕地显着腰段”写出了农村的年轻姑娘健硕窈窕的特点。这样的形貌,才让文中的爱情更加纯美。③小说中人物的语言朴拙又生动,比如男女主人公关于鸟儿的对话。含蓄而能传情达意,富于生活气息又有诗意,表现了当地人的单纯朴实。④小说的情节简单且生活化,只有现实和想象的两个画面,但却给人丰富的想象和思考空间。⑤小说以陕北民歌开头,写典型的陕北农村风光,美丽的农村姑娘,有韵味的乡村小调,描绘了一个迷人的西部世界,昭示着作者浓郁的乡土情怀,对纯洁的爱情和淳朴的乡村生活的赞美。(可从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语言、地域性任一方面答,每点2分,答出四点即可。)

四、12.(1)答B给3分,A给2分,C给1分。(D项“保护了南京明城墙的完整,使之免遭拆除”错,文中说古城墙“被拆除了一部分”“保存大部分”。E项“详尽地”不妥。C项“这为他后来的死埋下了祸根”不完全正确。)

(2)①以朱偰临终的话开头,用了倒叙的手法,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为全文定下沉痛怀念的感情基调。③总起全文,为下文内容的展开做了铺垫。④朱偰临终的这段话表现出了他对自己事业的坚定信仰以及死时的冤屈,表现了作者对他遭遇的深切同情和不平。(6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3)朱偰在很多领域都有成就:①在经济学领域,朱偰常针对当时国内的财政热点问题做专题讲座,在各大报刊发表论文,并使中央大学经济系以联系实际而著称。②在文物学领域,他考察金陵古迹,编撰出版了《金陵古迹图考》《金陵古迹名胜影集》《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等著作,并为保护南京古城墙尽心尽力。③在文学创作方面,朱偰先后有几部游记作品出版,被誉为“新徐霞客游记”。旅游、游记、摄影„„是朱偰的业余爱好,但都已经达到专业水平。(每点各2分)

(4)①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南京古城的追忆,表达了江山依旧,物是人非之感。 ②引用诗句作题目,增添了人物传记的文学性,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表达效果。 ③暗示主旨:a.朱偰为了南京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借此表现出对他的赞美与追忆,为他的悲惨结局鸣不平b.提醒现在的人们应该对文物保护警钟长鸣,不要再出现这样的历史悲剧c.朱偰先生所表现出来的知识分子的良知、孤傲与清高,警醒当代学术专家应该固守信仰、坚守寂寞。(前两点各2分;后面从主旨上谈两点,言之成理即可得4分。)

五、13.C(“洞若观火”的“洞”是“彻底”的意思,比喻对事情看得十分清楚透彻。“了如指掌”的“了”是“明了”;“指掌”是“指着手掌”。形容对人或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好象指着掌上的东西给人看一样。“洞若观火”偏重在观察彻底,“了如指掌”偏重在了解清楚。

“明察秋毫”极言能敏锐辨别是非,观察细微,不受蒙蔽。)

14.B(A.搭配不当。“降低”与“冲突”搭配不当,可改为“减少”。C.“杨佳一路走来”造成主语中途易辙。语序不当。“英语系”应挪到“最年轻的”之前。D.句式杂糅。) 15.A (其他三项均不能解释后一句中的“原因”)

16. ①而是真切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②手机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③也孕育着新的技术革新的可能

17.①一个大家庭的新年聚餐,桌上围坐着十几人。白发苍苍的爷爷端起酒杯向全家人祝酒,但孙子、孙女们都紧盯着自己的手机,并未抬头。爷爷深深叹了一口气,忧伤的眼里溢满了泪花。(4分,其中画面描述的内容符合情境2分,有画面感且表达简明通顺2分。) ②沟通,请听我说。(2分) 六、写作(60分)

立意:“批判者”与“建设者”各代表一类人。写作时,可以选择“批判者”与“建设者”中任一种人或其表现谈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对这两种人或其表现进行比较。 关于作文的评分

新课标卷作文等级评分标准(满分60分) 一等 (20~16分) 符合题意 内容 基础感情真挚 等符合文体要求 级 表达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发特征 展等2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文采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20分 思想健康 (15~11分) 符合题意 主题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10~6分)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5~0分)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二等 三等 四等 20分

级 有创意 较有创意 略显创意 个别地方有深意 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看本质 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④材料丰富 ⑤论据充足 ⑥形象丰满 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 ⑨句式灵活 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⑾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⑿见解新颖 ⒀材料新鲜 ⒁构思精巧 ⒂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⒃有个性特征 建议切入分:44分

关于作文的其他项评定 (一)扣分项评定

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完3分为止;标点符号错误的酌情扣分;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无标题扣2分。 (二)残篇评定

1、5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每少50个字扣1分) 2、500字以下的文章,原则上不超过30分,不再扣字数分。 3、200字以下的文章,原则上不超过10分,不再扣字数分。

【译文】

居易聪明过人,擅长文章。未成年时拜见顾况。顾况是吴地人,自恃才华,很少推崇赞许他人。但见到白居易的文章,禁不住说: “我认为有才华的人已经绝迹了,现在又发现了一个您!”贞元年间,考中进士,被授职校书郎。

元和四年,天子因旱灾严重,下诏对租赋有所宽免,赈济民众减轻灾害。白居易见诏书细节不够详尽,就建议请求免除江淮两地的赋税,来赈救逃荒的饥民。宪宗有所采纳。李师道献上私款六百万,为魏征的孙子赎老宅。白居易上奏说:“魏征担任宰相时,太宗用皇宫大殿的木料修建成府第赐给他,后人不能守成,陛下还应以他们是贤臣子孙,赎买后还赐给他们。李师道是臣子,不应夺人之美为己有。”宪宗采纳了他的建议。河东王锷将被授以宰相职位,居易认为,“宰相是普天下人所敬仰的,非贤良有重望和显赫功勋不可以授任。考察王锷百般勒索民财,所得财物称为‘羡余’作为进献。现在如果把宰相的重任授予他,天下的人听说这件事,都会说陛下得到他献奉的财物才给他宰相职位的。各节度使私下想:‘谁还不如王锷?’争相宰割百姓搜刮钱财,向您要求自己想得的官职。”

后来,白居易在殿中与宪宗谈论,论辩执著,坦率耿介, 皇帝还没有发告示,白居易就对皇帝说:“陛下错了。” 皇帝脸色变了,过后,对李绛说:“这家伙是我一手提拔的,竟敢这样,我不能容忍,一定要斥贬他!”李绛说:“陛下能开放言路,所以群臣敢于对朝政论得论失。如果罢黜白居易,就是钳住他们的口,这不是发扬帝王盛德的办法。”皇帝醒悟,对待白居易仍然像过去那样。第二年,刺客刺杀宰相武元衡,京都震动。白居易第一个向皇帝进呈奏章,要求马上捕捉凶犯,以洗刷朝廷的耻辱,要求务必全部缉捕归案。宰相嫌他超越职权(以宫官先于谏官言事),因而不高兴。不久就传言:“白居易的母亲是坠井死的,但他却写了《新井篇》的诗,言辞浮华,没有德行,不能在朝中任职。”于是派他出京为江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又上书说白居易不宜任刺史,于是追诏再贬为江州司马。被贬以后,白居易能顺应这种遭遇,寄托心志于佛道生死之说,好像无所顾忌。

评论:白居易在元和、长庆年间,与元稹都很有名气,最擅长写诗,其他体裁文章,未足称佳,诗多至数千篇,为唐以来所没有的。他自己说:“有关歌颂或讽刺的,叫做讽喻诗;歌咏性情的,叫做闲适诗;碰到事情有感而发的,叫做感伤诗。其它的为杂律诗。”又自讽说:“世人所钟爱的只是杂律诗,他们看重的,正是我所轻视的。至于讽喻诗,含意激切但言辞是质朴的,闲适诗思虑恬静澹泊而文辞迂缓, 由于质直并迂缓,人们不喜爱也是应该的了。”现在读他的诗文,的确如此。但是杜牧说:“纤艳不检点的诗文,不是庄重高雅的人所做的。这种诗流传人间,父子母女口口相教授,淫词亵语入人肌骨而不能消除。”审视白居易,最初竭力直言,在天子面前为政局的安危铮谏,希望以此立功,虽然中道被斥贬,但后来更为坚定不衰。呜呼,白居易是个贤达的人哪!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